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十二月 • 方见落羽红】台州临海红杉林寻记

作者:森片 显示图片


      新版手机版蚂蜂窝也能听游记音乐了,别忘打开试试听听,我每篇游记的音乐都是对应内容专门精心挑选的。


      走出了路,就会发现更多美景。
      在浙江台州临海的东塍镇桐坑村到小芝镇溪下村的一条依山傍水的路上,有三片很大的红杉林,由于以前公路没有修通,这个地方一直被深藏,直到近年才逐渐被更多人发现,接踵而至。 


      初冬,这被称之“江南喀纳斯”的地方,本是塞外北疆风光,却藏于临海深深山坳里。青山绿水间一抹亮红,红杉树高耸入云,整齐排列,阳光下呈现出淡绿、浅红、深红、金红、褐色多种色彩,斑斓交织,倒映于碧波微漾的湖面,如同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午后阳光下,时光也一同静止了。



      如同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只火黄半月,同样红树林也不会红艳多久,为了这一年等一回的美景,于是我选择了非周末时间出行,独自踏上了旅途。
      所以这次【米奇游记系列】第一回没有模特,没有皮娃,唯有美景。

      红杉林本是临海林场在牛头山水库上游种植的大面积水杉林,主要有三处:八岭、毛山洋、杨岙。三点之间各隔一座山,也可各自独立进去。
      杨岙红杉林可从桐坑村进,毛山洋红杉林可从S225省道边的坑下管村进,八岭红杉林从溪下村进。
      从东塍镇出发,经桐坑村,途经顺序:杨岙——毛山洋——八岭——溪下出。 
      从溪下村出发,经林场门,途经顺序:八岭——毛山洋——杨岙——桐坑出。 
      其实胜坑没有红杉林,溪下八岭红杉林因在去胜坑的路边,所以许多人都这么叫。


此图需要下载高清图的: 请点击百度网盘 @***1sl1u12H

【 三大路线 】

路线 1 :   S225小芝胜坑方向(杜氏宗祠路标往溪下) —— 牛头山水库(下蒋)林场检查站 —— 八岭红杉林 —— 毛山洋红杉林 —— 杨岙红杉林

路线 2 :   S225东塍小芝方向 —— 东塍中学南门对面“溪东胜景”牌坊路进去,岔路右拐往桐坑方向 ——  靠水库左边开,乡村公路前行穿过隧道至桐坑,下车沿溪徒步前往杨岙红杉林

路线 3 :   S225坑下管 —— 毛山洋红杉林 —— 杨岙红杉林 —— 滴水岩瀑布 —— 桐坑 —— 和尚坪 —— 龙王坑 —— 坑下管


      从临海北出口下了高速后,沿着 S225省道开,先是选择了走路线2,不久就见到了起点坐标:东塍中学南门,路口就在这大门的对面前方几十米。


      东塍中学南门对面,看见“溪东胜景”牌坊就进去,过桥后岔路右拐往桐坑方向。


      桐坑位于东塍镇东南,距镇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的深山里。以前进出很不方便,要爬好多山路。打通山洞,修好路后,桐坑的原始自然景观方为人所识。


      沿着牛头山水库左边开,经过颠簸坑洼的乡村山路前行,来到此隧道前。


像不像《千与千寻》中的这个隧道洞口


      隧道很长,阴森森的,仅一个半车宽,一直担心开着开着对面来辆会车,好在没碰上。不过隧道内有两处港湾式伸出可以交会的地方。


      出了隧道继续开,一直开到导航都不显示路了,在一个向右下方的发卡弯拐弯处,见到这幢橘黄色四层楼时,就要在附近找地方停车了。


      图中是走过后回望,左上方白色的房子前(墙面上有黑色笔涂刷的红树林三个字),红色箭头的地方,就是要弃车开始徒步的起点。当然徒步者,有需要的也可以在口上的农户家补充点水或食物等给养,特别是新鲜的山芋很多。


