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填大坑的。在我的游记《塞尔维亚,我的时光从2017走向2018》(@http://www.mafengwo.cn/i/8375762.html)中,说过要单独为他写一篇游记。因为它太大。耗费了我们将近一天的时间来感受体验它。它也是贝尔格莱德必玩之地。
-------------------我是分割线---------------------
卡莱梅格丹城堡(Kalemegdan Fortress),又被叫做卡拉梅格丹城堡。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凯尔特人部落定居在此,也就是在城市形成之时就有了卡拉梅格丹城堡。从古罗马,到奥匈帝国,到土耳其人,卡莱梅格丹城堡经历了数代王朝的更迭。从新贝尔格莱德到老城区的桥上,你就能见到它的身影。与其说贝尔格莱德拥有卡莱梅格丹城堡,不如说卡莱梅格丹城堡造就了贝尔格莱德。贝城地处欧洲平原与巴尔干高低的交界处,此处是天然分界,历代争夺。萨瓦河和多瑙河在卡莱梅格丹城堡处交界融流。因此卡莱梅格丹的历史复杂。卡莱梅格丹城堡的主体始建于17世纪,由土耳其人修建,但是其内部也有一些中世纪的大门、伊斯兰风格的坟墓和土耳其浴室。所以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多种风格的建筑交杂。Kalemegdan这个名字,是来自于土耳其语。kale 就是 "fortress"堡垒的意思。meydan是“field”场地,区域的意思。
整个区域的划分有很多。估计如果大家看到之后的话可能会头大。按照我接下来介绍的范围,会和大家进行如下的区域介绍。(图0.1)
在正式开始之前,先要说明如下几点:
1. 整个卡莱梅格丹城堡是免费的。Nebojsa塔是收费的,300第纳尔(20块钱)。除了Nebojsa塔是在公路对面的,别的都在公路内。
2. 整个区域是没有厕所的。据说有两个。但是我们去的时候都 不 开。可能餐馆有厕所。没细看。
3. 餐馆在上城区的Zindan Gate区域,和东城区交界了。比较远。我们没吃,主要是没位子。
4. 不要从里面买纪念品。贵。要买可以去米哈伊洛大公街上买。
5. 垃圾桶也不多。所以请把垃圾想办法装一下。
0.1 简易图
公园区基本就是各种建筑各种雕塑。所以接下来同志们可以来进行找找看~这边雕塑有很多,我不能一一枚举,并且很多雕塑我并没有一个一个拍照,所以总体是绝对不全的。每个雕塑附近都有解释,可以请大家找找看~
这个公园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很多的解说上是有布利叶盲文的。(图1.1)
1. 钥匙交付纪念碑(图1.2)
它代表了1867年4月6日至19日苏丹阿卜杜勒·阿齐斯(Abdul Azis)的所在地,以及米哈伊洛王子(Mihailo)从土耳其司令阿里·帕夏·里扎(Ali Pasha Riza)那里获得钥匙的地点。 这座雕塑是雕塑家Mihailo Paunovic建造的纪念碑,以纪念事件的一百周年纪念。
2. 感谢法国纪念碑(图1.3)
雕塑家Ivan Mestrovic的作品于1930年由Aleksandar Karadjordjevic国王隆重揭幕。这个纪念碑是在法国之友协会和法国学校前学生协会的倡议下举办的,这里曾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摧毁的卡拉多雷德(Karadjorde)纪念碑的地方。
3. “渔夫”喷泉(图1.4)
这个高150厘米的青铜雕塑,代表着一个渔民与蛇战斗。这是雕塑家西蒙·罗克萨迪克(1874-1943)的作品。 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在卡莱梅格丹揭幕。
4. 音乐台
它是根据贝尔格莱德文化古迹保护研究所的项目建造的。就在渔夫喷泉旁边。2004年4月16日,警察乐团在这里举行了一场户外音乐会。 在夏季,周五,周六和周日,会组织古典、民族和爵士乐长廊音乐会。
5. 国家英雄之墓(图1.5)
这里是在上城区和下城区交界附近了。
1948年建成了国家英雄墓。Djura Djakovic(1886-1929),Ivan Milutinov(1901-1944)和Ivo Lola Ribar(1916-1943)的墓葬是从St. Sava's埋葬的,而半身雕像是雕塑家Stevan Bodnarov 1949年的作品。1957年,Mose Pijade(1890-1957)被埋葬在这里。他的半身像是由雕塑家斯图尔沃尤·斯坦科维奇(Slavoljub Stankovic)制作的。
