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北京乘坐地铁,都会见到地铁站内满幅的关于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广告,于2013年5月18日至2013年11月18日在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开幕。
那时就想趁着刚开幕去看看,可是时间安排上总是不能如愿,直到回穗前十天才排上时间。
6月28日起个大早,就为了早点到达园博园。其时天空色泽暗淡,能见度堪虞。
辗转换乘地铁14号线到园博园站出来后,好像还要走一段较长的路。当时1号门门前站着志愿者,但却指导我前往2号门购票,从2号门检票进入。
门票100元/人,丰台当地人免票。(听说自2014年4月1日起,门票价格改为20元/人了,差距何其大!)
北京园博园是一个集园林艺术、文化景观、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园。
北京园博园位于丰台区永定河西岸,北至莲石西路,南到梅市口路西延,西至北宫路,西南接园博大道,展区占地267公顷,园博湖占地246公顷,总占地513公顷。
园博园依托永定河道,与卢沟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地形多变,山水相依,颇具特色,成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上一颗璀璨明珠。
从2号门进来,直接就到国际展园了。率先见到的是欧式展园。
走进欧式展园,放眼都是整齐、成荫的绿树和对称的建筑,打造仪式与尊贵感。
来到伊斯兰展园,这里有独具伊斯兰特色的圆型尖顶建筑、拱廊、门区等。
游览完国际展园,沿着银杏大道一路向北,前方右手边便是梦唐园。
梦唐园的主题为:一步一道场,一步一真境。
整个庭院通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进行展示,在方寸之间感受四季的变换,融入到自然主义的简朴清宁中,体会自然生命力所带来的感动。
整个展馆具有禅意风格的仿唐建筑,内部陈设茶道、花道、唐朝服装、具有唐朝特色的物品,形成一个唐风唐韵的现代意境,给人一种梦回唐朝的感觉。
继续向北走,沿路的花卉造型千姿百态,以北京市的一些历史景点为题材,演绎绿色北京。
来到香港园,园区入口设计模拟香港新地标启德邮轮码头主体建筑的前端。
园中蜿蜒的双环小路象征香港的运输网络完善发达,遍及全球。
展园的后方是维多利亚港两岸的摩天大楼,标志着香港是国际金融及商贸枢纽,成就辉煌。
摩天大楼前的传统中国帆船倒影在水池中,反映百多年前的渔港风貌。
香港园的设计简洁新颖,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香港人简约高效、敢于拼搏的办事作风。
旁边是澳门园,入口处为葡式瓷砖画影壁,蓝色和白色的鲜明交错,体现了澳门这座城市东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以凼仔排角的中西合璧圆亭为入口建筑物。中式瓦片、西式柱廊,充分表现了澳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
一座绿色的二层小楼将西方的古典与东方的生活态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是龙环葡韵。前面的水池中,澳门市市花“莲花”亭亭玉立,美丽耀眼。
龙环葡韵的原型是澳门的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凼仔岛,是以海边马路的五幢葡萄牙式住宅为主的博物馆。
再过去是台湾园。巨石后的绿墙与竹林营造出别样的幽静感和强烈的景观视觉效果。
台湾园比香港园和澳门园都要大很多,从外面看就已经令人目不暇接,进入到主题馆里,那更是震撼。
现代科技点缀时尚元素,令很多小年青们流连忘返,沉浸在里面不愿出来。
我是走马观花逛一圈就出来了,继续向前,到天津园。
天津园以“沽”元素贯穿全园,通过空中悬圃和天津之眼、铺地等景观营造出一个体现天津魅力的现代花园。
一路往前,经过3号门,一片宽广的门区广场,一座形似恐龙的建筑物横卧眼前,没有留意到这建筑物的相关介绍,在这里就不自作聪明了。
穿过这座建筑物,眼前是一座圆形的立体建筑,这是北京园博会主展馆。主展馆门前插满万国旗,预示世界团结和平。
主展馆作为园博园核心区的主建筑,主要展示国内外造园艺术以及园林绿化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展示奇石、插花、盆景等各类园林艺术作品。
沿着两旁的参展花卉,来到一间圆形的大房子,里面的红黄蓝绿各色异常缤纷,加上不时变换色彩的灯光的映照下,更是迷人,感觉是亮瞎了眼。
小时候玩的万花筒,由三面玻璃镜子组成三棱镜通过光的反射而成美丽图案,那时候是百玩不厌。如今在主展馆里也能体验一翻,这个万花筒是反射在大大的天花板上的,众人皆仰头拍照,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万花筒下聚集越来越多的游人,好像都不愿离去似的,尤其是带小孩子的,更是嘻嘻哈哈乐个不停。
