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奉国寺是著名的辽代建筑,近几年进入了我的视野之中。然而由于它离广州太远,只列入了较长远的计划之中。这一次的奉国寺之行,首先要感谢北京的蜂友“偶爱嘉年华”,他于今年清明假期前往奉国寺,写下了详细的游记(@http://www.mafengwo.cn/i/8973413.html),并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在千年大庆来临之前,奉国寺对游客持鼓励欢迎的态度,对于大殿内的彩塑与壁画,只要不使用闪光灯,可以自由地拍摄。这样一来,倒是极大地鼓舞了我的兴趣。虽说此次东北之行有很多看点,但奉国寺绝对是重中之重,可以说,起码占了30%。
这次东北之行,正值降雨时节。然而在7月10日,迎来了北次东北之行天气最好的一天,可以说是特地将最好的天气留给了奉国寺。早上6:10便被黑窗帘外的几丝刺眼的阳光唤醒,依然是在楼下的永和豆浆吃了早餐,顺利地拦了辆的士前往铁北客运站,几分钟便到了,车费7元(起步价是6元)。正好一辆开往义县的大巴从站内驶到马路上,出租车司机立刻指挥我上前拦车而上。铁北客运站只瞄了一眼,门面较小,估计主要经营锦州——义县这条线,车费13 元。据售票员介绍,10分钟一趟车,属于非常密集的了。这车往前开到了重庆路与中央北街交界的路口,有一大拔人上了车。后来上了往东北方向出城的锦义街,一路向义县驶去,途中不断有人上下车。不过这车真是慢,6:52上了车,一路上晃晃悠悠,8:23才到达义县客运站。在义县城区内,先绕到了义县火车站跟前,看到了“偶爱嘉年华”蜂友提到的站前的中华神州鸟雕塑。
锦州汽车站发往义县的大巴,比起铁北客运站要少得多,不推荐到锦州汽车站坐车。
锦州火车站一天也有数班火车前往义县,除掉半夜与凌晨的那些车次,最早的是的9:49的,比较晚,我等不及了。
义县客运站的停车场:
跑到了售票处侦察情况,早上人比较少:
主要的班次:
安检处:
远远看去,候车室内的座位崭新整洁,人也不多。
客运站外景:
总的来说,义县客运站的硬件还算不错。
古代义县简史:
汉代属无虑县地,唐代为营为地。辽置宜州崇义军,又置弘政县,为州治。金天德三年改名为义州,属北京路。元代义州属大宁路。明洪武二十二年,改置义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清康熙十五年,设巡检司,属广宁县(今北镇)。雍正十二年,复升为义州,属锦州府。
此地辽代叫宜州,金代以来改为义州。义与宜,其实是一回事。《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思孟学派说唱 的“义”,是指在“仁”的基础上建立的人生行为准则,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义”理解为“宜”,也就是适宜的道路、不偏离正轨的道路。命名者将此地取名为“宜州”、“义州”,显然是寄寓了美好的愿望。
从客运站到奉国寺约为1200米,为了不浪费大好的天气,招了辆出租车前往,只要起步价5元便到了,时间为8:30。途经的是义县的主干道南街,感觉交通秩序很混乱,各个方向的车挤到了一起,电动车、自行车、行人也来搅和。
奉国寺门口的公交站:
当地人习惯将奉国寺称为大佛寺。上图所说的“鼓楼”,现在早就不存在了,车站在鼓楼原先的位置而已。就在奉国寺往西200米处的十字路口,是东街、西街、南街、北街的交汇点,也是古代义州城的中心。
背面是义县的公交线路图:
这是5路车:
这是2路车:
门票价格:50元/人,在携程上买40元。
官网:@***
奉国寺简介:
