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假期交给了期待已久的环勃朗峰徒步以及瑞士。那么我的游记也是以这个顺序来介绍行走路线的,希望对想去的童鞋有些帮助。
8.18 在途,宿日内瓦
一出日内瓦机场惊呆了,检疫和海关好像都没见到,直接拎了行李出关了。在天朝被层层安检惯了,好不适应。日内瓦机场好小,顺着taxi的指示牌出来就是各酒店班车载客的地方。我们等了会儿发现我们酒店没配免费班车,就叫了辆taxi,到酒店28欧,司机主动把小费加上了。日内瓦很小,市内距离机场也就四五公里的样子,也有公交车直达。
8.19 上午日内瓦半日游,下午霞慕尼,宿霞慕尼
从我们酒店出来直走就是联合国欧洲总部,不明白门前的那把中式红色椅子为何少一节椅子腿儿。
这里的水都是可以直饮的
日内瓦湖上的大喷泉
百达斐丽博物馆
来到钟表的王国肯定要看表的博物馆了。票价10瑞郎。叹为惊止,不仅仅是机械的精准,还有外观工艺的极致工艺。渡鸦看见就走不动了。
日内瓦还有其他博物馆和可选择的节目,在游记的下篇会再写到。
中午户外公司来车接我们到霞慕尼的酒店,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霞慕尼是欧洲户外运动的大本营,我们此次徒步的起点和终点。满大街的户外用品店,以猛犸象和萨洛蒙居多,下午逛街,本来也想买买买。根本没看见传说中的打折和特价,铩羽而归。
上部分:环勃朗峰徒步(8.20-8.26)
队友:Judy、蔡蔡、嚇嚇、妩媚青山(唯一的党代表)and me
国内领队:vivian
法国向导:Sebastien
【环勃朗峰徒步】(Tour de Mont Blanc,简称TMB)
欧洲最富盛名、最受欢迎的徒步路线,且被美国《国家地理》评为全球20条梦幻级徒步路线(Dream Trail)之一,也被众多驴友评为世界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一。该路线全程170公里,总上升海拔达10000米,横跨法国意大利瑞士三国,环绕勃郎峰,途经阿尔卑斯雪山、峡谷、草甸、冰川、瀑布等各类自然景观。勃朗峰(Mont Blanc)海拔4810米,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它是西欧的最高峰,由Jacques Balmat和Michel-Gabriel Paccard于1786年首登。
世界上有三大山系,包括喜马拉雅、阿尔卑斯、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脉东西延绵1200公里,南北宽约120~200千米,东宽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一共有82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其中又有超过一半位于瑞士瓦莱州。阿尔卑斯山脉还有10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3600平方公里。
环勃朗峰一圈徒步需要12天时间,本次我们顺时针轻装走了七天,中间有些地段用汽车和公交接驳。队里没有人玩GPS,就只能大概记录了。每天上升和下降各有一千米左右,基本都是住在山谷里或者山腰,每天翻一个山头,总共走了100-120公里。勃朗峰徒步也有人重装,我们每天轻装在山里走,户外公司会派车把我们的行李运到每天晚上住宿的木屋。
Day1 法国Chamonix-法国le tour
这次TMB我们是按顺时针的方向走,现在回过头来想,顺时针似乎好走一些,一上来没有大的爬升,不会太消耗体力。一早向导和我们在酒店汇合,车子把我们拉到霞慕尼的缆车站,坐缆车上到山顶,然后是大堆的石头路,在湖边午餐。午餐后下降,爬那个传说中的铁梯子,没太照照片,只专心走路了,石头路不小心容易崴脚。
长长的缆车队伍,很多人只是坐缆车在这里玩一天,不走环勃朗峰的线路。第一天感觉好拥挤