房间内一下子人满为患,纵有不舍也只得出来了,到另一个房间去透透气。
顺着指示方向走,每一步都是一个惊喜。
主展馆里除了这些艺术品的展览外,还有工艺品的卖场,各式独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现场成交成绩斐然。
出了展馆,沿着银杏大道往前,路旁绿色景致活灵活现,非常养眼。
发现前面游人特多,都在远眺俯视,迅速走近,原来到了锦绣谷。
锦绣谷原为永定河河床的一部分,曾作为采砂场,后成为建筑垃圾填埋场,现在变成了下沉式景观花园,取照传统的“燕京八景”之精髓,设有大型山石叠水、花卉瀑布等景观,完美诠释“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态理念。
但见青松翠柏环绕,红花掩映在绿树丛中,道路曲折蜿蜒,湖水隐现点缀,游人穿梭期间,感受大自然散发的气场。
当天灰霾天气能见度不佳,远处都是灰蒙蒙一片。不过透过浑浊的空气,也能感受到锦绣谷的美和活力。
从银杏大道锦绣谷一侧往前走,欣赏路旁的风景。
直到来到代表正统皇家园林文化的北京园。
北京园矗立在锦绣谷旁,以“万园之园”为立意主题,用十个以万字开头的景点来展现皇家园林的雄伟恢弘及丰富多彩。
进入北京园,首入眼帘的便是这个“万木松风”,前方广场为万景千园广场,其设计以天坛的环丘为灵感。
北京园正门入口万景门,园内有三进四合院落,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合”的概念,同时展现的是三种不同的皇家园林风格,彰显的是皇家不同的三种精神面貌。
这个长廊是以颐和园的长廊为原型设计的。
西跨院“知秋园”,一处既含蓄又内敛的皇家山地园。
万泉润泽,在石头上刻有北京十六个区县的历史名泉。
澹泊居,是皇帝的书房,颇有“陋室铭”的意味。
万象昭辉阁,它的原型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茹古涵今阁,寓意继往开来。这也是北京园内的制高点。
阁上的彩绘为旋子彩绘,是一种皇家才能使用的彩绘级别。
北京园中亭台金碧,林水清新,廊榭之间处处洋溢着皇家园林的富丽典雅、大气深沉。只此一游,足以领略北京的贵气和霸气。
兰州园设计主题为“飞天故里,神舟梦圆”。
信步来到遵义园,这个展现革命根据地三农“新”风貌的展园,正在展现黔北大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遵义园以“园林新农村”为主题,营造一个古朴而具现代感的黔北农家院落,以“四在农家”为蓝本,突出表现了遵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银川园又名“回乡花儿园”,“花儿”是回族民歌中最有特色、最为丰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起名“花儿园”正是表现了银川的原汁原味。
夏都西宁,再现“河湟文化”风采。湟水河是西宁的母亲河,以微缩河湟谷地布局为喻意,诠释“夏都西宁”和“文化名城”的概念。
常德展园“梦桃源”设计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借助《桃花源记》里的历史人文资源,演绎花园都市中梦幻般的桃林水岸,展现古今桃源的田园风光。
依照《桃花源记》诗句而打造的桃花岛、诗语廊、武陵春色、阡陌花田等景观,成就了现代都市里的“桃花源”。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音译,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园以“母亲的恩泽”为设计主题,通过敞开的大面积草地、鲜亮明快的蒙元穹顶式凉亭以及多个富有民族特色景观展示,巧妙表达草原人民对母亲的感恩和崇尚之情,以及对自然的理解和对自由的永恒追求。
湘潭园以“莲城乡情”为设计主题。在湘潭园的入口处,是“乡情”浮雕照壁。
走入园中,展现眼前的是碧泉潭。在碧泉潭中的“文渊”二字,寓意着碧泉书院作为湖湘文化发源地,其重要性与地位不言而喻。
碧泉潭边,沿着摇曳的荷叶拾级而上,便来到碧泉书院。
步出书院,出现在眼前的是莲韵组雕。有毛泽东、彭德怀、王闿运,释敬安、杨度、黎锦熙和齐白石的雕塑。
继续前行,穿过“秦皇岛”花卉造型,来到成都园。
成都,熊猫之乡,卧龙故居。成都园以“熊猫之乡”命名,展现山林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入口大门形似大熊猫,门前还有熊猫模型在草坪上嬉戏。进门看到的绿色围圃也是一个大熊猫造型,让人顿感进入熊猫之乡。
在一个微缩版的天鹅湖旁边,有一个模仿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而建的微缩景区,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圆圆和博博,正在玻璃房间里休息。
一只躺在地上,背对着我们,睡意正浓。一只躺在床上,面对着我们,却用手遮挡住面部,似有莫打扰的意思,其形其态呆萌之极。
