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峰古村落景区
100张
10
蜂评
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
13328640551
15959000818
蜂蜂点评
(10条)
闲情悠然
LV.13
走进桂峰,古色古香的明清民居依山建于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虽已不见“四寻客栈五步楼,比屋弦声乐悠悠;梦寐以求寄居地,旅客旋步三回头”的当年繁华,但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仍可谓旋踵即景、移步换天。村子很幽静,居民大多是年长的依伯依姆,见到游客极是热情,漫步村中,那古桥、古巷、古树、古碑刻、古书斋、古祠堂和古民居,宛如时光倒流,将人引入古韵古香的旧时光。 或许是因为远在深山,或许是因为一直未通班车,桂峰至今还是远离城市的喧嚣,静寂如世外桃源。 不知桂峰的幽静,桂峰的美丽还能保存多久?
摄女郎
LV.31
尤溪-洋中镇中巴19元,洋中镇-桂峰村,目前没有正规交通,只能是黑车前往。包车在50-60元之间(小面的)。桂峰村门票20元。为别具一格, 也是村中最为繁华的区域应数石桥景区。村中一小溪穿村而过,依山傍水构筑酒肆、客栈、商店,蜿蜒布局在小溪两旁,雕梁飞檐,古色古香。四季桂花芳香四溢,阵阵沁人心脾,浓郁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使人禁不住生出欲探桂峰深幽之念。 漫步于加载典籍的桂峰八大景,宛如涉足在一片梦中仙境,一幅幅秀美壮丽的山光水色随即映入眼帘。“石笋擎天”处,山高有三石,相连参天,森立影离离;“金鸡耀日”位于村右,山有石盘,盘内一石状似翰音,翅足具备,日出时羽仪尤璨;“玉泉喷蜜”的泉水自石罅隙中涌出,清纯沁齿,味甘如蜜;“丹桂飘香”处,环岭皆桂,四时花开,香气袭人;“酒座清风”地坦而旷,石立周正,旁有小石,环列类座,行人至此,每披襟称快。 除此之外,还有优美多姿的巨龟枕流、龙潜深井、龙门虎啸、八俊潭等自然天成的景观。“珠帘飞瀑”环境幽静,秀外慧中,飞流直下,声震如雷。身临此情此境,美不胜收,如痴如醉。在大峡谷两旁,遍布着莽林蓊郁的原始次森林,分布着许多珍稀的奇花异草和动植物,成为专家学者考察自然生态的绝妙之地。
走兽
LV.24
桂峰古村近年来政府也是颇费心思搞开发,目前正大兴土木拓宽通向村子里的公路。虽然道路难行,但还是挡不住想要出门的游人,大巴、小车在村子前面停了一大堆。 整个村落的建筑物基本上保持完好,虽然中间还会夹杂一幢两幢现代砖混结构的破小楼,显得有些突兀和煞风景,但整体的格局还依然完整。古屋均依山就势分布于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迭迭,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旋踵即景,移步换天。徜徉在村子的小巷深处,千回百转。一宅一院一境界,一花一木一葱茏,处处都透着屋主人的良苦用心和大智大慧。 但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桂峰村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许多大屋已经开始显现衰败的迹象,无人打理,也无法居住,只能听任其在漫长的岁月中,最终走向毁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不知桂峰村的纯粹,还能坚持多久? 如此完好保存下来整个古村落的建筑群体,在整个省内都很难找到,跟连城的“培田村”有的一拼。 培田村的建筑多是砖混结构,门楼上都是“四字提迹”,文化底蕴厚重,但地处平坦之地,少了错落感,不能俯拍。 而桂峰村依山而建,层次分明,房屋多是夯土加木结构,建筑更为复杂,比较上镜。
浅浅蓝
LV.8
村口的牌楼高大宏伟,不过我心里嘀咕:这牌楼的年数应该屈指可数吧。 这里没有售票亭或检票口,不过有管理人员过来收费,门票20元,小孩学生一概免票。进村就是“印桥皓月”景区。桂峰自然有很多桂树,石桥前种有四棵桂树和两棵紫薇。现在紫薇盛开,到中秋时节则桂花飘香。 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真可谓旋踵即景,移步换天。 村中没有什么游人,偶见村民在闲聊或劳作。 后门山大厝有桂峰小“布达拉宫”之称。它的石砌护坡就很有气势,从山涧底开始砌筑,沿着陡峭的山脚一直修到半山腰,多达14层、高30多米。 祖庙背倚青山,面朝绿色,龙脉雄伟,案堂俊秀,地理先生称之为“飞凤衔书”。 村中安静平和,不像其它地方的景区充斥着商铺,嘈杂喧闹。这是村口的供销社,蔡导游经营的,如果要带点东西回去的话,桂峰米酒和桂花蜜是不错的选择。
hasher
LV.5
远远望去桂峰村满眼皆古,可以说是“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 。桂峰整个村落的古屋建筑均依山就势分布于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桂峰村村民均为蔡姓,人文色彩浓厚的村庄,历史上曾出现过“父子翰林”、“兄弟举人”等奇迹。
傅ル
LV.8
一堆房子可是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基本没有什么特色,后期人为修复的多,每个房子没有办法说个所以然,什么晒秋,不自然,不过是村里摆设!导游没有正规的导游证,普通话都说不清楚,就是村民而已!
追隨我心
LV.4
厦门出发的搭动车到尤溪,然后汽车站巴士到洋中镇,然后摩的到村口,门票20元,村裏有住宿,游客不多,景点有点偏。
刘梦舒
LV.6
一步一景,美到不敢大声呼吸和喧哗,怕打扰了村庄的宁静,虽然有的古民居已经破旧,但是可以看出政府的心思,以“晒秋”为主题,处处可以展现出秋意,主景区每家每户挂着统一规格的红灯笼,给村庄增添了很多暖意,看着它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对后人孜孜不倦地教诲,我心里想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即使远离喧嚣又怎样,我有我的美,我坚持我的美,你们也会不远前来的!做人亦是如此!共勉!又继续想着:在那个年代这种自给自足的村落,似乎真如随处可见的牌匾提的那样,只有读书考取功名才是出路,才是王道,似乎没有其他的捷径了,教导子子孙孙重文重孝,这是淳朴的中国农村父母唯一能交给孩纸的东西,也是最珍贵的家风和遗产!
捉野兔换酒钱
LV.7
古村庄,出了很多名人,对古村落建筑有研究的人值得看看
なな
LV.20
小村落里面基本都剩下一些破旧的老房子。。所谓的旧民居也没有好好完善。。基本都破旧了。。风景的话。。走山村路线。。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