      继续穿过这几间残破旧屋,鸡飞狗跳的地方,沿着田间小路就可以去往溪边了。


      由于前几日有雨,路上还是比较湿滑泥泞的,注意低头看路,选好鞋子。


      桐坑是临海东塍方向进入红杉林的一个通道,到杨岙前要经过优美的峡谷,那是夏天溯溪的好地方,途中可欣赏到溪潭、瀑布、奇石,徒步需一个小时以上。
      下到溪边,最先看到的是水帘瀑,也称滴水岩瀑布。峭壁上飞泻而下,水流湍急时会有五六支瀑布,阵阵轰鸣,蔚为壮观。坑底平坦开阔约2000平方米大岩床,水顺着岩体沟壑而下。一瀑接一瀑,或急或缓,落差有致,一潭连一潭,或深或浅,形态各千。不过这些景观只能在水源丰沛的季节才能完美欣赏,此时冬天时节瀑布已经小了很多。


      远处的小红顶房子是电站,像拦路虎挡在路中,不过墙边可以容纳一人通过。



      走过这片礁石后,犯了难,由于前阵的连雨,使得再往前的路水位上涨,没处下脚,由于就俺一人独行,鞋子也不是太防滑的,所以不敢贸然前行了,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这条水路继续往杨岙的念头,原路返回到停车点。还是等以后人多再来时,找个老驴带路了。


      之后路没再走下去,就借用网友的一张图示意下,如果水不大时候,基本就在这样的溪边山路中穿行。当然夏天则可以毫无顾忌地溯溪,不过那时候就没有红树了,各有得失。


      路线2的踩点失败后,乘着时间还早,继续返回S225前往第一条路线的溪下村。


      去溪下村的路看样子新修不久,道路平坦,标线清晰,开在上面,看看窗外景色很是舒服。


      路线1:行车详解
      小芝镇(杜氏宗祠路标)—— 过溪下桥 —— 第二座桥快到前有木材检查站(下蒋村)—— 检查站过100米右转通过一个农庄,向山上行驶。一直开,中途有个交叉路口,你不要管它,就向前一直开,盘山行驶3公里就下山进入条石路。
      条石路一直走,看见有左往广营,右往杨岙的指示牌时,往左是去毛山洋红树林,车可停在石桥边,看完取车回到分岔的这个路口,向右上坡是往杨岙。条石路的末尾就是碎石烂泥的路,轿车止步,越野车可以一直开到杨岙。


      从S225省道往胜坑方向转下来后,首先会看到溪下村口的大樟树和这个郭氏宗祠,沿路继续左拐。


      经过下蒋林场检查站时,考虑此时光线拍红树林不太合适,就顺着往胜坑的公路先去看看古村落。胜坑距溪下约 6公里路程。上图是胜坑村的入口,车只能到此为止,村口估计最多也只能停个七八辆。
      斜阳笼罩整个胜坑村,幻溢出金色光辉,像已泛黄的老照片。


      绿竹屋边合,青山郭外斜。四周青竹山林一片,古村掩映其中,历史在这块美丽的地方浓缩得很重很酽,斑驳的老房子随处可见。


      远方层层的青山,浓如泼墨,淡如抹云。石墙斜瓦在青山蓝天映照下、构成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
      700多年来,村民们沿溪以石头筑屋,石块铺路,石条造桥。石头般的执著和淳朴已经渗入了山里人的血脉之中。而今,因移民,二十多年来,这里再没有造桥修路,人烟日渐稀少,所能见到的最晚的民居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建的木结构砖石土房。
      这里,村容村貌,古风犹存,是美术与摄影爱好者的绝佳去处。虽然半个村庄皆是残垣断壁,在苍烟落照的时候来到这里,难免有满目苍凉之感,但它也以“垂暮”的从容淡定,历尽沧桑、窥破红尘的气度吸引着游人。
      夕阳无限好,古村自迷人。这种景色,这种气度,进得诗歌,入得丹青。


      这家门前的红艳,吸引了我的驻足。


      走上前去,才发现竟是传说的网红民宿——胜坑草宿。就是那一对杭州夫妇辞职后,带着孩子,在这里,用了200万积蓄自己一木一钉地将老石屋改造成现在舒适的九间房。


      境由心造。在胜坑,假如你也有淡定从容的气度,那么,你足可领略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恬然。田园之乐,稼穑之乐,归隐之乐,诗酒之乐,这一切都因有了这样古老静谧的村落作衬景与情境。



      一条清澈的小溪纵贯全村,小溪两岸,是久经沧桑的石头民居。嶙嶒的石头,经过风雨的打磨,岁月的销蚀,依旧保持着石头本身的厚重,又显出了它们的圆润。这让人想起鲁迅所称颂的 “台州人的硬气”。