这股生命力注入到园博园中,为园区加分不少,因为在成都园里的游人特多,好像都专为这熊猫而来。
继续前行,到海口园。
海口园,以“映像椰城”为设计主题,将海南岛的风情引入北方城市。
通过古钟新声、琼台福地、斗笠亭、椰林夕照等景点打造“热带海岛”——椰城海口,将海口的椰风海韵风情尽情展示。
南宁园以邕城叠翠,绿影重林诠释南宁“历史、自然、人文”的融合。
江苏园,又名“忆江南”,是目前中国北方最大的江南园林展园。
江苏园创作取材于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园林和金陵园林,荟萃了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和南京瞻园等经典名园的各种造园要素和典型景观,展示江苏古典园林步移景换、咫尺山林的造园技法。
江苏园是一处传统文化艺术的博物馆,这里不仅有精致的叠山理水和园林建筑,其室内装饰、碑刻书画、家具陈设还展现江南园林丰厚的文化底蕴。
进入园区,首先看到的是“吴地胜壤”。
江苏地区的门房前厅是主人亲自接待远道而来宾客的场所,而后厅则是与宾客聊天、喝茶的地方。
这个四角飞翘的水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临水而建,四面通风,清幽典雅,古色古香,成了景观的一个转折点。
岁寒亭,亦称三友亭,此为明清十八景之一。据说当年朱元璋和徐达最喜欢在此棋局对弈。
江苏园小巧、精致、淡雅、写意见长。它秉承江南婉曲文化的特点,内秀轻柔,宅院合一,可赏可游可居;体态多姿的假山石,可观可游,宛若天成。
一步一景的忆江南园令人流连忘返,使人铭记难忘。
“听巴山夜雨、品天下园林”。
重庆园展示了典型的巴渝园林风格的自然山水,与自然山地结合,与自然山水协调,突出自然山水之美。
以重庆民居吊脚楼为蓝本而建的巴山屋,建造在全园的制高点上,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这一建筑模式反映了世世代代的巴蜀人民依山靠水,借山用水的勤劳与智慧,在这里不仅可以俯瞰重庆园的全景,更可以远眺园博园轴线的景观。
继续往前行,路边的景色同样迷人。
西安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是兵马俑的故乡,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园的设计以汉代文化为主线,主体建筑“汉台”稳稳地坐落于展园中央,古朴大气,彰显着浓浓的汉风古韵。
园中设有景观柱与故事墙,通过建筑与文字结合的形式,彰显了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鄂州,古称武昌,是三国吴王的故都,至今还留有众多三国遗迹,展现着一千多年前古武昌的鄂州风韵与辉煌。
鄂州园以鄂州著名的历史景点和人物为题材,展现鄂州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特色景观。
铜镜墙,墙上镶嵌的是用青铜仿制的在鄂州出土的不同时期的古铜镜,这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真品分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湖北省市博物馆。
松风阁,以鄂州西山的松风阁为蓝本建造,外观看为两层,室内实为三层,仿照宫殿制式,运用红椽青瓦,显得古朴典雅。
松风阁室内展有黄庭坚雕像,黄庭坚及松风阁简介,《松风阁记》《松风阁新记》等等,登上最高层可推窗远眺园博园美景。
这两块石头,一卧一立,展示的是吴王试剑的景观,其原景位于鄂州西山。
立着的石头占三分之一,倒下的卧石占三分之二。因而孙权只能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而不能统一中原,这是天意。
鄂州园分前庭和后院,前庭展示的是鄂州的文元素,后院体现的是鄂州的“龙蟠凤集,以武而昌”的吴都文化。
济南被称为“泉城”,既指一种景观,也指一种城市文化。
济南园的设计理念便是围绕泉水展开,展现出泉水与园林、泉水与城市的有机融合及景观特征,描绘了“众泉汇流、穿城绕郭”这一济南特有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底蕴。
趵突泉是济南的一大知名景点。
趵突泉西侧的观澜亭是以1:1的比例原样建造的,泉眼的距离和比例也是完全按照济南趵突泉原景设计和安放的,为的是最大程度地还原济南趵突泉的风采与魅力。
五龙淑玉,仿济南著名泉水景观五龙泉而建,从五个龙头喷射出的泉水落入下方池中,再现了济南五龙泉的魅力与风采。
汇波轩是园内赏泉观景的绝佳之地。
泉水人家以济南传统民居为建造蓝本,是济南泉水与民居、街巷、园林融为一体的典型代表,最能体现泉城特色风貌中“幽幽古巷绕古城,处处清泉伴人家”的城市意象。
泉水是济南的象征、济南的标志,是济南的财富,更是济南的灵魂!走进济南园,就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泉的世界,一个律动的、永不停息的世界。