奉国寺,位于辽国佛都、神奇义县古城东街,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称奉国寺,是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标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堪称为世界之最,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奉国寺始建时建筑规模宏大,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碑刻记载:“宝殿穹临,高堂双峙,隆楼杰阁,金碧辉焕,潭潭大厦,楹以千计。非独甲于东营,视佗郡亦为甲。”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碑刻记载:“宝殿崔嵬,俨居七佛,法堂宏敞,可纳千僧。飞楼曜日以高撑,危阁倚云而对峙。旁架长廊二百间,中塑一百贰拾贤圣。可谓天东胜事之甲。”
现今,奉国寺占地5万余平方米,现保存完好的有外山门(重建),清代的内山门、牌楼、钟亭、碑亭、天王殿及辽代的大雄殿和殿内遗存的众多文物,是集古建筑、绘画、考古、佛教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于一体的古代寺院。
奉国寺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国之瑰宝。
奉国寺除原有古寺院对外开放,还有辽代契丹族历史文化展,义县出土文物展,书画展等展览。
奉国寺遗存有中国古代佛教寺院最古老最大的大雄宝殿,世界最古老最大最精美的彩塑佛像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提名,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当天是周二,虽然天气很好,但奉国寺的游人还是不多,我在里面两个小时二十分钟,估计累积的游人只有六七十人。特别是8:30——9:00之间,庭院中只有我一个游客,可以不受干扰地尽情拍摄。
这玩艺儿估计是近二三十年新修的,起售票处的作用。
进门之后,远远地便可看到大殿的屋顶:
清代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的屋顶逐次展开:
这一次用的还是佳能的相机与镜头,在拍摄风景方面,还是不如尼康。眼下天空虽然很蓝,但佳能拍出来的蓝天,总令我觉得有些呆板,色调不够润泽。
入口广场的左边有个辽代山门遗址:
就剩了这么点儿东西,如果不加以特别说明,根本看不出来是山门遗址。
这一张想突出入寺道路的深邃:
清代的山门跟辽代山门相比,已经往里缩了近两百米。
山门的内侧的两壁皆有壁画:
据“偶爱嘉年华”蜂友的介绍,这是清代的壁画。
往后紧接着是个牌坊。
牌坊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晚期,它是为表彰清太宗皇太极的女儿温庄长公主为清王朝入主中原,统一全国为大清江山的发展与巩固做出的贡献,由义州城守尉刘四主持修建的。上面原有“德配天地”“功等山河”匾额。在封建社会牌坊是崇高荣誉的象征。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牌坊概括起来一共有5种功能:一是纪念性;二是标识性;三是装饰性;四是旌表性;五是空间分界。它表达了人们的人生理想,展现了民风民俗,体现了建筑与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蕴涵着神秘的宗教色彩,寄托着神圣的情感,反映了封建礼制和传统道德观念,记载着重要的历史事实,象征着古老的文明。
再往后便是天王殿。
天王殿始建于金代天眷三年,原名万寿殿,后改为无量殿,于清康熙 49 年重修。2008 年 10 月 14 日(农历九月十六日),以汉传寺院传统格局为依据,更名为天王殿。(个人觉得这是多此一举,继续叫无量殿也无所谓。)
天王殿内中间供奉弥勒佛,也称未来佛,另供增长、持国、多闻、广目四尊天王,根据天王所持的不同法器,南方持剑天王,舞剑生“风”;东方手捧琵琶天王,揉弦“调”音;北方持伞天王,遮风挡“雨”;西方一手持珠,一手持龙(或蛇)天王,降伏归“顺”,四大天王所持法器各取一个字,即风、调、雨、顺之意。
中间供奉弥勒佛,也称未来佛,弥勒佛像身后为明万历31年敬请的神将韦陀菩萨。
天王殿四周墙体上的壁画描绘的是释迦摩尼从出生到涅槃的八个阶段的故事。(这是现代人重绘的壁画)