      石头房屋,不少已成断壁颓垣,有的只留下了一堵外墙,还依稀保留着昔日的轮廓,历史的遗存。




      溪水潺潺,草木凄凄,一群花鸭正悠然地嬉戏觅食着,安静的村子娓娓诉说着昨日的故事,置身真有恍若隔世之感。梁实秋说过:“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 苍烟落照、断壁颓垣的胜坑村,就是这般自有它的情趣。


      出村上车后,继续往南一点路,便可见藏在深山里的杜氏宗祠,台州最大的宗祠之一。宗祠两边各有一座白墙黑瓦的辅楼,东为樊川书院,西为杜园,掩映在丛丛翠竹中,整体建筑具明清徽派风格。


      宗祠内,墙上一幅幅各种介绍杜姓先人历史的像框。“杜氏出自祁姓,尧帝后裔,以国为姓,始祖杜伯,祖籍西安。” 这是介绍杜姓起源的一段文字,杜伯即杜恒,为世界杜姓华人的始祖。
      胜坑村是南宋名相后裔聚居地,台州杜姓始祖杜羔,在唐乾符年间为避黄巢之乱从河南迁来,族中声名最著者为南宋理宗朝右丞相杜范,是台州历史上官位最高的人。
      景炎元年,南宋右丞相杜范的侄子杜浒率领台州四千精兵,随文天祥抗元复宋。可是,此时的南宋王朝已是金瓯破碎,风雨飘摇,一如文天祥《过零丁洋》所云,“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谁也无法挽回改朝换代的噩运,杜浒领导的台州四千义军以失败而告终。随着元军的长驱直入,杜家村人纷纷扶老携幼,远走他乡,其中一支便避祸至此。


      车行继续前行1公里,便来到岙陈村,岙陈古村落是小芝镇唯一的原生态古村落,地处牛头山水库和桐峙山之间,台州的后花园,小芝的天然氧吧。
      这里曾经有近40户农家,现在只有五六户人家的老人们还住着,从这里出去的人们再也不会回到这曾经的家园。就在行将消亡时,如今一批旅游度假项目入驻,正在对老房进行改建,以后会是一个不错的休闲场所,算是重新焕发了生机。村口溪边这幢新的小楼,便是椒江人来投资的一个馆子。
      开到这里,前方不再有车可以通过的路,于是,俺硬生生地在馆子门前演练了一把公路调头。



      到了村头,一条河流从远处流来,一座大石块铺成的石桥静卧水面,历经磨走。青青的藤蔓从石罅长出来,垂吊在石壁或空中,让石桥显出一种异样的苍老和美丽。桥下的碧水中有鸭群嬉戏,悠悠地,把那千年的沧桑归于平凡。


      村里有原生态石屋群,整个村庄山清水秀,清静幽雅,是个度假的好地方。农舍石墙黛瓦,清溪环绕,巨树蔽天,一条延伸到万山丛林的古道,黑白相间的民居隐约于碧谷之中。



      村口六百多年的银杏树,依然郁郁葱葱地矗立在小石桥边,陪伴着小溪、石桥,俨然是个历史老人,向我们诉说着岙陈的没落和新生,庇护着村民的生息劳作,出入平安。


      谁家狗儿调皮的留下一串串 “我出没,请注意” 的印记,沿着路就可以通往后面的山林。


      时间关系,还得去初探下红树林,于是匆匆告别岙陈,没有继续深入。



      从胜坑回溪下方向的路上,记得找有两三处林场大门的地方,可停车也可驶入,从水岸边拍摄对面的八岭红树林。


      由于11月来一直较暖,故原本每年11月25日-12月5日间便会全红的红树林,今年还没进入盛期,不过半边瑟瑟半边红的间隔色彩,也别有一种韵味。



      在这写有 “临海市红杉湿地管理和保护办公室” 牌子大门,就是路线1 开始红树林之旅的起点,如今平时车辆进出的大门也都铁将军把门了。如有当地有熟人关系的,或是据说给看门的塞包烟,就能放行车辆进去。不过这次独自徒步,拍摄为主,就没有开车,老老实实把车停在了门口外的荒野停车场,从边门行人通道进去。
      门前右手边的停车场很大,足够停下两三百辆车,此时下午3点,停车后村民收费10元,无票据。隔天我早上8点再来时,没有再遇到收费的,估计土匪们起得晚。
      停车场外很多摊贩,没有准备的可以在这补充点水和食物。


