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意大利4: 五渔村,五彩的珍珠!

作者:云是雨的故乡 显示图片

       五渔村,是意大利北部地中海岸边的一串明珠。五彩斑斓的民宅建筑掩映在青山碧海之间,像是一片童话世界。


       1997年,五渔村及其周边海岛捆绑在一起申遗成功。小小的意大利,世界遗产的总数比中国还多一个呢!五渔村就是其53处世界遗产项目之一!
       自从申遗成功后,这里日益成为意大利的一个旅游热点。世界遗产评委会认为,位于五村镇与韦内雷港之间的利古里亚滨海地区是有着重要风景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风景区。小城镇群的分布格局以及周围的风景结构,不仅表明了对陡峭、破碎不堪的地势的征服,而且生动记述了过去一千年以来人类再次长期定居的历史。


       当然,有的游客并不是冲着评委会所推崇的那些优点而去的。几天前我在罗马参观圆形竞技场时,遇到两个上海来的小姑娘,像是大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她俩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她们刚从五渔村过来;而她们从佛罗伦萨专程绕道赶去五渔村吃了一顿饭!其理由是在网上看到介绍说,那里的海鲜“老灵额”。  


         五渔村其实就是地中海边悬崖下一字排开的五个小渔村。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蒙特罗索(Monterosso)威尔纳扎(Vernazza),科尔尼利亚(Corniglia),马纳罗拉(Manarola)和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蔚蓝色的海湾,梯田般的缤纷民宅,盘山依海的小径,都给人无限遐想。为了体验这份海边野趣,我们专程从罗马北上,在去佛罗伦萨之前,先往西来这里探幽。  


       抵达蒙特罗索村已经是傍晚时分。它位于五个渔村的最西端,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一出火车站就是一片海滩。这一带海边大都山势连绵,悬崖峭壁直接就伸展到大海,唯有这里有一片不大的沙滩;虽然沙质一般,好歹能给人们一个面朝大海,品尝海风的休闲地方。
       四月的春风料峭,海水依然很冷;在海边玩水的人不多,只有几个快乐的孩子不顾一切地在海水里扑腾。  




       我们的酒店在半山腰上。店主开车来火车站把我们一行接上山。这是一个精致的小院子,一栋两层小楼和周围几间平房,错落有致地建在山坡上。站在阳台上,迎面是浩瀚的地中海。




       稍稍休整了一下,赶紧出门。一路下坡,找到一条小路,在层层叠叠的民宅中辗转穿行,直到海边。



       这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天色渐晚,海风阵阵,海浪猛烈拍打着礁石。



       按照当地人的推荐,我们找到了一家海边大排档。一锅乱炖,有龙虾,有青口贝,有鱿鱼,还有各种叫不出名的海鲜;色相虽然不佳,味道确实很鲜美。我们边吃边聊,坐看天海一色,渐渐变暗,海面上只有渔火点点,而天空上则繁星一片。  



       第二天早晨醒来,披上衣服便走上阳台。天色微曙,一轮残月还挂在天边,似乎在引导着日出。其实日月经常同时在天空中出现的;只是太阳一出,光芒万丈,所有的目光都被它吸引,月亮自然无人问津;所以日月同辉的事情却是不存在的。



       大步流星,走到海滩边的火车站。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名叫《四等小站》,而这个车站显然比那四等小站还要简陋,但是很干净;这大概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乡村与国内乡村最大的区别!
       虽然这只是悬崖下的一户渔家,也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条在山腹里开凿出来的铁路,把五个渔村如项链般地串了起来,相距不过十几分钟车程。威尔纳扎是第二个小渔村,民宅依山而建,如梯田般层层叠叠,又如山花般五彩缤纷。 






       海边悬崖上,不仅能长出生命力极强的野草,也能“长出”别致的小酒店! 


