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距四川省成都市西北50公里的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彭州市丹景山镇。小镇名字的由来是它有一个4A级景区——丹景山。丹景山海拔1147米,素有丹岳岱宗,古唐胜迹,丹景第一之称,为我国天彭牡丹的发源地。每年4月花开遍山,姹紫嫣红,分外美丽。丹景山牡丹与众不同的是它的野趣,它开在山脊悬崖上,一点不娇气,充满了生命力。南宋诗人陆游曾在蜀中为官,并于1178年撰写《天彭牡丹谱》,写下“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陆游还为天彭牡丹写下“常记天彭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岂知身老农桑踪,一朵妖红梦里看。”
虽然丹景山我们从小爬到大,没有新鲜感了,但是过年爬丹景山已经成为了当地人的习惯了。过年登高望远,烧香祈福,代表了大家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冬季的丹景山虽说没有娇艳的牡丹,但依然满山苍翠,亭台楼阁点缀山间溪边,古寺悠悠,历史怅然。
今年大年初一上午我们又去爬丹景山,刚走到山门口就看到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一路上伴着两个小朋友的嬉笑声,我们一行4人兴高采烈地大步前进。我们到达的第一个景点是梅谷。梅谷里游人较少,蜿蜒曲折的山路一旁是高耸的山崖,一旁是大遍的梅花林。可惜今年冬天太冷,梅花大都含苞待放,没有去年繁花似锦的景像。但山野里的清幽雅静,红梅点点,让人感到春意,心中十分坦然舒畅。
(答应小侄女一定要发一张她背景的美照)
顺着山路一直往上爬了二三十分钟我们来到一个游客临时休息点。这里有一棵美丽的檬子树,枝叶苍翠茂盛,一点也看不到冬天的景象。
离开休息点继续前行到牡丹坪,山路竟然全是往下走的,我们也曾怀疑走错路了,毕竟牡丹坪在山上应该往山上走,但无奈大家都不确定只好硬着头皮走下去。终于我们遇到了迎面而来的游人,询问他们后才知道我们果然走错了路,这条路是到丹景山后山的下山路。无奈我们只好原路返回,看着又长又陡的山路,我们只能鼓起勇气迎难而上。冬日的暖阳照在身上让我们大汗淋漓,我们脱下棉衣气喘吁吁地继续前进。两个小朋友在我们的鼓励下也坚持下来。终于我们又来到了檬子树所在的休息点。这一来一回我们折腾了大约五十分钟,两个娃娃也累着了,嘲笑我们是“实力坑娃”。这也是旅行的乐趣所在吧,你永远不知道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休整完毕,我们踏上前往牡丹坪的路,这回走对路了。本以为路的出口就离牡丹坪不远,谁知出口竟在金华寺山脚下,离丹景山顶咫尺之遥。(我们没走景区游步道,想抄近路)就这样无心登顶的我们只好继续往上爬,来到金华寺。
金华寺里香客很多,非常热闹。寺里的小广场上一左一右各有一个华表,属于盛唐古迹。穿过小广场住上走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里面供着如来佛祖的塑像。沿着大雄殿旁边顺上路往上走几百米就来到了丹景山最高点——望乡台,又称祭天台。
站在祭天台上望着周围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下错落有致的寺庙,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祭天台最多能站五十个人,为了大家的安全,春节期间大家只能分批进入。
登上山顶后,我们沿着一旁有翠竹山涧的石梯开始下山。
当地人爬丹景山是一种风俗和情结,外地游客爬丹景山是来寻找美景,了解悠久的历史文化。无论是何目的,丹景山都能让你不虚此行,欢迎朋友们来我家乡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