      进门后,便沿着平路一直靠水库走,回头望进来的地方,桥便是刚才往胜坑的路。


      林场门进去后,第一个岔路口,左拐平走沿着石板步道通往八岭红杉林,右拐上山是汽车路,可通往毛山洋红杉林。
      走进步道深处,会发现很多新人在此拍摄婚纱照。午后的初冬,斜阳西照,树影婆娑的红杉林里,金色的阳光片片洒下来,照在人们脸上,暖暖呈现出美丽的色调。







      八岭红杉林走的差不多了,在厕所指示牌的前方会有上山台阶,走上去最终会走到前面说的汽车路,可以从上面俯拍八岭红树林,可惜没有长焦,只能远远这样看看了。




      逛完第一片的八岭红树林,时间已到4点多,还得赶回临海城里,于是暂先打道回府,留待明日来三片红树林连串走。


      小小临海城 5点左右就已经高峰了,从林场到酒店40公里不到的路,开了1个半小时。猜猜左前方,那个楼上有塔的建筑是什么单位?


      这个既像南方馄饨又像北方饺子的东西,是临海传统美食——扁食。
      扁食皮的厚薄与韧性,介于馄饨于饺子之间,比饺子精致,比馄饨丰满,馅的多样性更非饺子、馄饨可比,不同馅代表不同寓意。一般来说,馅为笋、茭白、豆腐干、炊皮、肉、白萝卜等,均切成小丁,事先炒熟再包制。馄饨皮是正方形,扁食皮是呈梯形。扁食一般汤食,也可蒸可煎。


      酒店边上这家有名的汤阿姨小店里不仅扁食好吃,这2元一颗的手工牛肉丸子更是一绝,美味有劲道。


      次日8点多,一路通畅又抵达溪下,S225右拐下来,便见田里农民与耕牛早已沐晨劳作。


      行车记录仪拍一张到溪下村口,看见停车场牌子就是准备左转,这样大家应该很好认了。这次看见村里正在平整新的水泥路大型停车场,很多都是大巴位置,看来今后来红树林的人会越来越多了。


      今天不再从昨天第一片八岭红树林林间走了,直接岔路口上右边的汽车道,沿山而行。这个位置已是经过了昨天八岭红树林石阶上来后的转弯口。


      翻过最高处,转弯开始下山,可见山底漂亮的溪水。


      路过这片水阶后,就要开始右转进入平路了。


      沿着这路,一直走一直走,去往毛山洋和杨岙红树林方向。


      到毛山洋红杉林之前,在这位置有岔路口,左拐广营方向是通往毛山洋红杉林,右拐是继续翻过一座山头,通往杨岙红杉林。
      毛山洋红杉林走到尽头,是个湖,之后就没路了,开车和徒步的都要折返回到这里,向上继续往杨岙方向。


      先去看毛山洋红杉林,走到这儿,车子就不能继续了,可以停在桥渠前的路边。


      毛山洋红杉林是最大的一处红杉林,距离地图上标注的毛山洋村却有较长一段距离,所以不能靠导航设置毛山洋,只能看攻略,目前林场水泥公路只通到这里。


      过桥渠后就是林地里铺设石板地面的游步道,一条小溪从树林中穿过,流向不远处的牛头山水库。树林尽头就是水库岸边,可以欣赏水库风光。


      上图这张全景是网上前些年的图,这次特地按照这个角度对照了很久,发现的确再也拍不到这个位置了,因为图中人站的位置前面水域,现在已经填实修成了一条拐弯的水泥路,背后就是无路的山坡,没法再往后退拍摄出这样的全景了。所以说,看景须趁早啊。


      这张图就是上面那张全景的最右侧角度,没法再往后退了。






      游览完毛山洋红杉林,回到刚才有路牌的岔路口,沿公路向上往杨岙红杉林。从毛山洋红杉林走到杨岙红杉林约需走40分钟山路。由于毛山洋通往杨岙红杉林的公路正在施工,就是图中的碎石烂泥路,所以目前去往杨岙红杉林只能徒步,当然越野车没有问题。









