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周村的古商业街

作者:冬凌草 显示图片

@周村  ,隶属于@淄博  市,“天下第一村”,这是乾隆说的。
@周村  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周村  古商业是在各种手工业、农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乡村盛行栽桑养蚕,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在@周村  集散,从而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通过从康熙到道光近150年的发展,@周村  成为相当繁华的市镇。 
@周村古商城  坐落于@周村  城区西部,为古老的商业中心所在地。
@周村古商城  的北门,唤作“大街”。大街,是@周村  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始建于明永乐朝。它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  ,北至朔@易门  ,长约两华里,@北极  阁拦腰横跨中间,把大街分为南北两段,现状保留的基本为南段,全长400米。








清朝后期,“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聚集经营的商业贸易中心。清后期@周村  辟为商埠后,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  、@济南  ,远至@北京  、@天津  、@上海  、@广州  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周村  因丝绸而闻名,在两千年的历史中,与苏杭丝绸并美神州。@周村  丝绸的辉煌,在洋务运动开始的近代化中达到了高峰。厚重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如今,从@周村古商城  街道的名称上,仍然可以感受到“东方@商都  ”的昔日风华。















这可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女儿抛绣球选夫婿的地方





民俗表演 











古董级的东东,留声机,据说还可以使用。






以前的不用电的冰箱,和现代的样子差不多。






应该是和药有关的器具。






海鸥牌的相机。















现在在农村还有使用的石磨















这个可是很好吃的 又香又脆 


















“今日无税”碑是立于大街北首的一块六角形石碑,记载着对@周村  商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李化熙的动人故事。李化熙原为明崇祯七年(公元1643年)进士,官至@四川  巡抚;后归顺清王朝,官至刑部尚书;清顺治十一年,辞官回乡。为发展家乡经济,自己承担了全部市税,这使@周村  成为@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一时间@周村  大街成为名冠南北的富商聚集地,@周村  成为名震全国的旱码头,“天下之货聚焉”。









状元府位于丝市街北侧的状元街,它的主人是@周村  历史上惟一的状元王应统。王应统(1663-1715),字绪光,号敏斋,祖籍@山东  长山县,清朝康熙二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王重明曾任@山西  沁周同知;其父王廷扬康熙二十三年中武举,但不喜欢入朝为官,一生隐居于市。王应统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参加乡试中武举;翌年,赴京试中进士;应殿试一举夺魁,被钦点为状元。那年他25岁。

  这座状元府分前后两院,两个院落中间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人称状元楼。《长山县志》中这样记述王应统:“自服官以迄家居,囊无长物,唯有两袖清风,图书数卷而已”。可知,王应统是个清廉的官员,所以建造的状元府以简朴@大方  为其特点。















































银子市街北起丝市街,南至魁星阁,两侧皆为砖砌楼房.形成于清朝前期,为商业金融市场.全国著名的大德通,大德恒,大德川,三晋元等都在此设有分号,钱如流水,汇通天下.最兴盛时有钱庄票号128家之多。












唯吾知足












进门后搭放衣服的架子 是不是很豪华













@清道  光年间,@山西  票号开始来@周村  购地设号,之后@山东  当地商人也陆续投资银钱业。1921年,@周村  规模较大的银号有108家,总资本达600万两@白银  ,@周村  商业之繁荣,由此可见一斑。解放后,成立@中国  人民银行,票号退出历史舞台。票号展馆位于银子市街131号,共设7个展厅,主要通过大量实物展示@周村  银钱业的兴起、发展、繁荣到衰败的全过程。


























浑然天成的明清建筑群和布局合理的深宅大院,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前来拍摄。继14年前张艺谋执导的《活着》开始了古商城走上荧屏的历史,之后在此取景拍摄的一系列影视剧如《大染坊》、《闯关东》的热播让@周村古商城  声名鹊起,电视剧《旱码头》更是为古商城量身打造而成。
























全是檀木的 雕花大床









福禄寿囍


















婚床









浆染业在明末已是@周村  主要产业之一,至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周村  已有浆坊40余家,染坊70余家。大染坊位于银子市街90号,是创办于@清道  光年间的东来生绸布庄的旧址,其经营模式与电视剧《大染坊》类似,业务主要是将收购来的丝绸、坯布进行整理染色加工,然后批发出去。清光绪年间,资金达三万两@白银  ,先后到@济南  、@天津  、@北京  等地开设分号。










原著陈杰的纪念馆









据导游说 这个光头的调色的师傅相当于大染坊内的高级工程师












这样的织布机在我们这里的农村还有常见 但是过一段时间后 恐怕就要在博物馆内才能看得到





纺车






鼎鼎@大名  的商号 瑞蚨祥















石质器皿









这里面竟养着鱼



































最后以这个最牛的邮局结尾。应该是@中国  最早的邮电局,国字号的。





@周村  之最:世界最早的商品免税区 、@中国  最早的电话胡同、中华老字号的发祥地、@中国  祥字号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