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游记,是为爸爸妈妈建立的小旅行纪念册,记录这个五一小长假的悠游,让他们可以时时翻看回忆,帮助爸爸妈妈留住记忆。
看尽古镇的繁华与落寞,浸润山林的幽静与禅意,追寻古迹的前世与今生,再仰望文豪的辉煌与无奈。
时间:4月29-5月1日,五一小长假。
行程:成都-柳江古镇-高庙古镇-峨眉山七里坪-乐山-眉山三苏祠。
4月29日,成都-柳江古镇-高庙古镇-峨眉半山七里坪国际度假区。
住 : 峨眉山朵雅精品酒店。
早上七点就出发了,一路上车虽然多,行驶不快但也不堵,十点就到了柳江古镇。大约七八年前我曾经到过柳江古镇,记忆中去古镇的路,不仅窄还弯多,我们学校的老司机都开得小心翼翼。今天下了高速公路,才知道自己的老眼光太老了。如今到柳江古镇,已经是一条四车道的旅游快速通道,好走且风景优美,难怪电视台不停地宣传柳江古镇,修好了路,也就扩大了旅游的容量,游人如织,交警也人多势众指挥不辍,整个儿进古镇的车流缓慢但有序,并没有出现大堵车。
一进古镇,万岁凉粉就突出显眼地招摇在古镇古街的中心位置。凉粉好吃,辣得过瘾,可惜我不喜欢,看着他们仨吃得呼儿嗨呦。
吃完凉粉,俩资深美女又开始垂涎那个我写不出来字的长面条,美好的古镇游,从吃货的亮相开始了。
柳江古镇的精华就是几棵大榕树和与它们相偎依的吊脚楼了。
粗壮的大榕树树根,盘根错节地缠绕着古旧的吊脚楼,相互依靠着看眼前的柳江流水,看流水两岸的日出月升。
榕树的生命点缀了吊脚楼的寂寞,吊脚楼的古朴衬托了榕树的灵动。我看着你从小树到风华正茂,我陪着你褪尽红颜直至面含沧桑。榕树和吊脚楼的故事。
一对有着他们自己的故事的老人。
流水蜿蜒,江边小路的清幽。
远的山,近的水,镶嵌在流水中的小石墩。如果,这里人烟稀少时,应该是一副牧童短笛的田园诗画,可惜这里早已经是人声鼎沸的大集市。高大的榕树,古旧的吊脚楼,他们一起勾画的遥远牧歌已经空留皮囊,人潮汹涌淹没了他们的神韵与灵气。
我的心里一定有个油纸伞的烟雨情节,看着古镇的“烟雨柳江”的牌匾,更加不能忍受古镇的嘈杂。我何时才能再有幸遇见一个烟雨蒙蒙高跟鞋敲击青石板路的小镇,看屋檐听雨,完美那个烟雨红尘的梦。
妈妈喜欢拿着手机拍照,一路走一路拍,但很多时候都因为人老眼花看不清楚图像,只有凭感觉按下快门,所以家里人都称她是“灵魂摄影师”。这张柳江风景图也是灵魂摄影师凭感觉拍下的,我觉得拍出了柳江古镇的韵。
爸爸在妈妈的要求下,坐上了黄包车凹造型。
现在的柳江古镇,规模已经扩大了不少,老街商机无限,围绕老街延伸出来的扩修新街也托老街的福有无限商机,喧闹嘈杂着,古镇换了新颜。
好在还有高庙古镇,这样的没有怎么商业化的原滋原味的小镇。窄小的街道,对门邻居几乎是天天四目相对。
小镇游人极少,显得格外清静。
走在安静的小镇中,陈旧的木质门窗静静地安详在陈旧的故事里。阳光透过比邻到几乎接壤的房檐洒在石板路上,一线天光一切岁月静好。
高庙白酒可是盛名选播。坐在禹王酒坊的门前,屋里屋外都仿佛浸透了酒香,醉了陈旧的老屋,也醉了驻足的人。
居然还有很早以前曾经的招牌留下,只是招牌了,小镇的银行早搬到新街上去了。
小镇的尽头,还有一座小小的铁索桥,通往山的那头。
小镇很小很静,自有它的魅力。
峨眉半山七里坪,这个季节的大滨菊开的灿烂极了。
七里坪风情小镇,酒吧和餐厅的小镇,分布得错落有致,美化得风情万种,年轻人的爱。
灵魂摄影师倾情创作时,老爸永远跟在后头默默注视和耐心等待。
嵌在山坳中的七里坪风情小镇,错落有致。
夕阳下,斑驳了小镇的小径,也渲染了宁静的心情。
远的山,近的路边小花,拂面的风,身在群山环绕的热闹小镇,生出了一丝大隐于市的感觉。
4月30日,峨眉山七里坪养生禅道,穿行林间小道,呼吸清新的空气。中午12点苏稽镇翘脚牛肉,下午2点到达乐山。
住 :乐山佛缘客栈。
七里坪养生禅道,蜿蜒盘旋在高大笔直的柳杉中,犹禅心。
时而拾级而上,
时而驻足仰望,清空安宁着一颗都市浮躁的心。
远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一棵老树,热情的树枝伸出热情的手臂,搂抱着每一个过往的人,拂去躁动,留下清宁。
