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古称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距京200多公里,蔚州古城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明洪武十年重修,古城周七里十三步,城墙高三丈五尺,城门楼三座,角楼四座,敌楼二十四座,垛口千余。暖泉古镇内有古堡、古民居、古戏楼等古迹。蔚县剪纸、年俗社火、打树花、拜登山、皮影戏、蔚州秧歌等,都已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蔚县暖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暖泉古镇内有座暖泉书院、西古堡等古建筑群
暖泉书院,又称王敏书院。这座匠心独具的书院,是元代工部尚书建筑师、能工巧匠王敏的家塾。暖泉书院是暖泉古老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是体现暖泉水乡风韵、园林特色的主要景点。该书院在蔚州四大书院中建筑年代最早。
西古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构成暖泉古镇的"三堡"之一,位于暖泉古镇西南部。西古堡为明清古建筑群,内部集古民居、古寺庙、古城堡、古戏楼于一体,最重要的是堡内仍然有居民生活,保持着传统民俗,具有极高的游览价值和研究价值。
西古堡全景
西古堡
该城堡建于明中叶嘉靖年间,在南北门建有二座瓮城,南北瓮城内的建筑更是形式多样,布局巧妙。工艺精细,体现了古代民间建筑的高超技艺。两座瓮城的内城门为明代所建,外城门及瓮城内的 建筑是清代顺治年间增建。瓮城内的建筑共分上、下二部分。瓮城中部为一大天井式,周围建筑环绕,共有殿堂、楼阁等。瓮城东墙开一城门,砖券结构,高8余米,券门洞外部上镶一石匾,阴刻楷书"永盛门西古堡",小款"岁康熙十九年"。门内石墁路面,历史上车辙遗留痕迹,历历在目。整座西古堡村,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青条基石,白灰砌青砖墙,房顶起脊,安制吻兽、覆青板瓦。每条街巷每片民居,虽历经百年风雨飘泊,风采依旧。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北瓮城平面形制大小与南瓮城大体相当,内、外城门及内城门门楼保存较好。其中的庙宇,如"九天阁"等建筑早年已毁。
打树花是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这种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绝不亚于燃放烟花。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暖泉镇上小吃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便宜。豆腐干、炸豆腐、粉坨等是当地特色。
蔚县黄糕是传统名肴。上等黍子,去皮后为黄米,再磨成黄米面,加注温水,用手掌用力来回搓,蒸熟。
蔚州杏干,蔚县地处栽植杏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蔚县八大碗是蔚县的传统名肴。不论婚配嫁娶、宴宾会客,上至官府,下至庶民,都把“八大碗”视为特别讲究而又阔绰的名肴。
鸡鸣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洋河北岸的鸡鸣山下,110国道145公里处的鸡鸣驿村,是一处建于明代(1368年-1644年)的驿站遗存。该驿因山而得名,因驿而设城,以驿名定城名。据专家考证,鸡鸣驿城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00年历史鸡鸣驿城墙为正方形,每边约300米长,城墙为青砖砌垒,内夯黄土,墙高达十五米,上面垛口,四周城墙基本保持原样,个别地段有坍塌,城墙上现保存有东西两座城门,其间通有大道,可供人马车辆出入。
慈禧西逃行宫(贺家大院):贺家大院最初是当年的指挥署,也是整个驿城中规格最高的建筑,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它也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难留宿的地方,院内全都是雕龙画凤的砖瓦房,至今二进院的山墙上还留有刻砖"鸿禧接福"四个楷书大字,作为慈禧太后在此居住的记念。原来的五进连环院,现在已经变成各自独立的院落。
鸡鸣驿城内五条纵横交错的街道大致将驿城分为十二个区。前街是军政机关所在地,即驿丞署、指挥署;其次为日杂、杠房、缸房、花纱、酒肆、当铺等服务性实体。西街是驿站设施,即公馆院、马号、军号。东北是驿仓,正北是驿学。驿城还分布有泰山行宫、文昌宫、龙神庙、财神庙、普渡寺、城隍庙等佛、道、儒教寺庙建筑。多所庙宇内遗留下的明清壁画,至今色彩依旧,人物栩栩如生。
鸡鸣驿,
泰山庙:来鸡鸣驿,不能不看泰山庙的壁画。建于清朝顺治8年的泰山庙,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殿内壁画仍旧清晰可见,富于层次感的绘画效果令今人拍案叫绝,诙谐独特的三句半式说明文字堪称绝品。
驿丞署:驿城署为清代驿城的核心,最高行政官员一丞及其吏属办公之所,是重要的行政机关,负责驿站的所有事宜。
文昌宫:文昌宫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自其建成之日起,即为驿站子弟及城内富家子弟上学读书的地方,故兼有文庙的作用。
公馆院:专供过往官员、驿卒就餐住宿的驿馆,是一座明代建筑,这座三进院落的北屋,隔扇木插销头做工考究,各个木插销头分别刻有琴、棋、书、画、荷、莲、蝙蝠、蝉等不同的形象,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别有情趣。
鸡鸣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鸡鸣山海拔1128.9米,孤峰突兀,乾坤挺秀,素有“塞外小泰山”之美誉。保安州八景中有“鸡鸣晴岚”,宣府八景亦有“鸡鸣晓月”,历代文人墨客也曾留下不少赞美鸡鸣山的佳句,可见鸡鸣山之美景。她集佛、道、儒于一身,融惊、奇、险为一体,自古即为名山,历代帝王曾登临此山。山上庙宇建于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繁胜于宋辽及元代。宋辽征战期间,辽萧太后在鸡鸣山下屯兵居住,先后 下花园区建造上、中、下三处皇家花园,下花园也因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鸡鸣山还独具民俗风情,每年一度的鸡鸣山庙会成为当地及京、津、内蒙、山西等地游客、香客登山朝拜的盛日。下花园这是一座拥有“百年煤电”历史的城市。1906年,迄今一百多年始建“京张煤矿”(亦称八亩地煤矿),下花园的百年煤电史是中国煤电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也是这座城市发展和繁荣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