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时间:2017.6.17、18日两天。
旅游目的地:甘肃陇南市成县。
旅游景点:鸡峰山旅游景区(4A级)、杜公祠、裴公湖、西狹颂风景区(4A级)。
旅游门票:鸡峰山旅游景区门票50元,西狹颂旅游景区门票50元,杜公祠门票20元,裴公湖免票。
旅游行程:
D1:6月17日早7:00汉中出发,10:00到达鸡峰山景区,下午16:00入住酒店,16:30打车前往杜公祠,18:20返回县城,18:30到裴公湖游玩,19:00入住酒店休息。
D2:早饭后,9:00从酒店出发,9:40到达西狹颂景区,16:00出景区返回。19:返回汉中彤辉。
旅游费用:每人450元。自驾车,车上两人。
自驾行程:全程480公里。
6月16日晚饭后出去散步,爱人说还不如明天到成县去玩,说那里凉快,而且听说风景也不错,正好成县也没有去过,也想去看看,而且路线也好,于是回到家马上做功课,订酒店,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二天早上起来比较早,收拾完后即出发,大概是6点20出发的,到武乡镇后,吃完早饭,即上高速,上高速准确时间应该是7点,一路顺通畅,高速上车也不多,过略阳、来到徽县服务区,到服务区一看,空空的,诺大个服务区就我一辆车,这还真不多见。
到服务区休息了片刻,即向第一个景点鸡峰山驶去。过了15分钟,到了成县,导航提醒从成县下高速,后沿501县道行驶,基本是山路,一路盘旋向上,走了15公里后,向右转,来到景区大门口停车场,把车停好,过来买票,听工作人员介绍,从景区大门口到景区山顶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可以开车直接到山顶景区停车场,大概有5公里,另一条路是进景区后100米向右转,走步道,步行到景区顶上,大约3公里左右。我们选择了走步道。
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介绍:
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成县西南15公里处。它东接仙人崖,西连乱山,北临南河。鸡峰山以峰美、水秀、洞奇而得名,号称陇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享誉陕、甘、川三省。
鸡峰山,因"奇峰孤耸、直入云际,状似鸡首"而得名。据鸡峰山留存的北魏摩崖石刻和宋真宗赵亘时期的碑刻记载,汉代就有摩崖石刻"西峡颂",唐代已初具规模,宋代山上就有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和佛教活动。
鸡峰山共有18景,景景奇观、“云卧仙人床”,“清泉出龙口”、“石鸡凌绝壁”,“云海浮仙山”,等尤为出名。嵋洛峰北山腰的“云卧仙人床”,东山腰的 “清泉出龙洞”,石洞天生,洞内钟乳石星罗棋布,万象森列,神龛下泉水涌流,澄碧清澈,每遇雨天,洞内云雾喷涌而出,如玉龙出洞,腾旋飞舞。龙洞上空绝壁上的“石鸡临绝壁”,一块巨石状如鸡形,凌空突出,天生奇观。北山腰的“云海浮仙山”,浩瀚的云涛中浮露出数座苍翠的峰峦,旭日东升,云蒸霞尉,使人置身于海上仙山。
在步道上向上走了大概15分钟后,眼前出现了一个道观,上书“鸡峰耸翠”,通过一个弓形门,来到院中,仔细观看,似乎是来到了一个四合院,中间一座正殿,两侧各一座殿,右边还有一个小道观,这是道教的象征,每个门内正面都供奉有各种神像,供人们朝拜。建筑宏伟,各种砖雕讲究。