6. 名人半身像
这里还有很多的名人半身像。如下的关系是:
雕像的名字——什么时候树立的雕像——谁弄的雕像——这位亲是干啥的。
Radoje Domanovic —— 1973 —— Nebojasa Mitric —— 作家,故事作者和讽刺作家
Stevan Mokranjac —— 1964 —— Rista Stijovic ——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学者,贝尔格莱德合唱协会的指挥,塞尔维亚音乐学院的教授,塞尔维亚民族音乐学的奠基人,他的教堂音乐作品代表了东正教仪式最突出的作品
Kosta Tausanovic —— 1905 —— Djordje Jovanovic —— 政治家,部长和商人
Jovan Ducic —— 1993 —— Drinka Radovanovic —— 作家,学者,欧洲城市的外交合唱团成员
Aleksa Santic —— 1986 —— Aleksandar Zarin —— 作家,学者
Borisav Stankovic —— 1976 —— Nebojsa Mitric —— 作家
Milos N. Djuric —— 1978 —— Miodrag Zivkovic —— 古希腊语言学家,翻译家
Milos Crnjanski —— 1993 —— Drinka Radovanovic —— 诗人,故事作家,剧作家和小说家。
Janko Veselinovic —— 1935 —— Perisa Milis —— 历史小说及戏剧作家
Simeon Roksandic —— 1965 —— Simeon Roksandic —— 雕塑家,代表作即前面提到的“渔夫”
Djura Jaksic ——1896 —— Petar Ubakvic —— 诗人兼画家
Vojislav Ilic —— 1903 —— Jovan Pesic —— 诗人
Djura Danicic —— 1891 —— Petar Ubavkic —— 作家,语言学家和教授。他将旧约翻译成现代塞尔维亚语。
Jovan Gavrilovic —— 1891 —— Petar Ubavkic —— 作家,政治家,公众人物
Ivan Goran Kovacic —— 1969 —— Vojin Bakic —— 作家,翻译和记者。 他的诗“沟”是许多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其中之一就是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Jovan Subotic —— 1896 —— Djordje Jovanovic —— 作家,政治家
Jovan Skerlic —— 1967 —— Gradimir Aleksic —— 文学评论家
Jasa Prodanovic —— 1958 —— Sreten Stojanovic —— 政治家和文学史家
Marko Miljanov —— ? —— ? —— 黑山英雄,将军,公爵和作家
Branko Radicevic —— 1955 —— Aleksandar Zarin —— 诗人
拍的太丑了,就没放上来(捂脸)
图1.1 是有布利叶盲文解说的哈~
图1.2 钥匙交付纪念碑
图1.3 感谢法国纪念碑
图1.4 “渔夫”喷泉(虽然没有水)
图1.5 国家英雄之墓
从刚才的感谢法国纪念碑附近,能够远远地看到卡莱梅格丹城堡(图2.1),紧接着一个小圆门,就是Karađorđe门(图2.2)。这个门的名字很个性……如果是拉丁语转写,可以认为đ=dj,也就是这个门的名字是Karadjordje。这座大门与大桥一起,成为从大卡勒梅格丹到堡垒的通道。 它建于十八世纪。 它的名字是第一次塞尔维亚起义的领导人卡拉季杰杰,他在1807年初围城期间穿过大门。大门内侧于1953年重新装修。穿过Karađorđe门,再会看一下这个不一样的城堡感觉。这种风格的门,在整个卡莱梅格丹城堡中几乎遍地都是。在大斜坡(Great Ravelin)上,有一个直角的房子。这个是大斜坡上的卫兵大厦(The Guard's Edifice,图2.4)。它代表了具有独特风格建筑特色的最古老建筑之一。 1993年进行的对有关历史资源和建筑的审查表明,它建于1825年至1835年期间,用于保护Stambol门正门的警卫的必需品。目前,它是自然历史博物馆。但是我们去的那天没开门……
卫兵大厦后面就是大斜坡(图2.5 - 2.6)。真!漂!亮!啊!可以看见整个堡垒区,如果向外,还可以看见公园区。