第一晚的木屋,上下的架子床
Day2 法国le tour-瑞士Trient,
今天从法国进入瑞士境内,翻越了法瑞边境的Balme垭口。一路上我和周殿后,走走停停,吃蓝莓、吃树莓。向导告诉我们蓝莓有两种,黄色树叶的蓝莓更好吃。
徒步路径和滑雪道一样,根据难度等级标有不同颜色。
黄色:简单,不要求以前有相关经验。
白色-红色-白色:山区步道,该线偶尔有些风险
白色-蓝色-白色:高海拔的阿尔卑斯路线,可能会要求有登山、冰川旅行经验。
粉色:平整的冬季徒步道。
众美女开始上线
开启开喝的旅程,真没想到在以后的旅途中“喝”成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内容
今天还是上下通铺
Day3 瑞士Trient-瑞士Champex-Lac
好轻松的一天,风景优美
今天在一块大石头下面午餐,向导烧了咖啡。然后把他的背包里的东西都掏出来给我们看:背包最底下是绳子,可以做担架。上面是急救包、炉头气罐,我们的一部分午餐,换的衣服。像个百宝箱
今天的住宿很棒,住标间,洗澡间也很宽敞,瑞士果然是个富裕的国家。有人在refugee旁边的草地上露营
晚上吃了cheese火锅
Day4 瑞士Champex-Lac-意大利Courmayeur
今天的路线很长,一早坐车,把我们拉到开始徒步的起点
今天要翻越瑞法边境的fereet垭口,是有些挑战的一天。向导要带我们走上山脊,因为前两天我和周一直落在后面,就劝我俩走山腰的路线,但倔强的我肯定是不同意的啦,虽然体能和别人比不了,但俺也是走过海拔五千以上的啊
山脊上果然很美,值得上来,岩石风化成碎片,有一小段有点儿像拉姆拉措上面刀刃状山脊的感觉。向导把最弱的一个叫在他身边,以防意外。
山间的泉水可以喝,没拉肚子
走很长的路才到住宿的refugee,但是风景很美,就在冰川旁边,晚上喝了三中全会
Day5 意大利Courmayeur-法国La Ville des Glaciers
秀一张每天的路餐,这是别的队伍的。我观察了下和我们种类一样,只是主食改成了他们西方人吃的意面,我们是米饭。向导每天早晨准备好路餐,每人分担一些,大部分向导背在身上。那个塑料的餐盒要陪伴我们七天,重复使用。每天徒步完还给向导,第二天装好食物再发给我们。
这一天要穿越意法边境,有一段路比较荒凉。早晨早早就出发了,向导说下午有雷雨,要多赶点儿路
午餐时天气还不错,往山下走时,雨点来了。下山的路不难走,这是我们唯一一次赶上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refugee。这次的高山木屋是大通铺,一二十人一间,给我的印象最深。通铺是一溜儿排开,中间有个过道,晚上休息时会把过道的门锁上,并且生火。我们淋雨过来,鞋子、裤子、衣服都是湿的,就把衣服直接晾在过道的房梁下面,把鞋堆在火旁。看到这么原始的样子,开始兴奋。
这里没有网络,天气阴冷,我们收拾完就在餐厅里游戏,打牌,喝酒,学会了斗地主弹脑门儿。喜欢晚餐前的时光……
果然英文文学学士不是盖的,英语倍儿溜,还懂法语,在我们打牌时拍到了土拨鼠-照片来自judy
快乐的晚餐,座无虚席
印象最深的是大通铺的安静,本来以为会有各种磨牙、脚臭、窃窃私语,但是真的安静。第二天起来,大家都把背包直接拿到外面,带着头灯整理以免影响到还在休息的人,这点尤其被感动,也把自己的背包拿了出来整理。户外的“不留痕迹”理念其中有一条就是为他人着想,什么时候我们的境界都提高到能为他人考虑一下下,我们的户外就不会有那么多垃圾了。
Day6 法国La Ville des Glaciers-法国Les Contamines-Montjoie
今天走的愈加轻松。爬升的时候向导压住步子,小步慢挪,我跟在后面一步一个脚印,呼吸突然就不急了,也就不觉着累了,终于找到了我自己的节奏。好开心。想起在喀拉峻时老奇大哥也是负重很多但是一个速率,连续走,边拍边走也走的不慢,那就是他的节奏。这是我这次徒步的收获,晚餐时我把这个秘密收获告诉了向导。
路上又看见了土拨鼠
向导在准备午餐
晒晒脚丫,再午睡会,不想起来