顺着路继续向前上台阶,正对着又是一座道观,只不过大门紧锁,听道士介绍,负责管理的道士今天有事,门不能开,不能参观。往上看这座道观,只见门正上方书写“长寿宫”字样,从外面看,长寿宫还不小,研究长生不老也是最早道家研究的方向之一。现在供游人在此祈求身体健康。
继续往前,看到有一个象龙石的石头有特点,站上去留个纪念。
再往前,通过一个小门,眼前出现了一个更大的道观,四周都建有殿宇,其中靠山正中的殿宇门上写有“大雄宝殿”字样,在”大雄宝殿“后上方沿山而建的殿上写有”灵霄宝殿“的殿宇,奇怪的是从这个院子不能直接到达“灵霄宝殿”,必须出了门后绕一条路才可到达,这个院子四周都有殿宇,每个里面共有各种神,供人朝拜。
进这个门就进到道观里面。
院子四周都是殿宇。
这就是大雄宝殿,后面上边的是灵霄宝殿。
在殿的脊上,有各种维妙维绡的动物、怪兽,制作精美。
从大雄宝殿正对着的殿下面的门洞出来,左转上山,来到个十字路口,向上走是到大寺庙,左转是到灵霄宝殿,右转是到孔庙。下面是灵霄殿的远景,依山而建,气势雄伟。
这是灵霄宝殿外的龙石。
每个殿都是雕梁画栋,建筑考究,气度不凡。
从右边路进去,通过小门,就来到了孔庙的院子,这里有药王殿、祖师殿、孔庙。供人们朝拜祈福。
这就是孔庙远景。
从孔庙出来,沿主步道继续向前,经过松树林。
过了松林,看到了一座庙,经过小门进去,看到了大寺庙,寺庙大殿门眉上写有“大雄宝殿”字样,大雄宝殿的对面和两边均有小庙,可以明显看出是一个佛教寺院。
出了大雄宝殿的寺院,就看到一棵几百年的菩提树,在菩提树的前面又有一座寺庙,寺庙正在修缮中,只不过从两边的字迹来看,应该叫菩提寺,正是由于那棵菩提树而得名。
过小门继续向前,来到另一个院子,正在修缮的寺庙,也就是菩提寺。
从菩提寺出来继续向前,又有一个寺庙,上书“佛光普照”,其实这个几个寺就是连在一起的一座寺院,就是个三进三出的寺院,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别致、设计精巧。
出菩提寺,出门口,经过长的台阶,进入步道,继续向前。
远观菩提寺。
如果画面增添这两棵松柏陪衬,远处的菩提寺就显得非常有灵气。
从菩提寺出来,继续上一段坡,步道周围的松树更加茂密,最后经过一个小门进入,来到院子,眼前出现了一个二字殿,并出现了“石鸡凌绝壁”,“云海浮仙山”的壮美景观,朝前望去,只见一个寺庙建在高耸入云的石山顶端,前面还有一个观景台,远看就好象是庙悬在半空中,惊险刺激,不仅令人肃然起敬,建在绝壁顶端的庙叫嵋峈寺,所在的峰叫嵋峈峰,从二字殿继续向前,经过步道来到一高两层的山门,再爬楼梯,就来到嵋峈峰,到观景平台上一看,仿佛置身于高入云端的绝壁之上,又似入仙境,向下看,万丈深渊,深不见底,惊险刺激,又有点胆战心惊,在观景台往右前方二字殿的方向看,就看到了“石鸡凌绝壁”的两面,有两座山峰一高一低,下面的向前伸,形状像一个雄鸡,所以叫鸡峰山,鸡头面对着成县县城,给成县民众带来福气,保佑成县人民安居乐业。整个峰加上建在峰顶层的大殿,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围着嵋峈峰走一圈,可以远观整个成县县城的全景,还可看到沟壑纵横、星罗棋布的公路、小道、乡村,不时有炊烟升起,整个一个美丽画面,再往相反方向看,又有一眼望不透的山,层峦叠嶂,不时有白云在山间绕动,真是人在峰上走,仿佛置身在仙境,不由感叹佛教在此地发展,给人一种远离尘世,清静无为的超脱心境,真是佛教僧人修身养性的绝佳地方。
这就是二字殿。
嵋峈峰全貌,不时有雾在绕动,仿佛置身仙境。
这是二字殿左前方的一个庙。
从不同角度观嵋峈寺。
通过这个门进入蹬上嵋峈峰。
置身云端,有超脱的感觉!