天王殿远景:
近景:
韦驮像是明代塑像,特地从两个角度拍摄他的风采:
后面便是奉国寺最有价值的部分——建于辽代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筑于高3米的台基之上,为五脊单檐庑殿式建筑,面阔九间,东西长48.2米,进深五间,南北宽25.13米,高达21米,建筑面积1829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
殿前开七门,殿内主供七尊大佛为辽代所塑,左起依次为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宏伟壮观、精神超逸,皆结跏趺于须弥座上,通高9米以上。尤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合座高达9.5米。因“过去七佛”并列一堂,佛祖释迦牟尼偏居其中,为佛教界独一无二,故又称“佛祖道场”。诸佛像高大、庄严、俊秀,历尽千年沧桑,仍然保存完好,在国内外佛教界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古代艺术品不仅有无与伦比精美绝伦的辽代七佛塑像(高度均在9米以上),14尊胁侍菩萨(高2.5米以上),2尊天王,21套石雕供器,更还有元、明两代所绘的精美壁画——十佛、八菩萨、十一面观音、十八罗汉,明代所塑国内唯一的男像倒坐观音(高3.8米),明代木雕韦驮。还有国内极为罕见的中国最古老建筑彩画实例——梁架上42幅辽代彩绘飞天。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元、明、清各代所建碑记十七通。另有清代牌匾数十块,其中清乾隆五年所立:大雄殿(高3.1米,宽1.52米)、法轮天地、滋润山河(高2.8米,宽1.78米)是中国最大的透雕牌匾,被誉为中华名匾。奉国寺集佛教、古建筑、雕塑、绘画、考古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于一体,独具特色绝美天下的古代艺术品,被专家学者称为艺术珍品中的极品。古寺古佛、佛祖道场是佛教信众心中的圣地。
历经千载,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原始建筑无一不遭破坏毁灭,唯独供奉列尊佛祖的奉国寺不可思议地退却了五次历史上的劫难,而雄姿依然。一劫——金灭辽战争。二劫——元灭金战争。元大德七年(1303)碑刻记载:“……兵起,辽金遗刹,一炬列殆尽,独奉国寺孑然而在,抑神明有以维持耶,人力有所保佑耶……”三劫——元代大地震。元至正二十七年(1290年),武平(今宁城)发生强烈地震,地震波及奉国寺,周边房屋均坍塌,而奉国寺殿宇仍巍然屹立。四劫——辽沈战役义县攻坚战。1948年10月1日,奉国寺大雄殿殿顶被一枚炸弹击穿,炮弹落在佛祖释迦牟尼佛双手之中,有惊无险的是炮弹没能爆炸,只是损伤了佛像右手(1950年原辽西省拨专款派文物专家刘谦对其修复)。古往今来,奉国寺佛祖道场、佛祖显圣地、七佛法力无边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充满了玄秘神圣。令无数虔诚的人们向往朝拜。
天王殿后,尚有长长的甬道通往大雄宝殿:
大雄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大雄殿筑于高 3 米的台基之上,为五脊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长 48.2 米,进深五间,宽 25.13 米,高达 21 米,建筑面积 1829 平方米,是佛教顶级建筑。
大雄殿及寺院整体,上乘唐代遗风,下启辽、金等寺院布局,是辽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证。其中,大雄殿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对此,建筑学家梁思成赞誉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文物专家杜仙洲称“奉国寺大雄殿木构建筑,千年仍平直挺健,是我国建筑史一项极为光辉的成就”……古建筑史学家曹汛也说“大殿九间是佛教建筑顶了天的极限。全国古刹千百座,奉国寺大雄殿是穷极伟丽的”。
