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美洲,一个广袤而美丽的地方,一个“比欧洲更细腻、比非洲更野性、比亚洲更神秘”的地方。这里曾经创造了地球上的高度文明,又曾经完全沦为殖民地,近代成为了不同的独立国家;这里似乎与世界各地相连,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种和文明都在这里交汇;还有绮丽的加勒比海风情和神秘的亚马逊雨林。墨西哥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羽蛇神,太阳历,玛雅金字塔;古巴的西班牙风情大教堂和歌剧院、上百年的美国老爷车、宏大的革命广场;巴拿马欧洲风情的老城,高楼林立的新城,闻名于世的巴拿马运河;同是“金砖国家”、具有南美最大国土面积的巴西:南半球最大的都市圣保罗,里约的耶稣山、马拉卡纳球场,现代风格新首都巴西利亚,萨尔瓦多的加勒比黑人文化,世界流量最大的亚马逊河和覆盖其流域地区的茂密雨林,世界第二大瀑布伊瓜苏,······。向往啊!
中南美洲距离遥远,一次要多走几个国家、多走几个城市才合理,不然大交通的成本太高了,体力消耗也太大了;同时,这边地域广阔,想去的地方还挺多,一次出行要把主要想去的国家和城市全部走下来,以我们的速度,至少3个月,时间太长了,有些困难。因此计划把中南美洲分两次走,本次安排了墨西哥、古巴、巴拿马和巴西4个国家,共走过了大小17个城市和地区,历时46天。具体路线是:北京—洛杉矶—墨西哥城(特奥蒂瓦坎)--瓜纳华托--梅里达(奇琴伊察,乌斯马尔)--坎昆—哈瓦那—巴拿马城--圣保罗—玛瑙斯(亚马逊)—巴西利亚—萨尔瓦多—伊瓜苏—里约—洛杉矶—北京。
中南美洲都是发展中国家,出行前做功课不敢含糊。考虑到中南美洲自由行的难度,在四走亚洲、三走欧洲、三走美国,多次往返加拿大,取得了一些自由行经验之后,才安排了这次行程。提前3个多月开始准备,除去选择路线、选择景点、订交通、订住宿之外,预计这次行程中会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要争取尽量多了解情况,多做准备。另外,走前也实实在在担心一些问题,首先是,这边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真是“拉丁美洲”,语言不知能沟通到什么水平。欧洲虽然很多国家英语不是官方语言,但能说的人毕竟多,拉丁美洲就不同了。走下来的情况是,确实能用英语的人很少,但是靠少量的英语、写好的当地语言的纸条和用手比划,基本能够解决问题。安全是一个比语言更加值得担心的问题,走前对此已有耳闻。其中古巴和巴拿马较好,墨西哥和巴西就需要大大提高警惕了。我们已经很谨慎了,大相机不带,双肩背包上锁,钱包在外边不掏,只放一点零钱在兜里,人太多的地方尽量不去,晚上尽量不出去。一路上,如果手里拿着手机、Pad或小相机,沿途还不断被好心人提醒,要放在包里,不要拿在手上。就这样,仍然丢了一个手机和一个望远镜。还亲眼见到在里约市中心,白天,游人众多的地方,一名女游客的手机瞬间被一个当地小伙子从手里抢走,当时周围的人们都看愣了。正所谓:出行有风险,上路需谨慎。可以说,上次南欧之行的主要问题是累,时间安排太紧了;这次主要问题是安全。还好,丢了一点小东西,破个小财,也许免了一个小灾吧
。安全方面南欧和中南美洲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南美洲之行仍然绝对是收获多多,惊艳多多,一个难忘的经历,非常值得!另外,一路上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虽然他们不能看到我的游记,我仍然想在这里对他们表示真心的感谢!
