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的齐云山一日游

作者:橄榄树 显示图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齐云山便是其中一座。当然,山上的仙并不是真仙,只是求仙之人,道教之士。齐云山属于丹霞地貌,在南方的丹霞地貌山体中,它并不是最典型的,也不是最美的,就是因为列于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此自古惟来广为传诵,与同属丹霞地貌的传统名山龙虎山、武夷山名气差不多。

  齐云山古称为“白岳”,唐宋以来,在皖南徽州地区,白岳与黄山齐名,只不过近年来吸引力远不如黄山,同时也被宏村大大地超过。不过这也不是坏事,至少它能保持清静的道家本色,不至于过于被尘嚣所扰。
  另外,齐云山这个名字如何来的,也令我感到疑惑。它的最高峰海拔才585米,齐什么云?后来转念一想,皖南一带降雨充沛,春夏时分的积雨云云底较底,可不经常在山腰盘绕?既然广州市北一座海拔300多米的丘陵都可以因雨后山间经常有白云弥漫而称之为白云山,那么,这座山称之为齐云山也不足为奇了。

       从黄山市屯溪区前往齐云山,可以在位于齐云大道的黄山市汽车客运总站乘坐旅游1路专线车,在齐云山下。下图是黄山市汽车客运总站内的旅游1线时刻表:


  也可以乘坐黄山(屯溪)-黟县或祁门的班车,跟售票员说到齐云山即可。
  如果乘黄山(屯溪)-休宁的车,是不能直接到齐云山的。虽然齐云山在休宁县境内,然而它在县城以西,而屯溪在休宁县城以东。如果乘车到了县城,还要在站内转车前往齐云山。
  下图是黄山市汽车客运总站里的休宁方向的检票口(7号检票口):


  下图是黄山北站(高铁站)的客运枢纽时刻表,其中到宏村的各趟车都在齐云山停靠,另外每天有一趟9:36专门到齐云山的车:


     从宏村或西递到齐云山,也是乘坐旅游1路专线车或者往高铁站的车,只不过换了一个方向,是从宏村始发的。在3-10月的旅游旺季,旅游1线从8:00-17:00,每小时一班,逢正点发车。从宏村出发是每小时的正点,到达西递时为每小时的25分,到达齐云山为每小时的55分。车上有随车的售票员,西递站还有工作人员与随车售票员协调乘客的上车事宜,比较周到。但齐云山站则只是在路口下车,没有工作人员。
     从黟县县城或祁门前往齐云山,同样是乘当地开住屯溪的班车,跟售票员说到齐云山即可。

     我们是从西递前往齐云山的,所以乘坐了从宏村始发的旅游1线,8:25在 西递上车,8:55到达齐云山,票价好象是每人11元,记不太清了。

    下图的牌坊路口,便是过往车辆的下客处,无论从哪个方向来,无论是旅游专线车还是普通班车,如果要去齐云山游客中心,都在此处下客。
  我们从广州到黄山汤口,再到宏村与西递,这一天是从西递来齐云山的,随身携带了全部行李,装在一个大拉杆箱中,当晚去屯溪住宿,因此必须去游客中心存放行李。另外,我们计划乘缆车上山,下站就在游客中心内。


       从牌坊附近下车,往前走20米,又是一个三岔路口,向右走,即下图红色车头的大货车前进的方向 ,便是齐云山的游客中心。图中被云雾笼罩的山体便是齐云山。


   如果不用去游客中心,而是步行从登封桥上山,则跟售票员说在登封桥下,下车点在上图中的路口往东500米左右,大约对应上图中左侧山腿的位置。在公路边下车之后,向南走一两百米便可看到登封桥。

     从路口到游客中心,将近500米。下图中红色的“齐云山欢迎你”的横幅处,便是游客中心。


  感觉齐云山在黄山、宏村、西递面前,有自暴自弃的倾向。宏村、西递的公共交通车都可以直接开到售票处的门口,黄山更不用说了。齐云山一来基本没有直达的车,二来下车点离游客中心这么远,显然是对自己很没有信心,不想把服务工作做好。

