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堤防风车村
100张
来荷兰必到之处,19架风车堪称是荷兰风景的典型样板
+31-78-6912830
蜂蜂点评(193条)
秋天的小孩堤坝很美,岸边两侧的荒草和芦苇将其掩藏在其中,金黄的穗子随风摆动,围绕在风车旁,发出梭梭的声音。 顺着一座座望去,就像是在这片土地上安上了一座座定点的坐标,表示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姓名。 夕阳中的小孩堤坝显得格外的安静,可能是因为已经褪去的人潮,也可能是他本来就如此。这里的声音除了风声,就是植物摇曳的声音,偶尔出现几句大家的赞美之词,也算是应景之声了。 虽然芒草和芦苇将远处的风车掩映在其中,但是这还正好形成了对景的效果。来到河岸边,透过植物的枝叶,向不远处的风车望去,也是独有一番情趣了。 一面蓝天,一面金黄。这就是黄昏中的小孩堤坝,颜色最丰富的时候。 在河岸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些临近河岸的木栈道。这里也是取景的好地方,一些同样是傍晚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在这儿拍下照片。 如果是在白天来到这里,我可能会选择坐船游览,或者租个自行车在这里畅游。但是在夕阳的时光里,漫步确实最好的方式。去享受时光,才不辜负属于这里的年华。 小孩堤坝游览Tips 1.小孩堤坝是免费的,所谓的售票是指的里面的风车博物馆的门票。 2.风车博物馆的门票可以使用HP里的银券。 3.下车口或下船口的对面,有一家纪念品商店,在里面可以租自行车,价格大概是3欧/小时,要出示护照和抵押押金。租车只收现金,刷卡购物也需要满足一定的金额才可以。 4.如果想租船进行游览,那么这里的船分为Canal Hopper是属于随上随下的,提供到Blokweer polder风车博物馆的短途旅行,在中途各景点可下船。另外一种是Canal Cruiser,它是纯游船,即登船之后一直到终点,期间不能下船。这种的优势在于路程比Canal Hopper的远,会一直开到19座风车的尽头才返回。 两种船的价格分别是: Canal Hopper:成人/儿童为4.50/2.50欧 Canal Cruiser:成人/儿童为5/3欧。
only LV.43
十一点左右到小孩堤防,结果因为入口处几乎没人,朋友到了也以为走错了地方,又开出绕了一圈,主要是门口也没有收停车费的,后来再回到那里去问了人才知道没有走错,停车也确实是共产主义停车免费,没有门票,进到里面一个博物馆才需要收门票。就是大雾天真的是没啥游客,直到我们走才有一个团队游客来。 在小孩堤防里面就走了一个多小时,一个是实在冷啊,水面都结冰了,另外也是大雾天真的景色一般般。
chersnow LV.25
小孩堤防风车村和桑斯安斯风车村不同的是,桑斯安斯的风车是从其它地方搬过来重建的,而小孩堤防的风车就是原来建的风车保留至今的,这里的风车看起来更古老、更有年代感。 这里的风车没有经过改造和粉饰,不像桑斯安斯的风车拥有鲜艳的颜色,却保留了最原始的样子。 小孩堤坝游客没有桑斯安斯那么多,也几乎没有商业气息,更能体味荷兰的田园风光。 来参观的这天正碰上大风,巨大的风车叶片在风的驱动下沉稳而有力地转动起来,即便几百年过去了,它们看起来仍然那么有活力。
張橙橙 LV.29
因科技进步,现荷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水渠站供排水用,从而取代风车,使原来的风车拆掉不少,小孩堤防是目前风车数量最为密集的一处,一共19座。 如今19座风车会在每年7.8月的周六加入运转,矗立于河岸两侧的风车群一字排开一起转动,一定非常壮观。 之后参观了风车内部,保存相对完好,了解到风车运作的原理,除了有牵引车叶轴心、巨大的石墨、工具室和储粮外,卧室、客厅、厨房一应俱全。但是床好短好窄,整个内部环境对于高大的荷兰人来说一定很难伸直腰杆。
小孩堤防风车村 始建于1740年,共有19座旧风车 (所有风车都可以正常运转) 风车是荷兰的代表 由于荷兰40%的国土面积都位于海平面以下 他们依靠填海和治水成就了这个国家 风车,是水道运作(抽水和排水)重要的工具 (将低于海平面低洼地区的积水排出,藉由风力原理推动转轮让水排出,让地表不至被水淹没,保护了早期居民生活) 其中有一座风车里面仍保留了原始的居住环境 可以入内参观 小孩堤防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遗产名录 它给我的感觉很像 湿地 到处都是芦苇荡 生态环境极好 可惜天气不给力呀~ 景区里还有间咖啡馆 有咖啡,芝士蛋糕和各种面包 可惜我们晚上才去,不敢喝啊 (咖啡瘾泛😂)
