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黄山(中):西海大峡谷

作者:橄榄树 显示图片

  西海大峡谷是黄山近来新辟的热门景区,其壮丽程度无须我渲染。然而由于地轨缆车的开通,从排云亭往下走一环与二环的人很多,连旅游团都敢由此路线进入西海大峡谷。人太多,拥挤暄哗,使得观景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我们进谷时正好天空中飘来了大片阴云,陪伴我们7个小时的晴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多云转阴,而且这条路线是向西南方向行进,下午时分正好是逆光状态,既不利于观赏又不利于拍摄,所以对这一天的西海大峡谷印象一般,感觉不象宣传的那么奇幻。
  相比之下,次日从白云宾馆走到步仙桥这一段,人非常少,一路上总共就碰到20人左右,又有蔚蓝的晴空相伴,同时可以俯瞰大峡谷的全貌,因此对这一段的印象好得多。

西海大峡谷地图:


  由上图可知,观赏西海大峡谷的主要角度有三个:
  一是在光明顶-排云亭一线向西俯眺西海大峡谷,其中群峰顶与飞来石两个观景平台视角上佳,其余时候沿线见隙插针,也可管中窥豹。这是西海大峡谷开发前的主要途径。每年冬季西海大峡谷会封闭,冬游黄山的游客只能依靠这条传统路线看一看西海大峡谷。
  二是从排云亭沿一环二环直插谷底。这是目前最常规的路线。
  三是从白云宾馆往步仙桥方向进发,沿途向北眺望西海大峡谷的壮美景色。到步仙桥后,可选择原路返回,或者继续前行到三溪口,继续观赏大峡谷。

  原先西海大峡谷可以徒步全程穿越,整条路线是一个V字形,如果从排云亭前的北入口出发,V字的左半部是从排云亭沿一环二环走到谷底(即现在的地轨缆车下站排云溪站),右半部则是沿谷底排云溪站前的隧道从缆车轨道的下方穿过,然后沿着位于轨道右侧、与轨道平行的山路上行,到达轨道中站后,有一个大峡谷管理房,由此脱离轨道,向右边的山路进发,可到达步仙桥(海拔1560米)。从大峡谷管理房到步仙桥据说有1.7公里,都是类似于一环二环那样的爬坡凌空栈道。可惜V字的右半部被管理部门封掉了,两头都被堵上了:首先,排云溪站前的隧道山洞被铁门封住了;其次,步仙桥旁边的山洞铁门也上了锁。以致于这一段雄奇险峻的景色无法欣赏了。不知何日才可以恢复。
  现在的徒步线路改为从谷底的排云溪站向西南方向下行,走2公里左右到达三溪口,海拔下降了约200米;再从三溪口向左转,沿白云新道上行,走3公里到达步仙桥。道路的右边有著名的“仙人踩高跷”。

海拔高程:
  排云亭:1590米;一环下路口,1550米;二环下路口,1380米;缆车下站排云溪站,1206米;三溪口,1000米;步仙桥,1560米(另一说:1360米);大峡谷管理站,1450米;缆车上站天海站,1674米;白云宾馆,1690米。

下面引用厘米客栈的图表:


下图中的绿色路线是本篇游记涉及的行走路线:


 8月1日下午,走一环二环到谷底,乘地轨缆车到达白云宾馆。
 8月2日清晨,从白云宾馆走到步仙桥,之后沿路返回。

      景区内知名的山峰有双笋峰、九龙峰、石床峰、石柱峰、薄刀峰、牌坊峰和松林峰等。双笋峰,海拔1550米。双峰孤耸,宛如双笋。九龙峰,海拔1510米,该峰形势蜿蜒,如九龙相绕,峰下有九龙岩、九龙洞、九龙溪、九龙源诸景。石床峰,海拔1570米。康熙十八年所刊《黄山志定本》记:“上有石床横陈,长丈二,阔五尺,如白玉琢成,其平如砥,行住坐卧皆宜。又有紫石床三、碧玉枕三,相传为容成、浮丘二仙侍帝寝思之所”。峰下有一石窟,深约30米,名观音崖,内有观音打坐石。石柱峰,海拔1477米。山势峭高耸,石壁如同刀削。薄刀峰,海拔1677米,形如厨刀直立,险峻峭拔,可视而不可达。牌坊峰,海拔1500米。峰形宛如一座巨石牌坊,拔地而立。松林峰,海拔1310米。峰上松树茂密齐一,极少它树。峰下有松林溪、黄连源、石榴源,是黄山黄连的重要生产地段。该景区与西海排云亭一样,最绝妙的是观赏云与霞。