下来之后就是Stambol门(Stambol Gate)。有两个,一个是钟楼下面的门,过去有一个长长的桥,桥下目前是篮球场和一些武器展览的,当时不知道为啥还有恐龙的彩色的模型……那个门,是内门(Inner Stambol Gate,又叫Sahat门(Sahat Gate))(图2.7);还有一个外门,就是不拐弯,顺着直接向前走,就走到外面去了,那个是Outer Stambol Gate。Outer Stambol Gate是下午逛完了来拍的(图2.8)。在奥地利统治贝尔格莱德的时期,即1717年至1736年间,在堡垒进行重大重建工程时,这是东南部的防御工事。他们是军事工程师Nicola Doxat de Morez的作品。在此期间还建有Stambol门,其所有的通道,侧翼房间,炮台和巴洛克风格的外墙。 1740年6月在“贝尔格莱德和约”中提出的规定规定在东南方向拆除整个大门。 1739年,当土耳其人开始重新控制贝尔格莱德时,他们开始修建新的防御工事,以取代拆除的奥地利建筑,其中内门的地面位于奥地利大门的遗迹。内Stambol门甚至在土耳其统治时期是君士坦丁堡公路的正门。 1739年在Stambol门交付钥匙给米哈伊洛王后,塞尔维亚国旗与土耳其人并列,而一名土耳其后卫则被塞尔维亚人替换。 1876年塞尔维亚向土耳其宣战时,塞尔维亚与土耳其的附属关系的最后一个迹象就是将显示土耳其国旗的柱子从大门上移开。
内门里面是武器展览馆,不过我们的时候还是没开门。
内门上面那个白塔,就是Sahat塔(图2.9)。Sahat塔位于名为'Sahat Gate'之后的大门之上,建于1740年至1789年间。塔楼的整体外观以及巴洛克风格的元素直接证明了它的起源时间。该塔在十九世纪中叶进行了翻修。萨哈特塔是贝尔格莱德要塞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遭受重大损失的建筑物之一,仍然保留着真实的建筑和风格特征。Sahat塔上有一个钟楼,钟楼上有一个时钟。从公园和塔楼的每个部分都可以看到的长方形巴洛克式塔楼有一个中央时钟机构和摆锤。时钟的高度(27.5米)足以使钟表工作大约一周,然后再次蜿蜒。滴答声是用锣而不是铃,这是传统的表现。时钟有两个锤子:小一点的是每刻钟滴答一次,比如说一刻钟响一次,两刻钟响两次,三刻钟响三次。而大一点的锤子是整点的时候响一次。如果要是您有总结的话,应该会知道——我们在的时候,这个又没响。它的底下,就是Sahat门。在十七世纪末,安德拉科尔纳罗是奥地利的一位威尼斯建筑师,后来在土耳其服役,他在今天的萨哈门建造了一座东南城堡修复工程。萨哈特门有用于守卫,武器和其他军事材料的情况。贝尔格莱德堡垒画廊坐落在侧翼房屋内。
穿过了内门,同行的妹子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加农炮(图2.10)。这座塔的加农炮重达数吨,它代表了十八世纪末防御火炮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它从一个不同的地点运输并仔细重建。 今天它代表了上城南部和塔楼吸引人的装饰。当然,Sahat塔两边也有向上的楼梯,上去之后,就会发现一堆炮。这里是武器博物馆。桥下也有一部分的武器(图2.11),在这里, 我们同行的人各拍了几张打炮的照片(这句话是不是哪里有点问题)……
城墙下啊还有几个洞。现在都改成了博物馆。有一个博物馆是刑具博物馆……很羞耻的一个博物馆,300第纳尔……(图2.12 - 2.14)溜了溜了……
接下来,就是一片平地。这里就是一片公园的感觉。能看到的是达马德阿里帕夏的陵墓(Damad Ali Pasha`s Turbeh)(图2.15)。达马德·阿里·帕夏的陵墓位于上城的高原对面。 它有一个长方形的基地,是贝尔格莱德少数保存完好的伊斯兰文化纪念碑之一。 Turbe(半球形的埋葬地)以苏丹艾哈迈德三世的伟大领袖达马德·阿里帕夏的名字命名。 这座陵墓始建于1784年,贝尔格莱德穆哈菲兹伊斯梅特梅哈迈德帕夏的陵墓上。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塔堡遭到严重破坏,Marasli Ali Pasha在1818年至1819年间对其进行了翻新,并将其专用于达马德·阿里帕夏。 稍后,Belgrades Fortress,Selim Pasha(1874)和Hasan Pasha(1850)两名muhafiz(指挥官)的尸体被埋在这里。