中国园林博物馆位于丰台区鹰山脚下,永定河畔。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园林博物馆由主体建筑、室内展园与室外展区三部分组成。主要展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等多种园林类型。
园林博物馆是收藏园林历史文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园林艺术魅力、研究园林价值的国际园林文化中心。
博物馆很大,但时间却是很少,因为16点就要关门了,而当时是15点半左右,沿着导览路线走,不敢多停留,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般匆匆浏览。
拍照过程中发现手机电量偏少了,但由于时间紧迫,在博物馆里的自助手机充电站前停留了一会,还是忍痛放弃了为手机充电的机会而选择继续游览。
16点步出中国园林博物馆,继续沿路而行,欣赏路边景致。道路两旁的花卉和绿树造型,都是根据北京城内的历史景点打造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相当博眼球。
边走边看,来到岭南园。
广东岭南园通过咏唱“岭南歌谣”,在北京园博会这一曲“绿色交响乐章”中突出表现了“岭南遥,故乡情”的主题,同时体现了广东兼容、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
耳边响起广东童谣《落雨大》,使我一下子回到了广州的童年,亲切感油然而生。这份岭南街坊生活的浓情惬意,在这自然山水式的环境中,正一点一滴地浓缩、绽放,使人为之迷醉。
踏着脚下朴实的清水砖,走过趟栊门,眼前一幅雕刻着松鹤延年图案的风景墙挡住了视线。岭南艺术盆景,水池白鹤,植物荫棚,带来一抹绿意丝丝清凉,如身临南国。继而响起童谣《月光光》的韵律,伴随花香沁人心脾,此情此景,让人释怀,让人沉醉,令人放松,暴走了一天的疲惫随着乐曲烟消云散了。
继续前行,一座两层的船厅出现在眼前。船厅一层架空,两边临水。透过架空的船厅可以看到岭南园的水景之源——由叠石打造出的“卓锡泉”。
船厅二层为岭南文化层,展示内容包含书画、端砚、家具、宫灯、盆景、根雕等艺术品。
站在船厅中,听对面戏台上传来的粤曲,佳音袅袅萦绕耳际,那份自在那份闲情,如同回到了为之生活的广州,那种细致入微的品质细节,恐怕只有广东人才能体会得到。
离开船厅,踏着石级小路,江面歌声四起,犹如夕阳下,晚景中,岭南水乡的渔舟满载而归,那画面真是美不胜收。
旱舫之上,是岭南工匠们巧手雕刻的潮州木雕。
池水碧波荡漾,荷花摇曳生姿。走过曲桥,是小姐楼。
小姐楼楼高四层,一层架空塑山洞水帘,登假山至二层,转木梯再到三层,楼中妆台绮绣;四层为台阁,站在其中岭南园的全园美景可尽收眼底。
走过小姐楼,是一座建于拱桥之上的亭子。桥亭水边种植了岭南佳果,有荔枝,龙眼,石榴,杨桃等。
岭南园林,体型轻巧通透,装修景致华丽。园林中画面围绕水景展开,景点相互照应,园林意境清远。室内室外,园内园外的空间相互渗透,体现了岭南水乡的特色。
福建园以展现福建的地域文化为宗旨,以体现闽南园林以及闽南特色民居、民俗为主题,将闽都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元素融为一体,将福建原汁原味的园林艺术和风土人文景观一一呈现。
在福建展园里,建筑不多,简单而清静,给人闲适的感觉。一座莆田妈祖娘娘像,成为整个园子的灵魂。
整个展园的制高点,是“闽山第一亭”。
南薰楼展示的是福建茶文化。
八闽同福,由八根石旗杆围着的一个广场。往旗杆顶上看,圆圆的像毛笔一样的是文状元,尖尖的像矛一样的是武状元。
杭州园的主题是西湖十景之“花港观鱼”。西湖不但有自然山水之美,更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
西湖的美景任由天下人欣赏,不论游客是愚鲁或是贤达,总归各有不同的感受。
“西湖天下景”牌坊上的对联工整,蕴含深意。
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下联: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花港观鱼,可以感受一下西湖的江南韵味儿。
武汉是中国建城史上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是华夏文化南方之源。武汉园的设计风格是楚风建筑元素以后现代的形式展示出来。
武汉园中心景观从正面看是倒W建筑,W是武汉的“武”字首字母。这是一处楚风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观,展现了自然与精神的统一。
在倒W建筑前,有一汪“无边”的水景。这是用不锈钢板焊的,蓄水后如同没有边际一般,并随之形成溢水式瀑布。
武汉园通过简洁的符号,立体的空间形态,艺术的表现手法,全方位地体现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同时道出了【2015年】第十届武汉园博会的主题“园林融入生活,绿色连接你我”。
石家庄园是此届园博会中唯一一个不强调建筑,不强调景观,唯独强调医药文化的展园。其主题是:宣传中医中药文化,共赏冀韵杏林春色!