本集是中南美洲游记的第一集,仍然先归纳一下出行的综合情况,之后是墨西哥城的游记。本集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出行综合情况
1.1 日程
1.2 交通与住宿
1.3 费用
1.4 墨西哥掠影
第二部分,多彩墨西哥城
2.1 走进墨西哥城
2.2 大教堂
2.3 宪法广场
2.4 国家宫
2.5 大神庙
2.6 三文化广场
2.7人类学博物馆
2.8 艺术馆
2.9 墨城地铁
2.10 街景及城市风情
正文之前,照例先贴几张照片。
大教堂
国家宫
三文化广场
市区教堂
人类学博物馆中最著名的收藏 - 太阳石。
人类学博物馆展品--特奥蒂瓦坎太阳金字塔前出土的死神雕像
人类学博物馆展品--奥尔梅克大头石刻
人类学博物馆展品--人与神的信差“恰克莫”
人类学博物馆展品--印第安人的图画
拉丁美洲塔
墨西哥城地铁
墨西哥城街景
艺术宫
本次出行共46天,2017年1月22日离京,3月8日返回。其中墨西哥14天,古巴4天,巴拿马4天,巴西20天;往返经洛杉矶转机,占用4天。全程有住宿的城市或地区14个,一日游3个,参加当地旅行社3日游一个(亚马逊)。日程安排如下:
D1 (170122 Sun)北京--洛杉矶
D2 (170123 Mon)洛杉矶--墨西哥城
D3 (170124 Tue)墨西哥城
D4 (170125 Wen)墨西哥城
D5 (170126 Thur) 特奥蒂瓦坎
D6(170127 Fri)墨西哥城—瓜那华托
D7(170128 Sat)瓜纳华托
D8(170129 Sun)瓜纳华托
D9(170130 Mon)瓜纳华托--墨西哥城
D10 (170131 Tue)墨西哥城—梅里达
D11 (170201Wen)奇琴伊察
D12 (170202 Thur)乌斯马尔
D13 (170203 Fri)梅里达--坎昆
D14 (170204 Sat)坎昆
D15 (170205 Sun)坎昆
D16 (170206 Mon)坎昆—哈瓦那
D17 (170207 Tue)哈瓦那
D18 (170208 Wen)哈瓦那
D19 (170209 Thu)哈瓦那
D20 (170210 Fri)哈瓦那—巴拿马城
D21 (170211 Sat)巴拿马城
D22 (170212 Sun)巴拿马城
D23 (170213 Mon)巴拿马城
D24 (170214 Tue)巴拿马城—圣保罗
D25 (170215 Wen)圣保罗
D26 (170216 Thu)圣保罗
D27 (170217 Fri)圣保罗—玛瑙斯
D28 (170218 Sat)亚马逊
D29 (170219 Sun)亚马逊
D30 (170220 Mon)亚马逊
D31 (170221 Tue)玛瑙斯—巴西利亚
D32 (170222 Wen)巴西利亚
D33 (170223 Thu)巴西利亚
D34 (170224 Fri)巴西利亚—萨尔瓦多
D35 (170225 Sat)萨尔瓦多
D36(170226 Sun)萨尔瓦多
D37 (170227 Mon)萨尔瓦多—伊瓜苏
D38 (170228 Tue)伊瓜苏
D39 (170301 Wen)伊瓜苏
D40 (170302 Thu)伊瓜苏—里约
D41 (170303 Fri)里约
D42 (170304 Sat)里约
D43 (170305 Sun)里约
D44 (170306 Mon)里约—洛杉矶
D45 (170307 Tue)洛杉矶--北京
D46 (170308 Wen)北京
大交通靠飞机,全程飞机共十三程。国家间全部靠飞,城市间远程飞,不太远的有的用大巴。巴西各城市距离都挺远,火车和大巴都不方便,同时考虑到安全状况,也没有必要去做这种努力,因此巴西城市间全部是飞;墨西哥较近的城市之间用大巴,如墨西哥城到瓜纳华托,梅里达到坎昆,梅里达到奇琴伊察,梅里达到乌斯马尔等,大巴尽量选条件好的,墨西哥的豪华级大巴很规范也不算贵。
市内交通首选地铁,没有地铁用公交,带行李从机场或长途大巴站去饭店主要靠打车,方便时也乘机场大巴。几个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圣保罗、里约、巴拿马城地铁都很发达,很方便;乘公交就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要事先用当地语言写好目的地的名称,再画好地图上的位置,多问一问。多数车有售票员,乘客热心人也不少,尽量找看上去能说一点英语的人。结果一般都还好,有少数几次坐错了,但都很快纠正了。机场和大巴总站的出租车管理很规范,其它地方不打车,还是公共交通更安全。