可以说,在上城区,处处是风景(图2.16 - 2.18)。这里有很多路,有很多温带树木,也有一些小小的高坡。使劲向前走,能看到两条河流,那是多瑙河和萨瓦河,还有位于其中的三角洲(图2.19 - 2.20)。1928年,为纪念一战胜利十周年,人们在城堡的制高点安放了名为“胜利者”的14米高的纪念碑雕像(The Victor monument),成为了贝尔格莱德的象征(图2.21 - 2.22)。我们在贝城数次穿越萨瓦河,无论白天还是夜间,“胜利者”纪念碑雕像总是屹立在那里。
战养完了纪念碑雕像,回返到下方,经过了一些不知名的遗迹(图2.23),到达大井,又被称为罗马井(Big Well, or Roman Well)(图2.24,图2.26)。该井是在1717年至1731年期间巴洛克式的奥地利堡垒重建期间建造的,当时它被命名为“大井”。最早在十九世纪提到的名字“罗马井”是由于民间传统的结果,大多数被遗忘的起源结构与罗马人有关。拱形走廊通向包含井的中心区域。该井在1940年进行了详细检查。研究小组确定该井至少其主要部分在石灰水密岩石中挖空,并且不会中断天然泉水的流动。地表水从上城的高原下降,用水填满井,补偿了缺乏天然泉水和无法与萨瓦河相连。以这种方式,这个井可以作为一个水箱,人们可以用一个特殊的木头机构作为水泵来取水。拐弯准备去大井的路上,碰到了上城的小门(Upper Town’s Small Gate)(图2.25)。上城的小门位于“维克多”纪念碑和贝尔格莱德文化古迹保护研究所的建筑之间,被前中世纪城墙包围。 君士坦丁哲学家称它为“西方的小门”。 它充当暴君斯特凡拉扎列维奇的城堡和萨夫斯卡坡之间的沟通。 这座大门在1984年至1985年期间被覆盖的碎石层发现。在罗马井旁边的向下的城门(图2.25,图2.27),触摸着,仿佛能够感受到岁月的斑驳。这个大门是君王之门(King Gate)(图2.28 - 2.29,2.36)。这座大门建于1693年至1696年间的西南方城墙内。它在十八世纪头十年奥地利重建堡垒时得到了最后的形状。大门具有巴洛克式的外观,半拱顶和位于城墙内侧的房间。大门外有一座铺有木砖的桥梁,于1928年取代了以前建造的木桥。
从君王之门的小桥上出来,右拐,能看到贝尔格莱德保护文化古迹研究所的大楼(图2.29,2.37,2.39)。这座大楼建于十九世纪末,是为了满足塞尔维亚军队的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从1923年到1927年,它被重建并以巴洛克风格加入。从1934年起,军事博物馆展出的一部分致力于在马赛暗杀亚历山大国王。在“军事博物馆”的对面,有一座类似的,稍旧的大楼,直到1958-1959年它被拆除。自1960年以来,贝尔格莱德文化古迹保护研究所就位于这座大楼内。
贝尔格莱德保护文化古迹研究所的大楼这栋大楼是有厕所的!
贝尔格莱德保护文化古迹研究所的大楼这栋大楼是有厕所的!
贝尔格莱德保护文化古迹研究所的大楼这栋大楼是有厕所的!
虽然我们去的时候关门!但是贝尔格莱德保护文化古迹研究所的大楼这栋大楼是有厕所的!
卡莱梅格丹城堡的门真的很多……拉韦林王门(Ravelin King Gate)(图2.30,2.38),它位于国王门前。 它的建造始于1689年,当时是第一次奥地利占领贝尔格莱德。 在奥地利围攻和炮击堡垒时,1717年8月,拉韦林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但它在第二年被重建。上面还有一个瞭望塔(图2.35)。瞭望塔比较小,我1.78m,进去要先弓着腰,也不敢使劲抬头。真好奇当时的人,是怎么进去的?在瞭望塔边,坐在墙上,看着萨瓦河对面的新贝尔格莱德和三角洲,边上是蜿蜒的城堡(图2.31 - 2.35)。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毕竟墙还是很高的。
突然发现城堡下还有一条公路(图2.40)。于是尝试着向下走。实际上从这边开始,与下城区的界线越来越不明晰了。从一个防御工事的门(图2.41)进,就能发现石头修好的路。这里是小楼梯斜坡(Small Staircase Descent)(图2.42 - 2.44),再经过一个防御工事的门(图2.45),这个时候,路才走到了一半。小楼梯斜坡是萨瓦坡上外部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在顶部它与皇家拉威林前面的壁垒连接,底部与黑暗之门的堡垒连接。它代表了与三位囚徒隔开的内部防御堡垒沟通。由于斜坡较大,整个交通往往是通过拱廊的拱形楼梯。小楼梯的重建工程于2010年完成。向上看,蓝蓝的天,和建筑遗迹,美不胜收(图2.46)。那个时候的人,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虽然我们老祖宗也做到了……但是古人如何做的!好神奇!
