秘史
无冕宰相生前贵 死后魂归北京西
俗话说,江南秀才山东将,陕西黄土埋皇上。其实北京的坟比另一古都西安还多,不过如今想在城区看真正的坟,机会也是屈指可数,您得坐上一号线奔西——不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八宝山,得坐到头,再换几站331路到模式口,规模不小的田义墓就坐落在模式口大街的西段。
北京城居住讲究“东富西贵南贱北贫”,作为身后的居所,墓葬的选址在老年间同样也有学问,但最独特的就是西面。在明清两朝多被一类特殊的人群选择为死后安身之所,说贵也贵,说贱也贱——太监。而刚才那位田大人,正是其中的一员。香火绵延的王公贵族没几个留下坟的,倒是无后的太监四百年都能“把根留住”,历史有的时候很会开玩笑。
明清六百年,大部分太监作为皇家奴隶,那是饱受人世辛酸,死后席子一卷送到义地,埋的是谁都不知道。今天中国的智力高地中关村,当年就是最大的“中官”乱葬岗子村。但太监里也不乏些混出来的“成功人士”,明代王振、汪直、刘瑾都是权倾朝野,位极人臣。大太监魏忠贤,更是混成“九千岁”,而田义更是高手中的高手。
这位田义,陕西省华阴县人,9岁时被净身送入宫中,因为聪明谨慎,不久被选送到专门训练培养宦官的内书堂读书,一苦孩子能进“太监大学”,可谓福分不小。毕业后直接分去管理内廷档案。万历皇帝登基后,发现这个档案馆的小秘书十分能干,就把他提拔到文书房当管事,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的机要秘书。田义历任要职,到了明万历二十四(1596)年,62岁的田义迎来了他人生权力的巅峰,任掌司礼监印兼掌酒醋面局印,与当时明朝文官的首领内阁首辅可谓平起平坐,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满朝文武都怕他三分。他的墓您敢小瞧吗。
但和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那些权奸相比,田义称得上是少有的模范太监。田义在宫中63年,历事嘉靖、隆庆、万历三帝,虽备受宠信却不仗势为非,为此万历皇帝大为赞赏,多次赏赐蟒袍,并赐禁地骑马的特权。更难能可贵的是,比起其他大太监,田义十分有正义感,对于皇帝的错处他也敢据理力争。
当时明朝的矿税十分苛刻,百姓深受其害。一次万历皇帝生了急病,眼看就要不行了,可能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万历皇帝在拟好的遗旨中声明以后废除矿税。也许是命不该绝,万历皇帝竟于当夜病情大为好转,出了“重症监护室”。谁曾想,这位贪财的万历皇帝病好后第一件事就是要追回废除矿税的圣旨。田义则跪下死谏,要求皇帝不能出尔反尔。
万历皇帝气 得恼羞成怒,差点用刀把田义劈死。而田义也留下了死谏的美名。万历三十三(1605)年,72岁的田义因病去世,万历皇帝十分伤心,特为他辍朝三日,赐葬磨石口村。也就是今天我们能在石景山区的模式口地区看到的墓园。
地标
举世无双太监墓 变身宦官博物馆
从还算喧闹的模式口大街一步跨入田义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石制作的石门。门道不宽,雕琢亦不精细,只是粗粗地刻画着些纹饰。倒看不出这是位权倾朝野的人物的寿地。一尺见宽的门楣上,刻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之墓”,每个字都只不过拳头大小。如不细看,根本难以辨识。是墓主人避人口舌还是本身亦不觉得自己的“工种”有何光彩,我们不得而知。能知晓的,只有墓主身后也如生前的人生态度:做人要低调。
不过,别看田义本意低调,但搁那年月按照他生前所居高位,他陵园的宏大气势却不是小小的石门可以关得住的。走进那座由石狮子在冲天柱头位置把守的火焰棂星门,是一对比天安门那对矮不了几分的华表,而后伫立着三米高的一对翁仲——就跟在金銮殿一样,文官在东,武官在西,代表着文武两班大臣为田公公守灵默哀。一位皇帝家奴,有科举正途的国家官员为您守灵,那是何等的殊荣。
再往里走是万历皇帝钦赐的三座碑亭,里面的石碑记载着皇帝及大臣对于这位田公公的赞扬与哀思。碑亭后为石制享殿的残垣,仔细辨认殿中的石碑,竟然是清康熙帝的御批。而站在碑亭这一中心点,环伺6000平米的整个墓园:坐北朝南,牌楼、享殿、坟冢、祭器一应俱全不说,还多系汉白玉石。如此庄严华美,即便说是王爷坟也不会有人不信,而作为太监墓,更是举世无双。
最后则是陵园的核心区,田义及其他两位太监的坟冢就安于此处。但和之前的高规格大相径庭的是,眼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掌酒醋面局印渭川讳公之墓”竟然光秃秃的,要说比老百姓的“土馒头”强点,也就是高大些、坟包的材质是石头的。但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大太监墓牛就牛在坟冢底座上。精美异常的石刻不输皇陵,虽历经四百年风雨蚕食,但人物仍栩栩如生。从儒、释、道三教典故的刘海戏金蟾、八仙齐过海传说,到“双鹿争春”、“松竹梅”,以及蝈蝈、蝙蝠、荷花香草等表示祥瑞的图案,应有尽有。生前显赫一时的太监们没有子孙继承他们的财产,则倾其所有将银子在“石”来运转上——与其说为了营造恢宏奢华的视觉效果,不如说拿雕刻些美好寓意的墓石,祈求来世的轮回转世。
不过,即使如此赫赫有名,可在当地提田义墓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但“吉祥庵”或“积香庵”却几乎妇孺皆知。这得从明清时的“坟寺”风俗说起。许多大太监趁着自己有权势,在景色秀丽的地方先盖别墅,再建寺观。生前在此侍佛静养,死后就葬于此,田义墓也有这样的一处“坟寺”:在田公寿域的西曲,就是一处积香庵,因庵前有一巨大的石香炉,又被称为石香炉庵。虽然这座“坟寺”随着历史的变迁由四进院缩为两进,但前不久国内唯一的宦官文化博物馆安身于此,给它已有的两重“绝无仅有”身份又加上了一道。
虽说人们太监的形象并不陌生,但花8元钱到这个宦官文化博物馆看看,还是让人大开眼界。走完6个展室,从太监的来源、阉割、机构设置乃至太监的信仰、养老和墓葬,您就都门儿清了。
除了关于太监的文物展,许多石景山地区出土的精美文物也在这里展出。其中最传奇的是具神秘干尸,他生前是康熙年间的“中宪大夫”黄拙吾。这具古尸于2006年被发现,是目前北京地区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干尸,历经400年头发皮肤都还栩栩如生。这还不是最神的,这位黄拙吾生前是四品文官,死后却穿着一套青色丝织龙袍。超越了等级的限制,更奇特的是,他做的是康熙朝官,梳的却是明朝的发髻,这在那个“留发不留头”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