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江永可能只是一个名字陌生的县城,但高中课本里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对很多人而言则是非常熟悉。其中的永州,其实描述的就是江永这个地方。但江永并不是我们书上所读到的,盛产那种毒蛇,他其实是以盛产香柚、香芋、香米、香姜、香菇等出名的。这些特产并称为“江永五香”,中以香柚为主的20万亩柚园风光,被称为是“中国最美的田园风光。图柚园
江永在中国的旅游经典中名不见经传,但其特有的“三千文化”:千年古村—上甘棠古村、千古之谜—女书和千家峒自然保护区却开始口碑渐起。仔细了解之下,不由生出“养在深闺无人识”之叹。这里至今仍探不明产生年代和何人发明的女书文化,散落在荒野的数千尊石制“小鬼崽”,绝对让你啧啧称奇。
江永县地处湘桂边界,四面环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交通非常方便离广西桂林阳朔大巴只有2小时多点,县内有近200条河流蜿蜒流过。女书就在上江墟潇水流域两岸一些村子的妇女中流传。但即便是在这样小的范围内,也不是所有女性都懂女书。据说,十个人里,可能只有一两个会认、会写。
女书文字是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在正史、方志、族谱中未见记载,在出土文物上亦无蛛丝马迹,仅在1931年出版的《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中有如下记载:“每岁五月,各乡妇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声歌唱,以追悼之。其歌扇所书蝇头细字,似蒙古文。全县男子能识此种文字者,余未之见。”女字被当地人称作“蚊形字”,字体修长圆润,呈长菱形,右上角高,左下角低,笔画有斜、弧、横、竖、点。关于女字的起源,由于缺乏材料,学界尚无定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图扇
女书的传承是母女世代传袭,上辈传下辈,传女不传男。女书被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后这一消息公之于世,引起中外震惊。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的女性文字,被人们称誉为神奇、独特的文化现象,属于稀世文物。
20世纪50年代,湖南邵阳的一个妇女被火车轧断了一条腿。她爬到医院,因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写下的文字别人也看不懂,便被当做特务“请”到公安部门接受调查。她写下的文字形如“蚂蚁”、“蚊子”,不仅公安部门的鉴定人员闻所未闻,就连当时在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的张公瑾、陈其光等人也无法辨识。这是女书第一次进入学者视野,但未引起足够重视。邵阳女子的偶然遭遇使女书得以走进国家级研究机构,但却没有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60年代“破四旧”,女书从妇女们的生活中消失,处于濒危状态。直到1982年,中南民族学院的宫哲兵偶然发现女书,深入调查后于1983年发表了《关于一种特殊文字的调查报告——湘南瑶山采风记》一文,女书的生命才得以延续。随后,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外研究机构以及清华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台湾“中研院”的专家学者,陆续到江永各村调研,研究由此深入展开。虽然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某些观点分歧较大,但对女书的价值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什么只在江永一带出现?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迄今为止只在江永县上江圩乡及其周围方圆不到百里的范围内流传。这是为什么呢?目前仍无确凿的答案。也许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环境为生成这种特殊文字提供了便利。江永地处湘桂粤边界,人口以瑶族为主。这里盛行出嫁姑娘不落夫家的习俗,男女异性交往在婚前受到隔离,婚后,只要女方没生子女,便不能与丈夫真正组建家庭,而是住在娘家与同性伙伴一起纺纱织布。所以这里的妇女对娘家女性伙伴的感情远远超过对丈夫的感情。江永一带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姐妹面前不讲假话,丈夫面前不讲真话。”这种习俗不仅促成了结拜姊妹风俗的延续,也使得已结拜了姊妹的女性更严密处把自己封闭在女性社会里。