经过大楼梯斜坡(Big Staircase Descent)(图2.47 - 2.49),又是一片向下走的地方。大楼梯斜坡现在是萨瓦河和上部防御工事之间港口之间最短的沟通。建于十八世纪中叶,此时土耳其人重建堡垒。它位于堡垒的外围,这个堡垒由两座拱形通行证重建。在通往黑暗之门的沟通最低处,有一个隔断,上面是要塞卫兵驻留的木制碉堡。今天这座建筑的遗迹只能作为通往楼梯顶部的墙壁通道的一部分。大楼梯斜坡于2005年恢复。大楼梯斜坡这里的体积,和宏伟程度,是小楼梯斜坡不能相提并论的。走到底,左手边,是通向公路的门(图2.50),右手边,能看见黑暗之门(Dark Gate)(图2.51 - 2.52)。在旧的计划中,这门被标记为Karanlik kapuso或黑暗的门,完全符合其外观。虽然现在这个名字还没有解决,但是这个大门以不同的名字而闻名,例如Sava Gate,Sabac Gate,Bosnian和Dark Gate。它建于1740年至1760年间,位于通往堡垒通道南部的萨瓦门前。同样的萨瓦门,它是通过堡垒建造的。 双方都有要塞守卫的处所。 1867年城市向米哈伊洛王子投降后,门口的守卫是塞尔维亚人,后来是南斯拉夫军队。刻在门底部立方体上的铭文属于它们。这些铭文是土耳其语 - 阿拉伯语,然后是拉丁语,从奥地利占领1739 - 1791年和西里尔语。此外,还有十字架,烛台和视线的雕刻符号,犹太人支队(人群)。事实上,最多的铭文是刻在阿拉伯文字上的,其中最早的是1747年,后来的是1797年至1798年。黑暗之门附近还有萨瓦门(Sava Gate)。萨瓦门位于主要的南部入口处,沿着萨瓦河向西郊方向,并进一步向下镇。此时,原来在斯特凡·杜尚国王时期,与南门建起了郊区南墙。这堵墙已经倾斜到萨瓦河沿岸。17世纪末,在安德烈亚·科尔纳罗(Andrea Cornaro)指导下的工程中,古老的中世纪大门延伸至大约4.20米,拥有一个类似萨哈特门的通道。一段时间后又增加了一个小侧翼半堡垒,砖块建成,其中一部分在下大道下。奥地利防御工事倒塌后,1740年,在土耳其堡垒的重建期间,在另一侧,更靠近黑暗之门的地方建了一座新的萨瓦门。萨瓦门建成了通过这条路线的堡垒拱门。安置在南墙下部结构的外表面,其建设涉及一个老南门。萨瓦门是保存较好的堡垒建筑之一,直到1944年的英美爆炸事件完全被两三次直接撞击摧毁。2007年考古发掘后,大门部分修复并装饰了周边地区。从那时起,从今天的Karađorđeva街道通过这个大门通往下城区的最短通讯,再次通过。
穿过黑暗之门,再次向上看,好高。胜利者纪念碑,还是威严的竖立着(图2.53)。接下来……就是去往Nebojsa塔,最大的贝尔格莱德要塞中世纪塔楼。
图2.1 远观的卡莱梅格丹城堡
图2.2 Karađorđe门
图2.3 穿过Karađorđe门
图2.4 大斜坡上的卫兵大厦
图2.5 大斜坡
图2.6 大斜坡
图2.7 Inner Stambol Gate
图2.8 Outer Stambol Gate
图2.9 Sahat塔和钟楼
图2.10 守城加农炮
图2.11 上城墙
图2.12 刑具博物馆
图2.13 刑具博物馆
图2.14 刑具博物馆
图2.15 达马德阿里帕夏的陵墓(Damad Ali Pasha`s Turbeh)
图2.16 心旷神怡的风景
图2.17 心旷神怡的风景
图2.18 心旷神怡的风景
图2.19 多瑙河和萨瓦河和三角洲
图2.20 多瑙河和萨瓦河和三角洲
图2.21 “胜利者”纪念碑雕像(The Victor monument)
图2.22 “胜利者”纪念碑雕像(The Victor monument)
图2.23 一些不知名的遗迹
图2.24 大井,又被称为罗马井(Big Well, or Roman Well)
图2.25 上城的小门(Upper Town’s Small Gate)
图2.26 大井,又被称为罗马井(Big Well, or Roman Well)
图2.27 城门的斑驳岁月
图2.28 君王之门(King Gate)和胜利者
图2.29 君王之门和贝尔格莱德保护文化古迹研究所大楼
图2.30 拉韦林王门(Ravelin King Gate)
图2.31 萨瓦河对面的新贝尔格莱德
图2.32 两条粗腿 + 四条细腿 = 3个人
图2.33 萨瓦河和三角洲
图2.34 蜿蜒的城堡
图2.35 蜿蜒的城堡和瞭望塔
图2.36 君王之门和胜利者
图2.37 贝尔格莱德保护文化古迹研究所的大楼这栋大楼是有厕所的!
