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游-1:飞来峰、灵隐寺、永福寺、韬光寺与法云安缦

作者:永远的提督大人 显示图片

提督的 九州 行系列:
曲阜 一日朝圣游: @http://www.mafengwo.cn/i/6273194.html 
泰山 两日登山游: @http://www.mafengwo.cn/i/9740085.html 
镇江 一日暴走游: @http://www.mafengwo.cn/i/6779021.html 
诸暨 一日暴走游: @http://www.mafengwo.cn/i/8419566.html 
浦江 一日登山游: @http://www.mafengwo.cn/i/9908578.html 
九华山 两日烧香游: @http://www.mafengwo.cn/i/8335326.html 
杭州 游 - 1:@http://www.mafengwo.cn/i/8369166.html 
杭州 游 - 2:@http://www.mafengwo.cn/i/10205526.html

  杭州离上海很近,加上现在交通发达,高铁班次堪比上海地铁班次,使得随时随地的说走就走的杭州行成为现实。所谓“上有天堂,人间苏杭”,杭州景点众多,所以杭州游系列不会再具体到某年某天某日通过某种交通工具去了杭州某地,所有杭州的景点将按区域来划分。由于去了无数次杭州,所以同一个景点也会有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拍的照片。
  飞来峰还包括灵隐寺、永福寺、韬光寺等三个寺庙,位于杭州西部,从杭州城站到飞来峰有两条线路,一条是Y7路走西湖北线的北山街,还有一条是Y2路走西湖南线的南山路,最终都是到飞来峰景区外面的停车场。现在上海到杭州的高铁停靠在杭州东站的较多,从杭州东站可以坐地铁到龙翔桥下换Y7。当然土豪可以从杭州东站或者龙翔桥直接打车过去。
  飞来峰门票40元一位,进灵隐寺还有专门的门票35元一位。以前香还得自己买,现在不用了,赠送清香三支。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江南靖士有一颇含哲理的《飞来峰》诗:“游客到山停步睎,长当一石味玄机。须知物事随因变,莫谓飞来便不飞。”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
  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湮没。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
  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



  飞来峰龙泓洞口有理公塔,一名灵鹫塔,是杭州现存唯一的明塔,用石块砌成,六面六层,殊为罕见。全塔由下至上逐级收分,结构朴实无华,别具一格。



  飞来峰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比重庆大足石刻。  
  在飞来峰诸洞穴及沿溪间的峭壁上,雕刻着从五代至宋、元时期的石刻造像470多尊(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有335尊)。年代最早的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弥陀、观音、大势至等三尊佛像,为公元951年所造。这些精美摩崖石刻造像艺术的珍贵历史遗产。
  宋代造像有200多尊,以上型居多。卢舍那佛会浮雕造像是宋人造像中最精致的作品。南宋大肚弥勒像是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我国现有最早的大肚弥勒。那坦胸露肚、笑口常开、“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的形像,使游客竞相摄影留念。
  飞来峰喇嘛教造像,现存元代汉、藏式造像约100多尊,雕刻精细,容相清秀,体态窈窕,且保存较为完整。青林洞口外壁上的毗卢遮那和文殊、普贤造像,是杭州西湖最早的一龛元代石刻造像。呼猿洞口左侧有一块宋代高浮雕造像。










  逢年过节就不要去飞来峰看热闹了,不然你看到的是这样的……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万平方米,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
  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
  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
  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18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 。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
  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药师殿、藏经楼(下设法堂)、华严殿。
  同时向两翼布局,先后建成线刻五百罗汉堂、道济殿(现称济公殿)、客堂(六和堂)、祖堂、大悲阁、龙宫海藏(藏品陈列);并于原罗汉堂遗址重建五百罗汉堂,陈列平均身高1.7米的五百青铜罗汉,堂中央另建12.6米高的四大名山铜殿(已列为吉尼斯纪录)。
  此外,每进殿堂建有宽敞平台,美化古刹环境。先后建成了大型《心经》壁、百狮群雕等,并于五百罗汉堂西北建冽泉,借假山叠石形成自然瀑布流入阿耨达池,池边建有“具德亭”,以纪念清初具德中兴灵隐之功。






