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名鼎鼎的都江堰无人不知,可说到它以前的名字——灌县,却不一定被大多数人知晓。
老灌县(今都江堰市)因灌江得名,县城灌口镇,地处川西平原边沿,岷江出峡之口 。都江堰市老灌县的设置始于南北朝,后魏时期三国蜀汉置都安县,北周又增置清城县。唐代两县分别改名为导江县和青城县,元合并为灌州,明降州置灌县。1988年,撤县设都江堰市。灌县古城位于都江堰市城市核心区,东至都江堰大道一环路口、南至公园路外江河堤、西至玉垒关城门洞、北至建设路,幅员面积2.86平方公里,总人口48724人,辖区内保留了与水文化密切关联的文物古迹和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古巷深院和公共建筑,以及纯朴的民风民俗,是都江堰两千年来沧桑变化的见证。
老灌县城是四川省城至阿坝州的咽喉要地,茶马古道的起点,商业贸易十分发达。清代至民国时期,阿坝州等地出产的山货、药材主要在此销售,本地特产的茶叶等也在县城行销。历史上由于灌县各种经贸业发达,带动了餐馆、旅店、茶肆、酒楼、布庄、钱庄等业随之兴隆,古城内外店铺林立、繁荣兴旺,素有“小成都”之称,在四川西部占据了“西来第一门户”的重要地位。老灌县县城同都江堰景区紧密相连,将成为继青城山景区、都江堰景区后,都江堰的“第三张城市名片”。
(以上网络文字)
1994年,灌县古城获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城区靠近都江堰渠首,分布着许多文物古迹和传统名居,有二王庙、安澜桥、伏龙观、灵岩寺、千佛塔等重点文物。
老灌县古城地图《县治图》(网络照片)
5.12地震后修复的老灌县县城(内江上的南桥和对面的玉垒山)(网络照片)
老灌县, 也就是今天都江堰市区里的古城。从《县治图》上看,老灌县的古城城廓是圆的。灌县古城的城墙在都江堰旁边画了一个圆形,从东门左起向南,沿内江至南门,再由南门顺江边山势蜿延而上至西门,过西门沿山势转向北至北门,再由北门一弯到东门交合。中国古时讲究“天圆地方”,全国的县城格局一般都筑成四方形,而灌县县城却是圆形,且半山半坝,这和修建都江堰有关。应该说,因为修了都江堰才有了后来的灌县,灌县县城就是为建都江堰和维修都江堰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可以想象古时的交通十分不便,修建和维修都江堰的人员物资只能尽可能地靠近都江堰,久而久之,在都江堰旁边就形成了一个人员物资的集中地,进而发展成城。
千秋都江堰不仅造就了一个水旱从人的锦绣天府,并且孕育了一座上善若水的灌县古城。古城与世界遗产山水相连、景城相依,其山色苍翠、水色灵动、五河竞流、举目如画。登玉垒看浮云、依南桥赏宝瓶、上文庙拜孔圣、临内江品夜啤、逛杨柳河休闲,咫尺之间,将古典与现代完美呈现。
灌县古城,一座与千年古堰相伴的古城,一座景城一体的古城,一座品味生活的古城,一座快铁直达的古城。
这个曾经遭受 “5·12” 大地震重创的古城,从2009年底投资28亿元的古城区恢复重建正式展开,在老灌县古城基础上,都江堰市对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梨园巷、贵州巷等民居院落进行保护性改造,对具有100年以上明、清建筑元素的建筑予以保留,对现代建筑进行风貌塑造。同时,复原了部分城墙、城门、历史街巷,再现古色古香历史韵味。古城主要景点包括城隍庙、南桥、懋功寺、清真寺、古城墙、幸福路、杨柳河、文庙、万里长江第一楼玉垒阁等。
灌县古城按照 “世界水文化旅游古城” 的主题定位, 大力实施 “景城一体” 战略,使古城呈现出 “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半山半城” 的格局,实施过程中着重融入了 “水文化” 元素,引水入城,涓涓水流蜿蜒回旋,置身其中,仿佛实现了历史穿越。