下图是我依靠齐云山山体照片画的游览线路草图:


  第①部分是从登封桥到望仙楼,长约1600米,是登山路段,就是从上图左边的山体慢慢走上去的。
  第②部分是从望仙楼到月华街,以人文景观为主,这段路约600米,沿途有张三丰得道修行处、洞天福地、梦真桥、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岩、正德古道、永乐古道、一天门、真仙洞府、二天门、三天门、天官府等,十分密集。
  第③部分是月华街上的精华道教人文景观,包括涌泉、榔梅苑、香炉峰、玄天太素宫、小壶天、玉虚宫等。从最东端的涌泉走到最西端的玉虚宫,也就600米左右。
  第④部分是海拔最高的自然景观,一批丹霞奇峰,包括最高峰、神秘长廊、方腊寨、五老峰等。从玉虚宫绕到最高峰,再按神秘长廊、方腊寨、五老峰的次序走到文昌阁步行下山路口,共计2100米左右。
     此处,从文昌阁路口步行经会仙阁下山,到达步瀛桥,约1800米。这一段我们没有走,在上图最右侧的山体,被植物挡住了,所以没有标识。
 从登封桥到步瀛桥,步行路线全长约6700米左右。

  东晋画家顾恺之吃甘蔗时,喜欢先吃蔗头部分,这一部分是糖分最少、口感最差的。旁人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渐入佳境”。上述路线就符合顾恺之的理论,由远到近,由浅到深,渐入佳境。
  然而我们从黄山下来,又在宏村、西递走了两天,为照顾夫人的体力,选择了乘车上山,结果是按④→③→②→①的顺序游览,先去精华之处,然后慢慢地扫清外围,诚属不得已而为之,也自有另一番乐趣。
  

下面两张地图都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


景区指示牌上的地图,路线更准确:


     比如说,从最高峰到神秘长廊,再到方腊寨,是有路直通的,但第一张地图就没有画出来。

     从横幅处往右一转,便看到了游客中心及停车场:


西面的山体大概是楼上楼与云岩湖景区,并未正式对外开放:


  这个游客中心有热水供应,这点还不错。


  热水供应点左边这个站务员室便是行李临时寄存处,有寄存牌,工作人员要求下午4点前来取行李。


    齐云山的门票75元,暑假期间用教师证可以5折优惠。

        有一般情况下,齐云山这种较低矮,山体范围又不太大的山,是比较容易步行上下的。不过前几天登了黄山,包括天都峰,后来又在宏村与西递走了两天,夫人的体力已经不支了,因此打算乘缆车上山。不料缆车已经停运了,幸好还有地面专线交通车。


     上图是在山上月华街补拍的。令人质疑的是,齐云山的交通车居然执行缆车的价格,单程35元,在半岭乘坐,无论是上下都是20元。它的行驶距离并不长,相比之下,黄山的景区交通车,从汤口的新国线换乘中心到云谷寺只要19元,其距离明显长于齐云山。河北涞源白石山上山的景交车只用20元,其山路之盘曲,距离之长,也远非齐云山可比的。可见,齐云山的管理部门还是没有远见的。

     如果步行上山,则不需要在游客中心购买门票。步行的起点在登封桥,走到山上的望仙楼才是门票点。如果只走登封桥到望仙楼这一段,则是完全免费的。

     游客中心在横江北岸,而齐云山在横江南岸,因此交通车要向东绕行一段,再由北向南渡过横江。过江的这座公路桥在登封桥的东面。下图是在桥上拍的:


   过江之后看到的典型徽派民居:


经过半岭停车场:


    这个停车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下午便是从此处乘车下山的。

  在后山的盘山公路上看到南边远处的景象:


     山上停车场的全景:


从停车场上行,要穿过一个隧道:



过了隧道,便是月华天街的尾部有一个游客服务中心:


