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听说了鸡鸣驿,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大的驿站,很想去看看,于是清明节前定下的行程,于是,假期一到,我们便随着历史的车轮完成了一次时间的穿越。
由于家住在天津,直达鸡鸣驿要3个多小时,要很早起来,很辛苦,因此我们头天晚上便感到了里鸡鸣驿较近的昌平住下,转天一早开始我们的行程,虽然多花了100多元钱,但是,时间显得非常从容,到达鸡鸣驿的时候只有早上9点。
始建于元朝的古驿站,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我仿佛一下穿越到了明清时期。
“鸡鸣山驿”,现称“鸡鸣驿”,因旁边鸡鸣山而得名,始建于元朝,是明清时期名噪一时的大型驿站,也就是现在的邮局+旅店。在中国邮政史上,鸡鸣驿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城楼俯视全程,明清时期的民宅比比皆是,原本喧闹的马道,现在走着悠闲的村民。一切,有着远古的幽静和淡然。很难想象,这是仅仅离@北京 60公里的村庄。
当地很多的房屋已经破败,政府规定,不允许翻建,如果翻建就要改成仿古建筑,而且还要政府批准,可是当地人不是很富裕,能盖得起新房的人少之又少。
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滞了,这条幽静的时空隧道要把我拉到100年前。
我慢慢的走着,想要寻找历史留给我的东西。
庙是新修的,但原址就是财神庙,当地人说,过去它还兼有巡视府也就是保安队的功能,看来这里的财神爷不仅送财富,还保安全。哈哈!
庙是新修的,可这里的壁画已经500年了。
指挥署是当时鸡鸣山驿中最高行政长官的办公场所,进去瞧瞧……
一进院子就被这美丽的灰雕吸引住了,花纹细腻,结构复杂,安排巧妙
上梁刻着犀牛望月等图案,
下面是八仙影壁,你会清楚发现蒲扇、葫芦、禅杖等八仙使用过的兵器。当地人告诉我,这个影壁墙已经200年了,中间那个圆本是一面铜镜,58年大炼钢铁被充公化为铁水了,真是可惜。
指挥署的旁边便是老佛爷她老人家被八国联军赶出紫禁城向山西逃跑时曾经的落脚处,
穿过这条连两个人都不能并排过的小径就到了贺家大院-----慈禧的一夜行宫,想当年老佛爷前呼后拥的样子,这种地方她她怎么回来呢?唉!逃难嘛,一切从简,也难为了慈禧她老人家。
正对的那间房就是慈禧的下塌的地方,左手的那间房是光绪皇帝住的屋子,慈禧住过的房间已经不存在了,现在这间房是主人在30年前翻盖的,也已经略显陈旧,但还能看出是80年代初的产物。
西厢房挂着慈禧和光绪的画像,是主人特意挂上的。顺便说一句,鸡鸣驿的很多建筑文物现在还居住着村民,政府每年给他们一些银两,一来是让他们管理维护现有的房屋,二来可以为游客做导游讲解。
据说慈禧在这里睡的还不错,就送给当时的主人四个字“鸿禧接福”,主人甚是荣耀。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有贺家的财力和福气,一般老百姓还是住在这种破旧的土坯房。它曾经的主人现在在哪里?
康熙三十年后驿丞署是当地最高的首脑的办公地
驿丞署现在的主人告诉我,他已经是这里的第五代主人了,墙上挂着他爷爷的照片,一个明朝时期的条案和衣柜依然矗立在那里,陪伴着一代代主人,衣柜上的铜活依然没有逃脱大炼钢铁的命运。
这座木制院门已经500年了,它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呵护着它一带又一代的子女在这里繁衍。
这条路是这座城里除马道外最宽阔的一条道,我径直的走过去发现……
当地村民在悠闲的晒着太阳,随即拍下,他们在看我,我在瞧着他们,这里,谁又是谁眼中的风景呢?
驿站是书信往来的地方,自然要有许多识文断字的人,文庙和学校自然就必不可少。
文庙进门右侧的灰雕,卍字不到头,寓意着幸福万年长。
一块康熙年间的石碑,书写着“文明之石”,在这里你静下来,似乎可以听到200多年前那朗朗的读书声。
当地的民风很淳朴,忽见两个小孩在做游戏,举起相机,男孩笑着跑开了,女孩害羞的歪下了头。
曾经的戏楼,没有了以往的喧闹,留给后人静静的瞻仰。
废弃的枯井丧失了使用价值,但却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公馆院,接待外地重要官员的地方,想当年鸡鸣驿的对外交往很频繁,据说,詹天佑修京张铁路时,曾经住过这里。
来到泰山圣母庙,见到了又一副500年前的壁画,看风格,好像和财神庙的那幅壁画出自同一人之手。
这位老人不让我照相,怕闪光灯毁坏了壁画,我说,我不用闪光灯,便拍下了。他告诉我他今年80岁,看庙30年了,政府每月给100元的补贴,他告诉我,根本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看好这座庙。
出了泰山圣母庙,回到马道,看到了这幅30多年前的标语,这勾起了我当年的记忆。
这里很静,时间停滞了,空气也凝结了,房屋遗弃了,只有海棠树还静候着主人的到来。
站在这里,我有着一种莫名的遐想,
我的思绪随着这些凝固的建筑在飞扬,飞跃到它们曾经的年代
突然开水壶的鸣叫把我从历史的时空中拽了回来,我不禁一笑,“聚光发热”也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
该走了,就像先前来往于这个驿站过客,来了总还是要走的,而留下的是这屹立了500年的驿城-----鸡鸣山驿。它是历史的见证者,而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也许在这做老城的眼中,我们才是永远也看不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