图2.38 拉韦林王门(Ravelin King Gate)
图2.39 贝尔格莱德保护文化古迹研究所的大楼和瞭望塔
图2.40 城堡下的公路
图2.41 防御工事的门
图2.42 小楼梯斜坡 Small Staircase Descent
图2.43 小楼梯斜坡 Small Staircase Descent
图2.44 小楼梯斜坡 Small Staircase Descent
图2.45 防御工事的门
图2.46 向上看只经过了一半的防御工事
图2.47 大楼梯斜坡 Big Staircase Descent
图2.48 大楼梯斜坡 Big Staircase Descent
图2.49 大楼梯斜坡(Big Staircase Descent)
图2.50 通向公路的门
图2.51 黑暗之门 Dark Gate
图2.52 黑暗之门 Dark Gate
图2.53 挺漂亮的
走在下面,自己就进入了一个美到炸的地方。人少,环境不错,远方的景色清晰可见(图3.1 - 3.2,3.8)。过马路,到路对面,顺着铁轨和萨瓦河,向前走,就能看到Nebojisa塔(图3.3 - 3.4)。Nebojisa塔三层楼高,要票,200第纳尔。这座保存最完好,最大的贝尔格莱德要塞中世纪塔楼位于下城区东北部城墙的尽头。该塔建于1460年左右,在河岸边,保护了中世纪码头的入口。塔有一个八角形的底座,五层,高约22米。每层楼都有六个大炮口。这座塔在十六世纪和七十世纪被土耳其和欧洲旅行作家列为白色或蒂米什瓦拉塔(White or Timişoara Tower)。它的名字来源于在上城最大也是最成功的防御塔之一,内博伊察塔,在1690年火药库爆炸后被摧毁。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在奥地利重建堡垒,它被重建。土耳其人使用Nebojsa塔作为地牢。希腊诗人,爱国者和来自土耳其人的巴尔干人自由的冠军里加斯·菲拉奥斯(Rigas Feraios)于1798年在这里逝世。第一次塞尔维亚起义失败后,许多塞尔维亚人被关押在内博伊察塔。在1914年至1915年的动荡时期,塔楼严重受损。1938年进行了翻新。最后一次保护和修复工程于1963年进行。进去之后的第一感觉——这里真是壕……清一色的iPad和Mac,Mac不少于20台……政府绝对是下了血本……
从Nebojisa塔出来,顺着对面的路,到了军事厨房(Military Kitchen)(图3.5)。它位于Carlo IV门和Nebojsa大楼之间。它靠在下城镇的东北部城墙的遗址。它建于十八世纪下半叶,由石块和砖块砌成。在塔的围困之后,卡拉德杰尔杰维奇(Karadjordjevic)的叛乱分子自1807年以来一直将这座建筑当作加农炮铸造厂使用。1813年以后,土耳其人在加上高大的烟囱之后,把它变成了军事厨房。塞尔维亚人于1867年将城镇交给了塞尔维亚人之后,塞尔维亚军队进入了这座大楼。直到1964年,当时的温室工程开始,这座建筑物的形状非常糟糕。贝尔格莱德要塞科学研究中心目前正在使用该建筑。
在军事厨房旁边,是卡洛六世门(The Gate of Carlo VI)(图3.6)。它被集成在下镇的东北部城墙。它建于1736年,为沙皇卡罗六世“贝尔格莱德的伟大征服”的荣誉。大门是萨瓦和多瑙河以南地区的一个独特的巴洛克式建筑,据说所有人都是德国着名建筑师巴尔萨萨·诺伊曼(Balthasar Neumann)的作品,曾在贝尔格莱德当过军事工程师。在入口上方,从东边,有卡洛六世的字母组合。大门的西边是带有箭头刺穿的野猪头的Tribalia山顶。在它之下,有战争令牌,并且在它之上是皇家冠。这顶是贝尔格莱德最古老的顶峰。这道门通常被称为萨伏依的尤金王子之门。
路的尽头是哈马姆 - 古老的土耳其浴(Hamam – Old Turkish Bath)(图3.7)。它位于下城区,起源于十八世纪。今天的哈马姆地区有一个火药库,在1690年的爆炸中被摧毁,连同周围的建筑物和一部分旧墙,在山上形成了一个切口。在这个切割土耳其人做了一个浴室,即Hamam。1944年,由于另一份火药库爆炸,哈马姆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重建,恢复原状。目前,“Rudjer Boskovic”天文学会的天文馆签订协议使用Hamam。
到达了Hamam,向左拐弯,前往圣彼得教堂(St. Petka`s Church)(图3.9)。
图3.1 就问你漂不漂亮!
