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乡村,游走婺源-2017春节赣北皖南游(3)

作者:zhm_jinan 显示图片

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云雾三清山-2017春节赣北皖南游(2)@http://www.mafengwo.cn/i/6715916.html


从三清山下来,出了索道下站,绕道后面停车场,吃了点随车带的食品。13:56开车前往婺源。


车里的油只有1/4了,上山之前准备加油,发现出三清山西收费站后,整个怀玉乡就只有1家小加油站(有地图显示是中石化,实际并不是),当时就直接上山了。回程曾经计划走三清山旅游公路经过三清山东门,不走回头路去婺源,结果下山后在三清山旅游公路的丁字路口堵车,旅游公路车太多,担心堵车没油就麻烦了,还是原路返回了。

沿途山路上的农家乐


盘山公路


进山之前的宽阔大道,在这路上有一正在建的加油站


去怀玉乡镇上的加油站加了100元的汽油,加油站出来正对着的一个小庙,在这个路口左转是三清山风景区,右转没有多远就是三清山西收费站,我们右转上高速


14:50从三清山西收费站上高速




三清山婺源一带的高速风光还是不错的


15:49在婺源收费站下高速


一出收费站,就看到路边的标语“中国最美的乡村”

百度:婺源县, 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铜都德兴市。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


婺源现成的街景


穿过婺源县城,16:25到达预定的清华园大酒店,酒店在城郊结合部,停车场足够宽敞。不过餐厅已经外包,晚饭、早饭我们都是选择出去吃的。


从房间内看徽式建筑的白墙黑瓦


休息够了,出门找吃的,从网上查到一味领先评价还不错,就决定选这家了。一路开车过去,饭店就在东升路边,这是路边的小区。



糊豆腐


笋尖双烧


秘制猪脚


三个菜再加一盆米饭109元,吃完的感觉就是一般般的饭店吧,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多少缺点。吃完饭出门随便转了转,边上小店的水果比较贵,可能是过年的原因吧。不远处有一桥灯火辉煌,就散步过去看了看。


婺源景观桥位于婺源县文化广场,东岸连接婺源汽车北站,西岸是婺源县文化广场,全长234.57米,行车道宽15米,两侧是5米宽的廊道。


桥的两端有亭子可以上去看




随便看了看,从三清山下来实在是累了,早早的就开车回酒店休息了。


早晨起床后,开车出去加油吃早餐,在几公里处有个加油站,是中石油的,这也是几十公里内唯一的一个中石油加油站,可惜加油的路上没有一个卖早餐的,掉头再回到城内,在一条小街上找到几个卖早点的


蒸汽糕,婺源特产,不过吃不习惯。


米粉,味道还不错。


放在盘子里的蒸汽糕,照虚了。



就在这江湾饭店吃的,环境实在是差点


吃完早餐,回酒店休息一会退房出发,开始游走婺源,其实是应该游走古徽州地带。婺源还未到油菜花开的季节,这样到婺源的游客也不是特别多,联票那么多的村庄一天我们也看不过来,前一段时间看到蜂友发的篁岭下雨天晒秋的照片,勾起了我春节去篁岭看晒秋的想法,就这么定了。顺路走吧,走到哪看到哪。