古城区恢复重建2011年全面完成,于2012年5月19日这一天灌县古城举行盛大的开城仪式,正式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从仿古地标式建筑——东门城楼 “宣化门” 进入,一条小水渠穿街而过,水质清澈。街道两旁的仿古建筑临水而居,街的尽头是峻秀的玉垒山。古城的轻灵水景与峻秀的玉垒山色相得益彰,一座充满独特魅力的生态古城呈现在我们眼前,给游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登上宣化门城楼,你可以看到的是满城水色半城山的美景,夜间,古城和玉垒阁及山间亭阁共同亮灯,为灾后重建的美丽古城再添佳景。
闻名遐迩、流光溢彩的都江堰南桥(网络照片)
去年9月15日我们从崇州街子古镇出发抵达都江堰住下,当天下午游览了这座与千年古堰相伴的灌县古城。
我发现大部分来都江堰旅游的游客,都是从青城山下来后直奔都江堰景区,然后当天返回成都。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都江堰很大的魅力在景区外的古城区,这里不仅有漂亮的古建街道,更能体会到四川人悠闲的生活方式和四川最吸引人的美食。
其实古城区的面积并不大,步行穿过不过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是仿古风格,有一横一竖两条交叉的主街。一条叫“幸福路”,从宣化门到都江堰景区大门,街两边以服装店为主。与之交叉的叫 “杨柳河边街”,顾名思义,这条街紧邻杨柳河。这条街两边就是各种当地特色的小吃店了,其中很多都是开了几十年的老字号。幸福路原来街道不叫这个名字。
东门名“宣化门”,城楼为“省耕楼”。宣化一词意为“传布君命,教化百姓”。出东门过蒲柏桥往东为通往省城成都的大道,古时东门乃迎接皇帝及朝廷命官之门,县州之民,依理接受朝廷教化是谓宣化门。灌县东门是县城最繁忙的城门,门内东街(今幸福路)也是县城最繁荣的街道。
重建后的东门城楼是都江堰历史城区与现代城区的分界处,也是古城区入口处的新地标。包括城门及附属仿古楼群,横跨幸福大道,有3个城门洞。中间为主洞,横跨机动车道,两侧为辅洞,供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城楼的附属仿古楼群将集商业、休闲、旅游服务等为一体,游客们可攀上城楼眺望,还可在附属楼群里购物、休闲。
灌县古城东门上城楼为“省耕楼”。
“省耕楼”典出古代帝王视察春耕。《孟子·梁惠王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至清代,省耕则为皇帝带头亲耕。在二月或三月,选定的吉利亥日,一清早儿,皇帝就着礼服,乘舆前往京城南的先农坛。在行过祭享先农等礼仪后,皇帝来到观耕台前的籍田里,面南站立,户部尚书跪进耒,顺天府尹跪进鞭,皇帝右手秉耒,左手执鞭,前面耄老二人牵牛,旁有农夫二人扶犁,后面顺天府丞拜着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在礼部、太常寺、銮仪卫的六位堂官导引护驾下,在一片鼓乐赞歌声中,往返三个来回,便完成了“三推三返”的亲耕礼。
在以农立国的封建时代,皇帝春耕,是一项国家典礼,以表达天子劭农劝稼、祈求年丰之意。
进到宣化门,里边是一条开阔的老城街,此街名为幸福路,是古城的主街,西起玉垒山脚城隍庙,东至蒲柏桥,街长800米。街的尽头就是玉垒山。
郁郁葱葱的玉垒山。杜甫在成都草堂作的那首有名的《登楼》诗中曾提到过它。园内林木繁茂,殿宇亭阁或藏或露。在公园高处可东眺锦绣平川,西望巍峨群山。
这是玉垒山公园大门牌坊,镂空雕刻,檐角飞金,中额 "玉垒山" 3字为张爱萍将军题书,牌坊左为"龙吟",右为"凤翔",照壁为赵蕴玉墨书字径达5尺的"胜地寻踪" 。
灌县古城南门,名 “导江门”,原址在今南街的西街口以南,门上城楼为“阅清楼”。南门外数十米即为从宝瓶口流出之内江。
