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墙
100张
宏伟的西墙原是位于圣殿山上犹太圣殿的遗留外墙,也称为“哭墙”(Wailing Wall)。 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们在西墙前或哀哭或低声祷告,表述流亡之...
+972-2-6271333
蜂蜂点评(193条)
来到了耶路撒冷就一定要来哭墙看看,整个墙体以大石垒砌而成。哭墙的上方就是著名的金顶清真寺。  来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哭墙的照片,概念里应该挺大的,但从老城区上面望去,意外的感觉很小,其实想想,50米确实并不是很长,又被悬桥隔成了男女两边,外侧的广场上又停满了车,就显得更小了。 哭墙最有名的景致就是无数虔诚的犹太教信徒面向哭墙,或用手抚摸着哭墙的巨石或额头顶着哭墙,闭着眼睛,嘴里轻轻念着祷告词,有些人还会手拿一本圣经。 哭墙的入口处有一个水池,作用是和日本神社外的净手池一样,在进入哭墙祈祷前需要净手,虽然我并不想祈祷也不会祈祷,但是入乡随俗,为了对人家的宗教信仰表示尊敬,我也学着当地人的样子洗了下手。 哭墙被悬空的桥和栏杆隔成了两部分,分为男区和女区,男性在进入前必须要带上犹太教的帽子,如果是游客,在入口处可以领取简易的小白帽,女性要从另外一边进,可以不要求围头巾,但是在离开的时候必须面向哭墙倒退着离开。 哭墙对面一大排书架,有各种语言版本的圣经,有需要祷告的就自己去拿,用完再放回去就好。 书架附近有很多祈祷架,也是“自助”型,需要就自己搬,用完再放回去,我看到有一些犹太人会拿这个架子放在正对着哭墙的地方,上面摆着圣经,坐在这里低头祷告。 我在这里建议大家尽量选用偷拍的方式,至少不要正对着或者在直接站在正在祈祷的犹太人拍他们,至少这是对人家的一种尊重。  哭墙中间正对的位置是一个用玻璃罩上的来自圣经中的七盏金灯台。 有些人用衣服把头完全盖住,之后我问过导游是不是因为太多游客拍照让他们反感,导游说有这个原因,但更多的是他们这样可以不受游客的打扰,把自己隔绝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更好的祷告。 哭墙的墙缝中塞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愿望纸条,传说把纸条放在这里上帝就会看到他们的愿望,砖缝里的纸条已经多到塞不进去,每过一段时间这些纸条都会被哭墙的工作人员信中清除一次。
唐伯虎 LV.45
不管是来处全球各地穿着不一样的服饰而对着哭墙,有的头顶碰着石头,一边祈告着,或者手里拿着一本圣经,也可以提前将心愿或悼念之辞写于纸上,然后祈祷的时候把纸条塞进墙壁的缝隙里。会给你带来好运。当你进去哭墙祈祷时不要大声说话,要低语,保持安静。祈祷完后不要转身走出来,而是一步一步退出祷告区域,退出时仍面向哭墙,表示尊敬。 多么神圣的哭墙呀,几千年来,来自全世界的犹太人每年都会到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必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这一次让我看到了真实的哭墙,和我当时想到的不太一样,而现场变得更加的神圣,来这边祈祷的人很多,墙的石缝里早就塞满了无数的纸条。 有到耶路撒冷旅游的旅客哭墙是必去的地方之一,感受哭墙的神圣会对犹太人有更多的了解,哭墙上的石头都被摸得金光,各种信仰的人们将自己的心愿塞进石块的缝隙里,并相信上帝会让他们的愿望成真。不管是那一种信仰无不离开自已心中的那份眷恋。几千年的哭墙让那些流落在外的犹太人有了一种归宿感,让自已的信仰有了一份更加神圣的地方。犹太人多么希望能来到这里祈祷着,这里就是他们心中的神圣之地。
孙疯人 LV.34