到了第一个景点,月亮湾,免费的


婺源的月亮湾位于紫阳镇往东700M处,到达李坑的半路之间,有一座狭长的小岛。小岛夹在两岸之间,形状犹如一弯月,这就是月亮湾。

在这里游玩的游客都把车停在路边,附近也未看到停车场。






















游吧月亮湾,开车继续向篁岭前进,在鹤溪村路边看到有停车场,就停车拍了鹤溪村的村口小河


鹤溪村的村口


路过品源山庄,发现边上就是一条小河,河对面一个小村庄,一幅白墙黑瓦的乡村景色,在这里我们休息玩了一会。





路过汪口景区,门口拍张照我们就继续前行了



过汪口后,过桥车上一个山坡,竟然路边就是汪口观景台,整个汪口都在山下,这里是看汪口全景的最佳地点了。










这里就到了江湾了,左边江湾,也可去篁岭,但是穿过江湾路窄还堵车,走右边,两条路最后还是汇成一条。


进入了去篁岭的路


路窄车多,前面堵车了


在源口村,警察设了临时停车场,在这里有景区摆渡车把大家拉进去


进篁岭景区门票和索道是一起的,全票135元,半票120元,也就是说索道票是100元。排队等待坐索道的游客


10:50坐上缆车,索道全长960米,落差195米,空中运行16分钟。



百度:婺源篁岭景区,地处石耳山脉,面积15平方公里,由索道空中揽胜、村落晒秋访古、梯田花海寻芳及乡风民俗拾趣等游览区域组合而成。 篁岭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 周边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四季花海展示惊艳的“大地艺术”。 独特的旅游体验带您走过索桥、滑过溜索、乘上高空索道,俯瞰独特的晒秋奇观。


修篁遍岭,就有了篁岭的雅名。“篁”,是指修长的竹子。篁岭多竹,其中不乏有方竹、毛竹、水竹、苦竹、斑竹、观音竹等。出了索道上站就是这个牌坊,这就是海拔500米的篁岭岭头。有两条路都可以到村里,一条是走树林里,有部分游乐设施,可能略微爬点山,另一条就是这个土路的大道


树林里的蜘蛛侠



村口的平台,呵呵,篁岭的村民已经都搬到山下去住了,以前的习俗晒秋已经作为表演保留下来,估计游客过来只要不是大风、大雨、大雪,一年四季应该都会看到晒秋的。








这里是曹氏祠堂,祭祀先贤上蔡侯曹恤、唐节度使忠烈公曹全晸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忠愍公曹翊、忠武公曹翔。原祠正堂上方的匾额,是太史汪思题写的“上蔡世家”。原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这个祠堂是在原祠堂基础上重建的,占地约360平方米,为中轴歇山式建筑,三进五开间。现在是婺源民俗的展览,不过里面也没有什么可看的








从祠堂旁门出来就是竹山书院,现在里面办的篁岭的画展


竹山书院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规模和形制基本沿袭了老样。整座书院占地420平方米,三进三开间三天井,一二进为单层,第三进为两层。 




门楼上的砖雕造型是典型的徽州五凤楼格式,整体上看这就像是一卷打开的书卷或画轴。“竹山书院”的匾额之上的砖雕是“喜上梅梢”,之下是“望子成龙”,左边是“兄弟登科”,右边是“孟母教子”。





竹山书院的旁门


这是去村头的方向




天街边上的这栋民居是可以参观的






这就是篁岭的天街了




由于篁岭是建在山崖上的村庄,游览主线就是天街,基本是一等高线,到其他的地方就靠这些台阶相连





竹虚厅整体为三间结构,但一楼没有厢房,这和它作为读书、教育的场所有关。整个竹虚厅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这里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临街一面全部为木雕。这图案精美繁复,极尽奢华,但又能突出竹、梅主题,让人叹为观止。这门面上的6方木雕图案,左上是“赵子龙救阿斗”,左下是“关公送嫂”,中上是“九代同堂”,中下是“文王访贤”,右上是“周文王打猎”,右下是“状元及第”。四根木柱上的梁撑的木雕主题,从右到左,依次是福、禄、禧、寿。门罩上裂纹还有梅花和竹子的雕刻,意思是“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竹子又代表竹报平安、步步高升、节节高之意。这些木雕主题,都是徽州木雕最常见的选题,几乎家喻户晓。



竹虚厅是可以进去参观的,从竹虚厅的楼内,可以看到对面山村的景色








这是竹虚厅的对面,客馆与绣楼也是木雕艺术的精品





篁岭的众屋。所谓“众屋”,也叫“厅屋”,其实就是分祠,也是村里族群开会议事的地方。篁岭的曹氏宗祠在村口,离村比较远,而这座众屋居于篁岭天街的中心位置。祠前场地开阔,周围聚居者众多,所以是篁岭的“中心广场”,自然也是最热闹的地方。众屋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分前堂、中堂和寝堂三部分。大门为牌楼式,既阔大,又巍峨,砖雕精美,门楼之上嵌着的那块“圣旨”碑匾,更代表了皇权的崇高和朝廷对篁岭人恩隆的厚重。这里也是村内最大的一块平地了 