从嵋峈峰观景平台远观右对面的二字殿和大菩提寺所在的山峰,巍峨壮观,下面深不见底。
这就是嵋峈寺。
嵋峈寺前面观景台上有一个钟。
成县全景图,美景尽收眼底。
一眼望不透的山峰,层峦叠嶂。
游完最高峰嵋峈峰,顺原路返回,走到菩提寺最上面的一个殿,再远观两座伸入去端的高峰,峰顶的庙就在云里,最下面是农田,不由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继续下山,出了到菩提寺向左一条路,直通到龙王洞,这个龙王洞在两座山峰下面,是一个深约1千米的洞,并有泉水流出,僧人称其为神水,喝了包治百病,在这个地方还可以从下面观看二字殿所在位置,三座山峰直插云霄,下面就是龙王洞,让人连连称奇,真是奇景呀。
最后从龙王洞出来,沿原路下山,来到景区大门口,回忆起鸡峰山的旅游,看到如此奇观,真是不虚此行,游完鸡峰山我发现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般的山就一个教派,要么是佛教,要么是道教,但鸡峰山却同时有三个教派,最下面的是道教道观,中间还有孔庙,最上面是佛教的领地,他们相距不远,各有各的信奉,但却相安无事,不由让人称奇。我想可能是最早是佛教教徒发现了此山峰,于是在此建庙,独享最美最高的地理位置,下面的道教道观估计是后来道教也发现了此地是修炼的好地方,也想沾沾鸡峰山的灵气,于是在佛教寺庙下面的山峰修了道观,再后来有些文人骚客来到此山,看到如此景色,觉得应该在此修个殿,来纪念自己的圣人孔子,并在此吟诗作画,因此就有一个院子是孔庙、祖师店、药王殿。三个教派在此各自修练,和谐相处,互不干扰,也是让人称奇的地方。
出鸡峰山景区大门口来到停车场,发动车辆,沿着山路往订的城季连锁酒店,这个酒店干净卫生,而且有专门的停车场,很安全。
来到城季连锁酒店,办理完入住,本来想休息一下,但想着还有两个景点要去看一下,于是和爱人商量,不休息了,去看看,不留遗憾。于是起身离开酒店,由于我查了地图,说杜公祠距市区两公里,我想就不用动车了吧,走也走过去了,没想到一问,并不是那么回事,路还挺远的,没办法,打的吧,说要20元不打表,回头和司机聊,司机说这个地方并不近,而且是拉石头把路压坏了,不好走,再说这县城偏远,出租车是烧的汽油,又不烧天然气,所以成本高,我也理解,与司机说了一会话就到了,付完钱来到杜公祠要买票进入,工作人员说20元每人,但5点半就要下班了,还有20分钟,你们抓紧去看看,这么偏的地方,下班到准时,也不管你是外地游客,我想可能是由于是事业单位的原因吧,反正这个景点的旅游收入与他们的工资关系不大,不多说,抓紧时间去转转。
杜公祠是一个围墙围起来的20亩地的院子,背靠着一个山谷,山谷的石头上还刻有字,对面是一座高山,实际上这是一个沟口,但对面山上有一个仙人崖,后面像个石虎,前面有个仙人好似欣赏风景,又像是吟诗,沟中间有一条河穿过,河边上是一条马路,通有公交车,最后一班是18:00。门口修有一座古建,上书“杜公祠”,进入门来,向前看,有一个牌坊,牌坊两边有一对石狮子,牌坊上书:杜少陵祠。再向前上台阶,前面有个院子,院门上书“杜甫zhou堂”,再进入院门,来到一个四合院,两边有两排房子,正中间对着的又是一个院门,上书:诗圣祠。进入诗圣祠后,来到院中,两边是两排房子,中间正对着是一个庙,里面供有杜甫像,门口两边有两个两层高的香炉,中间有个长方型香炉,供人们祭拜时插蜡和香时用,在香炉两边有古柏和麻柳,郁郁葱葱,古柏参天,显得格外幽静。从院子向右出院门,就看到一排房子,房子前有许多石碑,上有文人骚客的墨宝,再往后院,是一个圆形门,出了圆门有提示,小心石,往上看是耸入云端的绝壁石崖,在石崖上刻有:*云崖石字样,其中第一个字还让树遮住了,看不清。最后又回到院中,沿着放有石碑的回廊走一圈,由于时间紧,也没有细看上面的字,再到院中的小路上走走,两边的竹子,并修了一个亭子,亭子里有杜甫像,亭子外有一个古代书倦的雕塑,一看就是现代人做的。再往前还有一个弓形小桥,站在桥上可以观看四周景观。就这样,参观一圈来到大门口,没想到工作人员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但还是耐着性子等着,看我们出来了,长出了一口气,心想:妈呀,总算出来了,我终于可以下班了,在门口遇见了外地来的一对小夫妻,想进来看看,工作人员阻挡住了,说已经下班,这两位外地游客无奈地退出大门口,我们也就随即出了大门,只听后面“呯”的一声,关上了大门,杜公祠游览完毕,在大门口等6点钟的公交车,6点准时到来,车不大,还是象最早以前的小公交,拉着一车人到了县城。