这一次我使用了16-35mm的佳能全画幅镜头,就是专门为了对付宽阔的大雄宝殿。饶是如此,用户16mm的焦距,也只能在台基下才能拍到它的全貌。跑到台阶上面,还是傻了眼。据我目测,即使是14mm的镜头也不行,估计只能请出10mm的鱼眼镜头,才能在台基上将大雄宝殿全部收入画中。
主檐上的一对鸱吻:
辽代建筑继承了唐代建筑朴实的风格,主檐上就只有这么一对鸱吻。
西面是鼓亭:
然而现在已经被改建为碑亭,里面是两块清代的碑。
东边是钟亭:
回望天王殿:
殿前有三块牌匮,分别为清乾隆五年所立的“大雄殿”(高3.1米,宽1.52米)、“法轮天地”(高2.8米,宽1.78米)和“滋润山河”(高2.8米,宽1.78米)是中国最大的木制透雕牌匾,被誉为“中华名匾”。
正中的自然是“大雄殿”了:
东面是“慈润山河”:
西面是“法轮天地”,这三块都是清人所题。殿门门扇上面的纹饰也显得朴实无华。
檐下的斗拱用铁丝网包了起来:
这种保护措施非常必要,虽然雨水一般淋不了,阳光也晒不着,但风却常常能够吹得到,毕竟有一千年了,还是围起来为妙。
殿内主供七尊大佛为原汁原味的辽代塑像,是名副其实的真佛,佛法无边,佛光普照。由东至西依次为迦叶佛(贵人佛、成就佛)、拘留孙佛(平安佛)、尸弃佛(健康佛)、毗婆尸佛(兴业腾达佛、智慧佛)、毗舍浮佛(招运佛、发财佛)、拘那含牟尼佛(光明佛)、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七佛宏伟壮观、精神超逸,皆端坐于须弥座上,通高 9 米以上。尤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合座高达 9.5 米。因“过去七佛”并列一堂,佛祖释迦牟尼偏居其中,为佛教界独一无二。另外,每尊佛前左右各有一胁侍菩萨相对而立,高 2.5 米,共 14 尊。诸菩萨或仰或俯,或斜立或平视,两足踏莲花一朵。宝相庄严,栩栩如生。
正中的毗婆尸佛像上方的牌匮:
在殿内东南角看七佛全貌:
为了述说的方便,从东向西依次介绍殿内的文物。
殿内有金、元、明、清各代所建碑记17通,首先是最东边的一批碑刻:
其中以这一块元顺宗至正十七年的碑最有价值:
东边的壁画:
东、西、北三面的壁画,皆为元、明两代所绘,内容为十佛、八菩萨、十一面观音、十八罗汉 。
东边的梁柱:
上方的楹梁:
佛坛东西两端,对塑天王像一尊,高3.5米,拄杵昂首,刚劲威武。这是东边的天王:
最东边的迦叶佛(贵人佛、成就佛):
每尊佛前左右各有一胁侍菩萨相对而立,高2.5米,共14尊。诸菩萨或仰或俯,或斜立或平视,两足踏莲花一朵。宝相庄严,栩栩如生。
拘留孙佛(平安佛):
这一处的胁侍菩萨正在由陕西来的文物专家进行维修,所以看不到全貌。
尸弃佛(健康佛):
正中的毗婆尸佛(兴业腾达佛、智慧佛):
毗舍浮佛(招运佛、发财佛):
拘那含牟尼佛(光明佛):
这一处的菩萨也在维修。
释伽牟尼佛:
奉国寺虽然是由文物部门而非宗教部门管理的,但也允许信徒在不燃香的前提下进行祈祷。有两位因家庭遭遇极大厄难的中年女性前来祷告,直奔释伽牟尼佛,而置其余六佛于不顾,可见如来佛祖在大众心中的地位牢不可破。
如来佛的右臂:
之所以给右臂来个特写,是因为1948年辽沈战役中,奉国寺大雄殿殿顶被一枚炸弹击穿,炮弹落在佛祖释迦牟尼佛双手之中,有惊无险的是炮弹没能爆炸,只是损伤了佛像右手。1950年原辽西省拨专款派文物专家刘谦对其修复。这个故事挺具有传奇性,估计在民众中滋生了无数个版本。
这时来了一拔游客,讲解员介绍道:“辽沈战役中,国民党的一发炮弹……”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责任往国民党军头上算。实际上,国民党军是守城一方,他们的炮弹是往城外发射的。而东北野战军是攻城的一方,往城里打的,当然是东野炮纵发射的炮弹。这是用臀部思考都能得出的结论。上世纪末拍摄的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以宏大的制作,再现了东北野战军炮纵轰击义县的壮观场面,犹然在目。
