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我的理解是,“智者乐水”——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巍然矗立、崇高、安宁。我二者皆不足为是,7月的成都高温潮湿加闷热,有朋举臂一呼,进山避暑洗肺,还是满心欢喜响应,一则爬山出汗锻炼身体,二则可以走走拍拍欣赏美景。好多年没有来爬过青城山了,虽然路途不算太远,可来一次也是颇费周折也就懒得动了。
从成都到青城山有动车可达,青城山动车站有公交到山下的停车场(大约2-3公里 ),可以坐摆渡车到大门购票处(大约2.5公里,票价10元)。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青城山分前山和后山,我们这次游的是前山,它最大的特点是林木幽深,道教宫观雄厚。
西蜀第一山门楼有一幅对联是对青城山美景的总体描绘。
收百八景于目前,数山岳林峦,万迭芙蓉环薄雾;
登卅六 峰之顶上,看图画烟雨,半天楼阁启凌云。
建福宫——建福宫坐落在青城丈人峰下,位居前山山门左侧。宫观始建于晋代,原址在青城天国山中,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奉敕迁于今址。宫观原名丈人观,南宋时朝庭赐名"会庆建福宫",简称"建福宫"。宫内主祀青城主神宁封真人及杜光庭先生。今建福宫系清代重建,近年又大规模扩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供奉五岳丈人、太上老君、东华帝君等神像。宫前有清溪和缘云阁,宫后有赤诚岩、乳泉、水心亭、梳妆台、林森洞等各名胜古迹,还有长达394字的清代青城山著名长联。建福宫,古木葱茏,在云峰岚气怀抱中,环境十分青幽,是游览青城山的起点,不可不游的第一宫观。
青城山山门——来到山门前,古老的门楼雕梁画栋,掩映在碧绿高大的树木之中。从这里买票进山,票价每人90元。
天然阁——台铺翠点仙桥滑;松织香梢古道寒。从这里开始上山的路分为两条,从左边是爬山全徒步到顶,从右边过月城湖可以乘坐索道上到半山,再徒步爬山上顶。为了节省体力,我们选择走右边。
林木高大森森。
碧绿点缀着山林。
月城湖——其实就是一个不大的人工湖,景色倒是自然天成。渡船票5元。
丈人泉的古泉眼。
青城山索道下站——排队购买索道车票,每人35元。
悟真阁——清心寡欲悟仙机,持杖寻踪凌绝顶。悟真阁里是否真的得悟仙机,恐怕要看每个人的意志和心机,休息一下。
慈云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道长的罄声和诵号,悠扬而韵味深长。
一个在门内,我自安然不动;两个在门外,你欲蠢蠢而行。道家的比对,深刻!
慈航——道教里有一位慈航道人,是道家女真神仙,法相慈悲庄严。而慈航二字,意即用慈悲的心普度众生。正好有一位美女在这两个字前拍照,吾观其面目,皮肤白净,五官圆润端方,气质安然,还真有点合其意也。
你走累了吗?可以坐滑竿哟。青城山的滑竿每一段路都是明码标价,并挂牌在游道的醒目之处,这一点做得很好。
青城山的游道贵在自然天成,一块石头,一棵树根,都由他随意生长,青苔茵茵,盘绕错节;道家的养生要义就是吸天地之灵气,为吾循环纳藏,运化升气——讲究的是道法自然。
天师池——相传一年青城大旱,泉枯木竭鸟兽悲鸣,天师怜悯山中生灵,杖击焦土灵泉汇聚成潭,鸟兽渇饮重获生机。当年张大千来此,有感仁爱,奋笔写下“天师池”三个大字。
祈愿锁——把自己的愿望刻于锁上,让仙山的灵气送达自己的目的,这也是一种时尚。阳光斜照,金光闪闪的铜锁显得掷重和慌忙。也许,远古的道家,并没有想到在杳杳无期的今世会被铜器所喧嚣,但人们的心地是可以理解的。
上清宫——上清宫坐落在青城第一峰,始建于晋,清代重建,民国初扩建,青城山重点宫观之一。现有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经堂、文武殿和玉皇殿。宫门为石砌券洞,上有门楼,“上清宫”匾额为蒋介石1940年手书,联文为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育圣人。”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和三丰祖师。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道德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全文。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宫内有五代前蜀所凿之鸳鸯井、麻姑池。宫后有圣灯亭、东华殿,直上第一峰老君阁。宫左侧玉皇坪有前蜀王衍行宫遗址。宫前右侧下有天师池、跑马坪、旗杆石、豹谷等古迹。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曾在此寓居四年多,作画千余幅,留下了麻姑、王母、三丰祖师、张天师、花蕊夫人等画像石刻。夜宿上清宫,可夜睹神灯,朝看日出,雨后观云海,冬春赏瑞雪,奇趣无穷。
在上清宫,有几位游人大声评论蒋介石先生的字:“瘦骨清癯,端正严谨。一如蒋先生的长相,高挑清瘦,腰板挺直,既有黄埔军人之刚硬和将才之严谨,又有学者之朴拙与平实,实乃看不出出至一个时时手握生杀大权的领袖之手,现今已不多见”。评价可谓不可不高啊!
