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站口北行二十步,隔白墙,闻鸟声,古树参天,心乐之。右转取道,便见古园,景尤清雅。全园依池建,近观,沿池景以出,为亭,为台,为楼,为阁。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有秩”
上面这一段“文言文”让你想起了什么呢?对,小时候学过的《小石潭记》。作为上海五大古园之一的“醉白池”,坐落在松江老城区松汇中路/人民南路路口南侧,也就是9号线醉白池地铁站3出口边上,与同在松汇东路/方塔南路上的方塔园遥相呼应,成为上海西南角两处各具特色的古典园林。本文就想先带大家到醉白池走一走。
从市区去醉白池推荐乘坐九号线前往,因为老城区人多车多道路不宽,停车也不太方便。门票是一如既往的12元,多年未变,恰到好处。
进入古园,眼前一亮。“园中景可数十处,皆含古时风与雅,日光斑驳,影布廊上。怡然不惘,俶尔远眺,不亦乐乎。似与幻境相融”
漫步园中,徐徐渐行,白墙绿树,映入眼帘
踱步堂前,若有所思,瓦墙苔痕,竹树环抱
醉白池,上海西南角的一颗明珠,占地5公顷。“原址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谷阳园,明万历年间大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曾在此觞咏挥毫。清顺治至康熙年间(1644年-1722年),工部主事、著名画家顾大申在旧园址上重建,效仿宋宰相韩琦仰慕白居易而将此园命名为‘醉白池’”。
园内亭台楼阁众多,明代柱颊山房、疑舫、读书堂,清代池上草堂、宝成楼、雪海堂、雕花厅等坐落四角,一池秋水则赋予这些古建筑以灵动和生机。纵观园内,人文历史传承交融、沉淀至今,实为上海历史文化的宝库和海派经典的延续。.
回廊延绵,蜿蜒池面,光影石上,斑斓几何
曲径通幽,枫叶遮庇,豁然开朗,盆景自现
“由西南而行,曲径通幽,明媚可见。其人景交应相呼,诚可探其境。
坐园中,四面竹树环合,琴棋书唱,自得其乐,各得其所。以其境和谐,亦可久居,便记之而去。”
如今的醉白池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国家AAA级景区。私家园林变成了市民们休闲娱乐赏景的场所,也成为了地地道道的老上海民俗文化宝库,随处可见操着带有松江口音上海话的中老年人们围坐在一起,或而品茶谈天,或而围观对弈,或而奏曲唱戏,他们仿佛不再是游人过客,更像是把这里当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融情与景,从早到晚,一坐就是一天,一晃就是一年。
日薄西山,繁华散去,静谧声息,空余一池
鹿群有九,跃然石上,奔徙不倦,栩栩如生
古树参天,叶茂枝繁,景由境来,静自心生
泉有五色,红黄绿蓝,涓流不息,四时如一
山水微观,景微神至,奇石之峻,苍松尤劲
院中有景,一盆二株,隔窗而望,别有洞天
秋水如镜,时流时歇,秋景如画,时醉时清
管中窥豹,尤见一斑,梅窗窥景,景亦如梅
风和日立,天晴如洗,影布水上,梦回廊亭
年复一年,“春有绿树夏蝉鸣,秋有红叶冬赏梅,四季更迭,风景则四时而不同”,这是醉白池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借用一句古文,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天气),都能在这里找到寻觅已久的人文和景色。
初春时节,蝶飞蜂舞,
花开无声,嫩芽破土;
枯树抽枝,鱼儿自游,
光景无边,历历在目!
夏至已至,烈日当空,
竹树繁茂,郁郁葱葱;
蝉鸣不绝,荷花满池,
堂前紫薇,自在雍容。
风轻云淡,碧水长天,
红枫黄叶,秋色满园。
岁末寒冬,万木枯荣,
红梅映雪,分外不同。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茸城深秋处。这就是我爱的醉白池,用一首自编的诗来表达吧:
醉情白墙黑瓦,
一池风景如画;
旧时高墙深锁,
今日满园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