炮弹没有爆炸,在我看来,当然不是佛法无边。东北解放区的军工生产,在所有解放区中处于龙头老大的水平。但那个年代技术水平有限,制造出哑弹的机率着实不低。
最西边的天王像:
它比东边的哥们儿显得要萌一些。
西边的群碑:
以这块金章宗明昌年间的《大奉国寺》碑最为古老:
西边的壁画:
毗婆尸佛背后供有明代所塑的倒坐观音:塑像保留着唐朝以前男像观音的风韵,为国内罕见。
观音左边是块明碑。
观音菩萨本来是男的,但在汉传佛教中,逐渐演化为慈眉善目的女性,特别是“送子观音”。
看看男像观音的近照: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背部也有精致的倒坐观音,跟这一座可以合称为双子星座了。
大佛背后的梁柱:
东北角的壁画:
七佛上方还有国内极为罕见的中国最古老建筑彩画实例——梁架上42幅辽代彩绘飞天:
大雄殿顶部梁架上,尚留有辽代彩绘的遗迹,有飞天、莲花、牡丹花、海石榴、草凤等,色彩鲜明华丽,艺术水平极高。其中以梁架下面的42幅彩绘飞天尤为突出,这些飞天面相丰颐美悦,服饰缤纷多彩,或持花束、或捧果盘,飞翔于云端,与端坐的七佛静动相衬,上下呼应,构成一幅肃穆的礼佛图景,堪称辽代建筑彩绘的精品。
内部的斗拱也是一大看点:
从西北方向看大雄宝殿的侧后:
从西北方向看大雄宝殿的侧后:
与大雄宝殿一墙之隔,后面是个园圃:
从东南方向看大雄宝殿的侧面:
东南方向远处还有一批残损的建筑配件:
在更远处眺望绿树掩映的大雄殿:
在近前看浓荫中的大雄殿:
换一个侧面:
西南侧面:
在西南广场上看大雄殿与天王殿:
大雄殿全貌:
除了中路建筑之外,东西两路分别还有一些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就很一般了,随便看看,顺便换个角度看大雄殿。
东路有财神殿与菩萨殿。
财神殿内供财神七尊,分别为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武财神关羽、财帛星君、利市仙官、文财神范蠡、招财童子。
一殿内供七财神为全国之最。到皇家寺院拜七路财神,财源通四海,财运达三江。
这财神也混到佛寺里来了,估计是清代甚至是近代的产物。
菩萨殿内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四尊菩萨被佛教界称为四大菩萨。
菩萨殿内四大菩萨代表佛法教学的四个重要课目,等于四个学院,这也是佛法的纲领,不管多少宗派、经论,都出不了这四个范围。
菩萨殿还算是正宗的,估计是清代的建筑。
西边有罗汉堂与西方三圣殿。
罗汉堂供奉的好象是十八罗汉,院内有清碑两通。
据官网介绍,以汉传寺院传统格局为依据,西方三圣殿更名于 2008 年 10 月 10 日(农历九月十二日),也不知道它原来叫什么名字。西方三圣即未来佛阿弥陀佛,及其胁侍、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西方三圣,是佛教宣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尊神,由主尊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组成。据《阿弥陀经》记载,阿弥陀佛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众生临命终时念诵他的名字,他将手捧莲台,率领二十五位大菩萨前往接引,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二十五大菩萨的上首菩萨,是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重要助手。
西方三圣殿的建筑一般,倒是院内的这块石雕有点看头。
罗汉堂旁边还有个辽王井。