  下图是我们徒步行走的路线,


  黑色线是第一部分,最高峰-方腊寨-五老峰-玉虚宫。这段路从9:35-12:20,花了两个多小时。
  黄色线是第二部分,为了去月华天街服务中心吃午饭,很愚蠢地走了回头路,绕了个大圈才到太素宫与小壶天。如果选择在浮云餐厅吃饭,走绿色虚线便可以直到浮云餐厅,吃完饭后直下小壶天。13:25开始游览榔梅苑、香炉峰、太素宫与小壶天,14:05分才完成。
  蓝色线是第三部分,从小壶天回到涌泉,取道一天门前往望仙楼下山。14:10从天官府出发,15:00才到达望仙楼,之后于15:25到达半岭停车场。
  由于体力不在最佳水平,徒步时间共5小时50分钟,行程4300米左右。总体而言,走得比较缓慢,观景拍照也用了不少时间。

  从月华天街的游客服务中心走到最高峰约500米,其中后半段是比较陡的台阶。
  一般来说,哪座山的最高峰都是最吸引人的。在我们后面紧接着又有一辆车上山,这两车人马,除去老幼,约一半的人往最高峰爬去。

    先是一段平路:


   在半路看月华街与香炉峰:



岔路口左拐是最高峰:


  上图的牌子便处于下图中的黑点处:


又一个岔路口,右拐往最高峰:


  上图的牌子便处于下图中的黑点处,黄线是上最高峰的最后一段路,图上没有标出来:


  在这条登山路上,两边的树丛挡住了一切,根本无法看到最高峰的真面目,稀里糊涂地便到了顶。


东南方向后山一带的远山还隐没有迷雾之中:


我们乘车上来的后山公路:


北面横江两岸的村子:


以上三张图片都是在下图的观景平台拍的:


  真正的最高处是上面的亭子,叫做赏月亭。不过亭子周围的视野不好,给树丛遮挡了。倒是下面的观景平台视野开阔。

 在台阶上俯瞰香炉峰:


  自西递出发,一直到刚才的上山路上都是阴天。从亭子下回到平台,突然间天就晴了,并且后面一直是多云间晴,而天气预报本来说是阴有阵雨的。赶快在晴空下纵目远眺,先是东南方向的原野:


正南方向的上山公路:


西北方向的横江两岸:


接下来去神秘长廊与方腊寨,下到刚才的岔路口,按指示牌往右转,往山后绕去:


  神秘长廊与方腊寨属于后山区域了,海拔较高,有些路段还很陡,所以鲜有人问津。从神秘长廊一直到五老峰,我们只碰到了一个游客,以及一位扫地阿姨。在暑假的周五,难得地享受齐云后山的清静时光。

百度地图计算出的从最高峰走到神秘长廊的起始处为140米,我个人觉得似乎短了点,应该有200米左右。

  便是这样的平坦山路:


先到了廊岩:




上有石刻:


前面便是神秘长廊:



神秘长廊全貌:



此处离上山公路更近:


回看长廊:


   神秘长廊其实不怎么神秘,无非就是丹霞岩壁边上有一条狭窄的通道而已。

  在此处终于可以看到最高峰的全貌:


  最高峰实际上其貌不扬,仅仅是因为它长得最高,所以人气还挺旺。


前方通往方腊寨的路,要拐弯并上坡:


回望长廊与最高峰:


百度地图说,神秘长廊到方腊寨490米。

   在树丛中窥探到的方腊寨,只有这一块空隙中可以看到方腊寨的全貌:


方腊寨下方的岔路口有说明牌:


  上山的陡坡,长度在120-180米之间,具体数值不好判断:


  这一段最能体现丹霞地貌“崖陡”的特点。

上坡路上的视野也很开阔,下图是右手边的北方:


左边的南方更加开阔:


西南方向:


方腊寨的最高处有一座现代风格的两层小楼,在二楼的视野最开阔。这是正西方向:


东南方向:


正南方向:


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方腊与仙翁雕刻在一起:


  难道这仙翁充当了方腊部的狗头军师?