进入哭墙前先是需要进行一道安检,进入后男女哭墙被屏障一分为二,男士只能在自己的区域,女士依然。且耶路撒冷为三大宗教圣地,我们始终秉持着尊重各个民族宗教习惯的宗旨,具体事宜包括:不要穿漏脚趾的拖鞋,上衣袖子的长度要过肩膀3寸,下半身尽量穿长裙、长裤,进入教堂需要摘帽等。当地对于服装的颜色没有特殊要求,但打底裤会被认作为 “裤袜” ,不可单独穿着。男士哭墙前一定要佩戴门口处提供的“帽子”,离开时需将帽子返还。进入到哭墙后多数时间是允许拍照的,但在重大日子时不允许。虽然哭墙看上去只是一堵墙,但它却聚集了流浪于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来此哭墙祷告、哭诉。不仅如此,它也曾是圣殿的围墙,是圣殿仅存的一道围墙。它用以色列特有的大石块建成,非常之坚固,这哭墙也是历尽百年了,犹太人把哭墙当作圣地一般崇敬,很多人来哭墙都是西装革履,戴小礼帽,光鲜的外表下,更是赤诚的心,他们紧紧的贴在墙上,嘴里念念有词,也许在念着圣经的某一章。有的人真的是捂着眼睛哭诉,还有的人跪在了哭墙前亲吻,更有带着小孩子的犹太人贴着哭墙祷告,小孩子从小就被大人们带到此处,给予宗教的教育,宗教真的是扎根于他们的心中了。让它们的神知道饱受流离的自己有多么想家。我也入乡随俗,趴在墙上,念着自己的希望和心中的痛。俯在哭墙的一瞬间,仿佛感受到了无数种情绪涌入自己的脑海。明明是30多度的高温,身体却冷的发抖,哭墙真的是承载了太多犹太人的情感。在我看来是这面墙给了犹太人回归故里的机会,给了犹太人最后的希望。当时罗马占据了这块宝地,只允许犹太人在圣殿被毁那天回来祷告,但是当耶路撒冷换了约旦这个主人之后,便不允许犹太人靠近了,几十年来让犹太人的精神散落与各地,他们饱受煎熬,作为无神论者的我都能想象的出来,信仰对于他们来说有多重要,可以说哭诉和祷告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耶路撒冷老城是这次旅行最期待的一个地方,而耶路撒冷老城里最不能让人忘怀的可能是哭墙了。也许哭墙的建造者不会想到他们的宏大的建筑会成为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胜地。 对于犹太教,耶路撒冷是他们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这里是犹太民族光荣历史的见证,也是他们宗教圣殿和精神寄托及民族复兴的圣地。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第一次遭罗马帝国毁灭后建成第二圣殿。后再度遭摧毁,现在仅剩下一堵墙,即旧城内锡安山上第二圣殿庭院西侧的围墙,称西墙。 所以在白天和晚上我各来一次,晚上的哭墙更让人震撼。柔和的灯光下,犹太人来到他们曾经见证荣耀的第二圣殿的遗址哭墙,来到西墙下哭泣哀悼,以寄托对故国的哀思。 祷告的地方分隔成男女两部分,男左女右,女士不能进入男士的区域,据说分开是因为男人祷告的时候,如果看到美女,可能会分心,所以才将男士和女士分开,这个说法我想多半是玩笑吧。 在这里,穿着正统派黑衣的男人走到哭墙下,来回踱步,低头祈祷,偶尔中断下贴近墙面,亲吻石头,无比虔诚,平日里人不多,如果安息日,人会跟多一些。
多少年来,无数的犹太人来到这里,面向Western Wall,哭泣、祈祷、向墙缝中塞入纸条许愿, Western Wall分为男女两部分区域,两个部分有不同的入口,互不相通,严格分开。男性区域很大很宽敞,女性区域很小很狭窄,性别歧视由此可见。差评! 注意:离开Western Wall时不能背对着它,而是要面对着它,低着头缓缓地倒退着离开。我一直认为,外出旅行时,尊重所在地的风俗和宗教是最起码的礼仪。
西牆的石縫塞滿了來自世界各地人們寫下的願望,要的,不要的,全在這裡。這些紙條一年清理兩次,分別在逾越節和猶太新年前。因為這些紙條被認為是神聖的,所以負責保持西牆清潔的拉比把這些紙條埋在橄欖山上。 哭牆地道需要提前預約,可以在入口售票處咨詢。西牆有一場show據說也很贊,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分鐘,但VR視覺很震撼。 今時今日,到西牆來除了哭泣祈禱,更多是分享喜悅。 我們到的這天剛好遇上好多猶太家庭在西牆為家裡13歲的男孩子舉行成人禮。女性是無法進入男性禱告區的,所以在成人禮上,母親只能在屏風另一邊觀望,並會將糖果扔進男性禱告區域,以此祝賀和祝福兒子。 我有一個念頭,靜靜的坐在夜的西牆下,聆聽信徒的祈禱,千年的願。安息日的西牆褪去了洋溢著成人禮歡樂的氣氛,暗黃的燈光,沈默的人群,默默祈禱,無聲懷念。 PS:安息日的西牆不允許拍照。
