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南行路线图
太行大峡谷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
早餐是宾馆免费提供,大白馒头、煮鸡蛋、几样小菜、玉米面粥,热乎乎吃了饱。饭后,宾馆小面包车免费送到桃花谷景区。
聚福楼宾馆携程网上评论不错,房间面积、热水洗浴、卫生,基本上能达到城市快捷酒店水平,并可以接送住店游客。不过这家宾馆距桃花谷景区有2公里,如果宾馆汽车没在家就要步行过去。所以比较适合自驾游客。网上说这家宾馆花椒烙饼美味可口,可是烙饼师傅回家了,花椒烙饼呀……
在桃花谷景区售票处买了套票,桃花谷景区包括:桃花谷、太行天路。套票就是把王相岩景区“套”在一起了。桃花谷、王相岩景区门票也可以分开单独购买。我在游览了桃花谷后还去了现已废弃的景点桃花洞,和号称“亚洲第一瀑布”(不知道是谁评的)的桃花潭瀑布。
1天时间怎么游览了这么多地方呢?请随着我先去桃花谷。
进入桃花谷大门先要乘坐交通车去景区。交通车排着长队等待游客。
交通车向桃花谷驶去。天色阴沉。
典型的嶂石岩地貌从车外掠过。
大门入口处,180米崖壁上人有三个白色大字“飞龙峡”。
过去这座桥就进入桃花谷了。
桃花谷是太行大峡谷的主要景区之一,最狭窄处仅有20米,是以山、谷、潭、洞为主要景观的自然景区。
桃花谷长约4公里,不用走回头路,走到终点后乘交通车继续游览太行天路。
昔日俞伯牙,在此弹奏高山流水乐曲。
水源枯竭,北方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桃花潭分上下两潭,下潭即是黄龙潭。
黄龙潭是桃花谷的重要景点。这里上下双瀑双潭相连也称"子母潭"。
景区内路标明显,中韩文对照表明韩国游客不少。
这段栈道最早建设于80年代末期,该处栈道全长360米,游客贴石而行,蜿蜒而上,仿佛正在步入云端,故称步云栈道。
步云栈道俯瞰桃花潭
白龙潭瓮谷。白龙潭直径17米,水深4~7米,因入潭为一条高20余米的线瀑,状若白龙而得名。
白龙潭四周悬崖峭壁,像一个巨型的石瓮。
潭水从石瓮东部溢出形成黄龙潭。
飞龙峡,一条蜿蜒曲折的峡谷水廊,峡谷宽度约6~15m,长度约300m。
飞龙峡深谷中有一瀑布,因一圆石所阻,流水呈"丫"字形跌下深潭。人称此瀑为"丫字瀑"。
“含珠”。桃花溪流经此处被悬石分割。据说该石头为玄武岩质地,已被冲刷的圆润光滑。
水云间是一处架设在山溪之中的九折玻璃桥,长48米,宽2米。
花溪栈道全长220米,沿途上方遍布桃树,每逢春季,桃花盛开季节,飘零的花瓣散落水中,故称花溪栈道。
九连瀑非指一处瀑布,而是指该区域的瀑布群,在古代汉语中“九”用来形容数量多。
在九连瀑中潭连瀑、瀑连潭、潭瀑相连,由于落差和地形不同,呈现出姿态各异的瀑布形态,相映成辉 。
一块突兀的巨石也要搞出点明堂。
九连瀑布是桃花谷景区的终点,瀑布宽约50余米,落差28米。
在这家小卖部喝了杯加冰饮料。
穿过这座木坊步行约15分钟可以走到交通车乘车站,沿途没有什么风景,就是走路。
交通车换乘站,也是游客集散中心,周围有餐饮服务。
桃花洞、桃花潭瀑布原属桃花谷景区,现在已经废弃。从交通车换乘站到桃花洞约2公里水泥路,是上坡路。
水泥制作的路标蒙滿了尘土。
去桃花洞要穿过挑花村。
山楂压弯了枝头。
水泥路向大山深处延伸。
前方拐弯处出现了一位挎着篮子的老农。
老汉比我小一岁,身体还算硬朗,刚刚釆摘花椒回来,市场上鲜花椒20元1斤,干花椒40元1斤。他说,前些年附近村民自购汽车承包了这条路线,载游客去桃花洞。后来游客太少,再加上汽车新营运证办不下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告别老汉继续前行。
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到地里长的谷子啦。
眺望远方,寂静的山村,蜿蜒的公路。
大山峭壁上那个洞应该是桃花洞了,还隐约看到几面彩旗,上面有人吗?
桃花洞山脚下废弃的建筑,大红灯笼依旧高高挂。
上行的石台阶,约20分钟可到桃花洞。
桃花洞里的桃花仙子像。
四周挂满了红布条,有人前来进香。
关于桃花仙子有一个传说,文字太过冗长可以忽略。
很奇怪,这么高的地方写字是怎么上去的?