青城山上要用的物品,都是靠肩挑背扛,骡马托运上去的,所以,转山的时候,最好带一些吃的小食品。
拍到了一只拟稻眉眼蝶。
老君阁观景台——天气非常好,蓝天飘着白云,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其色如黛。爬山很累,能看到如此美景,心情自然愉悦。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宝顶),海拔高1260米。老君阁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此阁为”5.12“大地震后重建的。
老君阁平台观山景,又是另一番景象。人群有些激动,一位外国小伙还披上了国旗。
树,虬枝劲曲,配着远山和天空的黛蓝真是其韵尤佳。
参观完老君阁,从山的左边开始下山。阳光洒在静谧的登山道上,小小的野花迎风飘动,过了壮观亭,就是最陡的一段路,九十九道拐。爬了这么久的山,腿有些打闪闪。
朝阳洞——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
1.说起朝阳洞,还有一段趣事:有友听说我们要爬青城山,在微信上聊天,讲了他15年初冬在朝阳洞附近遇到的一件灵异事件。那时,友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心情郁闷,遂一个人到青城山游荡散心。晃晃悠悠之间,已是下午申时左右走到朝阳洞附近,天空暗沉,浓雾又起,前面隐隐约约似有人影,耳中听得像有人在呼叫其名,他跨步追上前去想看个明白,可到跟前又未见有人。如此反复多次,友心中起疑惊悚。浓雾加心慌,友择路却不辨东南西北,象一只无头苍蝇。过了好一阵,终于有一个人通过,问友:”嗨,朋友,你在转什么?“,友方才如梦初醒,霎时心灵澄明,下山的路明明就在左前方吗,为什么找不到呢?心下大惊,随即如疯般飞速下山,再也不敢多做停留。
2.我们一路多人,游客也不少,但友的经历也叫人浑身起鸡皮疙瘩,我没有进洞拍照,只在外面拍了点外观。我信佛,每逢到深山老林、古庙陵寝等地,必是手戴寺庙里开过光的佛珠或辟邪之物。我是一个凡人,缺乏雄浑健壮的阳刚之气,只有多一点善念,多一点敬畏,少一些滋扰,才会远离灵异。
3.在哪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描述:说青城山这座千年名山,其实是一个阴气极重的地方,所以才会在酷暑的季节如此阴凉,的确如此,哪怕成都热死人,一走进山门,立刻暑气全无。它的方位和布局都是极其讲究的,只有道行极深的神仙大师,才能用法将其压制,因而也就名人辈出。
4.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宣传和学习的都是唯物主义的思想,不应该宣传唯心主义的东西,更没有贬损青城山的意思,只是拍到这个景点,讲讲个人的见闻,也是见仁见智,闲时一笑罢了。
访宁桥——宁封为隐居青城山北岩的上古时人,据传,皇帝由此过桥,在峰顶拜宁封为师。宁以《龙碥经》授帝,使帝在峰顶授道处筑台(今轩皇台)。拜宁封为”五岳丈人“,统领五岳,为道教十洞天中青城山的主治神仙,由此过桥,有问道亭、祖师殿、轩皇台等宫观古迹。
掷笔槽——此处为古龙蹻栈道,其下为掷笔槽,亦称涮笔槽,裂槽深约为300米,宽约20米,两岩断裂,形成深谷,古代以木飞架其间,后依岩凿险成半壁通道,旁置石栏。头顶丹岩,俯瞰深谷,景色奇险幽绝。《五岳真型图》云:山旁有誓鬼石,天师张道陵与鬼兵立誓,喝令鬼王不得再危害百姓,朱笔画山,笔迹成槽,留下奇观。
五洞天——位于朝阳洞至常道观的路上,这里的殿宇从下到上一重一重迭深而进,其装饰非常的繁复和精美。
阳光洒在斑驳的红墙之上,形成夺目的光影,弯曲的绿道衬托出千年的沧桑。路的那一方,有仙在深处,路的这一头,有我在乞望。白素贞修炼千年而坠落红尘,我们一时的快乐又岂是悟道的精髓?
天师洞封闭不让人参观,其实殿中小小的石猴也是历史的见证。
这棵银杏树是成都地区最古老的银杏了,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是张天师亲手栽下的。青城山的春夏秋冬无不在他的眼里一一阅过,因此也被道家视为祥瑞之树。
天然阁——位于青城山居山牌坊岗山脊上,清代嘉庆五年,在此建一座十角重檐式的坊阁,故名牌坊岗。现之牌坊为清代光绪年间重建,匾额题“天然图画”,有联云“溪壑奔腾,百川东去通千派;云霞缥缈,万里西来第一山”。雄秀的牌坊矗立于两峰夹峙的山口,堆苍叠翠,宛如画屏。林间时有鹤鹭轻飞,山鸟长鸣,宛如琴韵,实为半山道上十分突出而出雅的景观。
椿山行道——民国初年,彭椿山主持青城山,声名远播,以至访之者众。椿山约法来访者:“欲访椿仙者,须在游山道旁植树一株”。经年累月,渐成绿荫通道,后人谓之曰:“椿山行道”。此为道旁休息亭。
夕阳西下,游完山徒步到都江堰地铁站,路旁有一大片花海,真的好美;溪沟里,有人在玩水。赤城阁的牌楼在逆光下显得很梦幻,天际的云彩勾勒出一派祥和的气息。青城山,不愧为道教的天下名山,如果要去细细地品味每一处景点的精髓,短短的时间恐怕是不够的。
以一副对联结束本文:
胜地拟蓬莱,毓秀钟灵,千里江山堪入画;
仙人居阆苑,深丹锦碧,数重楼阁宛凌云。
在青城山掷笔槽请友用手机为自己拍照一张,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