从前,有句偈后语:灌县出南门——无路。南门外的内江河上曾经架过竹索桥、石柱桥、木柱桥等,只因经常被洪水所毁,以至无桥,也就 “无路” 了。清代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建成川西地区最常见的廊桥——普济桥。是陆葆德主持大修都江堰时,用工程剩余资金所建的一座木结构廊桥。桥因 “雁齿凌空,直指南端”,世人又称南桥。
建国以来,经几番改建,南门外的南桥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度很高的历史名桥。到如今,城门遗迹已埋,而南桥却成为人们最喜爱的纳凉和览胜之所。
南桥上很热闹,有吹萨克斯、拉二胡的艺人,有强拉着游人照相的 “熊猫“。可以在桥上观赏由宝瓶口奔流而来的湍急江水。
南桥属于廊式古桥。 南桥共5孔,长54米,宽12米,为桥楼似的民族建筑形式。
诗书画合璧的艺术长廊
诗书画合璧的艺术长廊
南桥是诗书画合璧的艺术长廊,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览胜台"。 桥头楼阁,飞檐刺空,各种彩绘,雕梁画栋十分耀眼。屋顶还有《海瑞罢官》、《水漫金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民间的彩塑,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岷江经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分为内江和外江,水流流经市区,又一分为二,二为四,四为八,贯穿市区的柏条河、徐堰河等8条河流。
下车即见到天乙街走江闸下走马河的滚滚河水。走马河由此而起,流至郫县两河口称为清水河,流至成都市送仙桥称为锦江,它的分支徐堰河是成都主要饮用水源。
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相对于整个成都平原,岷江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悬江,都江堰距成都50多公里,而落差竟达273米。
在住的酒店拍的内江分流出来的,叫不出名的河流。
这样写实引人回忆以老照片为背景的灌县往日情景再现,在古城随处可见。
这样写实引人回忆以老照片为背景的灌县往日情景再现,在古城随处可见。
这样写实引人回忆以老照片为背景的灌县往日情景再现,在古城随处可见。
经历历史沧桑, 古城墙慢慢地消失了,这是经维修保留下来的一段明代城墙。
吃东西,当然就来内江边上的夜啤酒长廊啦。找位置坐下,看着脚下水花拍岸,古堰夜色缥缈,简直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刻!但也提个醒,在这吃东西可是偏贵哟。
如果时间不是很紧张,可以串到杨柳河两岸的小巷子里转一转,那里可以体会到更浓的生活气息。小巷中的小餐馆价格更加实惠,味道正宗 。
国庆大假期间,这条 “楼外楼小吃街” 都要举办美食节。
杨柳街河边有很多这样的茶座,在天气好的时候,坐在这里喝杯茶晒晒太阳,那是非常惬意的享受。当然都江堰的好天气比较少有,所以如果你有幸赶上,一定要好好珍惜。
杨柳河清波缓流,水车摇动。听当地人说,杨柳河当年是古城的护城河。
杨柳河上的桥。
离开杨柳河,再看看古城区的其他街道。2010年古城翻新之后,把岷江的江水引到古城的街道上。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
现在成都,青城山,都江堰之间开通有城际列车,乘坐城际列车去都江堰比原来要方便很多, 发往青城山的动车,每天10来趟,途中经过都江堰快铁站,全程50 分钟,车费15元。 还有从犀浦站每天有5趟动车发往都江堰离堆公园站,30分钟,车费10元。早晨第一趟动车是7点发车。从离堆站出站步行100米就是古城的宣化门。这两处可以选择一处。如果没有买到动车票,那也可以坐地铁2号线到茶店子客运中心,买去都江堰的高速大巴票,17元,一小时到达,滚动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