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罨画池博物馆留踪之——陆游祠

作者:寒泉 显示图片


陆游祠位于罨画池东南,为一组中轴对称,左右廊庑的纪念性建筑群。 陆游于公元1173年起,先后两次出任蜀州通判,留下了140多首有关蜀州的诗词。为了缅怀和纪念陆游,明朝初年,崇州人将遗留下来的宋代官衙改建成祠堂,专祀这位与蜀州结下不解之缘的诗人。 至今,这里仍是除了陆游的家乡浙江 绍兴外,全国唯一一座纪念陆游的专祠。祠内文史资料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华陆游诗歌文化第一祠”。












陆游祠主体建筑为明清时期川西民居四合院布局。全祠由大门、通道、过厅、序馆、南北厢房、正殿和廊房等组成,占地面积2660平方米。祠内陈列陆游著作、手迹及有关文物。陆游在蜀州(今崇州)两任通判期间,写下了200多首诗篇,故祠内随处可见石刻、木刻的陆游诗词。 。1991年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匾上“陆游祠”三字为著名画家吴作人题写,字体古朴典雅。大门两边悬挂张爱萍将军撰写的楹联:怀壮志统一国土;含悲愤宿愿末酬。跨入陆游祠大门,即有一座仿古石拱小桥,名曰琴鹤桥。其典故是北宋名臣江源县令赵抃入蜀任职时只带一琴一鹤,表示其清廉的作风。  过琴鹤桥是一条长约50米的夹壁甬道,北为较矮的半透的花墙,南为较高的白墙。林木森森,甬道狭长,让人一入便肃然起敬 。 87版电影《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大观园甬道散步之处,就取景于这里。


 




















“  

进入正门,跨过琴鹤桥,走过绿树如阴清幽静谧的小道就是陆游祠的过厅“梅馨千代”。匾额为四川著名书法家李半黎题写。陆游喜爱梅花,而且常常以梅花自喻,曾有:“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诗句。梅花是四君子之一,我国自古有寒梅傲雪,象征壮士铮铮铁骨的精神。过厅以“梅馨千代”为名,是赞扬陆游的爱国精神永世长存,像梅花一样飘香万代。




          

 
         穿过“梅馨千代”过厅,是一座单檐式仿古建筑,大门楣上挂黑底白字的“ 香如故堂”匾额,为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常务副部长李一氓所题。两侧廊柱悬挂对联:斜日掩蓬塘,几回香扑征衫,疑是湖山留过客;薰风来草阁,此际凉招团扇,安排笔墨画先生。馆名源自陆游咏梅的词作“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香如故堂是陆游祠的序馆。馆内主要陈列陆游生平简介的文字和图片,展现了陆游“在国难中成长”、“九年川峡生活”、“离蜀绝唱”三个主题。陆游一生的著述相当丰厚,“六十年间万首诗”,诗歌创作数量可以说是历代诗人之最,陆游于乾道六年(1170)即45岁时从山阴出发来到四川,先任夔州通判,以后曾官于南郑(汉中),成都,蜀州(今崇州),嘉州(今乐山市),荣县等地,直到淳熙五年即九年之后才从成都返临安。其中在担任蜀州通判期间,留下吟诵蜀州山水的诗歌就有100多首,内容丰富,风格豪放。

十分遗憾的是,陆游祠所有馆舍全都门窗紧闭,铁将军镇守,不得入内。问一工作人员得知,因陆游祠房屋梁柱被白蚁蛀蚀,形成危建,出于安全角度考虑,故不对外开放。呜呼,悲哀啊! 当地文物管理部门难道不清楚防白蚁、防火、防潮是文物保护的第一要务吗?无奈,只能看看厅堂外观了,无法得睹陆游遗像玉石碑、陆游手迹碑、陆游代表诗作的手迹等诸多文物了。
下面放几张“香如故堂” 和“放翁堂”的网络图片 ,以娱读者。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过“香如故堂”,便来到一中式四合院,正房名之“放翁堂”,为陆游祠的正殿。陆游号放翁,故取名“放翁堂”。传说陆游在任锦州参议时,因常与范成大等饮酒酬唱,被讥为“恃酒颓放”,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有诗云:“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门前廊柱挂对联曰: 一代萃循良,诗卷长留,曾来主江原风月;千秋犹景仰,官梅未远,何处接工部祠堂。  放翁堂内立有陆游雕塑 ,并陈列陆游在四川的代表诗作及宋三彩等有关文物。