调了树莓汁和柠檬汁的啤酒,空腹喝有点儿头晕,下山时把脚腕前面崴了,不重
等公交车到refugee
refugee离镇子很近,这些人都没去shopping,留在refugee继续喝酒,真是一群酒鬼
Day7 法国Les Contamines-Montjoie-法国Les Houches
最后一天,走了多半天,向导把我们送到去霞慕尼的公交站。一路上有些依依不舍,他不再催促我们,一路继续给我们摘路边的果子吃
加了苦艾草的啤酒,口感清新
回到霞慕尼
我们徒步结束之后,8.28霞慕尼迎来了一个盛大的节日-环勃朗峰越野跑。盗几张别人的图
一次成功且舒适的徒步,适宜的装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要说的是,自打有过露营的经历后,发现每晚露营都睡不踏实,就出发前下定决心带上安眠药以抵御各种可能影响睡眠的因素(比如呼噜声、梦话、磨牙、脚臭之类的😏)。睡眠不好对第二天徒步的影响也是蛮大的。以下是关于需要准备的装备的说明:
序号 名称 说明
1 登山包 (30L左右,我自己用的小鹰魔爪11L,小了)
2 防雨罩 (如果下雨穿冲锋衣,登山包就需要使用防雨罩)
3 车载背包(户外公司要求10公斤以内)
4 登山鞋 (不要穿新鞋来,我穿的crispi,感觉鞋底还是软,因为好多石头路,可以更硬的鞋底)
5 轻薄冲锋衣(Gore-tex功能,代替雨衣,透气保暖)
6 轻薄冲锋裤(Gore-tex功能,代替雨衣,透气保暖)
7 雨衣(带容纳背包的部分,我没有带冲锋衣)
8 太阳镜 (重要,近视眼的我配了带度数的太阳镜,以前OAKLEY可以配近视太阳镜,现在不行了。当然,勃朗峰这边配套环境好,近视的童鞋也可以带隐形日抛配太阳镜)
9 防晒帽 (重要,要盖住头顶和脖子的,紫外线强烈)
10 登山杖 (重要,一对)
11 护膝(重要,一对,下山保护膝盖)
12 徒步手套(防紫外线)
13 魔术头巾(各种用途)
14 速干衣裤(根据各自情况安排,我带了两条裤子,四件T)
15 皮肤衣 (防晒,配合短袖速干衣)
16 袖套(防晒,配合短袖速干衣)
17 轻薄羽绒/软壳(每天早晚或者变天时穿)
18 头灯(自带,途中有一个refugee屋内没灯)
19 内衣裤 (一天一件)
20 登山袜 (重要,好马配好鞍,否则鞋好袜子不行也容易磨水泡,我备了三双羊毛徒步袜,一 双可以穿2-3天,不臭脚)
21 拖鞋(重要,所有refugee要把登山鞋放在门口指定位置,穿拖鞋才能进入木屋;有的refugee备拖鞋,有的不备,卫生起见还是自己带一双比较好)
22 水袋或运动水杯(2L足矣,一路上都有补充水源的商店或者山泉水,喝了不拉肚子)
23 个人洗漱用品 (自带,refugee都不提供)
24 吹风机 (自带,refugee都不提供)
25 烧水壶 (自带,refugee都不提供)
26 折叠泡脚盆(思量再三,我没带,因为每晚都能洗澡,途完步泡个脚还是挺舒服的)
27 晾衣绳 (我带了,没用上,感觉洗晾衣服的时间不够)
28 睡袋内胆(自带,卫生条件还可以,有两三晚我用了睡袋内胆)
29 睡衣裤一身(自带,有条件还是要尽可能睡的舒适些)
30 纸巾(基本不需要,所有的厕所都有纸巾,而且准备充足)
31 防晒霜 (重要,身体和脸的都需要,回来时还是黑了)
32 护肤品和面膜 (看个人需要,我带了五片面膜,带少了)
33 现金和信用卡 (徒步期间每人100欧足够用,只用来买咖啡饮料和啤酒,VISA或者MASTER信用卡)
34 个人药品(个人每日常备药品、感冒药、腹泻药、创可贴、安眠药、跌打损伤等药品)
35 欧标充电插头、插排 (有的refugee插孔只有一个,最好配一个插排)
36 相机镜头和三脚架 (看个人负重的能力和拍照的决心)
37 屁垫(不太需要,没用几次,配套条件好)
38 速干毛巾
手信:买了三把霞慕尼当地手工做的小刀,价格10欧-19欧。也有几百欧的刀子,没买。
还买了瓶防晒,准备徒步期间用。防UVA、UVB、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好像还修复DNA
