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泉~趵突泉(5A级)

作者:漫步京城 显示图片




      公园的南大门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红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被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



趵突泉东门


趵突泉北门




      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五龙潭。趵突泉面积达158亩,是以泉为主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特色园林、国家首批重点公园。
      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济南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枚不胜数,尤以泺源堂、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李苦禅纪念馆等景点最为人称道。


建议游玩路线:
南大门~沧园(王雪涛纪念馆)~白雪楼~观澜亭~泺源堂~枫溪池~天尺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灈缨池~五三纪念堂~北大门~百花园~泺苑~杜康泉~万竹园~南大门。
建议游玩时间:120分钟。


沧园,在趵突泉公园的东南部,是一处园中之园的传统庭院式建筑,大门朝西。沧园,取沧海一勺之意。其地在明、清两朝原为一书院的故址,清末以后屡次改为学校。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划入公园,1964年重予改建。四合院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有三厅二院和围廊,青砖黑瓦白粉墙,素朴幽雅。园西侧有纪念明朝著名诗人、“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白雪楼。李氏著有《沧溟集》,世称其为“沧溟先生”,故将该园命名为“沧园”。1987年1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将此园改为当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王雪涛之纪念馆。
      园内有两个大院落,3座大厅,南北在一个中轴线上,厅外四周有游廊环绕。园周曲廊相围,沿廊修竹婆姿。院内多置山石,陈列大型盆景,苍松挺拔,腊梅橙黄,突出了冬季景观,尤其雪后时刻,松竹梅各展风姿,构成一幅“岁寒三友图”。北大厅的北面有宽广的平台,台北即枫溪池塘。
      王雪涛(1903-1982)原名王庭钧,字晓封。河北省成安县人,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生前任北京画院院长。二十年代初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接受现代美术教育。王雪涛纪念馆坐落于沧园内。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典建筑。纪念馆分为无陋山庄、藕华楼、萝月堂、瓦壶斋四个展厅,并有接待室、办公室、服务部,总建筑面积755.6平方米,珍藏和陈列王雪涛先生遗作212件,名人字画6件,及先生生前用过的文房四宝等。







白雪楼,趵突泉公园内,为纪念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所建。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居士,历城人,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被尊为“宗工巨匠”,蔚为一代宗师。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并写了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世人称为三百年绝调。著有《沧溟先生文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攀龙辞去陕西按察副使职东归,在历城王舍人庄之东鲍山下建楼,曰白雪楼。
     白雪楼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300平方米,配廊100平方米,为带戏台式二层仿古建筑。前面出厦,落地木槅,红柱花窗,古朴典雅。正厅内陈放着李攀龙全身坐姿铜像。厅内有其弟子学生及当代名人所题写撰刻的诗文匾额,墙上挂大幅会友图,再现了当年李攀龙先生传送诗词的盛景。北侧设戏台,南侧有假山,相邻有湛露泉、酒泉、石湾泉,西侧为无忧泉,东侧为藤架,景色清幽。楼的四周,绿水环绕,山石掩映,登楼可俯瞰周围泉水竞流,远眺公园秀色。

















      天尺亭是趵突泉地下水位遥测点,为北方园林建筑罕见的仿古园林窜顶式三角亭构造,三面电子屏以图示形式标明了济南泉水成因,可以直观的让游客和市民了解济南泉水水位和泉水知识。2004年9月建成,内盆外池,内红外青,稳重大方,嵌于内盆中央,青瓦彩栋,外围护栏嵌有“二龙戏珠”透雕图案30方,内壁探出的9个龙头,在彩色灯光交相辉映下,喷水吐雾,如梦如幻。 





      李清照纪念堂,在趵突泉公园北部。1959年在原丁宝祯祠处辟建,1980年改建。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杰出女词人,为词坛“婉约派”代表,词作称“易安体”,对后世影响颇大。念堂为传统四合院民居形式。正面对称构图,四周曲廊,回环错落,变化有致。整个建筑采用宋代风格,取其意而不仿其形,体现了女词人所处时代气氛。 院落大门朝南,前后丹柱,双脊比翼,飞檐翘角。颜额悬木匾,上写“李清照纪念堂”,是当代名作家郭沫若手笔。正厅坐北朝南,歇山飞檐,前为抱厦,侧设耳房,抱柱悬挂郭沫若题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堂内迎门,为李清照塑像,手持书卷,眉宇深锁,若有所思。堂壁上布展茅盾、叶圣陶、冯沅君、舒同、臧克家、李苦禅等名人书画。橱窗内陈列有各种版本的李清照词作,以及海内外学者的研究专着。








      “五三”纪念园:为纪念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在趵突泉畔制造的“五三”惨案而建,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五三”纪念园位于景区北部,总占地面积为2600平方米,由“五三”亭(原有)、“五三”纪念馆、入口牌坊、警世钟台组成。“五三”纪念馆总建筑面积约为307平方米,上下两层,底层为观展区,堂内放置蔡公时烈士铜像及文字、照片等资料,二层陈列与“五三”惨案相关的历史实物资料。












游客排队取泉水饮用!


      万竹园
      万竹园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集》。始建于元代,因园内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庆年间,为内阁大学士、历城人殷士儋所有,改称“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典屋居于其间,取名“二十四泉草堂”。民国初期,被北洋军阀、山东督军张怀芝占为私家花园。万竹园位于景区西部,总占地面积约1.4公顷,是一座综合南方庭院、北京王府以及济南四合院等多种风格的古式庭院。园内3套院落,13个庭院,186间房屋,曲廊环绕,院院层进,空间一环扣一环,庭园一层深一层,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景致;5桥4亭1花园动静相映,参差错落,颇有流水潆洄之景观;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被称为万竹园建筑上的“三绝”。



      李苦禅纪念馆
      1986年,在趵突泉景区内的万竹园设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纪念馆,共有14个展室,总建筑面积3752平方米。现展出李苦禅书画作品400余件,其中《松鹰图》、《红梅花怒放》等作品为李苦禅晚年佳作,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系李苦禅绝笔之作,此外馆内还珍藏有李苦禅生前收藏的部分古字画及其生平照片、书信稿等。 










在趵突泉南门西侧公园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