住宿我习惯于在Booking上订,本次古巴的住宿费了一些周折,Booking和携程都显示不能订; 于是上试一试,结果几次都是到最后一步过不去,后来才发现只有在美国可以用订古巴住宿,连加拿大都不行,于是请人帮忙在美国订的。
本次对住宿选择的一个重要体会是,不光要看位置、交通方便程度和住宿条件,还要特别关注安全问题及网站显示条件与实际条件的一致性问题。说起来有点抽象,举个栗子, 在坎昆的最后一天,我们出去吃晚饭,手机和望远镜锁在箱子里,箱子放在饭店的房间里,只出去了一个小时多一点,回来手机和望远镜就没有了,箱子完好无损。幸运的是护照、现金和信用卡也都在箱子里,但另装在上了锁的双肩包里,都没有丢。我们知道没有证据就没有可能找回来,而且第二天一大早就要离开饭店飞古巴,为了不产生更多的问题,也就不找了。另外,在萨尔瓦多,我们订的是一个有卫生间的独立房间,到那里变成了两个男女混住的床位,当时真是着急了,好在后来都解决了,没有形成真正的问题。行程中多数的店也很好,这些情况事先很难预料,只能是整体标准再提高一些,网站评价再看得详细一些。
中南美洲46天,4个国家,跨越半个地球,做攻略时预计两人总费用可能在8-9万,也许还会更高一点。实际费用约¥77000,人均38500元,性价比还不错。总费用最后低于预计值,算下来我又反复核了两次,还有点不相信。我们出行不求档次高,但要求大致舒适。毕竟不年轻了,要住好、吃好、交通不能太辛苦,尽量不要生病。我想一方面是中南美洲物价水平毕竟不算高,另一方面自己走还是比较经济。实际费用分布如下:
1)大交通(机票),¥47564,占61.8%。
2)住宿,¥12000,占15.6%。
3)玩,¥7462,占9.7%,包括各景点门票、观光车票,及从玛瑙斯去亚马逊的当地旅行社费用。
4)小交通,¥4550,占5.9%,包括城市间大巴及市区交通。
5)杂项支出,¥5424,占7%,包括签证、健康保险、吃饭、纪念品等,花出去的钱减去以上4大项,就都在这里了。
与前几次相比,当时这次路途远,大交通费所占比重较高。
墨西哥全称墨西哥合众国(西班牙语:Los Estados Unidos Mexicanos),面积1972550百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为世界第十四大国,美洲第五大国,拉丁美洲第三大国,仅次于巴西和阿根廷。总人口超过1.2亿,是世界第11人口大国,在西班牙语世界是第1人口大国,在拉丁美洲是仅次于巴西的第2人口大国。其主要民族是印欧混血种人和印第安人,这两个大族群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南部,实际是北美国家,但其民族构成、文化、经济、政治、语言等都与中南美洲国家更为一致。因此,将拉丁语国家统归为拉丁美洲显得更有一致性。
墨西哥是拉美经济大国,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世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同45个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同时也是G20的国家之一。墨西哥工业门类齐全,石化、电力、矿业、冶金和制造业较为发达。2016年墨西哥GDP总额10636.1亿美元,世界排名第15,美洲排名第4;人均GDP8699美元,世界排名第72,略高于中国。
美洲大陆孕育了很多神秘的古老文明,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南美洲的三大古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提克文明。其中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均起源于墨西哥及周边,本次可以看到这两个文明的遗迹,位于安第斯山脉的印加文明就只有等下次南美之行了。
奥尔梅克文明(Olmec)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被称为墨西哥和中美洲文明之母,它约存在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位在于现在的墨西哥中南部的热带雨林中,以大型的头部雕像闻名。奥尔梅克文明的社会制度、神庙建築、美洲虎崇拜、羽蛇神崇拜、玉器制作、象形文字、数字系统、天文历法、大咬鹃鸟羽毛的热爱、“即時死亡制”的球赛、以及宗教神話,都被以后的中美洲文明沿袭下来。
