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教堂
100张
172
蜂评
维也纳最为人瞩目的巴洛克教堂,古希腊与文艺复兴艺术风格的完美融合
+43 1 5046187
蜂蜂点评
(172条)
芳菲
LV.45
教堂的正面是古希腊神庙风格,两个边厢采用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其加长的椭圆形穹顶和两侧刻有浅浮雕的圆柱格外引入注目。教堂前有个很大的喷水池,许多的人都围坐着纳凉,摄影爱好者架起相机准备着。 夜幕降临,教堂立即化身璀璨迷人的珠宝,耀眼夺目。门前的池塘是整个设计最绝妙的部分,巨大的人造水池中折射出旖旎的教堂倒影,如果没有风,倒影会更加清晰完整。华灯初上的夜间,暮色配合着璀璨的灯光,特别柔,特别美。
tin_tin
LV.45
完全是误打误撞去的,本来要去黑死病柱附近的st peter church。但在去美泉宫路上,爸爸看到一座漂亮的教堂屋顶,在地图上查找觉得是这座卡尔教堂,也被叫做查理教堂, 穹顶非常美丽的巨型宗教壁画,让我原谅了一座教堂居然要花五块钱进去的事实。不过这些宗教壁画一直在修复,颜色并没有照片看起来这么鲜艳亮丽。
米哥
LV.13
虽然整体上有点影响教堂的布局或者美观,但真的是第一次能那么近距离地看到教堂的穹顶壁画,还是觉得体验是非常棒的!我更是拍了很多细节照片。门口买票的时候给的小册子,也会对穹顶壁画里面描述的故事和主要人物进行讲解,着实是不错的
minnielqj
LV.11
在金色大厅的马路对面,与其隔街相望的便是查理教堂,它也被称之为卡尔教堂,在卡尔广场的南侧。中午十分,阳光从教堂尖顶划过,将整个教堂倒映在教堂前的椭圆形水池里,再伴着整点教堂的钟声,有穿越到中世纪的错觉。
MaoMao
LV.18
在维也纳的四座大教堂中,唯有卡尔教堂给了我惊艳的感觉,没有去之前还在奇怪为什么一个教堂的门票会贵达8欧,进去就会明白,一个有电梯的教堂你说奇特不奇特! 乘着电梯到达教堂顶部,可以近距离观看壁画,第一次有机会看清楚教堂顶部的壁画细节,非常新鲜的体验。
小胖猪sunny
LV.45
1713年,黑死病(鼠疫)再次猖獗,夺走近万人命,神圣 罗马 帝国皇帝卡尔六世许愿,如果可怕的鼠疫能停止, 维也纳 城幸免于难,他就建造一座大教堂,献给前 意大利 米兰 总主教圣卡尔·保罗茅斯和守护生灵抵御黑死病的圣查理·波洛梅欧。 瘟疫结束翌年,进行公开招标,由费舍尔·冯·埃尔拉赫父子负责设计建造。老费舍尔·冯·埃拉赫在设计中融合了多种元素,正面是模仿古 希腊 神庙的入口,山形墙上是抗击黑死病的浮雕,山形墙的上方是 博罗 梅奥的雕像。两旁的塔楼是 意大利 文艺复兴风格。大门两边的浮雕圆柱是仿 罗马 的 图拉 真柱。大门两边的天使,寓意圣经的两个部分,左边十字架上有蛇的代表旧约,右边的则象征新约。
依莲
LV.26
卡尔教堂比起其他教堂,算是比较有自己特色的,首先建筑形式就与高大的尖顶式的哥特风不同啦。教堂前面有个水池,也给它增添了拍摄元素,水面上的倒影与教堂相映成趣,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拍出的照片都非常棒。地理位置也非常方便,就是金色大厅的旁边,如果去金色大厅听音乐会,可以顺路就把卡尔教堂游览了。方便的很
萌主
LV.15
此行最喜欢的卡尔教堂,带着现代科技和古典艺术的融合之美。壁画最近几年修复过,有可以直达顶端的电梯,可以近距离欣赏壁画和俯瞰附近的景观。卡尔教堂前的水池可以拍出很美的倒影,据说晴天黄昏时期是最好的拍摄时机。我们那天多云转雨,已经很美了。 卡尔教堂的风格也和一般教堂不太一样,下午还有唱诗班,只要不是太打扰可以坐在后面听。但是唱诗班过程中电梯不开。教堂的壁画和装饰都美轮美奂,非常值得一看。而且很安静,人很少,不坐电梯的话不要票,即使对壁画兴趣一般也可以来看看教堂。
张小宝
LV.35
在环城大道上瞎晃悠,远远就看见这座教堂,之前做功课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哪一座,后来查了才知道是卡尔教堂。卡尔教堂,亦称查理教堂,位于卡尔广场南侧,与金色大厅隔环城大道相望。它是 阿尔卑斯山 以北最为人瞩目的巴 洛克 教堂建筑之一,拥有加长的椭圆形穹顶。1713年,神圣 罗马 帝国皇帝卡尔六世宣布如果可怕的鼠疫能够停止,他就建造一座教堂,瘟疫一结束,皇帝就下令建造了这座壮丽的巴 洛克 教堂。 教堂的正面是古 希腊 神庙风格,两个边厢采用的是 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风格。其穹顶和两侧刻有浅浮雕的圆柱格外吸引人。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庄严,穹顶的宗教壁画十分逼真,可以坐电梯登上穹顶,近距离瞻观华美的穹顶壁画。
Little P.
LV.16
老实讲,在卡尔教堂前等待音乐会开始那一小段时间,是楼主觉得这次旅途最闲适美好的时间。倒不是后面看到的景点都不行,而是后面的景点都太震撼,都太缺少生活化的感觉。 卡尔教堂的音乐会并不是每天都有的,座位也是分了不同档次和价格的。我们买的是第二梯次的票。 座位的梯次大概就是越往前梯次越高。我们的位置属于第二梯次,但是比较靠后。所以后来我们移到了第二梯次的第一排位置,但是靠中间过道的位置已经被人占了,我们坐在了比较靠右边的位置上。是的,你的票没有座位号,只有梯次,所以要早点去排队。 我们这一晚是演出维瓦尔第的《四季》。这里看演出没有任何人讲话、电话铃声、吃东西等等,氛围相当好。楼主本来还想在精彩的时候录像拍照什么的,结果全程都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举起手机。所以楼主也收起游客的心态,全心投入到音乐之中。 音乐的行话术语楼主并不懂,但仍然觉得整晚演出应该是分成了几个小节的。第一个小节结束的时候,楼主还有点失望,因为感觉比较平淡,结果第一小节大概只是开个场,后面越来越精彩。至于如何越来越精彩,这真实难以描述。因为所有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抽象的,但又是对人的情绪感染最直接的。 楼主只记得在快结束之前的两小节时(大概也就是整个音乐的高潮部分),真是只能用“跌宕起伏”来形容。该重的地方,似乎每一下都像撞在心上,而首席提琴那些如泣如诉似断非断的轻音,让我连屁股都不敢挪动一下,只感觉屏息凝神,怕那么轻微的声响都会让头发丝那么细的音断裂。感觉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提这一口气,就待着这一小节结束,那口气终于敢放下来,因此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表演结束之后,观众们长久站立,持续鼓掌不肯离去。最后乐手安可三次,观众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