杜公祠介绍:成县城东南飞龙峡口西侧,有一组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祠堂式建筑。是国内现存的三十七处杜甫草堂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处。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深秋,“安史之乱”战火正炽。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行秦州,作短暂停留后,于阴历十月挈妇交雏,冒风霜辗转流落同谷,在飞龙峡口西侧结庐寓居。经历了“自负薪采松,拾橡为生,儿女饿殍者数人”的悲惨凄绝生涯。然其并未因而颓废,以如椽之笔先后创作了《凤凰台》、《同谷七歌》、《发同谷县》等十几首记山水、伤乱离、抒胸臆、怀亲友之不朽诗作。同年十一月初,为生计所迫,逐取道东南栗亭、木皮岭、白沙渡一线入蜀险道,向西南名都成都艰难中跋涉。
这就是仙人崖,后面像不像石虎,前面有仙人指路。
从杜公祠回来,听说县城有个裴公湖,听酒店服务员介绍,晚上灯光很美,随后来到裴公湖,令人大失所望,不大的水面,可能由于细菌太多,都长了一湖面的水藻,几乎看不到水面,在水面周围建有亭子,大门,回廊,还像那么回事,四周有广场,有市民在跳广场舞,又有市民在回廊上坐着休闲,与市民攀谈,得知裴公湖开灯光要等到逢年过节才会开启,平时不开,也没啥好看的,照了几张相,返回酒店,结束一天的旅游行程。
裴公湖介绍:裴公湖,俗称莲花池,在成县县城西隅。唐天授年间(690年 ~ 692年),成州刺史裴守贞创建,故名。明万历年间成县知县黄泳,先后组织民力增补修葺,扩大池塘,增建景观,使公园规模更加扩大,成为布局别致,风光绮丽的陇南小西湖。
裴公湖为蝴蝶形,占地27亩,湖面23亩,分为相对称的东西两湖,湖形有如蝴蝶的一对翅膀,东湖种红莲,西湖种白莲。湖中心狭窄部建亭,榜曰“湖山飞阁”,旧称“湖山堂”,今称莲桥亭,为蝴蝶之身。莲桥亭两侧有桥,与湖岸相接处各有一坊,前曰“云锦”,后曰“霞漪”。近年进行扩建,新建仿古长廊两排,建造了牌坊门和凉亭、喷泉,种植大量名贵花木。湖西侧典雅壮丽的图书馆楼和同谷画院古色古香的临湖水榭又为园中增加了别具风韵的景致。早在明、清时期,裴公湖就已是“桃柳夹岸,红莲蒸霞”。每至夏秋之交,满池碧莲,香飘数里,垂柳拂波,游鱼戏水,燕翔楼前,游人或凭栏湖亭,或荡小舟于湖面,或漫步浏览于岸堤,清风馥郁,愉悦舒畅,情趣盎然。
湖东北角上方山丘有三重檐八角楼一座。登楼远眺,成州八景尽入眼底,故名“八景楼”。八景楼早在宋代就已经闻名,经历代不断整修,更加精巧壮丽。宋代诗人曾写诗赞道,“行尽秦川路,谁如此一州?半湖无尽藏,八景最高楼。”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9点出发,按照导航提醒,先上十天高速,过了西狹隧道后下高速,上219省道,走2公里后,左转,看到一个大牌坊,进入西狹景区内部道路,由于提示不清楚,本来走对了,还以为走错了,问了当地村民,才沿道路到了西狹颂景区大门口,门口农民把停车场当成凉晒谷物,找了个位置,停好车,买票进入,门票每人50元。
这是即将进入景区的新修的大牌坊。
景区门口,售票厅就横在峡谷中间。仿佛有: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处过,留下买路财的味道!
西狹颂景区在地形是,一条峡谷,两边是高山,中间有一条河从中穿过,旅游步道从中间穿过,由于有河从中间穿过,就形成了瀑布群、两边有庙宇,楼梯、亭、台、阁等景观,还有自然形成的美景,供游人参观游览。
西狭颂风景区位于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青山对峙,奇峰峻秀,风景绮丽,悬崖绝壁上,古西狭栈道足迹犹存,有李可染大师《西狭颂》碑题。"西狭颂"为我国汉隶书法"三颂"之一,是古代摩崖石刻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
这里自然风光清幽绮丽,青山对峙,涧流清澈,一汪汪潭水似明珠相串,一挂挂短小的瀑布迭次相连。峡内的山、水、石、树,皆成风景;亭、桥、廊、榭,相映成趣。西狭奇在山、美在水。抬眼望去,一边是拔地而起的高山,一边是错落有致的悬崖。山崖上绿树层叠,其间亦或有古树参天,老藤缠绕。两山之间的响水河,或在峡谷中潺潺绕行,或在巨石间冲腾奔泻,浪花激起的水声,站在远处也能听到。更有意思的是悬崖上的水,或化成一条白练从高处垂落而下,或从栈道上方形成珠帘,飞溅滴注,蔚为壮观。
峡谷!