辽王井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是辽朝第六位皇帝耶律隆绪建造奉国寺时所修建,是专供皇家礼佛朝拜时的专用水井。此井水清冽甘甜,绵绵悠长,矿物质极其丰富,饮用者可强身健体。据传,此井水为辽朝历代皇帝的专用饮茶用水。此井不知何时被掩埋,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寻找多年,终于在2007年被发现。2008年按照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对此井进行了开发建设,使其成为奉国寺景区倍受游人青睐的景观。
就是这口井:
东南角还有个“中华名匮展室”。
好家伙,“大雄殿”、“慈润山河”、“法轮天地”这三块牌都在这里,我估计这才是真货,挂在大雄殿檐下那些金光闪闪的只是山寨版的。
这里还有一处模型,估计是辽代奉国寺建筑群的模型:
想找个工作人员问一下,奈何室内无人。我估计旗杆后面的是辽代的山门殿,后面是一组对称的钟鼓楼(或者是文殊阁与普贤阁,参考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再后面正中的楼阁可能是观音阁(参考天津蓟州的独乐寺)。楼阁后面是大雄宝殿,最后方的大殿可能是弥陀殿或毗卢殿之类的,也可能是三圣殿。
奉国寺旁边是义县博物馆,但是还有整修当中,没有开放,只能在此最后看一眼大雄宝殿:
8:30到达奉国寺,不知不觉呆了两小时二十分钟。除了认真欣赏古建筑与雕塑之外,还因为天气好,游人少,时不时地在院中驻足或坐下,静心体会这难得的幽独,并品味一下辽西夏日凉爽的清风。
接下来步行1200米左右,前往明代义州卫的北城门——安泰门。顺着奉国寺门前的东街往西走200多米,到达十字路口后,沿北街一直往北走八九百米,便可以看到安泰门。不过这一路相对人气不旺,路两边没什么吃饭的店铺,其它的店铺也没什么顾客,乃至于街道上都没什么人。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安泰门都在城区的边上,属于城郊结合部,甚是荒凉。
从南面看安泰门:
北面才是它的正面,然而处于逆光状态:
安泰门是近年重修过的,下图中的城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
下方较黄的砖是明清时期残留下的城砖,其余灰色的是前两年重修时加上去的砖。在义县政府网上看过旧照片,这城门只剩个门洞,以及周围残余的墙体,显得无比荒凉。重建个城楼,加些城砖,顺眼了许多。
这个角度看得更真切,泾渭分明:
安泰门是辽宁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安泰门北边就是大凌河,本想看一眼这条辽西地区的重要河流,然而河边全都围上塑料挡板,无法接近,只得作罢。
接下来的目标是广胜寺塔,路途比较简单,沿北街一直往南走,到南街商场对面的胡同口往西走就行了。距离有1500米左右,正午时分,气温较高,正好有一辆出租车驶来,于是招手拦下。然而到了胡同口,出租车很难进入,只好下车走了400多米。
在奉国寺门口可以乘2路或5路,到南街商场站下车:
这一带叫“金三角”,我说去广胜寺塔的时候,出租车司机的第一反应便是“金三角那边”。
往回走十米,便是这样一个胡同口:
往左拐进去,便可以看到广胜寺塔:
只不过还要往前走400多米,广胜寺塔就在这样一条破旧的胡同中:
一到雨天,估计道路会变得十分泥泞。
据《义县志》(民国卅一年版)记载:“……每层每面有铜镜三板,古色苍然,唯已脱落多枚矣……其北面佛顶镶宝石一块,半寸圆方,浅绿色。”
1980年5月1日维修塔台时,在清理遗址时发现了辽代古幢一碣,其幢记有“大辽国宜州,广胜寺前,尚座沙门可炬幢记,门人怀直建。维乾统工年岁次戊寅朔二十九日。”据此幢所记,方纠正了明清的谬误,将其塔更名为广胜寺塔,并确定了建塔年代为大辽乾统七年(1107年)。
广胜寺塔屹立约三米高的塔台上,是典型的辽代风格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砖塔:
在东南方向看塔:
门口敞开着,管理员不知去向,也不知是否收费。