山下依稀可见的小路通向桃花潭大瀑布。
据朋友讲,2012年来时在大瀑布下吃过手擀面。昔日的广告还在。只不过15分钟到,实际上要30分钟。
这条小路是景区当年专门修建的。
空寂的峡谷里只有鸟呜和风声。
峡谷对面是山西一个景区,空中索桥隐约能看到人影,听到人声。
看到对面山体凹进去的之字型步道了吧。2012年朋友随一个30多人的团队,就是从这里进入了山西省那个景区。当气喘吁吁爬上山顶,景区工作人员早已在那里等候,要想从这过,留下买路钱。
这个30多人团队国庆节期间从北京出发,队员中还有一个外国小伙。看着他们放着好路不走,有着正门不进,而是神神密密的穿村庄、走庄稼地,外国小伙彻底懵圈了。
大名鼎鼎的桃花潭大瀑布就是这个样子。
拉近镜头看看涓涓细流。
实际上大瀑布就是从山西那个景区流下来的。
从这个角度看水流还显得大些。
房屋犹在,手擀面已远去……
望着几近干涸的河床,心里不由的竟然有些伤感。
已经是中午12点10分了,原路退回。
还要去太行天路、王相岩呢。大步流星中……
在交通车车站旁边就有买手擀面的,10元1碗,顾不上吃了,乘上交通车游览太行天路。
“太行天路”景区位于太行山之巅,北起桃花谷景区,南至仙霞谷景区,全长约30km,既是景区环线游览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俯瞰太行山壮美风光的绝佳位置。
当两辆交通车交错而过时,对面交通车上游客会不约而同发出一声“嘿!”。你要没准备,吓你一激灵。
交通车停靠3个观光点。交通车从停靠点流水经过,你可以任意上车去下一个观光点。
天境观景台高置于龙脊之上,南北两侧均有深谷相伴,天境观景台因临近朝阳村,也被称为朝阳观景台,南侧幽谷,被称为“朝阳沟” 。
天路
山崖边上的村庄就是“朝阳村”。
从天境继续乘车去玻璃栈道观景台。
平步青云是太行山中最大的玻璃观景平台,距离谷底239米,自岩壁向外伸出5米。
玻璃栈道走过了太多,看看周边的风景吧。
梦幻谷是太行天路最大的观景台,此处是观赏太行大峡谷雄壮之美的最佳位置。
观景台北部有两株枝繁叶茂古柿树,已有300年树龄。
下山时天色放晴。
桃花谷、桃花洞、太行天路游览用了5个小时。桃花谷距离王相岩3公里。游览完桃花谷身体已经比较疲惫,而且还要赶时间,难以步行。黑车司机认准了这一点,开价25元,那就走吧。
王相岩是太行大峡谷中主要景区之一,它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镇。王相岩因何得名呢?相传在33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商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都曾在这里居住过,王者相者居住过的地方,因此这个地方就被称为王相岩。山下王相沟内有“小王相村”、“大王相村”。
王相岩景区大门。门上方“王相岩”三字,为明代万历十年(1583年)林县知县的张崇雅所写。两侧门上的“仁山”、“智水”,取自孔子《论语·雍也》
王相岩给我的最大的感觉就是——险!
桃花谷是一个以水(潭瀑)为主的自然生态景区,王相岩则是一个以山为主的景区(只有一处落差200米的瀑布)。如果说游桃花谷是在溪水、流瀑世界的山谷中漫步,清凉悠闲,那么,游王相岩则是在高空栈道、摩天筒梯上攀登,惊心动魄。
从导游图可见,位于大峡谷西侧的王相岩游览路线呈一个圆圈,分上、下道,从左侧上山后,必须从右侧下山。绕景区走一遭,一共2668个台阶。
牧马坡,该名始于商代,传说奴隶傅説在王相岩服劳役时,所牧之马天赋秉异,可登临此坡,为武丁(商王)所赞叹,傅説的雄才亦为武丁所赏识,后人将商王武丁与傅説玩耍之处传为“牧马坡”,到此处已登临796级台阶。
王相岩景区是一个山岳丘壑型景区,山峦起伏,奇峰异立,林深谷幽。
再往上走就是那段镶嵌在刀削斧劈般崖壁上的白色“之”字悬空栈道,栈道铁板是镂空的,栏杆是镂空的,一条条白色的钢筋斜插进岩缝中,不知当初人们是怎样在这绝壁上建起的。
景区在开发时就建了这个栈道。此栈道分为两段,下段高50米,有138个台阶,上段高60米,有186个台阶。它从绝壁下盘旋而上,下连峰岭,上接云天,游人行走其上有心惊胆颤之感。