路过一个卖伞的小店











现在处的位置是晒工坊,村里有指向这里的游览牌,这是一个两层的小楼,外带楼顶平台,应该是篁岭的制高点了,是欣赏晒秋的最佳地点之一。

篁岭晒秋:已有500多年建村史的篁岭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植、曹振镛的故里。曹氏父子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协助主持朝政75年。在嘉庆皇帝出巡时,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因此民间有“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这句俗谚。秉承祖上遗风,篁岭先民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地无三尺平”的崎岖地形交流,祖辈起,他们就用竹筛匾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如今,“篁岭晒秋”已成为固定习俗,春晒茶叶蕨菜,夏晒茄子豆角,秋晒稻谷辣椒,时令变化,竹晒匾里所晒之物也在不断换新。

























出门的时候拍的晒工坊小楼,到这里的游客还真不多


晒工坊的斜对面就是五桂堂,五桂堂的堂名,取自院内和附近有五根桂花树,开黄花的金桂和开白花的银桂都有,而且是“月月桂”,也就是每个月都开花。

徽式建筑看多了也是大同小异,我们没有进去直接从五桂堂的左边绕了过去


五桂堂的后墙被烟火已经熏黑了



绕到怪屋处有一平台,也是看晒秋的一个好地点





两棵巨大的香榧树


怪屋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一个人造景点,室内的结构就是把房顶地板家具倒过来,还有倾斜的,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从怪屋下面的出口出来,进入一个大户人家,至于什么宅院也不关心了


