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冀、鲁大地上独行(8) 鸡鸣驿

作者:一意孤行 显示图片

   2017年8月31日中午12点左右,从蔚州古城乘坐机动三轮车到达蔚县客运站。下车后,刚好有一辆开往沙城的班车开出车站。搭乘这辆班车到鸡鸣驿。
   鸡鸣驿,从名字看起来是个有点沧桑也略带童话情趣的地方,它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因背靠鸡鸣山而得名。鸡鸣驿它始建于明代初期,是中国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古驿站。



     班车在鸡鸣驿北门停下,到沙城的公路刚好在鸡鸣驿北门前通过。下车走几步就从北门进入了鸡鸣驿。(注意:鸡鸣驿是没有北门的,所谓北门是当地人在北边城墙上开的一个小门。)进到鸡鸣驿,有两条路通往村庄,左边的路一直可以通往文庙,右边的路通往村庄深处。我选择走右边的路不一会就到了龙神庙。




    龙神庙是一座不大的寺庙,就是以前村里祭拜的一般庙宇,进了龙神庙院子之后,看到新修复的庙宇,有点失望。但是看到大殿墙上的壁画之后,我震惊了。墙壁上的绘画相当精美,连人物的眉毛胡须,一清二楚,尤其是颜色非常艳丽。壁画的内容以佛教内容为主,其中也有我们知道的神话故事,风格偏向于西域,想必那时的元朝,就是这样的。



直到1982年才开始请专家,用毛巾沾上水,一点点将这些已经有400多年历史的壁画,慢慢擦了出来。现在壁画上有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残缺,保存还是有问题,不知以后去的人是否还能看到?


    从龙神庙出来后,继续在村庄里慢慢行走,沿途可以看到很多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也可以看到很多经过修复的房屋。一般在通往东、西城门的大道两边的房屋,有很多都进行了修复,而在村庄深处的房屋,都保持着原来模样。





    财神庙面积不大,老门楼古香古色,为三合院布局,殿内供奉三位财神。



   在大殿西侧山墙上也存有彩色壁画。壁画分两部分内容,天上和人间。由于光线太暗,为保护壁画不敢使用闪光灯,所以没能拍摄相片。

     从财神庙出来后,就来到了西城门。走近鸡鸣驿城墙,一种厚重的沧桑悄悄袭来,古老的城墙任几百年风雨冲刷留下斑驳印迹, 备受风雨侵蚀的青砖追忆着前朝的繁荣,古老的驿道诉说着昨天的往事。



    从未来过,城门却似曾相识,它就是多次在《大决战》、《血战台儿庄》、《血战长城》、《国士无双》、《蓝色的花》、《大话西游》、《超级女谍》等影片中出现过的城门。1996年8月,国家邮电部为纪念中国邮政创办100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古代驿站》一套两枚,其中一枚就是鸡鸣驿西城门。


从这里能上到城墙上,站在城墙上,远处的鸡鸣山清晰可见。据传说:此山为唐太宗李世民所赐名。唐贞观年间,边民不得安宁,太宗李世民亲征,驻跸此山,夜闻山上有鸡鸣声,故称鸡鸣山。故此,驿站也因此得名为鸡鸣驿。






   从城墙下来后,沿贯穿东西城门的大道,往东行走没多远,就来到贺家大院。


    这个墙上的字,有一个故事。据说当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化妆成农妇的慈禧西逃避难。第一站是昌平,谁料想昌平城门紧闭,于是随从们大喊:“老佛爷驾到”。这一喊,城楼上的官兵反而剑拔弩张地威胁:“再往前,就射死你们”。无奈,只好改道鸡鸣驿。鸡鸣驿官民得知慈禧来了,集体出城迎接,伺候周到。一干人马住在当地大户人称贺老财家里,老佛爷一夜无梦。第二天清早,全城的鸡像忽然吃了哑药似的,一个都没起来叫唤。老佛爷睡到自然醒,心满意足,大夸贺老板照顾周到。老佛爷欣然提笔,李莲英亲自碾墨,挥就了眼下镶嵌在墙上的四个慈体大字“鸿慈接福”。


    二进院西厢房,慈禧曾在此屋住宿一晚。


    贺家大院最初是当年的指挥署,也是整个驿城中规格最高的建筑。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它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难留宿的地方,院内全都是雕龙画凤的砖瓦房。





    驿城署为清代驿城的核心,最高行政官员驿丞及其吏属办公之所,是重要的行政机关,负责驿站的所有事宜。


     驿城署为清代驿城的核心,最高行政官员驿丞及其吏属办公之所,是重要的行政机关,负责驿站的所有事宜。

    明隆庆四年,鸡鸣驿砖修城池。全城周长2330米,墙高11.7米,在东、西城墙偏南处设东、西两座城门,门额分别为“鸡鸣山驿”、“气冲斗牛”。 东西城门门台上筑两层城楼,上面城墙均筑战台。北城墙中部筑玉皇阁,南城墙中部筑寿星庙(现在已无存),两座阁楼遥相呼应。


    在鸡鸣驿东城门内,建有中国鸡鸣驿邮驿博物馆。主要展览有关中国古代从驿站,发展成现代邮政的过程。






    从东城门登上城墙,俯瞰鸡鸣驿,荒凉破败的景象中,依稀可辨昔日的风采。鸡鸣驿城总体呈正方形,东西长约467米,南北宽达463米,全驿城占地20多万平方米。墙体为青砖包面,夯土结构,底宽在7—9米之间,顶宽在4—5米,墙体通高约12米。城楼上的地砖都有一些数字,可能是制砖人的标记。




   城墙上的角楼。





   北城墙上部的玉皇阁。

    从北城墙下来后,沿城墙走到进鸡鸣驿的北门,走左边的路到长坡巷,沿长坡巷直行就来到文昌宫。



    文昌宫门前的古井。


    文昌宫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但其自建成起,即为驿站子弟及城内富家子弟上学读书的地方,故此兼有文庙的作用。不大的院落,整齐洁净。正殿供奉着孔夫子的塑像。院内两株大树,遮天蔽日。正殿及东西厢房保存完好。院内有碑两座,其中一座上为道光十八年《征修鸡鸣驿文昌宫碑记》,记录了驿传道员江鼎金捐银四十八两置买学田,在文昌宫兴办义学之事。


    文昌宫门前的戏台。

      从文昌宫出来后,没多远就是泰山行宫,其实就是一个道观。为供奉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的庙宇。庙中现存三间正殿,前出抱厦,左右带耳房,东西设配殿。


    泰山行宫正殿墙壁上有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是清朝初年的作品,已有300年历史,以48幅连环画的形式,描述了碧霞元君从山西出发,经过鸡鸣驿、路过北京、渡过黄河,去泰山修行,一路上经历了千辛万苦,战胜了妖魔鬼怪,最后由凡人变成神仙,功德圆满的故事。






    下午17时左右从泰山行宫出来后,沿原路返回北门。走出鸡鸣驿古城,仿佛告别了一段历史。望着山脚渐渐退去的晚霞,令人难以释怀。在公路边等了10分钟左右,乘上了到沙城的班车,到达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