      杨岙红杉林是三处红杉林最美的一处,有阳光、草地,面朝水库。
      最美的总在最远的地方,最累的终点。




      从桐坑方向穿越来的一批杭州户外中老年团,二三十人,精力真好,之后行山速度比我还快。





      除了可以欣赏到红杉林美景和水库风光外,林地里还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树根——膝根,其使落羽杉这种古老的孑遗植物,能够耐低温、耐盐碱、耐水淹。


      落羽杉在低湿地或河湖滩地生长时,6~8龄时即会在根部向上长出膝根,伸出土面。膝根高矮不等,短则几厘米,高可达两米。一般认为膝根是在原生态区内长期淹水形成的,能起到一定的呼吸、通气、固着和贮藏养分等作用。如果生长在无淹水环境,就不形成膝根。



      在杨岙红树林,可以360度无死角的环视美景,手机全景早已容纳不下她的身影。


      返程山上拍的,可以看见还不是全红,很想知道为啥红杉林都是靠水边的先红,是迎风还是最冷? 
      当然还有奇特的是,很多即使两棵并排长的同样大小高低胖瘦的,一棵已经遍体红叶,一棵还是全身碧绿。正是一山秋浓,浮翠流彤。


      如再迟些个十天半月来,相信更是一种满红舞动的震撼,今年想来的抓紧仅剩的机会动身吧。



      遇上个拿双刀劫道的,被拍照取证了。






      回到八岭红树林上方的公路,有了阳光,下面的红树林会显得更红一点了。





      至此,三大红树林走遍,从停车场回到停车场,用时6小时,拍拍走走16.6公里。

      想来的,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很多外地游客赶过来,很晚才出发,山林暗下来是看不到路的。比较危险。所以我这次基本合理安排了两天时间,慢慢欣赏。另外最好不要等到周末才来,人多车多,非周末时间真的很清净。 

      如果不打算自驾的,其实去也很方便。可以坐动车到临海站,下火车后出来坐公交102路,到东塍镇,再从东塍镇坐101路(小芝方向)公交,到溪下村下车,沿路进村步行10分钟左右就到下蒋林场大门了。

      还有就是看准天气预报,尽量多云或是大晴天来,阳光的照射,能为红树林增色不少。

      正常12月初是最佳观赏时间,树叶红了以后会掉,太晚过来就只能看光秃秃的树枝。今年天气热,像今天全程我都是单裤加短袖,所以假如你刚看到这篇游记,想动身的话,正好能赶上今年的最佳时节。




      为避开昨天那样的晚高峰,今天三点半出了停车场,驾车回酒店果然一路顺畅,40分钟就到了。
      休息一下,晚八点满血复活后,去逛了离酒店不远的紫阳街,古街曾是台州府城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是临海千年府城的一个缩影。紫阳街原本一直有街无名,紫阳之名还是直到1998年而冠,纪念南宗始祖张伯端,其号紫阳,西游记里就有他。







      紫阳街上百年老店、名人旧居、百姓私宅、时尚小馆都有,街巷格局、传统习俗交相辉映,积淀了醇厚民风。


      一天的走量,成功打破之前成都和香港的徒步纪录。


      次日早6点后,天色濛濛,我已登上江南古长城的揽胜门。
      早上来可轻易省却65大洋,当然起得不用比鸡早,只要比查票员早就行了。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环绕临海古城而筑。相传系东晋辛景为抵御孙恩农民军建造,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江。




      望天坛,酷似北京天坛圜丘,曾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攻占台州城后称王祭天的地方,天坛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修筑,登台石阶和各层栏板数都是九和九的倍数。登上最高层的中心石,据说放声歌唱,会伴有反射回音,别有韵味。


      这圆形天坛外的墙角,明显就是按天圆地方,阴阳八卦的体现。






      台州府城墙因其敌台的建造,后来成为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样板,故称 “江南八达岭”。


      用手机自动画图 APP牛叉的,随便点点,分分秒秒便画出不同风格。



       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在城墙上修建了13座双层空心敌台抵御倭寇。这种敌台跨越城墙内外两边,内部空间大,可常驻大量兵力,且能避雨御寒,非常便于瞭望、防守、传达信息。之后,随着戚继光等人调驻北疆而极大影响了北方明长城的建设,不仅提升了防御能力,也创造了标志性的城墙景观。