  从灵隐寺大门口继续往景区里走便是永福寺。
  据载,东晋咸和元年(362年),西印度高僧慧理来杭卓锡筑庵,接连兴建了灵鹫,灵隐等十座道场,永福寺是其中之一,旧分上下两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南朝刘宋元嘉年间(424 - 453年),有慧琳禅师继慧理开山后筑庵于石笋峰下。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吴越王钱元瓘于石笋峰下建晋圆院,又与山同名为资严寺。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敕改额为永福寺。
  北宋熙宁年间(1068 - 1077年),郡守祖无择爱石笋之胜,乃于寺旁建庵,名邺公庵。
  南宋咸亨年间(1265 - 1274年),宋度宗之母隆国夫人据永福寺为香火院,并斥资扩建,宏规巧构,丹矆相辉,碧光琉璃瓦覆盖于顶。逝后以寺超然台为葬,移寺于西,自此一寺两院。
  元至元年间(1335 - 1340年),清凉山僧人正宗卓锡东院,因其常衣白衲,人称白衲庵。
  明成化二年(1466年),僧人古香于上院建海日楼,后于弘治年间(1488 - 1505年),寺被洪水淹废。
  明万历年间(1572 - 1620年),寺得复兴,由徐宏基题额为“永福禅林”。
  清顺治年间(1644 - 1661年),僧静昭驻锡复兴。
  清康熙十年(1671年),东皋心越禅师移住永福,五年后,应邀东渡日本,弘传曹洞宗并创寿昌派禅法,同时传授琴学与书画篆刻艺术,在日本佛教及艺术界均享有盛誉,寺随后渐废。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依原有规模重建,后又渐废。
  2001年根据杭州市政府90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恢复重建并于2003年6月正式动工。


  这张照片的左侧,这条有那个黑衣人守卫的路就是通往法云安缦的路。从这边是不让进的(不知道住在酒店的土豪给不给进),入口在另外一边,永福寺边门外有一条路是可以过去的。这张照片的右侧就是永福寺的山门。


  永福寺占地300多亩,建筑群落依山而起,全寺分为普圆净院、迦陵讲院、资岩慧院、古香禅院、福泉茶院等建筑群,拥有七进、五殿、三堂、两阁、两楼、五亭,以及千余棵古树名木,是杭州市佛教界恢复的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







  普圆净院
  永福寺在吴越国时期又名普圆寺,现因该院落主殿为观音宝殿,表净土法门,故名普圆净院。该院内左首建筑为客堂,主要负责僧众和信众接待工作,也是寺院日常工作及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观音宝殿抱柱楹联:息心皈礼,戒定慧三学齐备;合掌称名,闻思修一味圆通。
  客堂抱柱楹联:幻心每遇尘嚣起,真性常随云水闲。



  迦陵讲院
  该院落主要殿堂为梵籁堂,兼做法堂及佛教音乐厅两用,为永福寺佛法宣流地;犹如西方极乐世界的迦陵频伽神鸟,故名迦陵讲院。该院内侧建筑为文景阁,为佛教书法绘画艺术的活动场所;下首为艺明斋,供流通阅览佛教文化艺术图书及作品之用。


  文景阁匾额:“云山桂隐”、“宝树流禽”;阁外抱柱楹联:身比闲云,月影曦光堪见性;心同流水,松风竹色共忘机。


  梵籁堂匾额:“梵籁流觞”、“曼陀花雨”;堂外抱柱楹联: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资严慧院  
  永福寺后山古名资严山,吴越时以山名寺,故名这严寺。今该院光明畅达,堪表智慧,故名资严慧院。院内主建筑为大雄宝殿,内奉本师释迦牟尼佛及迦叶,阿难二尊者铜像。前方建筑为福星阁,供奉福神等护法诸神。
  资严慧院门外抱柱楹联:天香涵竹气,地韵揽湖光。
  大雄宝殿外抱柱楹联有二幅:造物本无私,移来岚外烟云,适开胜境;会心原不远,论此眼前山水,曾遇先贤。
  春湖团翠,宝俶霞飞,一幅人间图画;秋月低圆,云林府隐,几分天上风光。
  福星阁外抱柱楹联:峦岫绕成清净界,石级循入德福门。




  福泉茶院
  永福寺旧有金沙、银沙二泉,明代曾建福泉亭于其中。今福泉茶院依托永福禅寺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遍植茗茶于寺周,并设茶道会馆于迦陵讲院南侧,荟萃海内外名茶,以茶会友、与佛结缘,品茗论道。顿悟人生。面向飞来峰,远眺西湖碧波千顷,一山一水一盏茶,流水松风共忘机。
  福泉茶院楹联:汲来泉水烹龙井,阅尽青山成画屏。