        

        北厢房位于放翁堂右侧,与南厢房沿中轴线对称。门楣上悬匾“诗魂”,两边悬挂对联:铁马嘶风,伴雨千回追晓梦;寒枝拣雪,随香几度觅诗魂。北厢房为“千古绝流”,以爱情诗作、诗意画等形式展示了陆游与唐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感人爱情,陈列了陆游与唐琬在沈园相会时,情感暗流,互相唱和的 《钗头凤》。陆游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与前妻唐琬的爱情故事也非常感人,可谓千古风流一大家。 
         唐琬原是陆游的表妹,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十分相爱,但是陆游的母亲很不喜欢这个儿媳。在封建旧礼教的压迫下,他俩终于被迫离婚。后来唐碗改嫁给赵士程,陆游也另娶了妻子。公元1155年春天,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词。唐琬和之,但是她受不了这种刺激,回去后不久便郁郁而亡 。1199年,陆游已经七十五岁,又一次来到沈园,想起旧事,十分感伤,写了这两首诗。《钗头凤》的故事被编为戏曲广泛上演,多少人为之一洒同情之泪啊!
          请看陆游的《钗头凤》名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前妻唐婉的和作: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再请看陆游的追悼前妻名作《沈园二首》:            
   (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北厢房还展示有南宋文化的玉石以及铜镜等


 



        

南厢房位于放翁堂左侧,与北厢房相对 。厢房门楣上无匾,两侧廊柱悬挂对联:入妙文章本平淡, 照照人眉宇尚峥嵘。南厢房为“追慕先贤”,陆游在四川的九年,喜欢走访名胜古迹,拜谒历史名人的遗迹。一生为国为民临终示儿的陆游,在思想感情与杜甫和诸葛亮相当接近。堂内主要陈列了陆游歌咏杜甫和诸葛亮亮诗画,以及宋代文房四宝及汉代陶俑实物。







        

  
在四合院中央,陈列有一件古文物“治平炉”。 治平炉是一祭器,传世品,北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铸。通高78cm,宽18cm,腹径50cm,腿高60cm,兽脚,腿饰饕纹,直圆腹,拱形反沿。民国时期存于县城劝学所,后移至陆游祠内。是迄今崇州发现的最大的传世可移动文物。
















             

从放翁堂和南厢房相连处的角门进去后院,一座两层楼的仿古建筑是风月轩。陆游六十四再度罢官回乡,有诗题记说: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难数,而诗为首,谓之“嘲咏风月”。既还山,遂以“风月”名小轩。这里以陆游的故居为名,主要是为了展示陆游的日常生活,陈列了宋代的瓷器,林盘,碗,碟和美食情愫等文物。陆游终年85岁,与同代诗人相比,可谓是高寿,这与陆游的开放豁达的胸襟有关,也与陆游的生活情趣、养生经验有关。










           

  
在风月轩门前墙角处,摆放有一块奇石。相传清末年间,有一天降大雨,电闪雷鸣,永安场桥头突降一块大石,住在桥旁的两兄弟激烈争抢,死不相让,州官判说:“这乃天降之石”,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应归大家所有,于是将此石放在了衙门口。



距风月轩不远有一与长廊相连的重檐六角亭,名“信有亭”。得名于陆游的《夏日湖上》诗句:“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陆游走南闯北四十多年,亲临不少名山胜迹,而在两任蜀州通判期间,却深为蜀州的美景惊讶感叹,陆游留下的诗歌里吟咏蜀州的诗作达100多篇。


           后院还有同心亭、驿楼等建筑,以及一个小花园——梅园。   
          游览陆游祠,我们能更多地了解陆游普通而不平淡的平生故事,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莫!莫!莫!”、“瞒!瞒!瞒!”凄美唱和的哀婉愁肠,以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旷达胸襟。无怪乎,这里被誉为“陆游诗词文化第一祠”。  
          陆游祠千古!陆放翁千古 !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