图3.2 很喜欢这种干净的美
图3.3 Nebojsa塔
图3.4 Nebojsa塔
图3.5 军事厨房(Military Kitchen)
图3.6 卡洛六世门(The Gate of Carlo VI)
图3.7 哈马姆 - 古老的土耳其浴(Hamam – Old Turkish Bath)
图3.8 近拍城墙
图3.9 前往圣彼得教堂(St. Petka`s Church)的路
顺着路,到了圣彼得教堂(St. Petka`s Church)(图4.1 - 4.3,4.5 - 4.6)。这是一个东正教教堂,很小。这座建筑于1935年(具有神迹的春天)开始建造,取代了一座古老的小教堂。 1937年10月27日圣佩特卡 - 帕拉斯凯瓦(St. Petka-Paraskeva)日当天完工并复活。 建筑师Miomir Korunovic负责该项目。圣Parascheva是一个一个10世纪的苦行女圣人。她出生在马尔马拉海岸的Epivates(靠近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小镇。她的父母是富有的地主。一座献给她的教堂曾经建在她的出生地Selimpaşa。关于教会最古老的证据可以追溯到1200年。它是由俄罗斯旅行家安东尼诺夫哥罗德主教(Anthony, Bishop of Novgorod)写的。 1817年8月,教堂被大火彻底摧毁,并于1820年在君士坦丁堡市民和摩尔多瓦拉腊总督亚历山大·卡利马基(Prince Kallimachi)王子的资助下重建。 1885年社区拆毁了旧教堂,以便在同一个地方建造一个更大的教堂。该建筑在6年后建成,公爵Alexis Apokaukos(1327-41)的部分拜占庭式塔被重新用作建筑材料。它是整个东部色雷斯最大的教堂(高16米,宽26米,长30米),从公里外可以看到一颗真正的宝石,1979年春被彻底拆除,现在也一样那里有一个公园。圣经说,当她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帕拉斯克娃在教堂里听到主的话语:“谁想要追随我,让他否认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跟着我。Whoever wants to come after Me, let him deny himself, and take up his cross, and follow Me”(马可福音8,34)。这些话将决定她把富有的衣服送给穷人,然后逃往君士坦丁堡。她的父母不支持她决定追随苦行宗教的生活,在各个城市找她。帕拉斯克娃逃往查尔森,后来住在赫拉克利亚桥的最神圣的Theotokos教堂。她过着艰苦的生活,遇到了圣母玛利亚的异象。她的旅行把她带到耶路撒冷,希望在那里度过余生。看到耶路撒冷后,她在约旦河沙漠中的修道院定居。 25岁时,有一位天使出现,告诉她回国。她回到君士坦丁堡,25岁那年,住在圣利来教堂的卡利卡提亚村。她在二十七岁去世。基督教的传统说,一个古老的罪人埋在Paraskeva的坟墓附近后,圣人抗议出现在一个当地的僧人的梦中。异象告诉僧侣圣人在哪里被埋葬;当尸体被发现时,被发现没有腐烂。这些遗物被翻译成了Kallikrateia圣教堂。 圣保拉教堂于14世纪从保加利亚向北蔓延到罗马尼亚的执政者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在此期间,塔尔诺沃(1332-1402)的Evtimiy主教写了圣徒Parascheva的传记 - “特尔诺沃的圣徒Petka的Hagiography”主教的工作从希腊执行Basilikos的Bios启发,写在1150年由君士坦丁堡主教尼古拉四世Mouzelon的要求中。有时,色雷斯(St.Petka)的圣徒Parascheva被命名为The New。还有另外两个圣人,这个名字是罗马(2世纪)的圣帕拉斯凯维(Saint Paraskevi)和圣像(Iconium)的圣帕拉斯凯维(Saint Paraskevi)。 对于一些学者来说,对这三位圣人是有一定的歧义的。这也可以与一些民间故事人物混淆。Parascheva的宗教信仰和属性与同名的其他圣徒以及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前神灵相混淆。 这个混乱是因为希腊名字圣帕拉斯切娃是“paraskevi”,意思是“星期五”。罗马尼亚语或塞尔维亚语的翻译是“SfântaVineri”或“Sveti Petka”,意思是圣徒星期五。塞尔维亚语或保加利亚语译成希腊语有时会被一些学者误解,他们将圣徒星期五圣帕拉谢娃的译名与具有相似名称的民间故事中的某些字符联系起来。在罗马尼亚东正教会于1950年2月28日决定推广圣帕拉谢娃The New纪念之后,任何混淆都得到澄清。 1955年10月14日,在雅西大教堂庆祝了宗教信仰的泛化,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的高级神职人员在场。
教堂中间,有条小路。向上走,可以到达Ruzica教堂(图4.4,4.8),又被称为玫瑰教堂。教堂是为上帝之母诞生的假期(the holiday of the Birth of the Mother of God)所建。这座建筑最初是用于奥地利重建堡垒期间三个火药库(power magazine)之一。 1867年,在塞尔维亚人恢复了堡垒的控制权之后,火药塔增加了一座钟楼,变成了一个名叫“Ruzica”(意思是“小玫瑰”)的教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但随后又被修复和装修。1924年,克拉斯诺夫(N. P. Krasnov)的两幅铜像被安置在教堂的入口处,一座代表中世纪的骑士,另一座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在这里,我们听到了钟声。还是很好听的。
