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老城]2017冬,初探铁岭开原老城

作者:孙漂亮 显示图片

    一直很热衷于古城、古塔,尤其那带有历史沧桑、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古代建筑,家乡附近其实有很多这样的历史名城、古迹,它们虽然没有南方小城保存的那么完好,但他们也经历百年、依然屹立在那里,默默无闻,我们只是没有真正的去探寻它、触摸它……
    听人介绍,铁岭开原市就有古城、古塔,所以趁放假,利用一天的时间,一定要去探寻一下开原的古城故事。

    开原城,最初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它的前身是元建开元城。据康熙本《开原县志》记载,明初“因旧土城之东修筑砖城”。门四:东曰阳和、西曰庆云、南曰迎恩、北曰安远。角楼四,钟鼓建四周之中。明末,砖城毁于战乱!
    今辽宁省开原市老城街,即开原古城,地处辽河中游左岸。 系明代三万卫,一度为辽海卫、开原中护卫、安乐州、自在州治所。附近设有镇北关、新安关、广顺关、青羊关、清河关和山头关等六关,辽东马市、女真马市和鞑靼马市等三马市,是明与女真、蒙古贸易之所。天命四年(1619)为后金所攻取,隶镶黄旗辖境。清入关后隶盛京将军属开原城守尉旗界。城内建有八旗御署、官兵住房、仓廒等。额设城守尉1人,防御、佐领、骁骑校等官18人,领催及甲兵850人。渐成满汉杂居之地。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皇帝东巡,亲自拨银十一万两,重建开原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在旧址重建砖城,四十七年完成。墙高降为二丈四尺,顶宽一丈。民国十八年本《开原县志》记:“新城周围丈尺,仍依旧制”。可见,清代复建的开原城,仍旧是城周围十二里二十步、护城河周围十三里二十步。
    开原老城是“三国故都”(大金、东夏、东辽的开国都城)。明洪武二十一年 (一三八八年),开原路治所又移到咸平府 (今辽宁开原老城),并改元为原,“开原”名称由此而来。开原老城是明代兴建最早的古城之一,素有“辽北古城”之称。
开放时间       全天
最佳时节       四季皆可
游览时长       建议1小时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迎恩门、钟鼓楼、古塔
中文名称       开原市老城
所属城市       辽宁省铁岭市

    迎恩门(南城门)上方,原本镶嵌石板,用满汉两文书写:“迎恩门”。
    现城门上方挂上横额。


    此片拍照时间大概:1900(光绪二十六年)至1905年间。1900年俄军进驻开原城,1905年俄军退出开原城。


    开原老城南城墙


    现在的迎恩门是现在重建的


    进入开原老城,街道不宽,左右各单排车道,沿街房子很破旧,有很多民俗馆和古董商店


    离钟鼓楼很近的一处开原民俗馆


    沿迎恩门主路行走不远即到达“钟鼓楼”


    据考证,最早的钟鼓楼,建于明代初期,即始建砖城之时。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年),因辽东地震而塌毁。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开原老城复建砖城即将竣工时,城内商民捐资重新修建了钟鼓楼。这座钟鼓楼木质结构,基高二丈,阁楼两层,旋起四门,可通四街。并将崇寿寺铜钟悬于钟鼓楼上。当时在任知县明亮,曾在《新建钟楼记》中赞道:“环窗拱列,星河落檐前,鼓角惊于地底。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洵可谓肃慎之大观矣。”
    可惜,同治七年(1868年)时,这座钟楼因遭雷火烧毁,铜钟也被烧坏。同治八年,城内众商民再次捐资,重修钟鼓楼。新建的钟鼓楼砖木结构,高七丈,楼起三层,顶层悬有新铸的铁钟一口,重四千多斤,声音洪亮。 开原古城 钟楼上层檐下,四面悬挂匾额。南书“启迪文明”,北书“闻声兴感”,东书“警觉斯民”,西书“高耸云霄”。这四幅题字,出自县知事章启槐(1914—1921年任职)手笔。当时鼓楼派有更夫。入夜,一更,敲钟一下;二更,敲钟二下,一直敲到五更。城内,如若失火,以东西南北四街为准,按“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的规定撞钟。 据考证,更夫敲钟,到1934年初停止。钟楼在六百余年中,曾数次被毁。最后一次是人为拆除。1970年,老城镇革命委员会,以妨碍战备交通为由,将同治八年所建的钟鼓楼彻底拆除,楼上悬挂的大钟,也被砸碎卖掉。现存钟鼓楼是1991年七月重建的,高度只有四丈五尺,比同治八年所建钟楼矮二丈余。


    清末民初时的开原老城钟鼓楼



    钟鼓楼下面的“钟鼓楼记”


   钟鼓楼上面的横幅


    因为上不去钟鼓楼上面,所以只能简单的在钟鼓楼下面转一转,钟鼓楼附近,开着几家古董民俗店,爱好历史古玩的朋友可以到这里逛一逛


    门口处的大风箱


    以前农村浆洗衣服用的石头堆子


    一进入民俗馆,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全是上个世纪的老物件,甚至有的年代更久远


    毛主席像、箱子、帽桶子、花瓶、挂钟、桌子、椅子、板凳、纺纱机器、收音机、画像、炕柜,很多老物件


    扬琴、炕桌、马鞍子、洗衣盆、花瓶、自行车



    带有时代气息的炕柜,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家也有一个这样的炕柜,据说是奶奶的陪嫁




    门口处的石磨盘、石墩


    还有农村喂牲口用的石头槽子


   进入另一家,也全是老物件,铜火锅、水桶、饼干盒子,鞭子,什么都有


    具有东北满族特色的摇床——东北四大怪之一,养个孩子吊起来


    上面还写有毛主席语录——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三寸金莲——以前女人们裹脚后穿的小鞋


    木匠用的墨斗


    从民俗馆出来,抬头就能看到古塔,步行前往需要十分钟左右,古塔建在崇寿寺内
    崇寿寺,坐落开原老城街崇寿寺内,距开原市中心9公里


    寺内有一千年古塔,名崇寿寺塔,始建于金正元隆年(1156年),为宣徽洪理大师藏骨之所,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砖塔,塔高45.82米,塔身八面佛龛,八佛端座,龛上宝盖各有一组飞天浮雕,线条流畅,形态逼真,各角木檐上悬有铜铃,塔尖呈锥形,穿有五个铜珠。塔身各层挂有数百铜镜,西面悬有铜鼓一面。宝塔气势恢宏,造型厚重,前清时期列为开原八景之一,曰:“古塔朝霞”。宝塔虽经历了历史的苍桑变迁,除铜鼓、铜镜在日伪时期被掠夺外,现基本保持完好。崇寿寺塔是反映古代女真民族文化的重要建筑,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建能力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崇寿寺几经复建,香火逐年旺盛,现已成为辽北著名寺院。




    古塔简介



    站在塔下仰望



    旁边还有没修完的大殿



    拜一拜


    寺内的古钟


    简单在开原老城参观完老城、钟鼓楼、崇寿寺古塔后,在开原新城吃地道开原烧烤,结束一天老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