鱼窍峡---这里自然风光清幽绮丽,青山对峙,涧流清澈,一汪汪潭水似明珠相串,一挂挂短小的瀑布迭次相连。峡内的山、水、石、树,皆成风景;亭、桥、廊、榭,相映成趣。西狭奇在山、美在水。抬眼望去,一边是拔地而起的高山,一边是错落有致的悬崖。山崖上绿树层叠,其间亦或有古树参天,老藤缠绕。两山之间的响水河,或在峡谷中潺潺绕行,或在巨石间冲腾奔泻,浪花激起的水声,站在远处也能听到。更有意思的是悬崖上的水,或化成一条白练从高处垂落而下,或从栈道上方形成珠帘,飞溅滴注,蔚为壮观。
在石崖下有人工刻的“三颂”复制品,供游人参观。
还见到不大的一块葵园,有个农家乐,可以在此吃饭。
有水有山就是美景。自然景观不必多说。
像不像鳄鱼嘴,自然形成。
灵芝石,就在天井山下。
天井山!
石崖两边的保仁寺。
这里就是著名的“西狹颂”石碑的地方,现在盖了个亭子,用玻璃保护着,过去,必须顺铁链爬过去,感受一下惊险刺激。
《西狭颂》碑亭:
在鱼窍峡中有一座飞檐凌空、古朴挺拔的古建筑--《西狭颂》碑亭,蜚声中外的摩崖石刻《西狭颂》便置身其中。《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碑帖是碑刻的拓片,现在保留下来的汉代碑刻原石寥寥无几,凤毛麟角,而《西狭颂》就是其中之一,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西狭颂》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峡颂》,俗称《黄龙碑》,镌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了,它刻在一块崖体凹进,表面平整的石壁上,宽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额,正文阴刻20行,385字。每字约4厘米见方。纵观全篇,汉代隶书真迹清晰可辨。碑文除记述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主要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描绘了西狭山路的险阻,叙述了李翕由感叹而下令有关官吏奋力修路,凿崖清障,削高垫低,截弯取直,终于开通新路,行人欢腾,歌颂功德等等。
《西狭颂》碑文的右侧刻着正文右侧刻有黄龙、嘉禾、白鹿、木连理和承露人之图象,称为"邑池五瑞图",象征李翕主政其间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其居,是对碑文的形象补充,二者联系起来看,图文相应,虚实相生,是东汉摩崖石刻艺术中图文并茂的佳篇奇构,当地人把它们合称为《黄龙碑》。碑刻周围还有宋代元符、乾道、淳熙年和清代光绪以及民国年间一些名人仿古题刻。刻在悬崖右侧的"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9个大字,是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题写的。碑上阳刻小字题名12行,142字,与正文书法风格相同,皆系当时成县人仇靖所撰刻。仇靖字汉德,是地位很低的官府小吏,即便是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却有如此的盖世之笔,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家、书法家,实为陇南人的骄傲。
《西峡颂》摩崖的另一珍贵之处在于它保存完好。汉隶书法"三颂"中,《石门颂》原在陕西汉中市北褒谷石门西壁,1971年因整治褒河而被切割迁移,现在藏于汉中市博物馆中,碑文已有相当程度的破损。《郙阁颂》的碑石古代就已磨损,明代曾经重刻,早已不是本来的真迹。即便如此,又迭遭破坏,文字残损严重,能清晰辨认的字仅是原文的一半。历经1800多年,《西峡颂》在原来的位置上保存完整,风采依旧,主要是因为碑体凹进崖壁几米深,上凸下凹,即不被日晒,又避免雨淋。碑刻位于半崖,曾被藤萝遮蔽,一般人很难接近,后来还是被樵夫所发现,举世闻名的《西峡颂》才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想尽办法拍到的西狹颂真迹,别小看,距今1800年,那时人刻的隶书,说明汉字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真是不容易,也十分珍贵。
注意下面的石刻的字并不是古代的,是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题写的,系当时成县人仇靖所撰刻,注意是阴文(就是凹下去的文字)。
注意,这是1500年前刻的阳文(就是凸出来的文字,十分珍贵)。
以及下是“三颂”的复制品。
开阔的自然景观,不必多说,用眼看,用心感受就可以了。
按照导游图,游完西狹公布景区后返回,16:00从景区出发,19:00安全顺利到达家中。这两天的旅游感想是:值得一游,景色很美,景区配套设施需要改进,宣传力度需要加大,景区线路标识不清或者没有,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想想这不正体现了原生态的旅游理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