穿梭在旧城的角落 无意间走到了哭墙 一下子无所适从,我不知道该进去还是该如何。被这样突如其来的肃穆感敲了一棒 一些描述也好故事也罢,我都没办法想起来。就静静地看着人来人往的广场听着低声诉语,不知道这面墙承载了多少眼泪,他是不是真的是离上帝最近的地方呢 每次在哭墙那边都会逗留很久也不拍照也不祷告,就是坐着看着人来来往也会觉得很平静 墙面上有很多鸽子筑的窝。男女是分开祈祷的,男左女右,听说在男士那边真有一块会“流泪”的石头。那边还会给小孩办成人礼,如果你正好遇上那肯定也别有意趣。 石缝中塞着密密麻麻的纸条写着他们的罪与愿。这儿就是犹太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来这里只需要穿戴整齐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他都在那里。
ANDY LV.15
非犹太人可以去西墙祷告,西墙墙缝里塞满了写给上帝耶和华的字条,驴友们介绍得比较多,游客遵照男女分区进入也是允许的,男士进入西墙祷告区域得带犹太小帽(据说头顶没有遮盖去到上帝耶和华面前是不尊重上帝的行为),不能穿短裤露肩的衣服进入,西墙左侧有个通道(Western Wall Tunnel),是犹太人祈祷的地方,不干扰他们祷告的情况下,是可以进入参观的。
猫之茶 LV.42
哭墙(西墙)作为第二圣殿被毁留下的唯一残迹,被认为是离圣殿最近的地方,所以现在的哭墙是犹太教除圣殿山以外最神圣的地点。 长约50米的哭墙是分为两个区域的,男士在左,女士在右,每天哭墙前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这里低声祷告,但并没有见到想象中“哭泣”的场面,反而当赶上他们的节日时,众多的犹太人在这里高声欢呼,围着一卷卷的托拉经载歌载舞。 最初导游告诉我们因为正好赶上他们的安息日,去哭墙时不能照相,我以为是一种宗教的忌讳,就没有拍照,而我在看手机的时候却被一位犹太女士“劝阻”了,当时很懵,心想我只是在看手机的信息,没有拍照呀,为什么呢?后来才知道,不让拍照并不是什么宗教忌讳,而是因为安息日是不能使用电子设备的,自然也不能用手机了,而我在哭墙看手机,在他们眼中也算是一种不敬吧。
缪海里 LV.23
公元前1000年,大卫王统一了犹太王国,在 耶路撒冷 建都,他的儿子所罗门王建造了犹太第一圣殿。但几百年后被巴比伦焚毁。巴比伦被击退后,犹太人又在原址重建了第二圣殿。公元70年, 罗马 十字军攻占 耶路撒冷 ,并再次摧毁第二圣殿,只留下圣殿西面的一小部分墙体。它就是现在的哭墙。 罗马 统治时期,犹太人流散各地,不能回到 耶路撒冷 。 直到拜占庭时期,才被允许每年一次返回这里祷告。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占领此地,在这面圣殿墙体之上,搭建了平台和两座清真寺。传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升天见到上帝带回指示的地方所在。从此这里也成了穆斯林朝圣之地。 后来11世纪十字军东征,又占领了这里。 在前两次 中东 大战时期,哭墙又落入 约旦 手中,禁止犹太人来此祷告。 直到1967年,哭墙才终于归还于犹太人,犹太人纷纷回到这里哭诉流亡之苦。 西墙 千百年来流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 耶路撒冷 都会来到这面墙前祷告,念诵经文,哭诉忏悔,把写着心愿的纸条塞进墙缝里。 而墙缝里的纸条不能随意丢弃,寄托了各种希望和哀思的纸条会被定期清理,埋葬在附近的墓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