我准备攀登时,有几个游客仰头观望许久,很不情愿的选择了放弃。我在攀登时紧紧抓住栏杆,确定站稳后才敢往下看,拍照。爬了这么多山,走了这么多栈道,第一次有这种惊心的感觉。
远处为太行天险“鲁班壑”鲁班壑(he)壁高250米、壑宽110 米,为U字形山口,最高海拔1172米。传说是鲁班为山民通行用巨斧劈开的一个壑口。
在没修通林州太行隧洞前,鲁班壑自古以来一直是连接秦晋高地(上党地区,今山西长治)与豫北平原(林州石板岩乡)的交通要道。至今仍遗存有“西上十八盘,东下十八弯”古道。鲁班壑成为林州太行大峡谷一个交通遗迹景观,驴友户外活动的胜地。
终于爬到观景平台。有个6、7岁的女孩跟着父母也爬了上来。她如释重负的大声说:爬到这儿完篇了吧。这句话引得我哈哈大笑。我对她说,还没完篇呢,前面还有呢。她们一家是安阳人,利用双休日出游的。
观景台是俯瞰峡谷和欣赏对向美景的绝佳位置。
台中立有石碑,“太行大峡谷”是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先生题写。看前方,是景区知名的朱雀峰;向下望,谷底即是露水河。
再往前是一条千米“森林浴廊”,呼吸着山里的清新空气,走在小路间顿感清凉。
仰天池,飞瀑悬流25l米,崖上宝泉从峰顶深峡而下,枯水季节,瀑如一线,隐约可见。
该处立巨石一座,上书“仰止”两个大字,取自“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该处系王相瀑布跌落所形成的池水,名曰“仰天池”。
曾经看过一篇游记,在摩天筒梯前,一个女孩哭的一步三回头。不上吧心有不甘,上吧又恐惧不敢……
摩天筒梯为钢构旋梯型设计,高88米,直径为3米,有331级台阶。这里是游客进入下一游览区域的必经之路。因为要回旋攀登,难免会头晕目眩,欲坠入深渊的感觉。
登梯而上,不停360°回旋攀登,即使扶栏拍摄两侧景物,亦难免头晕目眩,登上一定高度既使扶栏而观,也是令人步步惊心。
在此观赏瀑布、天梯、峡谷,那种壮观、震撼,难以形容。
宝泉水从峰顶深峡流出。
登上筒梯顶部。
继续前行,又是一段“无中生有”,生生在山体上开凿出来的栈道。
蹲行中
可算直起腰了。
直起腰来回看摩天筒梯。
擦干汗水,鼓起余勇,继续向浮云顶攀爬。
浮云顶是王相岩景区的终点,与太行天路相连,既是俯瞰王相岩壮美风光的观景台,也是景区交通换乘的重要节点。
说到换乘节点。本来浮云顶旁边就是太行天路,如果乘交通车可以与桃花谷相连。可是现在游览太行天路到梦幻谷就截止了。其实再往前走不远,就是浮云顶停车场。浮云顶也建有检票口(无人值守,因为根本不用)。
现在只允许韩国、日本观光客乘交通车来到浮云顶停车场。
韩国、日本观光客从浮云顶进入王相岩。
浮云顶全貌。左侧是检票口,右侧是小卖部。很明显看出王相岩景区是个半圆圏,从右侧上山,从左侧下山。当然你也可以反向玩。刚才进入景区的外籍游客就是从右侧下山。据我远向观察,他们在摩天筒梯吵吵嚷嚷了一阵,都下去了。他们之中也有几个不敢走摩天筒梯,从左侧下的山。
此时已是下午17:35啦,在小卖部痛饮1瓶冰镇雪碧,下山。
书斋楼,倚壁凌空建在123米高的悬崖之上,明代道士赵得秀读书的地方,曾藏过5000言《道德经》。楼始建于明嘉庆年间,原为三层小楼,1990年复建为二层古建楼,为硬山重檐爬山廊,正面为二梁三柱阳台,可观赏王相岩全景。
通往书斋楼的路
在书斋楼沾沾书卷气。
书斋楼回望从浮云顶的下山路。
玉皇阁是赵得秀开发王相岩的主要工程。清顺治年间曾重修,民国十五年又复修,屡毁屡建。现在的玉皇阁五脊六兽,精巧玲珑,金黄色琉璃瓦封顶。
碑文由明提刑按察司副使的张学颜所撰,由提刑按察司佥事的申佐书丹,林县知县张崇雅立石。
王相岩的猫
落日下的王相岩。此时已是下午18:51。
从王相岩出来一路步行到石板岩镇,在一家很有特色的面馆吃的面条,饥肠辘辘只顾吃也没拍照。这家凉拌菜特别好,鲜灵、爽口,4、5个品种可以“拼”着卖。对了,这家还有水饺,应该也不错。
吃过饭天已经黑透了。继续步行回到住处。今天桃花谷(含桃花洞、太行天路)游览5.5小时,王相岩游览3.5小时。小米手环计步:39009步,27.5公里。
结束了太行大峡谷之旅,明天去下一个目的地—云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