奥尔梅克文明消亡后,又出现了各种其它文明。最为人们熟知的是玛雅文明 (Maya),约在公元前 500 年开始出现于中美洲地区,公元 100年至公元 900 年是它的黄金时期,地域包括现在的墨西哥东部和中美洲地区。玛雅人在天文、历法、数学、艺术等多方面达到了高度文明,被欧洲人誉为“美洲的希腊”。
和玛雅文明同时期或更晚的时期出现的还有:墨西哥中部的萨波特克文明 (Zapotec) ,和玛雅文明同时期出現,在阿尔班山 (Monte Alban) 上建起了他們的宗教中心;墨西哥城北面的特奥蒂瓦文明 (Teotihuacan) ,公元前 100 年左右出現,这里建筑了宏伟的城市,巅峰期人口可能达到20万人,在公元7世纪前后突然消失,只留下今天的遗迹;在公元10世纪末,出現了好战的托尔特克文明 (Toltec);他们流行在宗教仪式上把新鲜的人心脏作为祭品,在以后的文明中,相似的仪式流传了下来。在 1521 年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前的约三百年间,阿茲特克帝国 (Aztec) 统治着墨西哥中部和北部,他們自称为 Mexica,亦即今日墨西哥的前身。
这些神秘的古文明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始终不能打消探访墨西哥的念头。到墨西哥一游的首要感觉是,墨国没有想象的那么古老和遥远,包括地理上、环境上和心理上。墨西哥与美国接壤,从洛杉矶飞到墨西哥城实际只用4个多小时,但我们从来没有觉得美国或加拿大遥远。对墨西哥,以前听到的总是有多少非法移民到美国、美国要遣返多少非法移民、美墨边界又要建隔离墙了等等,感觉这是一个很落后、处处需要防范的地方。据说墨西哥有一句著名的话: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 好像很形象。这次看到的是,墨西哥的基础设施多数看起来不错,如机场、公路、地铁、城市建设等,老城区的环境有一些地方差一些。交通还方便,主要城市的大巴网络健全,大巴站规模不小建的不错,主要线路会有几种档次的大巴车可以选择;墨西哥城地铁网络建设很好,乘坐方便,可以走到多数想去的地方。墨西哥一个很赞的地方是它的饮食,各种墨西哥卷饼和小吃,不只是Taco啊,比北美和欧洲的饮食更对我更有吸引力!治安确实不乐观,街上和旅游景点警察很多,墨西哥城老城天一黑市区小店差不多就都关门了,而且店铺都要上几道锁。一路上碰到很多善良的、主动提供帮助的人,也有并不善良的人,我们丢东西就是在坎昆。据报道墨西哥贫富分化严重,按照社会发展评估委员会发布的2010-2012年度报告,墨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5.5%,这一点行走在墨国很容易体会到。
墨西哥城(Mexico City)是墨西哥合众国的首都,位于墨西哥中南部高原的山谷中,海拔2240米,其与周围的卫星城市被独立划分为一个联邦行政区,称为墨西哥联邦区。墨西哥城面积1500km²,人口2100多万(2015年)。其海拔超过22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都市区。墨西哥城集中了全国约一半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和银行金融机构,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墨西哥城地势较高,四周青山环绕,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花开,草木长青,风光秀丽。1968年10月12日-27日,墨西哥城举办了第19届奥运会,比北京奥运会早40年。
在墨西哥的国旗和国徽上都有这样一幅图案:一只勇猛的兀鹰口衔一条蛇傲立于一棵茁壮的仙人掌上。这就是传说中13世纪以前古印第安阿兹特克人在其信奉的战神指引下,走到特斯科科湖的一个岛上时所看到的情景。“墨西哥”一词出自阿兹特克民族战神的别名“墨西卡利”。阿兹特克人在神所指定的地方填土造田,修堤筑路,于公元1325年建成了特诺奇蒂特兰城,也就是墨西哥城的前身。墨西哥城在1521年被西班牙人占领,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后西班牙殖民者在废墟上修建了许多欧洲式宫殿、教堂、修道院等建筑,并给该城取名为墨西哥城,并以“宫殿都城”之誉驰名欧洲。1821年,墨西哥独立时定为首都。现今墨西哥城市内古代阿兹特克文化的遗迹,西班牙殖民时期欧洲风格的宫殿、教堂,及独立后兴建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墨西哥民族的特殊历史画卷。墨西哥城既保留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又显示出其现代化城市的一面,一座多彩的城市,一座混血的城市···。
