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北京 学习的时候,正好在@昌平 附近。当下午课程结束后,出去走走是非常应该的。正好十三陵在这里,对于一贯对历史有些喜爱的我,肯定是一个诱惑。以前就只去过定陵,这次就趁呆这里的机会,把十三陵全部转一遍!在后面的一些日子里,本着一天去一陵,或者附近二三陵的情况,把十三陵真正的逛了个遍,并且每个陵都绕着走了一圈。
以下一段来自百度百科
明十三陵是@中国 明朝 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 @西北 郊昌平 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那位大监自然就是陪着崇祯皇帝一起吊死的王承恩。明朝的皇帝算起来一共16位,开国太祖朱元璋当时定都@南京 为首都,他死在也葬在了@南京 。第二位则是朱允炆(建文帝),这位皇帝就有点传奇了,因为他被他的叔叔朱棣(成祖)给推翻了,下落不明,自然就没有墓了。后面是不是出家当了和尚或者逃到了南洋就成历史悬案了,但叔叔还是很给力,让郑和去找了七次... 还有一位则是朱祁钰,又叫代宗,@景泰 帝。英宗的弟弟。英宗也很传奇,土木堡被@蒙古 人俘虏了,没想到后面还能被放回来,@中国 历代皇帝上,他也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位了。回来后,等到了机会复辟@成功 ,把弟弟给废了,顺带着把他给自己修的陵墓也捣毁了,后以王礼葬了,自然也就不是皇陵了。明共十六帝,剩下的十三帝都葬在这里,故称明十三陵。
但明皇陵却不仅仅就朱元璋在@南京 的孝陵和@北京 的十三陵。实际上,还有两处。一处是朱元璋为其父母修建的皇陵,朱元璋登基后追封其父为淳皇帝,大修皇陵,其规模还在十三陵之上。但后面倒霉事也多,张献忠时就打进皇陵烧光了一切,后面的清统治者在明十三陵上修缮一下装装样子也就是了,这里可就顾不上了。另一处则是@湖北 @钟祥 市的显陵。此处埋葬的是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朱厚熜的堂哥就是有名的武宗朱厚照,武宗逝后无嗣,由大臣商议由朱厚趈继承皇位。嘉靖皇帝登基后,自然要追封他的亲王父亲为皇帝,扩基其陵墓,于是明朝又在@湖北 多出了一座皇陵。
后面按十三陵中在位顺序排列陵位及图片,不按游览的远近顺序。我会放一张图,有各陵的位置,想走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查具体的路线攻略。
十三陵中,先从神路开始。神路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神道共长7公里,而祭拜时,各级官员都在大红门前就需下马步行进去,这距离对于平时养尊处优的官老爷们,可是个考验。
石牌坊,这里距离大红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骑车或自己开车的可以停下来看一眼。如果是坐公交车的就算了吧
侧面
大红门,以前从红门这里都是有围墙围起来的,并有守陵官兵守护,墙周长80余里。
下马碑,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座落在大红马前方两旁
石像生
武将石像生
立姿马
跪姿骆驼
华表
碑亭,内置长陵圣德碑
仁宗朱高炽撰文的长陵神功圣德碑,背面却被乾隆刻上了“哀明陵十三韵”
棂星门
长陵
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目前,开放了地面建筑。
长陵大门
祾恩门
保护起来的御路石上浮雕
祾恩殿
两人抱不过来的楠木柱,楠木有多贵,有人说堪比黄金,虽然这个稍稍夸张了点,但在木材中的地位就是相当于黄金在金属中的地位。但这么巨大的整木说不定真的能跟黄金比价了,更应该说是无价了,因为现在国内找不出第二个这种楠木的大殿了。
大梁
一些文物,这可是官制金银锭。不过是从定陵搬过来的。长陵没有挖掘,最好还是保留现状,虽然有人遐想是不是永乐大典也会有里面...
长陵明楼
宝顶上的树木葱郁
墓碑上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也许,还上了一层保护呢,空气没那么容易浸蚀进去也说不定。从历史角度上讲,没有朱棣,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北京 城!