把兜兜藏起来,两位凹造型的老人,溶入禅道的浅浅禅意——岁月就是最深刻的禅意。
小长假中午的苏稽镇,真是一言难尽,各个翘脚牛肉店门口都是人头攒动,没座位的人虎视眈眈盯着快要吃完的人,让人如芒在背,更别说网红翘脚牛肉店了。结果一早晨积攒的禅意心境大损,匆匆找家翘脚牛肉店抢似的吃了翘脚牛肉落荒而逃,4个人花了85元。2点到了乐山,更是大跌眼镜,大佛公园北门门口人山人海,仿佛全川人民都在这里集会了,游客中心大排长龙,游船码头4人列排出去两公里长,还不知道公园里要下去大佛脚下得排多久了。悻悻地放弃,毅然决定沿江而走,咱们去对岸远眺大佛。事实证明,在小长假出来游网红景点,是个不折不扣的错误,而我们修正错误的决定又是不折不扣的明智之举。
岷江江畔,微风习习,绿的江,缓缓流淌,岷江大桥虽不是飞渡,却是宽阔的江面一道靓丽的风景。
网瘾少女网瘾发作,坐在路边玩手机,不肯走了。
从大佛对岸的乐山港码头望过去,大佛只能看见一个侧脸。记得在我小时候,还能在对岸边看到大佛的全身。以我小人之心猜想,大概是为了保障游船和公园的收益,在新建岷江江岸步道时,修改了江岸线吧。然而,坐轮渡去到铁牛门小岛时,还是可以远远地看到大佛的腿脚的,只不过太小了,大佛脚下云集的游船倒是如织,看着都觉得是一团乱麻。
其实,从乐山港码头再往前走约1公里,就有个乡村轮渡码头,可以从这里坐轮渡去到大佛坝村,两段水路到达大佛坝村,在那里,有三江交汇的一个大岛,当地人叫它太阳岛,沿岛江岸线茶铺林立,正对大佛,一条水路1元钱,算下来往返4元钱船票。我们因为到这里的时候时间已经快4点半了,坐轮渡到达铁牛门岛时,轮渡已经拒绝搭载我们去大佛坝村,因为需要全力以赴把在大佛坝村的人送回到城里。不过,好歹我们是乘船远眺了大佛,吹了江上的风,船票每人2元钱。
既然观景不得,那就说吃吧。乐山的豆腐脑可是名声在外,妈妈也吵吵要吃。幸好时间还早,著名的网红豆腐脑九九豆腐脑人虽多还没成患。豆腐脑我倒觉得也就那样,但是他家的三鲜冰粉那叫一个好吃,醪糟醇香,小汤圆Q弹,连吃两碗,大呼过瘾。
好吃街人满为患。
一路走回江对岸的住地,沿大佛公园的街道,打造成了弥勒世界,左手青山,右手绿水,清幽怡人,让人又心生禅意。
树的时空隧道,
江的光影流连,
终于归于清静的大佛公园门口,
在色彩变幻的路灯的映照下,
穿街而过的僧人,勾勒出一幅浅淡的佛的世界。
5月1日,早晨吃过早餐就直奔眉山三苏祠,门票45元/张。4点返回成都。
一大早,乐山下起了细雨,从我们住的农家乐小院看出去,远山薄雾飘浮,近处雨帘丝丝,自有一股出尘的味道。有山有水的地方,聚天地灵气而生,要不怎么说是地灵人杰呢。一路细雨洗尘到了眉山,三苏祠更是在细雨中仿佛成了灵气浓郁成实质的地方。
树木苍翠,空气清新,淡淡的薄雾若隐若现。
苏宅古井井水依然清浅。
苏轼的坐像一坐百年,看尽人间几多繁华落寞。近千年岁月,落水无痕,年年此景相似,旧颜不知是否消退,静水是否也能了无痕,一任风雨尘埃,一任年轮更迭,苏轼是否无怨无悔,只是云中,隔着几方星空,隔着几层苍穹,再也没有新词可填……
曾经,在33年前,曾经的我,在这雕像前,和同学们一起留下过青春的身影,如今只存在了记忆之中。犹如一首远去的歌,那歌声里,唱的是看不到的陌生中,谁的夕阳,谁的容颜,谁的青春几十年……
改建后的三苏祠,亭台楼阁掩映绿树层中,格外幽深清雅。
想当年,苏家占地五亩庭院,到如今已经是总建筑面积有1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启贤堂、瑞莲亭为清康熙年间所建,近现代所建和修葺都以清代康熙四年的建筑为模式,使之成为一组典型的完整的四川清代古建筑群。
传说中的苏小妹陪伴她的母亲。
中午,妈妈想吃东坡肘子,来到网红餐厅“农家菜总店”,份量倒是挺大,不过味道不咋地,没有成都的“舒肘子”好吃。
眉山新建的沿江湿地公园。很大,也修得很美,就是沿江两岸居然有污水直接排入江中,臭气阵阵,怎一个可惜了得!
湿地公园的芦苇,添的是风景,也添的是心境。
回程,胜日寻芳,禅意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