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博物院
二、青羊宫
一、四川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成立于1941年,是国内历史悠久的博物院之一。位于成都浣花溪风景区,现有院藏文物32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
四川博物院目前拥有14个展厅,总面积12000平方米,包含书画、陶瓷、青铜器、民族文物、工艺美术、藏传佛教、万佛寺石刻等展区。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九点至十五点。
由于参观时间仓促,只对部分感兴趣的部分展品做简单介绍。
1、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以成都为中心生产的一种刺绣,有优久的历史,在博取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绣品具有构图简练、虚实适宜、针法严懂、平齐光亮、丝路清析、色彩解艳等特点。
不对称双面绣,一面是狗,一面是猫。
2、象牙雕刻
象牙制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历代不绝。汉代海上贸易发达,象牙大量输入中国,成为上层社会财富的象征。 唐宋时期牙雕已形成相当规模。清代是牙雕工艺发展的最高峰。
雕有“红楼梦”故事的臂搁。
3、藏传佛教铜塑
藏传佛教中的金铜造像,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包罗了藏传佛教众多神祗,及各个教派和寺庙的众多守护神和祖师。
4、 青铜器
青铜矛、戈、鉞是巴蜀地区使用时间最长的兵器。尤其是戈,自商周出现一直使用到秦汉时期,贯穿了整个青铜时期。青铜兵器制作精良,带有美丽的纹饰。
带有花纹和族徽的兵器细部
5、漆器
6、其它
展览馆中还有精美的瓷器、石刻、玉器、书画、和民族服饰等。
二、青羊宫
青羊宫位于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侧依锦江,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青羊宫始建于西周,唐僖宗因避黄巢兵乱驻跸观中,出现一块玉砖,上刻“太上平中和灾”,意思是太上老君能帮唐僖宗平灾。于是拨库银大修殿宇,并下诏改为今名。到了明末,唐所建殿宇不幸毁于天灾兵燹。今所见者,均为清康熙六至十年陆续重建。青羊官现建筑规模宏大,是道教著名宫观。
青羊宫门票10元,早八点到晚六点开放。杜甫草堂、四川博物院、浣花溪公园都在左右不远。
混元殿,太上老君端坐正中,两侧是出售有关道家的纪念品和书刊。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为关今尹喜讲道德经,讲到一半,老子要走,对尹喜说:“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千日后,尹喜如约而来,却没有看到老子,只有一个牵青牛的小孩,于是尹喜向小孩子打听老子的下落,小孩笑而不答,把尹喜带到这儿传授了符算之术,以后就升天而去,尹喜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宮观来供奉老子。
至于青牛和青羊是什么关系?山外之人不能妄猜。
据说在清雍正以前,青羊宫里并没有羊。东侧的单角铜羊是清雍正元年大学士张鹏翮(别号信阳子)从北京买来送给青羊宫的,以符青羊宮之名。
单角铜羊说是十二属相化身,即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须、猴颈、鸡眼、狗腹、猪臀,相传这只青铜异兽是宋代河南开封红梅阁之旧物。
另一双角铜羊,是清道光九年成都张柯氏,延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铸造,献给青羊宮的。
现二只青羊是2004年重铸的。
这根布条系的太不专业。
青羊宫中有唐王殿,供奉唐高祖
夫妇和李世民。大概他们是唐僖宗的先祖,唐僖宗的名声不太硬,唐僖宗的功劳都记到他们的身上了。
到青羊宫最好是秋天来,黄瓦、黄柱、满树、满地的黄叶,“满城尽带黄金甲”。我拍过一张这样的照片,可惜一时找不到。
现在八卦亭上的黄金瓦,都成了青瓦了。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是很接地气的,历史上做出贡献的,有名望的都能在这里恭为神祗。就连因杨玉环而失宠的梅妃,在这里成了梅花仙子。杨玉环杨太真当然也不例外。
青羊宫里的壁画。
大禹治水图
老子降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