从院里就可以俯瞰到天街的老磨豆腐


室内有人正在包江西的特色食品清明粑,在景德镇尝过了,吃不太习惯,看样子类似北方的饺子,不过皮好像是米粉做的


出来就是天街了,这里也是欣赏晒秋的好地方












还有模特给我们拍照,我也拍两张








这是在3号观景台拍的,层层的梯田,待到油菜花开的季节一定非常漂亮


上面是玻璃桥,中间是滑索,下面是吊索桥,横跨在山谷之间


这是去1号观景台的路,三清山下来太累了,油菜花也没有开,我们是不想下去再爬上来了




这个池塘是心形的,估计在1号观景台就可以拍出来了



玻璃桥的中间




漂亮的山间小村落





在玻璃桥上看篁岭村


从玻璃桥回来,路过1号观景台上来的路,当然去的时候也路过了


3号观景台


重新回到天街,准备返程了


天街大部分都是卖吃的,整个篁岭村很多房屋都在维修,村民已经全部迁到山下,希望将来这里就不会有太多的民宿、酒店和商店。


14:00回到村头,直接坐索道下山



在缆车里已经偶尔可以看到山上开放了的油菜花



篁岭售票处,回程的摆渡车就在这里,对摆渡车的管理还有待提高,没有排队处,没有标识牌,车辆来了大家蜂拥而上,哎,老人孩子怎么办。


14:30坐摆渡车回到临时停车场,开车离开篁岭,今天的目的地是黄山市,也就是屯溪,现在还有时间那就开车去歙县古城看看,随便溜达溜达


在路上拍的田间景色


路过江湾景区


上高速前路过晓起的牌坊


14:59在江湾收费站上高速


15:07经过赣皖界塔岭收费站


15:22这应该是对面的省界徽州收费站,好像是黄山松的造型吧


路上有小雨,并且高速上面有提示黄山风景区南门收费站因车流过大已封闭,请大家择机下高速


15:52在岩寺收费站下高速


途径一个大型的建筑物,没有匾额,应该是新建还未使用的


路上看到一个高高的牌楼,走近一看是唐模,拍照留念,还是AAAAA景点


跟着导航一路走,大家排队等着过太平桥,回来一查,右面小山坡上的白色建筑竟然是歙县博物馆


百度:太平桥主要选用淳安优质茶园石,用糯米汁拌石灰砌筑而成,施工精细,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居全省古桥之冠。1969年7月5日,徽州发生特大洪水,练江水位高出太平桥桥面3.4米,全桥淹没。沿河地带许多房屋倒塌,而大桥(除桥面、条石栏杆、桥墩分水尖局部损坏外),基本无损,水退后车辆仍通行无阻。为保护这座珍贵古桥,1969年8月省交通纵队投资9万元,由徽州专区交通支队机动养路队施工,技术负责:凌应之,对该桥进行整修加固,并加铺钢筋水泥混凝土桥面,增设悬臂式挑梁钢筋混凝土微弯板人行道及桥面照明设备。1981年,省人民政府又将该桥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太平桥,过桥就是歙县古城了,可以看到红灯笼挂在城墙上,桥头有巨大的石墩挡路,只能够小车通过,大车无法穿过。


过桥后车辆混乱,无法找到停车位,道路的两边停满了游客的车,我们只能够继续前行,搜搜周边,距离渔梁坝不远,就先到渔梁坝去看看吧。


车到渔梁坝,呵呵,收费不让进啊,每人30元门票,确实不贵,包含渔梁坝和渔梁村,可是我只是想站在岸边看看渔梁坝罢了,30元感觉就太贵了吧。想想网上说的下班就不收费了,看看售票处是到5点,还有5分钟,我等。过了7、8分钟,过去看看收费的老哥还在,看来过年人多看的严了。算了,我还是去古城吧。开车返回古城,这时路上的车也少了,路边也有停车位了,不过看到停在路边的外地游客的车有被撞坏往拖车上拉的情景,还是把车开进了停车场,停车场收费人员也是好心,劝道:“古城景点已经下班了”。我只是想看许国牌坊,在城内随便转转,对那些景点并不感兴趣。从瓮城的门口进入,设有售票处和检票的,想不买票从这个门进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了,网上也看到有这种争议了。下班以后自然就没人管了。


百度: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国家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穿过城墙进入内城就是牌坊和南谯楼



挂徽州府匾的这就是南谯楼


百度:南谯楼始建于隋末,为歙州(今徽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在歙县县城内。始建于隋末,为歙州(今徽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后历代均有维修(据地方志记载,此楼宋、明二代多次重建)。楼三重三开间,高约2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砖木结构,悬山顶,重檐高脊,紫墙青瓦。下为门厥,门阙宽4.5米,左右各有木柱13根。每根柱围1米余,每柱均呈10度左右斜倚墙壁,用以支撑大梁。虽历经风雨,多次修缮,但古制古风依旧,为江南一座有名的古谯楼。南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现在的南谯楼,是1997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的,它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门阙为宋代风格。


穿过南谯楼进来是一个大的广场,左面是城门,正对的就是徽州府衙,右面是东谯楼


百度: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隋义宁年间(617-618年),越国公汪华即迁于此。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


百度:东谯楼位于歙县城区中和街,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地处原府衙大门外东侧。谯楼面阔12米,进深10米,高13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歇山顶,高脊翘角。大梁架于高台上,下为门阙,街道从中穿过。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东谯楼起因于堪舆家之说:门面朝东,属“甲”方,取名“迎和”,可得治国之才;另一说:先前城内火灾屡见,该楼朝东,可以“禳火”,故名“禳火门”,雅化为“阳和门”。


从门下穿过就是许国牌坊



百度:许国牌坊是一座全部采用青色巨石仿木构造建筑的石牌坊,因其有8根粗达半米见方的巨石顶天立地,故俗称“八脚牌坊”。
三绝:
    整座牌坊结构由两座三间四柱三楼普通牌坊和两座单间双柱三楼普通牌坊组合而成,平面呈11.54米×6.77米的长方口形,高达11.4米,如此形制的组合牌坊在华夏大地上绝无仅有。此为许国牌坊第一绝。
    一般纪念性牌坊均是坊主逝世后建造之物,唯独许国牌坊是在其生前建造的,这在数千年封建社会史和中国牌坊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此为许国牌坊第二绝。
    最为显眼的匾额题字出自江南才子董其昌之手,石刻技艺使其书法更显遒劲端庄力透石背。接榫固石,通体锦纹,此为许国牌坊第三绝。