墨西哥城是此行的第一站,从北京到墨城选择在洛杉矶转机,并且住一天,避免过于劳累,也倒一倒时差。在洛杉矶订了一个离机场不远的饭店,饭店提供机场免费接送,真不错。到机场时正在下雨,在航站楼外找到了有红色标志的Hotel Bus station,给饭店打了电话,大概10分钟,车来接我们了。太好了,又尝试了一种新方法,不然下着雨还真不好找。我们下午到达洛杉矶,第二天晚上飞墨西哥城,除了休息以外还可以出去转一转。看看地图,饭店离海滩不算远,第二天中午退房后就出去看看海滨和街景。
我们在洛杉矶的饭店
不远处的教堂
居民住宅
草地上的两个年轻人,无意中看到,就像是摆在那里的。
那天风很大,海边没有人,景色不错,就是冷。在海边走一走,一不留神4只鞋湿了3只。
从洛杉矶飞墨西哥城是晚上飞的,墨西哥城的时间比洛杉矶早2个小时,没有找到合适的白天飞的航班。安排行程时几次碰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到目的地时天已经黑了就会不好找饭店,也不安全。所以有时就要宁可辛苦一点,晚上飞,早晨到。早晨5:30到达墨西哥城,过边境排了很长世间,却是一切顺利。出来先在航站楼换钱,机场很多家换钱的小店,发现离出口越近的越不合适。找了一个价格最好的,用美元换墨西哥比索是1:20.95,换了50刀。当时不知是机场合适还是市区合适,没有多换,其实在墨西哥城是机场更便宜。
在booking上订住宿时,我们订的这家饭店显示住宿3天以上提供免费接机服务,我们在这里要住4天。事先问了booking客服,仍然没有弄明白如何联系这个服务。我猜可能是和洛杉矶的饭店一样的方法,到机场打电话就可以了。慎重起见,在洛杉矶时我给饭店打了电话,前台说他们没有接机服务。啊,是这样,那为什么booking上会显示有呢?没关系,不是大问题,就自己打车就是了。到机场的第10区找了机场的出租车区域,司机开价250比索,行,就是他,机场的出租不管价格高低都更可靠一些。我们住在老城,离宪法广场等主要景点不远。一路上看到墨西哥城老城街景,也脏也乱。8点到了饭店。给司机500比索他找不开,饭店前台不管换零钱,街角上的7-11也不管换。在7-11买了一包薯片,15比索,换开了钱,给了司机。到饭店存了行李,下午3点才能入住。出去看到旁边有教堂有广场,在广场上研究去宪法广场和大教堂怎么走。在旁边的小店买了两个卷饼,里边的馅儿是现煎的肉和土豆,10比索1个,挺好吃的。
放下行李首先去往宪法广场方向,宪法广场周边有大教堂、国家宫等,很近,走过去就行了。大教堂是墨西哥城主教座堂(Metropolitan Cathedra),是美洲最大和最古老的主教座堂,位于宪法广场北侧,就在以前的阿兹特克神庙上面。教堂始建于1573年,即西班牙征服特诺奇提特兰不久,于1813年完成。墨西哥城主教座堂被三种殖民地时期的建筑风格所主导,分别为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教堂坐北朝南,有2个钟塔、1个中央穹顶、3个大门、5个中殿、51个拱顶和40个塔器组成。教堂长110米,宽54米,2座钟楼内有25口钟。16座礼拜堂中有14座对公众开放,教堂内有华丽的祭坛、绘画和雕塑,还有2台18世纪巨大的管风琴。大教堂建的真好,宏伟壮观,经常被用作墨城的名片。当年的西班牙人真是把这里当作“新西班牙”来建设的,真是当作自己的一个新的、更大、更美好的家园来建设的!
教堂外的大十字架底座的四个角上都有这样的骷髅雕塑
国家宫(Palacio Nacional)位于宪法广场东侧,自阿兹特克帝国时期以来,这个地点一直是墨西哥统治者的宫殿。宫殿最初由阿兹特克皇帝莫泰左马二世于16世纪建立;西班牙人到来后,将总督府设在了这座宫殿中,并将其改造;墨西哥独立后国家宫是联邦行政机构所在地。国家宫有三个门,正门入口上方高悬着多洛雷斯钟,钟的上面为一个阳台,每年墨西哥独立日,墨西哥总统都会在这个阳台上,带头高呼“墨西哥万岁”。国家宫内部为西班牙式的庭院,走廊也为西班牙风格,走廊墙壁上有迭戈·里维拉的巨幅壁画,展现了墨西哥在西班牙占领前本土生活风貌。国家宫庭院正中有一座青铜喷泉,带翅膀的青铜马矗立在喷泉上方。国家宫建筑是欧式的,开放的这一部分是中间有庭院的三层楼房,走廊里的壁画是墨西哥旧时风情,真是欧洲风格与墨西哥风情完美融合!