【小孩堤防】是荷兰鹿特丹以南的一个村庄,坐落在莱克河与诺德河交汇处,1740年,这里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风车系统,总共建有19座风车。如今,该风车群已成为荷兰最知名的景点之一,于1999年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走进小孩堤防,可以看到河道纵横,流水潺潺,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一座座风车矗立在地平线上,他们形状古朴,色彩低调,于广阔的水面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童话般的画面。这19座风车中,目前仍有17座持续在运转。剩下的两座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时会加入运转行列,每座风车高达四五层楼高,巨大的车页长20多米,风车内部除了有牵引、车页、轴心、巨大的石磨工具室和储粮外,还居住着看管风车的人员,但空间并不大。欧洲有句名言,上帝创造了人,而荷兰风车则创造了陆地。那是因为荷兰地势低洼,总是面对海潮的侵蚀,而生存的本能给了荷兰人想象与动力。他们利用抽水风车筑坝围堤,向海争地。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风车,到了18世纪,荷兰风车达到了鼎盛时期,全国有18000座风车,因此荷兰也被冠以风车王国的称号。风车除了用来排水灌溉外,还用来磨米发电,荷兰人依靠这些风车变沧海为粮田建设美好家园。目前在荷兰仍遗留大约有2000多架,各式各样的旧式风车,他们散落在这片诗情画意的土地上,默默守候着荷兰人的家园
书航 LV.35
小孩堤防的风车数量很多,都是依河而建,但是每座风车相隔比较远,也不算特别高大,所以气势上就没想象中那么震撼,小河沿岸都是很高的荒草和芦苇,骑行在中间的车道上别有一番体验! 需要留意一点,这个景点其实是不需要买门票的,它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区域,我是从南边一个自行车道骑进去,从北边的大门骑出,大门口的售票处卖的门票是进入风车内部参观的门票,所以如果不进风车内部是不用买门票的哦。
童堤镇风车村是原来的就有的,之前是20个,现在变成19个,已经是世界遗产了。 风车村的门票是8欧,不推荐买地图啦。(我不太清楚这个门票是只针对几个收费的景点,还是在风车村都要买门票。)里面也有摩拜停着,如果天气好,骑车看风景也是蛮不错的。 门票后面有标着几个需要门票才可以参观的地方 里面讲了之前这个风车里面住着的一家人是如何生活的。上下的楼梯比较陡、窄,下楼的时候要尤其小心哦。有个在风车里做饭的地方,也是这个屋子里最暖和的地方。 另一个风车的模样和其他的风车完全不一样,蛮新颖的。是另外一个风车博物馆。有铺好的一条羊肠小路通到这个风车,这家风车的厨房是在外面,看起来很整洁的样子。楼梯是在外面的,其实蛮想进去看看的,但是应该是不能让进的。 这里很多的风车都是私人的,所以不对外开放,路过的时候看见他们还在修葺,平常他们的出行方式应该是坐船。 最后去的是小电影,十几分钟,讲的是风车村的历史、名字由来、以及风车如何运转之类的。只有英语和法语两种,但是有字幕。说为什么叫童堤镇,有一个说法是:因为之前有一次发大水,一个装着小娃娃的筐漂在水上,一只猫救了这个娃娃。 什么时候转风车、风车的转法都是很有讲究的。用转风车可以向别人传递信息,比如婚嫁或是丧事,转法都不同。 风车有发电、泵水之类的功能,但是这里的风车只是用来泵水的,不知道这个翻译对不对,英文是pump water from low to higher 在纪念品店买了一张晴天风车村的明信片,虽然天阴的时候看起来没有那么美,可是觉得这样淳朴而又安逸的生活还是令人向往的。
飘女孩儿 LV.35
天空不作美下着濛濛小小雨,在如此宽广的村庄里还挂着让人瑟瑟发抖的大风,就因为没有任何遮挡物才能360°的将这十几座风车尽收眼底 十九座风车但真正在转的却没有几架,仍然在为排水系统做贡献,虽然没有蓝天白云,阴沉的天气下观赏是另一种感觉,增加了古老风车的历史厚重感 河堤旁的绿绿的草地随风摆动,和风车非常融洽的结合仿佛置身于动态的油画中 很幸运我们可以进到其中一部风车中,体验当地风车人的起居生活,因为风车周围的潮湿环境,风车人都要穿上蠢重木鞋,为了保证脚的干燥也是多身体的一种保护,木鞋也渐渐成为了代表荷兰的一个特殊物品 在风车内还原了风车人的起居环境,用品,有家的感觉,而且非常整洁干净,内部空间虽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如果想为这个历史遗留下来300多年的风车村做点什么,让它可以继续运转,可以在门口的商店买鞋纪念品,也算是一种微薄的支持,这是我这十一天里感觉最便宜的一家纪念品店,风车,木鞋的周边小屋都很值得送人和自留。
leafsun LV.30
船票是上船之后才买的.我们买的是套票,12.5欧,包括了风车村的门票还有船票. 我们做的water bus是20号. 本来之前上网查的攻略是说在第二个站Driehoeksveer下船再坐10分钟小船到风车村.可是那天船员对我们说如果我们在那个站下船,还要等1个半小时才有船去风车村,他就建议我们在再下一个站Alblasserdam下船走40分钟路程去风车村.说实话路程还是有点远的,沿着湖走,我们大概走了一个小时才到. 到达以后发现门口就有租自行车的,2.5欧一小时,我们果断的租车进去. 风车村里面有很多都是private area,还是有很多人住在风车里面.这让我有种与世隔绝住在桃花源里的感觉,不禁有点羡慕起他们来.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