广胜寺塔迟至2013年才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胜寺倒是简陋得很:
塔身下部束腰处各面均筑有壶门。壶门可能指上图最下部的三个小门。门内皆雕有会乐天群像,各个姿态优美,有的作舞蹈式,有的作奏乐式,反映出辽代歌舞艺术的质朴、淳真。束腰的上枭枋处,均雕一狮子,使其形成不露声色的无畏宝座图案。大概就是这些狮子:
束腰座上还雕有仰番莲座:
莲座可能是指狮子上方这一层。
塔身的八面转角处又雕一圆形角柱,正面中间部分筑一佛龛,龛内端坐一砖雕之佛。龛的两侧各立一胁侍,头戴宝冠,身披璎珞,作天男相。佛及胁侍的顶部皆有宝盖,宝盖之上,又有二飞天作向佛而飞的姿态。整个构图紊而不乱,生动怡人,吴现出古朴之美。
大概就是指这些:
换到东北方向看塔:
正东方向看塔:
八面各转角处倚柱上皆雕成砖枋,枋上为斗拱。转角上拱为斜角拱式。补间有斗拱二朵,为地跳五铺作,斗拱上托撩桅枋,枋上出叠涩檐。檐上再出短塔身,短塔身之上再出叠涩檐,依此直至十三层,形成十三层密檐,塔顶风雨剥蚀严重,让人难见完整风彩。
塔刹:
在广胜寺塔看了20分钟左右,回到南街商场附近,找了个孟家大盘吃午饭。北方的饭店,份量就是足,我要了半份牛肉水饺,以及一份宫爆鸡丁,楞是没吃完,剩了一点儿。两个菜,也就40元左右,饭店的老板夫妇也挺爽快的。
吃完午饭后,叫了辆创见租车前往北镇,补上头一天因为阴雨天气而没有去的北镇医巫闾山,车费160元(打表的话95元),用时隔70分钟。详情可看将来写的北镇游记。
位于义县城南,距县城10公里。八座辽代建筑的砖塔分别立酷似飞腾的龙形山上的八个凸起的山峰上。据考证,八塔子建筑年代和奉国寺建造年代一致,是辽圣宗帝为纪念佛祖一生八个阶段而建,是中国唯一纪念佛祖一生八个阶段的塔林,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高均在3.45至1.91米之间不等。八塔建筑造型有所创新为塔建特有形式,样式新颖多变,有正方形、五角形、八角形与十面形等,座座形体朴素,挺拔秀丽,浑厚大方。这种风格特点实属稀有。
八塔山没有搞旅游开发,不知如何到达。反正广胜寺塔也是辽塔,以它为代表,看看就行。
离义县18公里还有一处建于北魏的万佛堂石窟,交通不算太方便,我对此不是太感兴趣,所以没去。在义县县城里看到一辆走环线的公交车,车头上写着起点与终点好象都是义县客运站,途中经过万佛堂石窟,但没看清是几路车,似乎叫“北环专线”一类的名称。另外,据出租车司机说,也有游客打车前往万佛堂。
这一次独乐寺与奉国寺之行结束后,国内现存的7处辽代木结构建筑,已经去了6处,计有山西大同的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善化寺的大雄宝殿、应县的木塔(佛宫寺释伽塔)、河北涞源的阁院寺大殿、天津蓟州的独乐寺观音阁、辽宁义县奉国寺的大雄宝殿,只剩下河北省高碑店的开化寺了(这一处可以省略,没有必要一网打尽)。
早上乘车来的时候,先经过义县新城区,再到达老城区。感觉义县的新城区与北镇和新城区几乎不相上下,但老城区过于杂乱,干净有序的程度比不上北镇老城区。
在辽西几日,接触到的各类人等,包括宾馆与饭馆的服务员、汽车站与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出租车司机、景区的工作人员,大都比较实在,比较容易相处。回想起近年来在网络社区里经常出现的黑东北人的言论,不禁摇头叹息。这次我孤身一人前往东北,亲友听说后都纷纷表示担心,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东北地区的居民,跟中国大地上的其他居民一样,各有各的优缺点,然而都是普通的中国人,没有必要搞地域黑。这跟河南人一样,虽然在国内某些区域,他们的名声不太好,但我多次到达河南省,却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相反感觉大多数河南人挺朴实的,将来还会去河南的嵩山。
更多游记请看:《我的 中国 游——行程与游记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