国家宫参观免费,但有时排队时间较长。我们中午到这里,还好,人不算多,排了10几分钟。碰到一对韩国的退休夫妇,可能都是亚洲游客的关系吧,聊了起来。他们已经到墨西哥两周了,那个老先生给我们介绍了不少墨西哥城和特奥蒂瓦坎的情况。
二层走廊
一层到二层的楼梯间走廊里,迭戈·里维拉的巨型壁画。
宪法广场(Zocalo)是墨西哥城古城的主广场,位于古城中心。其名称来源于1812年西班牙宪法,原计划在这里修建纪念墨西哥独立的纪念柱,但只完成了柱基部分,并且早已被毁,广场仍然沿用了这个名称。宪法广场面积57600㎡,是世界最大广场之一。广场北侧是大教堂,东侧是国家宫,南侧是联邦区大楼,西侧是原门户商品交易所,西北角是国家典当行,东北角是大神庙遗址。广场中心的旗杆上飘扬着墨西哥国旗,每天在这里举行升旗和降旗仪式。自阿兹特克时代起,这里就是墨西哥人聚集的地方,历史上的墨西卡仪式(Mexica)、总督宣誓就职、宣布王室文告、阅兵仪式和独立仪式;现在的宗教活动,如圣周和耶稣圣体节,接待外国元首,国家庆典和全国性抗议活动,均在此举行。
我们来到宪法广场时,里边停了很多车,很没有大广场的感觉。等我们从国家宫出来以后,车走了不少,看看广场真是不小。广场周边都是欧式建筑,还有雕塑。这个广场比马德里的三个主要广场,即太阳门广场、马约尔广场和西班牙广场都大多了,规划的也更好。广场上游人很多,也能看到不少城市风情。在路边向一个小个子警察问路,警察热心地告诉了我们,还问我们从哪里来,然后很认真地要求学几个中文词:“你好”、“谢谢”、“再见”,挺有意思。宪法广场上一大特点是警察很多,后来看到,墨西哥城的其它地方,还有其它城市警察都很多。
广场周边建筑
从宪法广场往国家宫去的路上的建筑
广场边的旅游大巴很有特色
这小车挺有意思
广场边擦皮鞋的摊贩,都有高高的椅子,客人坐在椅子上,擦鞋的人不用弯腰。墨西哥其它地方也有这样的擦皮鞋摊贩,一景!
不知是什么工作人员,好像不是警察。
广场边的小贩
大神庙(Templo Mayor)在宪法广场东北角,其实就在大教堂旁边。大神庙遗迹是阿兹特克文明最有价值的文物宝库。据记载阿兹特克文明始于12世纪,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谷地的特克斯可可湖中小岛,上看到了站在仙人掌上的正在吃蛇的老鹰,从此在这里填土建城,用石材建成了从湖中升起的城市-特诺奇提特兰,建立了神庙、修建了大路、依靠战争大大扩大了版图,建成了强盛的阿兹特克帝国。特诺契提特兰全盛时期有15万居民,而当时伦敦约有5万居民,只有巴黎和君士坦丁堡可以与之相比。阿兹特克人在城的正中央修建了这座金字塔神殿,用于供奉雨神特拉洛克和战神威济洛波奇特利,阿兹特克人相信大神庙是连接天地的宇宙中心。1519年西班牙军队进入特诺契提特兰,原庙被破坏,西班牙人用大神庙的石材建立了天主教堂。1790年,在西班牙总督下令修正宪法广场之际,阿兹特克人供奉为万神之母的柯托莉葵石像出土,4个月后,被认为是阿兹特克日历的太阳石出土。大神庙现在已经是废墟了,仅存塔基和石阶。据介绍,在经过挖掘的现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庙上有庙,重叠着七层。每层庙宇都有战、水两神的祭坛,令人感慨当时建筑的神奇。随着西班牙人的到来,在仅仅几百年的时间内发展得如此强大的阿兹特克帝国就此消亡了。
在大教堂周围转了半天,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大神庙,但这个是博物馆的出口,入口还要走一大段路,要绕到另一条街上。时间不够了,也没有精力了,留个遗憾了,在这个门口照张相吧,到此一游了。
大神庙门口的小店,不知和大神庙有什么关系吗?
