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的那些遗迹——皇城相府&龙门石窟

作者:逍远 显示图片

       工作关系,年末的时候去了趟山西阳城,那里除了著名的阳城电厂,再有就是帝师的别墅——皇城相府。由于距离洛阳只有不到150公里,稍微往南又去了龙门石窟。这个游记以流水为主,配合匆忙间拍到的PP,间或穿插些我所知道的短浅的历史,敲下这篇《那年那月的那些遗迹——皇城相府&龙门石窟》,各位看官着急的可以速度滚动鼠标滚轮,看看到此一游的PP,不急的看看文字,帮忙补充或纠正一下表述的不足和错误,谢谢!
 
      老规矩,先上预告片
 
龙门石窟的标志——奉先寺佛像雕刻群



 
      龙门石窟西山全景,拼接非裁剪,可放大观看,100%细节清晰


 
 
 
      好了,按着顺序来吧,先说阳城。可能看官们大多数没听说过阳城,但是看过《康熙王朝》的应该知道一个人物——康熙的老师陈廷敬,阳城就是这位帝师的老家,位于山西的东南部,与河南接边。当然,现在来说,阳城除了靠这位名人而扬名旅游业界,更主要的还有亚洲第一的坑口火电厂——阳城电厂,可别小看这个电厂,据说,京津唐地区每两盏路灯中就有一盏是靠阳城电厂来供电的,阳城电厂偷偷懒,伟大的首都岂不要黑一半,嘿嘿!
 
      来到阳城的过客,大多是冲着皇城相府来的,准确的说,这是一座组群式的古堡,因为陈廷敬官拜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就是清朝的宰相,所以叫相府;又因康熙曾两次来到这里,或说是陈廷敬为了孝敬老母而仿建北京的建筑,老百姓习惯叫皇城。98年开发的时候,最后定名——皇城相府


 
        上图中的“午亭山村”是康熙晚年亲笔题字,是皇城相府的荣耀之一。
 
        一进古堡,就可以看到气势恢宏的石牌楼,正楼主牌"冢宰总宪",边楼分刻"一门衍泽"、"五世承恩"。安牌上刻陈氏一门的官职及功名。是陈氏家族敬宗耀族、传世显荣的一个主要标志。




拉近了看看陈廷敬的名片: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陈廷敬。
       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家政要军机40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



 
      皇城相府是一个组群式的古堡建筑群,历经明清两朝几百年的不断建设才得以建成,古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陈氏家族的兴起是分不开的,陈氏家族在明清两代,科甲鼎盛,人才辈出。从明孝宗到清乾隆(1501-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并且多人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在康熙年间,居官者多达16人,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盛况,堪称为北方的文化巨族。
 
      迈步向前,来看看这相府的文化底蕴,建筑奇观。
 
照壁


 
      木雕




      康熙到访时的厅堂



      这个应该叫做柱台还是柱墩啊,抑或其他?很奇特的造型,某种神兽的PP



 
       相府的二层甚至三层建筑很多,这个在山西的古院落中并不多见,比如说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曹家大院等等,大多的二层楼是小姐的绣楼……








 
      全貌,正面免冠



    
     斜45度,免冠



     
 
      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是古堡内最高的建筑,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楼层间构筑棚板屯贮人员物质。暗层内有井、有碾、有磨。楼顶设垛口和堞楼便于了望敌情,抛掷矢口。 
 




 
      河山楼的内部




      宗祠



 
      古堡内比较有特色的建筑
 




 
 
      行了,相府的深重就到这里吧,顺口说一句,去的TX若是需要在皇城村住宿,推荐相府庄园酒店,今年3月新开的,条件不错,5星标准,3星收费,不错。
 
      晚上在酒店没事,以阳城为中心划圈,200公里内,冬天适合游玩的还有少林寺和龙门石窟,考虑到时间,去洛阳吧!
 
     走晋济高速,穿越太行,走出山西,进入中原大地。这里多说一句晋济高速,那真是遇山打洞,遇沟搭桥,感谢这样的高速,要是走国道,在山里绕来绕去,150公里,怎么也得走个半天。



 
      
       洛阳——十三朝古都,“华夏”起源,名气实在是大,底蕴实在是厚,司马光有诗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其实洛阳十年前就来过,龙门石窟也草草的看过,但总觉着应该再来一次,应该细细的静静的再看一次。洛阳自夏建都以来,历经商汤、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直到五代的后晋,历经十三个王朝建都,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时间最长的都城。本次而来的重点龙门石窟发展于北魏,发达于盛唐(武媚人那会),是我国三大石窟(大同云冈、敦煌莫高)之一,也是最大的一个。
 