       瓮城,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为加强城关的防守,在城门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这在电影《投名状》中有很深的印象。
       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


       下了城墙,顺便又到了紫阳老街,体验下白天的热闹。




        大人面馆后的两位小人



       中国人民很行,隔壁老奶奶养花也很行。







       紫阳街的尽头,出来左拐经过热闹的古玩地摊市场,便是龙兴寺,墙内为建于唐代的千佛塔。
       龙兴寺位于灵江之畔,巾子山麓,古城墙内,历为台州之官寺和首寺,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重要发祥地,在历史上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唐天宝时,寺僧思托,六随鉴真东渡弘法,讲说天台宗义,弘传天台章疏,亲制鉴真干漆坐象,被日人奉为国宝,开日本雕塑艺术之先河。


       至此,就要暂别临海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临海,还有着如括苍山、桃渚古城、桃江十三渚,江南大峡谷很多可玩的地方,红树林的线路3还等着没走呢,下次还会再来的。
     (全文完)



  如果这篇游记看完觉得有点帮助,举手之劳记得帮顶,能让更多人认识临海这片美丽的红树林。


      看看这条新闻,林场原有的可容纳30辆大巴和400辆轿车的大型停车场,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今年又在空地上开辟了一个新停车场,以便减轻停车压力。目前,两个停车场可容纳60辆大巴和800辆轿车。所以一旦发现冷门景点,还是趁早动身,说走就走。  


      此外,原本来小芝,住宿是个问题,匆匆赶一天时间的话,不能完整欣赏完三片红树林。
      如今距离溪下林场口5公里多路的中岙村,村里统一规划建设起了许多民宿,主打特色主题民居。如中岙民宿1号楼村民擅长编制草帽,就以草帽楼命名,别家村民种桂花为业的,就以桂花楼为主题了。想轻松逛红树林的可以考虑在此入住歇脚,这样就不用赶回40多公里外的临海城里了,方便很多。

      再过些时候,又一年的12月就将来临,准备好动身了吗?

这是另一位蜂友的相关游记《深秋徒步探密境,仿佛遇见喀纳斯 》
@http://www.mafengwo.cn/i/9361649.html
里面内容也比较详实,尤其是在到达杨岙红树林后,回来可以不走回头路,走沿湖的路线,大家也可以参考下。

 先是关注蚂蜂窝几年,只看没参与。
 到2015年12月23号发布第一篇游记。
 主要是忽然打算把米奇从两岁开始和我们出游的经历整理出来,也好给儿子以后长大了,也能随时翻翻重温,留个纪念。
 顺序按照写成的顺序,不一定是时间先后。由于很多都是早期游记,记录为主,不一定完善。现在随着在摄影上的投入,会呈现更好。

 标题后面的 ★ 星号数,仅供参考,是从三方的自我评定:一是自身满意度、二是作品完整度、三是作为攻略推荐度。

@http://www.mafengwo.cn/i/5359861.html 
【 香港 漫记1】初临两园 • 匆匆街市 • 香港 掠影 ★★★
@http://www.mafengwo.cn/i/5360110.html 
【 香港 漫记2】火车往南 • 重游旧地 • 香港 过年 ★★★
@http://www.mafengwo.cn/i/5395962.html 
【 香港 漫记3】闲逛南丫 • 行山龙脊 • 听海石澳 ★★★★
@http://www.mafengwo.cn/i/6660407.html 
【 香港 漫记4】寻味 九龙 • 徒步西贡 • 徜徉校园 ★★★★
@http://www.mafengwo.cn/i/8696910.html 
【 香港 漫记5】涂鸦中环 • 食味长洲 • 寻色石澳 ★★★★