三文化广场(Plaza de las Tres Culturas),广场上有阿兹特克时代的神庙、西班牙殖民时代的教堂和现代的外交部大楼,三种风格的建筑,历史的印迹!广场上的文物保存的很好,神庙的样子也像金字塔,但只剩下地基了,教堂仍然在用。
三文化广场在宪法广场的北边,乘地铁可以到达,下来还要走一点,有点不好找,游人不多。当时刚走第一个城市,还没有意识到治安如此不行,找三文化广场时,离线地图导航起了很大作用。另外还有几个好心人帮我们指了路,一个是主动告诉我们要从地下通道穿过那个大马路,开始我还不太相信他。又有一个中年人告诉我们广场在哪里,怎么去看那个古迹和博物馆,果然找到了博物馆。后来一个小伙子一直给我们指路到了广场。
开始往回走时天就黑了,不算远,走回去就可以。回来的路找得还顺利,只是要走大路。一路很热闹,还路过了一个市场。路上还看到几个教堂,都建的很好。
到墨西哥城的第二天早晨去人类学博物馆。这是在墨城第一次乘地铁,原来对于这边的公共交通是否安全是否方便是有疑问的,到了以后看看、听听好像还行。地铁可以很方便地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经济快捷的方法,要尽量用上。我们上车的那一站地铁有3个进出口,有的口只能通往一个方向,有的可以去往双方向。去人类学博物馆要换乘,我们把目的地写在纸上,问售票员,售票员很热情,但毕竟语言不通,结果第一程就坐反了。走了几站,看到站名和地图都对不起来,在车上问了1个小伙子,他会英语,他说你们坐反了。啊,赶快下车,又问了站上的警察,也说你们坐反了。这回明白了,顺利找到了。语言不通也会做地铁了,很高兴!地铁票价5比索/人,很便宜,很方便。
人类学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Antropologia)是拉美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位于查普尔特佩克公园内,主要展出印第安人的文明遗存。从墨西哥湾、中央谷地、中央高地到墨西哥东南部的雨林和尤卡坦半岛,墨西哥文明留存的精华多收藏在这个博物馆中。博物馆占地10万平方英尺,展厅分为两层,上下各有11个展厅,楼下展出的是各个遗址发掘出的文物,楼上展示的是墨西哥原住民的生活情况。大门口是一座高23英尺的雨神特拉洛克(Tlaloc)石雕。人类学博物馆票价70比索/人,真不贵。博物馆建得很好,看到了很多资料里见过的形象,值得一看!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内最著名的收藏,就是陈列于墨西哥厅正中央的太阳石( Stone of the Sun)。太阳石于1790年在宪法广场出土,即当时的新西班牙主广场。
太阳石表示的是阿兹特克人的宇宙观。太阳石的最中心是第五个太阳,也就是正在照耀大地的太阳,第二圈的四个方格表示曾经存在的四个太阳。阿兹特克人相信,第五个太阳会因地震而毁灭,为了保证太阳不坠落,必须献上人心和人血。第五个太阳伸出的舌头,形状犹如用作将牺牲开膛取心的石刀,双手有鹰爪,紧握着两颗人心,象征牺牲献心使太阳得以运行,天地将不会毁灭。再外圈的20个图案,配上数字1到13,组成260天的阿兹特克祭祀历。阿兹特克另有一种历法每年18个月,每月20天,加上不吉祥的5天,一共365天。两种历法没52年回到同一天,代表阿兹特克的一个纪元。届时阿兹特克人会打扫房舍,熄灭旧火点燃新火,万一新火未点燃,就象征着世界末日的来临。
奥尔梅克大头石刻。很长一段时间,墨西哥人都认为玛雅文明是墨西哥最古老的文明。1858年,墨西哥湾旁边的农民在蔗田里挖出了大头石刻,以后又陆续出土了其他大头像,经考古鉴定石像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或更早,明显早于玛雅文明。因此奥尔梅克文明被称为墨西哥的“母文明”。奥尔梅克大头看起来杏眼、平脸、扁鼻、厚唇,外貌有些像非洲人,有考古学家认为大头人来自非洲。
被称为“摔跤选手”的石像
球戏是玛雅人的一种宗教活动。举行祭祀仪式时,两队各由7人组成的武士上场,争抢一个橡胶球,投入球场边墙上的石圈里,投中多者为胜,败者被砍下头颅祭天。球戏的球门(石圈),这么小的球门,怎么能投得进去呢?
特奥蒂瓦坎太阳金字塔前出土的象征死神的石雕,表现为落入地狱的太阳。
恰克莫是人与神的信差,在玛雅文明中最常见,在阿兹特克大庙也有出土。石雕肚子上的盘子用于放置牺牲者新鲜的心脏。博物馆里有多个这样的石雕,在奇琴伊察等地也曾见到。
特奥蒂瓦坎羽蛇神庙的羽蛇神和雨神
很多古迹不认识,只能看一看了。总是觉得墨西哥古文明的有些石刻样子怪怪的,并不像真实的动物或人,有些如果看不到说明或介绍完全不知道是什么。加之他们的神秘的金字塔、长年历、5个太阳的说法,对天像的了解等,这一切该不是和外星人有什么关系吧?