排雨水的龙头,当下雨时群龙吐水肯定壮观。皇家的东西就是气派
顺治下旨修缮长陵的碑刻
长陵远眺
献陵
明朝第四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年号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仁宗是位令人惋惜的皇帝,仅在位十个月,也是明朝少有的明君。献陵在十三陵中也是最简单朴素的。
大门
屋顶上的琉璃构件是新的
保护宝顶的垛墙
献陵虽然简朴,但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缮
景陵
是明朝第五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这也是一个好皇帝,与其父仁宗的统治时间,被称为“仁宣之治”。
各陵的照片有些差不多,对于雷同的,我就直接上图就解说了
裕陵
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英宗的人生很有点起落,从皇帝到俘虏,再从俘虏到被软禁的囚徒,再后面又变回皇帝。另外,他的皇后钱氏,也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女性,在皇家那种权力至上的地方少见的女性。英宗虽然杀了于谦这种的忠臣令人惋惜,但他也废除了洪武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
以前的神路变成了这样子
明楼非常的破烂,可惜照花了
围墙也开裂了
没搞明白,为什么中间缺了这么多的砖
茂陵
是明朝第八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这位仁兄,当太子的经历跟他父亲一样,也是废了又立。后面为于谦平冤昭雪,我想也是受了他父亲的遗训。另外跟万贵妃的爱情,也算是一个情圣了。我们不去评价其他了,我想如果万贵妃如果遇到了朱厚照,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还是得看人的性格。
当时赶上大修了,没法看
围墙保护得蛮好的
宝城墙内外树木茂盛
还有成化年间的砖,也就是宪宗自己当政期间
宝城边的路很好走
泰陵
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孝宗也算是位好皇帝,但明朝的好皇帝,都不@长寿 。另外,泰陵算是最边远的一个陵了
围墙显得很烂,连大门都没有了
康陵
是明朝第十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武宗是个特殊的皇帝,后人评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我想这也算得上,个性不个性,这如果只看个人当然没问题,但站在一个国家统治者的角度,那一定是对整个国家的概念来评价他。
但康陵看起来也简朴,比较中规中矩,不知是跟武宗暴卒相关,还是他压根没想花多大心思在上面。
在宝城后面看到个有些年头的牌子,但不知道当时这里有啥
永陵
是明朝第十一帝@世宗 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这是一座大陵,而且保护得比较好。过去路也很好走,比较好找。嘉靖皇帝的故事也比较多,严嵩、海瑞、戚继光、徐阶等都是这时期的人物。宫女谋杀皇帝这种稀罕事也能发生在他身上...
神路还相当完好
这宫门跟前几个比,显得很大了
我感觉这风水是相当的不错啊,虽然我不懂风水
我曾想过能不能通过这树爬进去,不过我没这爬树的本事,爬进去也没啥意思。还不如找守陵的老汉帮帮忙,说不定还可以怎么的进去瞧一眼。
宝城也显得很大
宝城上的龙头,这除了在长陵、定陵上看到过,其他几陵上还没见过。不知是掉了,还是真的没有。
昭陵
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这是一个开放的皇陵,当然也是地表建筑。
据说山顶那亭子可以远眺十三陵全景,但没那功夫爬上去,估计得好几个小时
定陵
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及其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在位46年,是明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可惜的是,这算是一个昏皇帝。甚至有后人评论“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意思就是明亡实际上在他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定陵也是十三陵中唯一开掘的皇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在定陵纪念馆中能见到一些。但万历皇帝自己,更倒霉了。他的尸骨后来被红卫兵们砸烂烧成了灰,挫骨扬灰般的阶级仇恨在他身上发扬得淋漓尽致...
这可能是排放地宫中的气体,保障空气畅通的东东,就是太难看了
宝城墙垛口排水的龙头
估计也是排气的通风扇,这就更难看了,而且直接毁坏了宝城墙
这里居然有嘉靖年间的砖,不知是当时没用完用的前朝的砖,还是后面的人修补时拿来用的
这应该是修宝城墙的石头
定陵纪念馆,包含在门票里了,值得一看
庆陵
是明朝第十四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这个皇帝是明朝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一位,明宫三大疑案跟他都有关系,当太子也当得不安稳。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了,却仅当了30天就挂了。我感觉他才是真正的悲剧帝,至少是明朝的悲剧帝。崇祯不能跟他比
倒塌严重的墙体
排水沟
德陵
明朝第十五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啥也不说了,就那位著名的木匠皇帝。但我想他在木匠方面的造诣肯定是远远比不上宋徽宗在书画上的成就。
龟趺下前后左右雕刻的啥,也是有讲究的
这个,感觉都有滑坡的危险
陵旁边的田地
夕阳下,不太会照,也没有脚架。
思陵
是明朝最后一帝朱由检(年号崇祯)及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墓。这个不太好找,我们去时,问了人家,最后还是走绕了路。思陵相比较其他十二陵来说,非常的简陋。而且,地面建筑已基本上损毁完了,只留下一地的残碑断壁。
实际上,在思陵的前边路上不远,就会路过王承恩墓。王承恩,司礼秉笔太监,在太监里也算第二号人物了。但至死追随崇祯,在崇祯逃上景山,绝望之中自缢后,也吊死在旁边的树上。整个大明王朝,最后跟在皇帝旁边的就仅一个王承恩。相比于南宋崖山之战,几十万宋军将士、文武百官、宫女太监跟随幼帝投海而死。的的确确是非常的凄凉!
十三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