       在岩石垒起的小屋旁,两位意大利老人在悠闲地聊天。  


       一位红衣少女坐在礁石上,面对着眼前这番美景,聚精会神地写生。旁边她的旅伴(或者伴侣)百无聊赖地望着大海。两个人距离很近,心是否也贴得那么近呢?
       其实这也是一幅有趣的画面;可惜我不会作画,只能用我的相机做个记录。  





       从海边一路拾阶而上,道路狭窄而又弯曲。这不是街道,甚至也不能算作小巷,只是石板垒起的台阶;可每家每户的大门就对着这高低不平的石阶,一样有门牌号码,一样有门窗阳台,且各家的墙壁涂着不同的色彩。 





       爬到山腰,回头俯瞰小村。向山的一面依然是层层叠叠,最高的是教堂的钟楼,最低的是隧道旁的火车站。


       向海的一面,是块巨大的礁石伸向大海,像一只高高昂起的鼋头!远处依稀可见的是蒙特罗索村。这番远离繁华,远离现代文明的场景画面着实有些令人震撼,大概凡走到这里的游客都会忍不住捧起相机,一阵狂拍!   



       从威尔纳扎前往第三个渔村科尔尼利亚,有条贴着山腰的野径。一路盘山,蜿蜒而行。山花在路边招手,小溪从脚旁流过;走在弯曲的小路上,一边是高高的悬崖,另一边是蓝蓝的地中海。真美! 




       走累了,找个乡村小店门口歇脚。迎着清爽的海风,喝着冰镇的饮料,欣赏着阳光下的地中海。海水随着起伏的波涛变换色彩,蔚蓝,碧绿,紫红,像是个巨大的万花筒。






       在山腰上走了一个多小时,远远看见了科尔尼利亚。这是第三个渔村,也是五渔村中唯一不贴着海岸而建在悬崖顶上的小村。




       这个悬崖顶上的小渔村,与其他几个渔村相比,交通更加不便利,所以老建筑就保存得愈加完整。青石板铺成的小街,狭窄得连行人“会车”都得侧身;斑驳的墙壁露出了原先的砖石。可是,这里人们的日子过得都很安逸;姑娘脸上露出的是舒心的微笑,就连小猫都那么悠闲。









       里奥马焦雷是最东端的渔村。下了火车,一条宽敞的大路盘旋而上,直达悬崖顶端。两旁民宅错落有致,五彩缤纷。







       有人说,人的档次与人所用的色彩成反比,档次越高,颜色越少;人的服饰是这样,给人居住的城市也是这样。所以,那些发达国家的大小城市往往色彩很单调,也很低调,如想到巴黎,印象就是灰白色的,只有街头巷尾有那么几点红红的咖啡馆。可是这里每个渔村都那么五彩斑斓,像是春天里的花朵;是否代表着这里非常原生态呢? 






       我们之所以从科尔尼利亚乘火车直接到这里,是想走一走那条闻名遐迩的“爱情小路”。在里奥马焦雷与马纳罗拉两个渔村之间,有条两公里长的紧贴着海边的小径相连。当年政府为了修铁路把五渔村连接起来,便在海边凿开一条幽僻的小径用于存放挖隧道用的炸药。铁路修通后这条小径就废弃了,却被当地青年男女“废物利用”,作为谈情说爱的幽会之处;于是“爱情小路”就名声在外了。



       本来盘算得挺好,从最东头的里奥马焦雷往回走,一路上正好看夕阳西下,两旁奇山怪石林立,远处金光灿烂,这番美景想想就让人陶醉了!
       结果真的只能陶醉于想象之中,这条路被封闭了!大概这些年来这里走动的情侣们太多;小径能经受身体的重量,却承受不了这么多爱的压力,小径变成一条“危径”,又找不到位施主掏钱整修,只好常年关闭了。



       我们只能站在小径的入口处,远远眺望即将要去的最后一个渔村——马纳罗拉!
       在游客眼里,这是一片青山绿水;而在当地居民心中,这或许是一块穷山恶水!看看这陡峭的山势,坚硬的岩石,我们能够想象多少年来当地人与天斗与地斗的艰难!  


       天色已近傍晚,我们来到了马纳罗拉,是五渔村中最小也是最美的一个。街上静悄悄的,居民们或许回家做饭了,而游客们大都聚集在海边。



       早晨的海水还是哇凉哇凉的,有些刺骨;一个白天的烈日暴晒,不仅海水温润如玉,海边的凉亭里也火烫得难以入座,游客们都躲到一边凉快去了。  




一群五彩斑斓的民宅,高低错落地聚集在一片悬崖之下。如果仅选一张照片代表五渔村这个世遗项目,一定就是你眼前见到的这个画面!




面对这如此良辰美景,实在舍不得离去;于是就坐在海边,从黄昏等到华灯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