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风琴博物馆
100张
各种风琴,琳琅满目,直观的感受乐器的变迁史
0592-2061377
蜂蜂点评(1355条)
呆不住 LV.27
风琴博物馆,是原来巨大无比的“白宫式”建筑——林鹤寿的“八卦楼”。建于1907年,是 鼓浪屿 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当年在建造的过程中,由于设计师要求的材料需要特别加工,为此花钱颇多。林鹤寿不惜变卖家产及以钱庄担保,但是工程仍然时断时续。1920年,终因工程资金超支,林家资产被拖垮,宣告破产,八封楼成了废宅。林鹤寿后来到大陆生活,在 上海 ,成立了一家公司,生活还过得去,但终生没有再回 鼓浪屿 。 1924年, 日本 领事馆出面设计盖了穹顶,并加以修整。1983年,八卦楼被选址作为 厦门 市博物馆。2006年,又改为风琴博物馆。里面展出的风琴,都是由出生在 鼓浪屿 的音乐家兼收藏家胡友义捐献的,菽庄花园里的钢琴博物馆展出的钢琴也全是他的藏品,为此,他几乎也是倾家荡产。
小牛有感 LV.16
馆内的风琴基本上都是鼓浪屿当地的一位华人无偿捐赠的,这些风琴都保存得非常完好,还有一架超大的风琴就矗立在刚进门的地方,每天会有讲解员定时讲解和演奏,现场试听感觉非常震撼,值得一看。 夜幕降临后,昏黄的灯光下,风琴博物馆别有一番风味。
皮小丘 LV.20
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原本坐落于八卦楼,但是现在八卦楼在修缮,就搬到了这座黄色小洋房里(复兴路69号) 八卦楼从21年8月开始修缮,工期一年,我很怀疑它能如期完工,毕竟写这条评价时都22年夏天了,还没听说要开放的消息。 馆藏尚算丰富,就是介绍太少了,布局也过于局促。
Kahara_ LV.23
八卦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因有八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称“八卦楼”。八卦楼作为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它的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本源家族的第三房林鹤寿,由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自告奋勇免费为其设计。郁约翰借鉴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和伊斯兰的一些经典的建筑风格,设计出这幢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独特的仿古建筑。可惜的是,由于耗资超出预算,林鹤寿无力筹措足够资金,主体建成时未能封顶,1924年日本领事馆接收此楼,出资续建穹顶等工程。
Kahara_ LV.23
风琴博物馆是我在鼓浪屿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它是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位于八卦楼内。走入八卦楼内部,一进门大厅中央的就是大型管风琴“诺曼·比尔 ”,我相信即使不懂音乐的人,见到它都能深深地被其庄严而精美的外观所震撼!在其余的展厅也可以看到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各类黄片风琴、手风琴、口风琴及其他管风琴藏品。
赵昱焱 LV.45
八卦楼(风琴博物馆),为 台湾 富商1907年所建的大型别墅,能够俯瞰 厦门 、环视 鼓浪屿 。乘船进三丘田码头时,最先看到的建筑也是最显眼的建筑便是这座八卦楼,体量和高度都可以算得上是 鼓浪屿 别墅之最,可谓独领风骚、 玉树 临风。
赵昱焱 LV.45
八卦楼(风琴博物馆),为 台湾 富商1907年所建的大型别墅,能够俯瞰 厦门 、环视 鼓浪屿 。乘船进三丘田码头时,最先看到的建筑也是最显眼的建筑便是这座八卦楼,体量和高度都可以算得上是 鼓浪屿 别墅之最,可谓独领风骚、 玉树 临风。
河豚 LV.29
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以古风琴为主题的展馆,音乐爱好者不可错过。馆内陈列百余台百年历史的古董风琴,其中六米高的诺曼·比尔管风琴堪称镇馆之宝,金色音管如林的气势令人震撼。欧式穹顶的八卦楼建筑与展品相得益彰,定时演奏的《鼓浪屿之波》让琴音穿透时空。建议留足1小时沉浸式游览,每天10:00/12:00/14:00有免费讲解,二楼观景台可俯瞰鹭岛风光。注意提前预约避免排队,部分展区禁止触摸哦!
[展览内容] 风琴博物馆于2004年11月开始筹建,是国内唯一的专门展示古风琴的博物馆。展出的藏品有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管风琴、簧片风琴、手风琴、口风琴等。在筹建的过程中,还会有电影院管风琴,电风琴等藏品陆续与观众见面。馆内所陈列属的风琴均由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捐建的。他曾说:“我将尽毕生的力量,将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建设成世界上最大、最出色的风琴博物馆”。目前,所预展的藏品分布在八卦楼一层的1号展厅、2号展厅、3号展厅,4号展厅以及中央大厅。展品约70台。 [tips] 一定要注意大众点评上的闭馆时间,我们今天去的时候就只看到5分钟,管理员准时就赶人了[捂脸][捂脸][捂脸]
天南之南 LV.17
基本上买了套票的话,第一个经过的就是风琴博物馆,这个建筑还是蛮大的,里面也分为好几个展区,不过,我实在是分辨不出来风琴和钢琴的具体区别。。。可能也就知道下面的两个脚踏作用的区别吧。。。 里面有个镇馆之宝,正中间有一座超大的风琴,可以参观下,还有个好处就是,炎炎夏日,在里面多吹会空调吧哈哈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