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出发半天游(1)~ 达濠古城

蚂蜂窝


简介


达濠古城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是全国唯一保存得最完好的袖珍古城,面积只有0.014平方公里,差不多两个足球场大小。古城建成于1717年(清朝康熙五十六年),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袖珍古城。达濠古城呈长方型。设东西两个城门,“西濠门”和“达善门”。古城墙高5米,厚1.3米,原来城门上筑有城楼,向外是高墙,对内是重檐三开间大厅,现已无存。四个转角都筑有瞭望台。达濠古城墙于2010年列入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时的达濠古城,是招收都的政治、军事、经济管理中心。城西设有“水师左营守备府”,相当于团一级的军事指挥部;东面设“招宁司巡检署”,即现在的公安局;城北则设“招收盐场”,相当于现在盐务局,东西北三个机构形成品字形布局。民国期间,“招宁司巡检署”改为“达濠警察所”。1918年后,又建群英、盛德两小学于城内,城中有居民几十户,多是前清来濠小官吏后裔。1939年,日军侵占达濠,将城内居民尽数逐出城外,并拆毁了民房,使其成为一座空城。——以上文字来自百度。
关于为什么建这么小的城有这样的传说:为加强海防,康熙五十五年(1716),两广总督杨琳上奏朝廷,请求在达濠岛建城以抵御敌寇。朝廷遂下旨着南澳总兵府负责建城事宜,任务落到一位称“许公”的地方官身上。按当时的城防规划,是将聚居人口较为集中的赤港、青林、达埠(均有寨,俗称“三乡”)三个村围在城内的,这样的话,要建一个很大的城(起码都要四、五平方公里)。许公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发现了两个大问题:一是达濠以渔盐业为生,依潮汐流水生产作息,城建成后,城门开关有制,必定给民众带来极大不便;二是达濠民众生活困苦,大兴土木建一大城实在是劳民伤财。所以就想出一个应对的办法:在海边建一个袖珍小城应付,花费不多,又可向朝廷交差,然后把结余下来的建城经费用于修筑防潮海堤和避风港,造福民众。
达濠城修建了大约一年多。一开始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还是传统的青砖和石条,当地的居民告诉许公,用贝灰三合土来垒夯,墙体更坚固也更便宜。许公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方法是把海贝壳装在灰窑中煅烧一天一夜,浇水发成贝灰,掺入山上的黄产土,然后在厚实的夹板中垒夯,再用煮熟的糯米汤浇灌。这样,时间越久墙体越坚固。在潮汕地区,旧时代建房子很多都采用这种建造方式。事实证明,经历三百年风雨,达濠古城墙体依然坚不可摧。现在仍可清晰看到夯土墙中的贝壳和粘土,粘合度坚韧如故,要在城墙上打一个钉子都非常困难。
  故事的结局是:许公因违旨而畏罪吞金自杀,濠民感念其恩德,自愿集资建“许公生祠”于城前,永世祭祀纪念。现存有“许公祠”残址。——摘自潮汕旅游网http://www.cslxw.net/zonglan/lishi/256.html





两城门外都比较杂乱,还没有好好清理修复。


达濠古城真的很小,而且因为之前没有怎么管理,里面很乱,2015年3月,区政府开始对古城进行全面整修,修复“陈氏宗祠”,改造“濠城影剧院”,修筑园林景观。2016年元旦,修缮完工并正式开放,城内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休闲去处。现在城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不过一些小细节还有待完善。城里除了相对完整的城墙是原来的,其他都很有崭新和修复过的痕迹。












有两棵130年左右的刺桐树。


这是新修的潮汕建筑。


当年达濠地图。
在达濠古城直走一小段左边原本有一条苏州街,是当年当地很有名的商业街。如今,城市变迁,楼房林立,仅剩下的一小段苏州街包围在一圈钢筋楼房中间,有种夹缝中生存的感觉。目前,这大约20米左右的小街道,两边的木头楼房要么危楼大门紧锁,要么用水泥瓷砖修补后,已不复当年繁华。








据说苏州街最早出现在清代康熙年间,苏州一带的商品随船进入达濠,在苏州街这一带行程一个丝织品的集市,这也是苏州街名字的由来。最盛时期,苏州街长有几百米,街两边铺面相连,达濠因此成为潮汕地区的商贸中心。不过这些我也没有见过,而面前所以见的苏州街只能让人叹息。

路线


我是自驾游的:百度地图直接搜索“达濠古城”,跟着导航走。走到沿江路——一边是濠江,那么最好把车停在江边划线的停车位,步行到古城。


沿江路不靠水的那一边见到这个标志就按箭头方向直走。过海旁路后很快就到了




沿江路沿的是濠江,也是渔船停靠的港湾。有楼梯可以走到水边。
这里和达濠凤岗相隔不远,可以并在一起浏览。

其他


古城太小了,加上苏州街最多2个小时逛完。在古城周围有很多吃饭的地方,连锁店,小店,达濠有名的是鱼丸和鱼饭。如果要吃点好的,也可以搜索金晶合。有河豚干汤,墨斗卵米果这些特色。吃饭以海鲜为主。

来自蚂蜂窝用户:Diz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