南方树丛中的远山:


西面还有一条下山的小路:


前面是这样的风光:


这条小路不知通向何方,走了一小段便赶快回头了。

沿原路下山,再一次眺望南方:


回望刚才走过的陡坡:





最高峰当然是最高的,而最险则推方腊寨。

路口的指示牌:


正北是通往玉虚宫的道路。


   上面两张图片中的牌子处于下图中的黑点处:


  从方腊寨走到五老峰下约480米,这段路有下坡,也有上坡,总体不算太陡,但有几段台阶也有些坡度。
  五老峰不能攀登,只能近观。
  从东南方向看五老峰:


  沿路从不同的距离与角度欣赏五老峰:


山路转弯后,由东向西回望五老峰:


  五老峰的正面逐渐完全展开:


  从自然景观的角度来看,五老峰是齐云山最美的山峰。


   左边还出现了一个亭子,可惜不知道名字:


下图是最佳观赏角度:



逐渐远去的五老峰:


  百度地图说,从五老峰下到玉虚宫是380米。终于在这段路上碰到了四五个老年香客。

齐云山的路牌挺发达的,但很可惜,没有标明景点之间的距离。五老峰前面的牌子:


下面是一个重要的分岔路口:


下图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此刻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分岔口,往西可通往会仙阁,继而步行下山;往东是玉虚宫;拐向东南,则可以抄近路往月华街。我们选择先去玉虚宫,从玉虚宫也可以到达月华天街。


下图这条路便是通往会仙阁的步行下山道路:


下图这条路是通往月华天街的捷径:


往东行进没多远,又出现了分岔路口:


  前往毓秀亭与一线天的路,都是较难攀登的陡坡,时近中午,又饥又累,这两处只好放弃了。

  11:20从方腊寨下的路口出发,11:55才走到此处,行程共800多米。这一路有上下起伏的台阶,不算很好走,加上观景,花了不少时间。

  快到玉虚宫时遥望横江上的登封桥:


  这座桥是传统的步行登山起点,来个特写:


这段便是通往毓秀亭之路:


踏过下图中的这座门,便意味着来到了玉虚宫的地界:


  这便是一线天:


前面是唐伯虎写的碑铭:


  这座碑有些怪,一般说来,面对屃赑的头,看到的是碑的横断面,这块碑却是以侧面向着众人的:


碑的正面,屃赑却打横了:


碑额显示,此碑的题名是《紫霄崖兴建记》:


正文:


碑后的馒头状山峰,峰的左边便是一线天:


北面的风光:


  玉虚宫位于长生楼西不远处,此宫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庆宫”、“五虚阙”、“治世仁威宫”三个石坊组成,石坊上有神鸟异兽图案的浮雕,宫内便是石洞。洞内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关神仙的传说。如今,玉虚宫是善男信女烧香求神、祈祷福寿的圣洁之地。

   正中的“太乙真庆宫”石坊:


右边的“五虚阙”石坊:


左边的“治世仁威宫”石坊:



回看玉虚宫的全貌:


玉虚宫前终于出现了游人,不过已到午饭时分,就那么十个左右。

玉虚宫后的丹霞崖壁称之为紫霄崖:


紫霄崖上的石刻:


这是玉虚宫景区的正门:


回望毓秀亭:


从玉虚宫往东,前往月华天街方向,前面出现了岔路:


  上图的牌子位于下图的黑点处:


     从上图的路口往右下行可以到达太素宫,但这时候想起了月华街游客中心的白岳食府,所以选择了右后方另一条海拔更高的路,折回游客中心。


上图的牌子位于下图的黑点处,黑色线便是回游客中心的路:


  走这条路,可以居高临下地俯瞰月华街与香炉峰:




或者回望西北方向的山岭:



走到上午去最高峰时经过的路口,不上最高峰,继续向前走,就回到了游客服务中心。


由东向西看香炉峰:


就是这个白岳食府:


  牌子上说得漂亮,其实要什么没什么,所有的菜,服务员都说没有。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关门,免得把我们骗上门,白白多绕了路。早知在前面的浮去餐厅吃饭,那里离小壶天与太素宫更近。