在两个教堂的东面,是贝尔格莱德捍卫者陵墓(Mausoleum of Belgrade Defenders)(图4.7)。它位于Jaksic塔下面的墙上。这座陵墓始建于1937年,经过St. Petka’s Church的修建和复兴。它保存了在1914年到1915年期间在保卫贝尔格莱德时死亡的塞族维护者的尸骨。
它的上方,Jaksic塔,是一个八角形的防御塔,建于十一世纪和十五世纪之间。奥地利人在1717年到1739年的塔重建期间拆除了Jaksic塔,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 1937年,塔楼和塔楼重建后,塔楼最终形成。
Jaksic塔反向走,有个小餐馆(没啥好看的,不吃东西不要下去了),就到了Zindan门(Zindan Gate Complex)(图4.10)。这个半圆形的防御工事建于十五世纪中叶,在Despot Gate门前。它由具有两个圆形塔和拱桥的拱形门组成。土耳其人使用塔楼地下室作为基督徒的地牢。因此,整个建筑群的名称(土耳其语“zindan”代表地下城)。由于塔架的特殊构造,也就是所谓的“musarabije”(意思是“用于焦油的鼻子”)或“masikula”,这些塔架的上半部分以尖齿结尾,非常有效地将敌人排除在塔楼的墙壁之下。塔楼之间的关联非常多,于1938年重建。我没进去看……这里有很多推销卡片的,一张200第纳尔,说是维护这里的建筑……想了想算了,10块钱呗,掏了……还是有点后悔的……
对面是利奥波德门(Leopold Gate)(图4.11)。它位于Zindan门的前面,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堡垒。 它以塔索利奥波德(1658-1705)命名,因为它是在他统治时期建造的,在1688年至1690年间建成。“L.P.”(Leopoldus Primus)会标刻在大门入口上方。 1723年,在第二次奥地利占领贝尔格莱德(1717-1739)期间,大门外立面以巴洛克风格装修。
出了利奥波德门,就是暴君之门和城主之塔(Despot Gate and Castellan Tower)(图4.12),他们经常被称为东部上城的大门。在中世纪,这是贝尔格莱德堡垒的主要入口。与东北部的城墙一起,它代表了十五世纪上半叶中世纪上城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暴君的门是唯一一个保存原始状态的门,由双垒两个门组成:一个对应于内部,另一个对应外部垒。
这里还有一些考古遗址,如主要卫兵大厦遗址(Main Guards Building)(图4.13)。贝尔格莱德要塞 - 主要卫兵大楼的指挥大楼建于奥地利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的堡垒重建期间。苏丹马哈茂德一世(1730-1754)再次将贝尔格莱德制服于土耳其的势力之下,并加入了侧翼画廊和尖塔,将建筑物变成了清真寺。有许多阿拉伯书籍和剧本。 所有在十九世纪经过贝尔格莱德的旅行作家都提到它是上城的清真寺。在1807年至1813年期间塞尔维亚人对堡垒进行治理期间,卡拉杰乔耶下令将土耳其旗帜存放在这里。解放后,塞尔维亚人在这幢建筑物内藏有弹药,这些建筑物在爆炸后几年对清真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再向前,就是公园区了。这附近有一种酒很有意思(图4.14),150第纳尔,热的酒,他们自己酿的,是植物果酒,味道像梅子树莓那种,具体没尝出来,挺好喝的……
图4.1 圣彼得教堂(St. Petka`s Church)
图4.2 圣彼得教堂(St. Petka`s Church)
图4.3 圣彼得教堂(St. Petka`s Church)
图4.4 Ruzica教堂
图4.5 圣彼得教堂(St. Petka`s Church)
图4.6 圣彼得教堂(St. Petka`s Church)
图4.7 贝尔格莱德捍卫者陵墓(Mausoleum of Belgrade Defenders)
图4.8 Ruzica教堂
图4.9 Jaksic塔
图4.10 Zindan门(Zindan Gate Complex)
图4.11 利奥波德门(Leopold Gate)
图4.12 暴君之门和城主之塔(Despot Gate and Castellan Tower)
图4.13 主要卫兵大厦遗址(Main Guards Building)
图4.14 他们自己酿的酒
我们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没吃没喝一直就在这个城堡里逛。真是太大了。
三点多,逛完了之后出来,到了米哈伊洛大公街。冲进购物中心吃了顿饭,看着夕阳落山。虽然贝尔格莱德纬度和黑龙江一样,但是,元旦附近的温度比上海还暖和。完全搞不懂……
这个城堡的壮观,不是一次两次就能逛完概括完的。古时候的人,在这里发生了多少血泪史。再想一下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但是不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当我们去看抗战遗址的时候,都会发出阵阵感慨,那么如果未来的人们,看着我们斑驳的世界,又会想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