在江永民间还流传着女书的多种传说;
第一种:相传女书是瑶姬借用天书改编过来的。
瑶姬是谁?瑶姬是王母娘娘的幺女,名叫幺姬。后因下凡游览人间,迷恋上江圩普美村的秀丽风光,便偷偷地住了下来。因王母娘娘的仙境叫瑶池,因此她告诉凡人:她的名字叫瑶姬。
瑶姬不仅花容月貌,而且聪明伶俐,深得王母宠爱。平时瑶姬的言行举止,活泼任性。她要做的事,谁也不敢阻拦,就是王母也得让她三分。一天清晨,宫女们都未曾起床,瑶姬却早已梳洗完毕。掀开霞帐,推窗启户,只见人间一派明山净水,鸟语花香,田园阡陌,泉美林秀,炊烟袅袅,人流熙熙攘攘,比起天宫要自由得多。瑶姬早想离开
烦闷的天宫,寻一清静处逍遥自在。如今下界的美景展现在眼前,撩得她心神激荡。她决计到那里去探个新奇。于是瑶姬离开了天宫,足踏祥云,飘飘然下到一个地方,原来是一个地广人稀的都庞岭腹地、风光迤丽的水乡,这就是普美村。瑶姬与下界的人语言概不相通,可是凡人待客特别讲究礼仪。尤其是姑娘们人人心灵手巧,个个聪明能干。虽然语言不通,但都相处甚好。
人间的姑娘们擅长描花乡朵,纺织花带、花被。她们织绣的绣鞋花、衣边花、头巾简直比天上的彩霞还要绚丽美妙。姑娘们穿上自己纺织的五彩衣裳,灿如明霞若天仙。瑶姬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拜她们为师。
瑶姬觉得这里的姐妹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文化,不识字,言不达意,意不能书。瑶姬想帮助她们提高言情记事的能力,便回到了天廷,把一套复杂的天书搬了下来。姐妹们虽然想学,但一个个目不识丁。瑶姬又把这深奥的天书一一简化,并与女红刺绣结合起来,用当地的土语读唱,使这些貌若天仙的姐妹们一个个能识善写,作诗绘画,读唱自如。自此,这个改变了的天书在女人中间传递,男人不屑一顾,也不识用,因此就定名为“女书”。
第二种:传说很久以前,上江圩一农妇生下一个女婴,体重九斤,故取名为九斤姑娘。九斤姑娘自幼天资聪敏,纺纱绩麻,织布绣花,无所不会,无所不精。她还异想天开地造出了写土话的女字。所以义年华在回答来访者时说:“只听前人讲古话,九斤姑娘最聪明,女书本是姑娘做,做起女书传世间。”
第三种:传说宋朝时荆田村出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名叫胡玉秀(有的说叫胡秀 英),后补选入宫为妃。进宫后不久,遭冷遇,苦闷异常。她想写信回家倾吐苦情,又怕太监发现。于是心生一计,根据女红编了一套文字,以歌咏体写在手绢上捎归,并嘱咐亲人:要斜着看,要用土话的音来读。于是这种文字就在妇女中传开了。
第四种:传说是盘巧创造的。
很久以前,桐口出了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名叫盘巧,她三岁会唱歌,七岁会绣花。她唱的歌令人陶醉,绣的花能以假乱真。后来她被官府劫往道州。为了向家人报信,她煞费苦心,根据女红图案造出字来,写了一封信让一条爱犬带归。同村的女友费了很长时间才把信解读出来,从此这种文字就代代相传下来了。
江永县女书园在岭南山脉和萌诸岭山脉的山谷深处,几股深山峡谷中清凉的溪水汇成了潇江源头。在源头上方,有一处四面环水的人间仙岛,在长年与外界隔绝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说。这个令人惊叹的小岛保留着母系社会遗留下来的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书。这里也是一个女性的心灵家园,据说,这个岛屿对女性特别钟爱,从踏上小岛的那一步起,女性便容光焕发,光彩照人。女书园是女书岛上的核心产品,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女书园设有女书学堂、女红厅、女书书画厅等展示厅。女书起源探密、女书河漂游和女书歌舞等项目无不令游客惊叹叫绝、留恋忘返。图书院
按照当地妇女的风俗习惯,女书作品常作为殉葬品随葬或焚化,现存在世的只有近代的少数女书作品。近百名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国学者先后赴女书流传区考察,并以高价从当地群众手中购买女书作品,致使一部分珍贵的女书作品流失到海外。海外一些学者的“掠夺性研究”导致本来遗存极少的女书原件大量散失流失,目前流失到海外的女书原作及文化遗物至少达百件,其中有不少是珍本、甚至是孤本。
谜一样的江永,谜一样的女书,谜一样拥有自己文字用私下存在的方式无需国王没有等级秩序的真正女儿国,谜一样难以解释然后自生自灭的人类奇迹……这就是江永,这就是女书。“真是迷锁深闺谁知晓,只因佳期未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