博物馆二层的展厅和一些展示
工作人员在修复文物
艺术宫(Palacio de Bellas Artes)在市中心,外观很漂亮,晚上才走到这里,只能照几张夜景了。
艺术宫旁边的街道,很现代也很繁忙。
墨西哥城地铁网不错,有11条线,全长超过200公里,每天客流量超过500万人次。单程票价5比索/人·次,只要不出站随便换乘。地铁能到很多地方,主要景点都没问题。墨城地铁运行很有特色,前两节车厢是女士车厢,站台都有明显标志隔开,有的站还分别有入口。开始我们不知道,走错了,那入口处有一个警察一直在和我们说什么,我们也听不懂,仍然往里走。然后他找了一个会英语的人和我们说,那人意思说没关系,你们就在这里吧。然后我们才发现是这么个事,赶快转到后面车厢的站台去等车了。有的站里有很多科普展示,有的有大幅的壁画,我们还看到了庆祝中国新年的展示,换乘站路途远的有轮椅服务。但是各站都没有直梯,这是一个大缺陷。
墨城地铁和公交网络。
地铁列车,很新也很漂亮。
车上途径站点的标识,这里既有文字也有图标,每站都有一个特有的图标,方便不认字的乘客找到车站,据说墨西哥文盲较多。对游客来说也是个好办法,很直观。到这里我们也是文盲,比文盲还差,不光不识字,也听不懂更不会说。2线地铁车上的车站标识。
地铁站里可以存自行车
我们在墨城时正赶上中国春节,地铁站里庆祝中国春节的展示。
地铁里的壁画,不愧是壁画之都。
墨城的城市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墨西哥贫富分化的特点,有的地区就像欧洲城市,可以说有“高大上”的感觉,有的地区是明显的脏乱差。不管在什么区域,一定要记住安全第一,尽管热情善良的人们很多很多。市区教堂很多,不少都宏伟壮观,总是匆匆赶路,照下来的不多。离我们饭店不远的教堂和广场。
广场边的建筑
从瓜纳华托回到墨城时,这个教堂门口有个集会,不知他们在主张什么。
饭店所在的街道,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清晨街上人很少。
往宪法广场方向去的街道,两边全是小店,很热闹,小吃、服装、旅游商品、纪念品应有尽有,还有营业性质的厕所。清晨各个店都会用长把刷子、水和洗涤剂刷洗门口的地面,但地面上仍然到处是黑黑黏黏的一层,不知为什么。这里是老城中心的位置,但是天一黑所有小店都会关门,放下卷闸门,在卷闸门上上几道锁,街上很快就行人稀少了。
街角上的7-11。
宪法广场旁边的 Francisco Madero,这条街上都是大商店、名牌店和较高档次的店。前面左边是高181米的拉丁美洲塔(Torre Latinoamericana),周围几条街都是欧式建筑,也有一些教堂,这一带很像欧洲城市。
Francisco Madero周边的街道和建筑
7-11各个区域都有
人类学博物馆旁边的街道,这边街道宽,干净整齐,路边有时有一些雕塑。
在墨城的最后一个晚上,鼓起勇气出来看一下夜景。尽量少带东西,不走远,只到宪法广场,走路大概10分钟。宪法广场晚上灯光效果不行, Francisco Madero这边依然热闹,游人不少。沿这条街一直走过去,就是艺术宫。
墨西哥的卷饼多种多样,饼虽然是玉米饼,但柔韧性完全没有问题,看上去颜色也是白的,不知是否掺了白面。卷饼有大有小,有的卷有的不卷,还有的从中间分开,把肉和菜放在中间。饼是现做的,肉和菜都是半成品,感觉和我们的春饼、褡裢火烧等有些像。卷饼有各种调料,有的放碎奶酪,可放辣椒也可不放,牛油果做的“guacamole”是调料中的标配,还有一些不认识。另外,卷饼都是热的,说实在的,我真没有本事吃凉的。各种卷饼我都喜欢,看来在墨西哥吃饭是没问题了,哈!
街头的各种卷饼。
北美和中南美洲过去同是印第安人的家园,之后同是欧洲的殖民地,现在却有很大的不同。北美的“原住民”数量已经很少,政府划定了一些原住民保护区,给予了一些支持政策,但在社会里只是很少、很边缘的一部分。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更多地留存了下来,印欧混血人和印第安人占了现在人口的很大部分。欧洲人改变了中南美洲原住民的信仰、语言和血统,形成了混血的拉丁美洲···。
在墨西哥城住了4天,其中包括特奥蒂瓦坎1天,和从瓜纳华托回来住1晚,顺利完成了计划项目。实际有效时间2天多一点,还是有点短。走进墨西哥城也是走进中南美洲的第一站,犹如揭开了中南美洲的面纱,对于后续行程中的吃住行大致心里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