       匆忙间居然没有单拍龙门石窟的正门,随着人流就来到了西山北端的第一个较大的石窟——潜溪寺。潜溪寺开凿于唐高宗时期,因寺下泉水涌流而得名“潜溪”,窟内供奉的是佛教“净土宗”的西方三圣。
 
       主尊阿弥陀佛,被认为是龙门石窟中唐代石雕里最美的之一。



      
 
在阿弥陀佛旁边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沿石崖小径继续向南,就来到了宾阳洞,因洞有三窟,也叫宾阳三洞,始凿于北魏,明清以来名为宾阳,是我国正式中唯一有确切记载的石窟。
 
宾阳北洞主尊阿弥陀佛,双手平分指天地,佛教中为“施无畏印”。因战乱,北洞开凿于北魏,完工于唐代,雕像风格与北魏明显不同。




      三洞中规模最大的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亡父孝文帝营造的石窟,正壁主尊“现在佛”释迦牟尼,他左手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称为“说法印”。




宾阳中洞外的力士造像。


 
 
       摩崖三佛龛,雕凿于唐武周时期,主像弥勒佛,左手平伸抚膝,右手伸展于胸前,面容丰满圆润。不知各位看到这里,发现有点不对劲的地方没有,佛教供奉“三世佛”都是以释迦牟尼居中,这里怎么成了弥勒佛居中?这样的安排十分罕见,就是在龙门石窟也绝无仅有。
      这里插播一段历史,看PP的请滚动鼠标……  估计不少人看了前段时间芒果台的武则天秘史,武则天是我国上下5000年唯一的女皇,在“革唐命称周”的过程中,显现了颇具胆略的远见卓识,不服不行。武媚娘14岁入宫做了唐太宗的女人,太宗病重时问其自己死后媚娘有何打算,武则天答到“削发为尼,以报天恩于万一”,打消了太宗要她殉葬的念头,出家感业寺后,聪明过人的她逐步参透了政治与宗教的微妙关系。高宗即位接其回宫(唐朝那会关系有点乱,老子的女人儿子接着,儿子的女人老子抢去),武则天充分利用佛教开道,宣称弥勒化身,为其登位制造舆论,称为弥勒佛下世,终于如愿以偿。 细想想,人的信仰是多么可怕,从古至今,朝代更迭都伴随着信仰的身影,就是现在不也有中东地区利用伊斯兰教的恐怖分子……


 
来个特写,舆论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P民只是跟风而行


 
这忘了是哪了,随拍的


 
      气势恢宏



 
      天也不错


 
 
       终于来到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为辉煌的奉先寺了,就算你在宣传图册、网贴、电视上看过千万遍,当你亲临时,一定会和我一样为这磅礴的气势所惊叹,宽36米,深40米,9尊雕像一字排开,我想不起啥词来形容了,就只能叹了。




北壁的天王和力士,细节,注意细节,美



      右侧的文殊菩萨造像,13米高,精雕细琢,极尽奢华,体态婀娜。单就雕塑造诣,我觉着比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雕塑精美多了,感兴趣的TX可以放大来看,越大你越惊叹!



 
       左侧的普贤菩萨像和释迦摩尼的弟子阿难,虽然颜色黑了点,但一样雍容华贵,不厌其繁,大美




      奉先寺,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而得名,是奉祀祖先的意思,是唐高宗为太宗追福所营造,主佛卢舍那居中而坐,足足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2米。 前文说了,佛教中居中的是释迦牟尼,怎么着又来了个卢舍那呢?其实是一回事,佛教中说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应身,这里是报身,叫卢舍那,释迦牟尼是应身,是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



 
      这个没有语言形容,看照片都觉得很震撼



 
      再来一张全景,要下山了




离开龙门石窟前,真是意犹未尽啊,左拍拍,右拍拍
 





 
       顺便给大家推荐一个去洛阳旅游吃饭的好地方,我是每去一个地方都想尝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要是时间允许,还想坐着公交游走于大街小巷,小小的深入一下,美其名曰看看人文。
      十三朝古都,定有其不一样的饮食文化,这就是——水席,不是坐在水上吃,而是道道菜都离不开汤水。味道还不错,我是在洛阳真不同饭店吃的,店是百年老店,干净放心,也正宗。
 
      来的名人老多了,一面墙


 
      服务员的扮相




这个是不是应该叫做“掌锣太监”?客人一到,这位就敲一锣,捏着嗓子喊:有客到! 好像是这个词来着
 


 
 
      水席的招牌菜——牡丹燕来,剩下的就顾不上照相了,上来就上汤勺了,连喝带吃。




      总结一下,这次去的两个地方,一皇城相府,二龙门石窟,都是旧地重游,但依然感觉很新鲜,尤其是龙门石窟,所以说,许多人文景观,尤其是北方历史厚重地区的,还是值得多看看的,你会发现,一次有一次的收获,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认知。
 
(全文完结,累死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