这次出行印象最深的是向导的专业谦逊和配套的周全:每次sebastien都走在前面,每个队员都会在他的视线之内;遇到稍有危险的地方,他会等在旁边扶一下或者示意应该走哪里;有时也会逗大家开心,有次我和周在后面边走边聊,他把自己伪装在草丛中等着吓唬我们;有时也会讲几句每个女人都喜欢听的话,比如“你像山间的一朵小花”之类,流露一些法国男人的浪漫;一用ice cream引诱我们,机智的周就会说“我就知道这路不会好走”。他很有观察力,几乎给每个人都调整过户外用品的使用。我的护膝总是往下滑,走一段就弯腰提一次,他帮我重新绑过一次,叫我按照这个力度绑,果然以后不往下滑了。在行进的过程中他会把握节奏,督促走的慢的,像我和周;压着走的快的,批评不听他指挥的;在赶上天气变化的时候,他会尽量选择避开雷雨天气,实在躲不过就尽量把好走的路留在雷雨天,像个将军指挥他的队员是快走还是等。也会定期给我们上上课,讲讲植物、冰川啥的。总之让大家觉得很安全,很踏实,他赢得了我们每个队员的认可。但是他说他只是徒步向导不是高山向导。
回到霞慕尼,小雪指给我们看法国国立登山滑雪学校(上图)。学校建立于1943年,是世界上第一所登山学校,是法国政府为了培养登山运动人才和高山向导而建立的。国立登山滑雪学校有着严格的培训、考核、认证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国际顶尖的向导和登山家。在法国,登山向导对顾客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以技术高超、经验丰富,责任感强而著称世界。
摘录一段法国著名高山向导Gaston Rebuffat 的话:“向导不是去他想去的地方,而是打开客户梦寐以求的高山的大门,带领他们站在顶峰。向导不为自己而攀登,而主要为客户带来快乐。向导的乐趣在于与高山、自然的亲密接触,在于给他人带来快乐。”
在seba的身上我体会到了这句话
其次是关于环保:行走在某个山谷的时候seba说以前冰川的雪覆盖到谷底,现在只有山顶还保留一些。冰川末端逐年后退,近些年加快了后退的速度。
在低纬度的高山区,极强的太阳辐射使裸露冰面的温度升高,冰面的消融强度远远大于中高纬度的冰川,冰川间的融水侵蚀下切能力很强。这也是地球上一些高山冰川地区,包括阿尔卑斯山、昆仑山、祁连山、天山等都没有发育出壮观的冰塔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各地都造成了破坏和影响,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个人点滴小事做起,改善环境,比如:自带咖啡杯,不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不购买外卖;减少网上购物;停车时熄火;减少开车;户外活动只留下脚印……
个人如果计划前往勃朗峰徒步可以查阅环勃朗峰官网获得相应的信息:@*** 和参考下面的书籍。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找一个靠谱的户外公司比较好,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可以有人替你打理路上的一应事宜,包括住宿餐食车辆接驳,自己只负责走路就好了,安全也有保障。但是“靠谱”两字不好量化,就靠各自擦亮眼睛了。自定路线、住宿、自己走也不是不行,但对于时间的效价比来讲,对于职场白骨精们来讲是不划算的。
记得有天晚餐的时候,向导问你们为何选择来勃朗峰徒步?现在想想答案是—
风景虽然没有我们国内的震撼,只能说是风景优美,但是整体的户外成熟度很高(包括配套、向导和徒步客),毕竟有百余年的户外历史积淀,体验感很好,是一条完美的腐败的初级入门徒步路线。
下部分:瑞士自由行(8.27-9.2)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