  走累了可以在茶园里点杯茶歇歇脚。


  古香禅院
  明成化年间,住持僧古香建海日楼于上院,以该院林泉幽静,颇通禅意,故名之为古香禅院。该院正面建筑为藏经阁,上奉乾隆版龙藏一套,并供有海内罕见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一尊,为永福寺镇寺之宝。藏经阁楼下为“心越印室”,主要收藏展示永福寺东皋心越祖师生平及遗迹。


  侧面建筑为三圣殿,殿内供奉西方极乐教主阿弥陀如来、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佛像用唐代传统漆金夹苎工艺,极具艺术鉴赏价值。


  韬光寺是蜀地名僧韬光禅师所建。一日,禅师辞师出游,师父嘱咐说:"遇天可前,逢巢则止。"唐穆宗长庆年间(821 - 824年)当他游至灵隐寺西北巢枸坞时,正值白居易(字乐天)任杭州刺史,心想:"吾师命之矣。"遂卓锡于此。
  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吴越王重建,改名广岩庵,宋真宗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又名法安院,后寺以人名,为韬光寺。


  在永福寺山门另一边有一条山路通往韬光寺,虽然山高才百余米(甚至不能称之为“山”),但是直上直下爬台阶也累啊。右边那个穿绿衬衫的老太已经70多岁了,在爬山过程中,左边那位穿紫色T恤的男性朋友完败。当然,我也没能追上老太的步伐。



  沿途向上,偶尔透过树叶看到寺院矗立在悬崖之上,已叹为观止,待到走进韬光寺,却发现在这悬崖峭壁之间竟然隐藏着一座园林化寺院,融池泉亭台于山川沟壑、茂林修竹之间,游人沿着曲折石阶向上攀登,有移步换景,豁然开朗之感。


  韬光寺建筑的整体结构大致符合"一正两厢"的中国传统建筑格局,却又根据山体的走势而有创新。其中轴线底层是大雄宝殿,中间是法安堂,最上层是吕纯阳殿和祖师殿,为寺院主体建筑,多为两层通透式结构,通过各具特色的雕刻门窗,把室内和室外融为一体,裸露的青砖,白色的墙体和枣红色的门窗,和以黄色为主色调的传统寺院相比,别具一番风味。中轴线左边为茶院和僧寮,游客和信众可以在茶院一边饮茶,一边欣赏西湖美景。沿大雄宝殿右拐,是韬光寺最美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江南园林。前面是大名鼎鼎的金莲池,传说韬光禅师在此引水种金莲,左边是一瓯亭,右边是诵芬阁和观音殿。诵芬阁是一个隔景式建筑,穿过诵芬阁,再经过一座小桥,才能到达观音殿,营造出一种纵深的距离美,观音殿为一重檐六角楼,建筑在一个水池之上,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和琼楼玉宇。现在韬光寺的法安堂二楼扶廊是整座寺院最佳的观景台,游人站在这里,脚下是一层层形状各异的亭台楼阁,远方是群山环抱的西子湖,令人心旷神怡。




  上面还有一个殿,而且还是观景的好去处,不过我就不去了,实在是爬不动了……


  前文已经说了,就在永福寺旁边。我就看看,就看看,6000元一晚实在是住不起……
  地方原先是一个叫“法云村”的古村落。买下小村子后,安缦把整个村子改建成一间间酒店客房,原来的茶场都被很好的保存下来。此处包括周围22块茶园在内,占地面积共计14公顷,共有47处居所。
  度假酒店的主干道法云径连接所有客房(庭院住宅)和酒店设施。这里的住宅可追溯至唐朝,曾为附近茶园村民所住。如今以传统作法和工艺修缮一新,砖墙瓦顶,土木结构,屋内走道和地板均为石材铺置。
  整个法云安缦的设计概念为“18世纪的中国村落”,尽量保持了杭州原始村落的木头及砖瓦结构,房间以不同的形式遍布于整个小村庄中。甚至侍者的制服都使用了与村落极为合拍的土黄色。几乎所有的42套客房都不准备电视,房间内整体的灯光都比较暗,只在必须用到照明的地方才会使用,在这里,灯的功能被退回到18世纪中国村落的蜡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