  夫人是吃素食的,因此每到一个宗教名山,总是想办法让她尝尝当地的素菜。在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武当山都有不错的素菜馆,没想到在齐云山却被摆了一道。从这个角度看,齐云山的服务水平太差,纯属自暴自弃,主动放弃揽客,不敢跟邻近的黄山或宏村抗衡。

  从游客中心下台阶走回月华街,很快就看到了前面有一个涌泉楼餐厅:


   这两张照片是吃完饭、游完太素宫与小壶天后拍的,已是空无一人。吃饭的时候倒是热闹,两边都坐满了。月华街上的餐馆主要集中在涌泉到浮云餐厅这一线,所以人员相对较多。


  人多则说明店家的水平还不错,当时室外的桌子全坐了学生。老板将我们请到正堂室内坐下:


   徽州居民习惯了在正堂摆幅对联,我们便在对联前面的八仙桌吃饭。三个菜共60多元,在景区并不算贵,其中红烧鱼块的味道不错。

  饭后往太素宫进发:


  往西去太素宫,路上见到的火腿:


抬头看到的民居:


  先到达了榔梅苑:


主殿真武殿:


    榔梅是武当山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武当山的榔梅后来灭绝了。幸好齐云山曾经从武当山引种一批榔梅,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武当山反过来依靠齐云山才重新引回了榔梅。看来这个榔梅苑起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榔梅苑已经被改造成为酒店。

百度地图说,从涌泉到太素宫为120米。

  太素宫门口是香炉峰。

      香炉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传说顶上的铁亭、香炉当初是朱元璋所赐,可惜铁亭和香炉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现在的铁亭系1983年重建的。

   虽然当天已经从远处多次看到过香炉峰,然而还是近处觉得最亲切。



香炉亭位于齐云山香炉峰巅,为铁铸风景名亭。造型玲珑,制作精巧。旧时亭内还有巨型铁香炉。亭与香炉俱毁于浩劫期间,1983年,齐云山管理处重建铁亭,全部用钢管铁焊成,高2.6米,为四柱翘角单层结构。远眺,此亭似香炉峰上一顶王冠,气宇轩昂。相传香炉亭为明太祖朱元璋赐建。

   亭子里面还有个很大的香炉:


  在齐云山的几大丹霞地貌山峰中,最高峰最高,方腊寨最险,五老峰最美,香炉峰最巧。

此宫占地1600平方米,十分壮观。太素宫在浩劫中被毁,1994年已按原样重建,1997年神像开光,向香客和游人开放。


从侧面才能拍到大门的全貌:


太素宫门口也是看香炉峰的好位置:


门口有两尊明代石狮:



    宫门前残留原来的石制构件一批:


在宫门前看香炉峰:


前殿元辰殿:


此宫依山势而建,是坐南朝北的:

左边是榔梅苑:


殿前的石桥:


从元辰殿回看宫门:


后殿是主殿太素宫:



    东边的榔梅苑后殿:


从后边看元辰殿:


  太素宫是香客较多的地方,然而在炎热的夏日午后,依然没有太多的人。我很轻松地就可以拍到空无一人的殿堂照片。与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比起来,齐云山只能忝陪末席。

太素宫到小壶天大约200米,从下图牌子的路口往下,要转两个弯才能到。


     上图中的餐厅是浮云餐厅,在景区地图与百度地图中都有标识,应该是主要的餐厅。上图中的牌子,在下图的黑点处:


        小壶天 位于月华街长生楼下,它由明代一个石坊构成,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石坊门洞呈葫芦形,进门后,便是一个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站在窟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当游人想后退一步,便见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 

   在小壶天的门坊前看西北方向:


门坊的正面:



坊内是一个长方形的平台,观景角度甚佳。下图是东北方向的横江,以及近处的香炉峰:


   从这个角度看,八卦田被挡住了一部分:


        下图右边的桥是作为步行起点的登封桥,左边的桥是作为步行终点的步瀛桥,步瀛桥的右边便是山下的游客中心:


    图中这一片白色的徽派建筑便是齐云山镇:


石坊的背面:


  从小壶天向东回到涌泉,然后前往三天门。




  14:10从天官府出发,取道一天门前往望仙楼,行程600米左右,15:00才到达。这段路总体是下坡,但也有一些上坡路段,坡度还不算小,总体有一些起伏。

从涌泉到天官府为90米,但都是上坡的台阶。



天官府现在似乎成了经营场所,或者是住家。

在天官府门前回望月华街:


  此处有一个月华天街的介绍牌:


月华街全貌:


下图中的亭子是玉虚宫后的毓秀亭,而不是香炉峰上的亭子:


天官府往北40米是三天门。


三天门往北又是40米到二天门。


据百度地图,往左拐有路通往近观香炉峰的平台,但我没有注意到。

在二天门回看月华街:



穿过门洞往右拐,向东是下山的路。

在树丛中看山下:


二天门到真仙洞府100米出头。

       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 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下图是对面的一天门:


整块山岩因为一天门左边的岩体类似象鼻而得名象鼻岩。


  从碧莲池到象鼻岩虽然很近,但也分出了两条岔路:一条是沿着矩形的南边与东边走;另一条是沿着矩形的西边与北边走。前一条路的路边汇集了大批人文景点,因此是主要的通道。如下图:


这是矩形南面那条边的西半部:



东半部:


这是矩形东面的那条边:


这里有一批小小的殿堂:



碧霞神君:


圆通洞供奉的是南海观音:


《真仙洞记》碑:



  真仙洞府到一天门这一段,是步行上山的要道,又是人文古迹比较集中的地方,所以游客聚集得多一些,有二三十人。

      一天门是 一个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门内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

明万历年间的:


明隆庆年间的碑:


     这里的碑,年代较久的是明碑,另有一批清碑与民国碑。


过了一天门,在洞的北边回望整个洞的形状:


两边碑林的全景:



这一批碑林,连同前面真仙洞府的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云山石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一天门前向北望,正好看到黄山机场的客机向西起飞之后,拐弯向北的景象:


西北方向风光的全景:


此处终于可以看到八卦田的全景:


春天油菜花全开之时,是观赏八卦田的最佳时机。

一天门前面有一个雷神殿:


往右(东)拐是望仙楼方向:


  上图中的牌子在下图的黑点处:

  上


一天门往东到寿字岩80米。



紧挨着是忠烈岩:



继而是栖真岩,供奉的祖师是齐云山的开山始祖:



栖真岩前面是永乐古道:



  上图中的牌子在下图的黑点处:


      前面的岔路口:往东沿正德古道是张三丰修道处,之后要拐个角度很大的弯,转向西北前往望仙楼,路程360米;往东北方向是梦真桥,直接通往望仙楼,路程130米。我们本着多观景的原则,走了前一条路,却因此错失了梦真桥。


栖真岩到洞天福地约200米。


所谓的“洞天福地”,已经成为了废墟:


从废墟往左上台阶,便是张三丰修道处。


    上图的文字,如果给武当山的道教人士看到,不知作何感想?我觉得这跟湖北安陆抢“李白故里”称号的性质是差不多的。

有一个小小的纪念石殿:


“洞天福地”与“张三丰修行得道处”的全景:


回头看月华街与玉虚宫一带,毓秀亭依然历历在目:


洞天福地到望仙楼240米。


     此处是步行登山的售票处。上面的对联写着“天下无双胜地,江南第一名山”,据说是一个年号叫乾隆的家伙写的,景区拿来大作广告。这种水份极大的话语显然没什么意义,黄山无语伫立。


      望仙亭位于齐云山望仙峰与中和峰之间。两峰夹峙,形成关隘。为齐云山旧时“九里十三亭”中最后一亭,1987年重建。亭为四角二层楼阁徽派园林建筑,水泥钢筋仿古结构,高9.6米,底层面积54平方米,楼层面积46平方米,前后设半圆形大门。丹漆彩绘,梁画栋,华丽典雅。居高临下,远观山色,景趣尤佳。该亭为齐云山景区大门,亭内左右两侧分别设为售票处和小卖部。