展园内青砖和仿古石板的使用,营造出古朴的医药文化氛围。
展园内建筑均采用清式建筑风格,以墙体的形式营造药市街景,街上布置铜雕,雕塑内容以反映介绍中药制作相关知识为主。
杏林文化苑的植物种植也独具特色,全部选用了北方具有药效的植物品种,例如:银杏、杜仲、老皂荚、连翘、枸杞、山楂等等,而且所有植物全部都挂上名称标识及药效,增加了展园的科普功能。
郑州园在造园时取意禅宗少林,寓意着郑州登封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的重要地位和对郑州历史文化的深入影响。
郑州园主入口以两道景门围和出一个独立空间——禅趣。
步入园中,脚下白色石块铺就的园路映衬在简洁空阔的绿地之中,带给人禅思的意味,同时也带出了一份禅宗特有的淡然与超脱。
走过建筑在小路之上的景观亭,看到的是低调的植物布置,没有明艳夺目的色彩,有的只是安静的绿色,植物配置上也充分体现了禅宗精神的无所不在。
天色渐暗,原来已经17点多了。匆匆出了郑州园,继续沿路而行,路过“昌平景”,又是一个得意造型。
贵州园取名为“同心园”,主题理念是“和谐统一、民族团结”,寓意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同心广场上有一道好似8根羽毛连在一起的风景墙,取名“锦鸡舞蹈屏风景墙”,源自贵州苗族锦鸡舞。
锦鸡舞蹈屏风景墙分别为毕节、归化、阁鸦、金鸡、奢香、水西、谷里、陆广及龙场,代表奢香古驿道所经的九个驿站。
这时手机电量用尽,手机突然关机了,不仅没有留给我余下园林景点的拍照机会,也没有留给我作为电筒功能的照明作用,无奈之下,只好加快脚步出园。虽然时间不算晚,未到18点,但是天色已暗,在远离市区的郊外,一个人还是有点心怵的。
向着最近的出口走去,才发现游人稀少,早上还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如今已是人影稀疏,沿路见到的都是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看来,我是最晚的一个游客了。
路上的风景依然美丽,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灼灼风姿仍能吸引我的视线,只是无法拍下来了。
从4号门出园,过马路到对面公交车站乘坐公交车到园博园地铁站,那时候天色已完全暗下来了,籍着路灯进地铁站再换乘地铁回住地。
暴走了一天,只在中午吃饭时休息了一会,其余时间都是在走路,虽然走得较慢,慢慢走慢慢看,但当真正停下来时才感到疲惫,困顿,累散了的感觉。
然而,即使是一整天穿梭在北京园博园里,仍未能尽览园中园林美景,还有很多地方的园林不曾涉足,可见园博园面积之大,范围之广,非一般人如我等能在进园后尽数游玩的。
据闻北京园博园内共有69个展园,这些展园集纳着古典与现代,恢弘与清俊的各色建筑,无论是大气的北国风光还是淡雅的江南小调,无论磅礴气势还是悠然娴静,置身其中,宛若人在画中游,让人回味无穷,意蕴深长。
而我只走了大约一半的展园,未曾走过的,略有遗憾,这也许是为自己在日后留个借口去原地实景参观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