看完牌坊,也没有兴趣顺着中和街向前逛


就转向打箍井街往回走


走到曹氏二宅和打箍井,曹氏二宅早已过了参观时间,大门紧闭,当然我们也就是到此一游吧,也没有进去参观的想法。打箍井还是可看的。
百度:曹氏二宅位于徽城镇打箍井街,建于民国。座西朝东,二宅壁联。南宅二进三开间,面阔10.7米,进深12.9米,占地面积约138平方米。前有小院,下堂有厢房,天井两侧有廊,雕花屏门装隔。上堂为统间,有楼,砖、木、石雕精美。北宅二进三开间,面阔10.7米,进深13.2米,占地面积约136平方米。上下堂都装厢房,木雕稍逊于南宅。2004年, 被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宅现在为徽班纪念馆,从入口走廊到正堂依次介绍曹宅的文化和徽班概说,京内、京外四大班介绍,徽班进京路线图、徽班发源地示意图,徽班与徽商、徽班与京剧、京剧寻根。正堂内还展示了戏曲内容相关的砖雕、木雕以及碑文,徽剧工尺谱、剧本、程长庚家谱、古戏服、乐器、徽剧脸谱以及徽州历代著名戏剧家的肖像与生平简介。北宅主要是体现过去曹宅唱堂会的情景,并展示现代徽剧的发展历程。从门口的牌子看应该是免费开放的。



走到了打箍井街与十横街的路口,这附近还是有些老房子的


不想再逛了,顺着府前街原路返回


回到停车场,取了车后不死心,再去渔梁坝


途中路过练江边的一个停车场,渔梁坝的上游,停车进去看了看


这次回到渔梁坝的门口,看门的老哥离开了,进去站在岸边看了看,远处就是渔梁坝


百度:渔梁坝位于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渔梁村,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据考证,早在隋朝,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坝长 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渔梁古镇依河而建,占地8.9公顷,人口1800余人。古镇形成于唐,约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姚姓迁居于此,逐渐发展为村落。古镇整体格局保存完整,渔梁坝和水运码头是该镇最有特性的要素,现存传统古建筑430处,占小镇建筑总数的65%。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320处。镇内只有一条东西向主街,其实就是铺着石板路的小巷,当地人却称之为渔梁街,一色的木排店面,一色石板鹅卵石路面。我们也无心在继续逛下去,天色已黑,订的屯溪的酒店,还是去看黄山老街吧,18:10开车上路。


预订的黄山九州大酒店,到酒店后先办理入住,服务态度还可以,酒店有一个院子是停车场,晚上放车很安全,可能距离商业区比较远的缘故,春节期间就是人气不是很旺,放下行李,开车去老街,老街周边停车位太难找了,倒车时还把车尾和路上的护栏碰了。


百度: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屯溪老街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搜了网上的饭店推荐,老街徽州人家的人气评价都不错,就决定到这家吃晚饭。这家店可能是网评比较好的缘故吧,人气很旺,我们进去正好有一桌空出来,来的再晚的人就只有在外面吃了,点了经典臭鳜鱼,感觉一般,吃过几次臭鳜鱼,他家做的属水平偏下,黄山一绝就是蕨菜,炒的也一般吧,酱排骨也属一般水平,毛豆腐因为吃不习惯不好评价,里面稀糊糊的像化了的奶酪,个人感觉不如长沙、南京的臭豆腐。价格应该是200元左右吧,一般的徽菜饭店。



经典臭鳜鱼


黄山一绝


酱排骨


铁板毛豆腐


吃完饭出门,街边就有卖毛豆腐的,这是加工前的毛豆腐。



老街上的人也多起来了




很多卖芡实糕的,查了查原产西塘。


在街上随便转了转,大同小异的老街、古镇,没有太大的兴趣了,打道回府。


20:48回到酒店休息。


青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画里宏村-2017春节赣北皖南游(4)@http://www.mafengwo.cn/i/6777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