        本来走到这里,感觉如果回头到月华街后面的停车场乘车下山,距离约1000米,一路大都是上坡,会很费时费力,不如直接步行下山。于是问了一下售票处的工作人员,看看走到登封桥一般要用多长时间。没想到有意外收获,工作人员推荐了一条新的线路,从此处步行下到到半岭停车场为850米左右,全是下坡,之后可以乘车下山,直接到游客中心。这当然比直接走到登封桥更省时省力,即使到了登封桥,还要走600米左右才能回到游客中心。谢过工作人员,大踏步下山。

在楼前的草木缝隙中可以看到登封桥:


以及横江的一角:


  售票处门口还有几个人,往下一路走到凌风亭,都没有碰到游客,只有一个从身后赶上来的山民模样的人。下午两三点钟,一般已经没人再步行上山了。

  15:00从望仙楼出发,15:25到达半岭停车场,行程约850米。


  “渐入仙关亭”在望仙楼下93米。








       松月亭位于齐云山的白岳峰北登山道中。为齐云山旧时“九里十三亭”中的第八亭,1986年9月重建。亭为四角双层苏派园林建筑,水泥仿古结构。亭高约7米,占地面积22平方米。油漆彩饰,绘有“嫦娥奔月”、“齐云山水”顶画和壁画,古朴清雅。门额书“松月亭”三字。亭东门有楹联曰:“齐云可揽天边月,白岳常生壑畔松”亭西门楹联为:“松间明月烛青天;身外浮云润紫霄。”立亭中向北望,登封石桥跨越横江两岸,气势雄伟。

从此处看,登封桥已经不远了。





凌风亭前看齐云山镇:


西北群山:


前方有一个岔路口,往右通往半岭停车场:





终于看到了半岭停车场:


  上山的时候,虽然经过了半岭停车场,但完全糊里糊涂,不知其具体位置。现在才完全明白过来,从而对上山公路的路线有了清楚的认识。

候车处:


停车场南边的远山:


  等了七八分钟,车从山上下来了,停车场的工作人员负责拦车,票已提前买好,每人20元。

终于在下午四点到达了游客中心,按时取回了行李。

在游客中心回望齐云山:


拉近看香炉峰与月华街:



  从游客中心走回公路的路口还有500米左右,此刻气温仍然很高,走了一天,连我也体力不支了,又拖着一个大皮箱,于是叫了路边的三轮摩托车把我们送到路口,只用5元。之后在下面这个路口等西面的来车:


阳光还很猛,缩到树荫里面:


  来到路口的时间为16:10,从宏村开来的旅游1线刚刚过去15分钟,下一班得等45分钟,因此只能拦过过路的客运班车了。等了五六分钟,先是来了一辆祁门-屯溪的车,招手后不停,估计已经客满。然而我心下不慌,因为蚂蜂窝的“琉璃阳光”老前辈说过,在这个路口是可以拦到车的。果不其然,又过了五六分钟,一辆黟县开往屯溪的中巴客车驶来,扬手则停。车费为每人13元,耗时40分钟左右,穿过休宁县城,到达了黄山市汽车站。在此对“琉璃阳光”老前辈表示感谢!

  同样来自广州的“烟袋→牛爸爸→毛毛雨爸爸”,去年曾率全家全程徒步上下齐云山,并撰写了详细的行程,极具参考价值,在此一并感谢!

  在暑假旺季,齐云山的游人都不多。可以想象,即使是十一长假,也不会出现类似华山张家界之类的人山人海的场面。国庆期间,这也算一个错峰出游的好目的地。

    据说横江上在竹筏漂流,景区还宣称购买了4只电动竹筏,但当天多次从山上俯瞰横江,完全看不到半点竹筏的影子。可能是乘坐的人少,无疾而终了。横江的水比较清澈,是新安江的上源之一,在上面漂一漂,游人并不多,效果应该比武夷山九典溪竹筏漂流好得多。

更多游记请看:
我的中国游——行程与游记目录:@http://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