@http://www.mafengwo.cn/i/5356620.html 
 01【蓝色太平洋】塞班与天宁 ★★★★
@http://www.mafengwo.cn/i/5357058.html 
 02【最美在路上】 青海 万里行 ★★★
@http://www.mafengwo.cn/i/5357253.html 
 03【歌诗达航行日志】大西洋号邮轮之旅 ★★★
@http://www.mafengwo.cn/i/5357544.html 
 04【风从海峡来】 台湾 环岛八日 ★★★
@http://www.mafengwo.cn/i/5357658.html 
 05【海外过春节】新马之旅 ★★★
@http://www.mafengwo.cn/i/5357770.html 
 06【鹭岛凤凰花】 厦门 鼓浪屿 漫记 ★★
@http://www.mafengwo.cn/i/5358030.html 
 07【 文山 寻 桃源 】 云南 自驾 ★★★
@http://www.mafengwo.cn/i/5359225.html 
 08【最美花岗林】春走 三清山 ★★★
@http://www.mafengwo.cn/i/5359330.html 
 09 国庆 浙江 自驾( 安昌 - 林坑 - 楠溪江 )★★★★
@http://www.mafengwo.cn/i/5359594.html 
 10 春节 浙江 自驾( 新昌 - 缙云 -古堰画乡- 龙游 -新叶) ★★★
@http://www.mafengwo.cn/i/5359787.html 
 11【淌溪 • 漂流 • 听瀑】 浙江 磐安 戏水 ★★★
@http://www.mafengwo.cn/i/5360373.html 
 12【 安吉 水边的宁静之夜】夏阳水库露营 ★★★
@http://www.mafengwo.cn/i/5360456.html 
 13 安徽 池州 自驾(牯牛降-秋浦河-大王洞)★★
@http://www.mafengwo.cn/i/5360592.html 
 14 皖南 自驾( 徽州 大峡谷- 绩溪 龙川 -仁里)★★
@http://www.mafengwo.cn/i/5360978.html 
 15【小岛梦】 苏州 太湖 三山岛 ★★★
@http://www.mafengwo.cn/i/5436997.html 
 16【天府之味 】寒春二月耍 成都 ★★★★
@http://www.mafengwo.cn/i/5477670.html 
 17【诗画 桐庐 • 江南 古村落】环溪-深澳-荻浦-大坞水库 ★★★★★
@http://www.mafengwo.cn/i/5602088.html 
 18【万里走河西 • 风沙满 敦煌 】 门源 - 祁连 - 张掖 - 敦煌 -长城- 额济纳旗 - 银川 ★★★★★
@http://www.mafengwo.cn/i/5622056.html 
 19【夏日最后的清凉】 诸暨 五洩- 嵊州 漂流 ★★★
@http://www.mafengwo.cn/i/6196262.html 
 20【闲游隐世小镇】吴江黎里 ★★★★
@http://www.mafengwo.cn/i/6451445.html 
 21【唯有十二月 • 方见落羽红】 临海 红杉林寻记 ★★★★★
@http://www.mafengwo.cn/i/6771362.html 
 22【鱼头飘香与白云深处】 丽水 安仁- 龙泉 下樟- 江山 廿八都 ★★★★
@http://www.mafengwo.cn/i/7423259.html 
 23【夏天的风,吹过北纬18°】 海南 环岛自驾 ★★★★
@http://www.mafengwo.cn/i/7821439.html 
 24【穿过岁月的风雨廊桥】 泰顺 寻桥三日 ★★★★★
@http://www.mafengwo.cn/i/7985970.html 
 25【银杏飘金路 • 红叶指南山】八都岕-指南村-杨家村秋色最盛时 ★★★★★
@http://www.mafengwo.cn/i/9334637.html 
 26【解下千年 • 新市谁知】运河旁 | 最美冷门古镇 ★★★★★
@http://www.mafengwo.cn/i/10424762.html 
 27【天堂在左 • 甘孜 在右】云上 川西 七日 ★★★★★
@http://www.mafengwo.cn/i/11126162.html 
 28【惟此桃花源 • 四塞无他虞】 江南 秘境| 松阳 寻村记 ★★★★
@http://www.mafengwo.cn/i/11507514.html 
 29【恋恋红杉】 江南 水库秋色|石井-谷坦-郑桥 ★★★★
@http://www.mafengwo.cn/i/12933346.html 
 30【千古富春江 • 悠悠慢生活】 浙江 桐庐 |芦茨-茆坪-石舍 ★★★★ 
@http://www.mafengwo.cn/i/17082088.html
 31【温润的伊犁河谷】七月新疆|伊昭 • 独库公路之旅 ★★★★

      2017年的红树林要来得早一些,上旬就红了,到12月10日,有些已经开始落叶了,所以每年去前要及时关注当地信息,事先先了解一下红叶变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