        西海群峰位于黄山西部的西海门附近,是黄山风景区中最秀丽、最深邃的部分之一。西海群峰,海拔多在1550米左右。其中知名者有双笋峰、石床峰、尖刀峰、牌坊峰、飞来峰等,不知名者无法数计。因多不属72峰,故统称为“西海群峰”。左、右内侧的山峰。也称“左数峰”、“右数峰”。

  从大峡谷北入口到谷底,总长2.3公里,从14:10-15:55,共用时一小时四十五分钟。这个用时较短,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原以为要用两个半小时。早知道爬了丹霞峰再下来,不致于留遗憾。

 下图是在飞来石观景台拍的,红线是一环往右的半圈,其中的虚线表示道路在山峰的背后;黄线是往左的半圈,两线会合的亭子是一环下路口的亭子。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北入口到一环上路口的栈道就已经有一点险了,特别是下坡的几段,大家要排队缓缓通过,有时还阻塞不动了,认真一看,前面有几位60左右的长者,正小心翼翼地往下挪。在一环右半圈山峰背后的栈道上,也有类似情景出现。
  红线的上半部分,从一环上路口往西走,拍摄时处于逆光;下半部分是拐回来往东南方向走,摄影用光稍为好一点。

  下图是8月2日早晨在白云宾馆-步仙桥段拍过来的,红线是一环往右的半圈,其中的虚线表示道路在山峰的背后;黄线是往左的半圈,两线会合的亭子是一环下路口的亭子。蓝线则是一环下路口到二环上路口的道路:


   下图主要展示一环二环在整片大峡谷中的位置,红线是一环下路口到二环上路口的道路:


  下图是栈道全貌展示,白线是一环往右的半圈,其中的虚线表示道路在山峰的背后;黑线是往左的半圈,两线会合的亭子是一环下路口的亭子。蓝线是一环下路口到二环上路口的道路,红线是二环往左的半圈,黄线是往左的半圈。之所以将黄线全部用虚线表示,是因为这半圈我既没走过,也没有远远地看到过,纯属推测。


  至于二环下路口以及谷底,因为被骆驼峰挡住了,根本看不见。

  下午走蓝线及红线,前进方向的左边是东方,往那边拍照,还算有点顺光;往前往右都有不同程度的逆光。
  一环与二环之间的蓝线,处于一条山脊之上,坡度很大,但是跟峡谷的其余山峰比起来,这已经是最缓的了。游道的设计者显然是经过精必考虑后才选择此方案的。其余山峰基本上是齐切切的90度,要铺设栈道,成本更高。
  一环并不是围着一座山峰绕一圈,而是由一面大山壁往下,往左往右各半圈,最后在下方会合。只有右半圈有一段绕了半座山峰。二环则是围绕着一片山峰,左右各半圈。

      排云亭
      位于西海门,面积20平方米。亭前有平台,约70平方米。可观双笋峰、尖刀峰、飞来峰、石床峰。立足于排云亭前,入目景区,即有“仙人晒靴”、“仙女弹琴”、“天狗吠月”、“仙人踩高跷”、“武松打虎”等巧石及双龙古松历历在目。

  此段路程300米,行走时间为14:10-14:28。

在北入口处看东南的光明顶方向:


    这时候云量大增,光线比上午要差得多。

  这是从飞来石看到的西海大峡谷栈道,是北入口-一环上路口之间最险的一段:



  我们走的时候,这一段就发生了轻微堵塞。


以下几张照片都是从上图的栈道上拍的:

  东南方向的飞来石与光明顶:


下图中部偏右、与电视塔隔一个峰头的孤立石柱便是飞来石,最右侧的平顶山峰是群峰顶:


       从上图可以看出,由群峰顶经飞来石至排云亭的路是一条沿山崖边缘下行的路。远处电视塔左边是一条布满松林的山脊,大王松经观石亭到光明顶的道路便隐藏在其中。
    当时没注意到飞来石,否则会用长焦镜头为它拍个特写。

西南方向的峡谷深处:


    上图中部最远处的山峰是云际峰,右侧的远峰是云门峰。(我原先说:“上图中部最远处的山峰是容成峰,右侧的远峰是云际峰。”后来经过黄山厘米客栈的老板抱一先生的指正,才知道犯了错误。特此鸣谢。)

回望来的方向:


       在这段路上,碰到了一个韩国旅游团,全由五十岁左右的大叔大妈组成,他们时不时停下来照相,各种独影、合影五花八门。令人不满的是,峡谷的栈道很窄,有些地段很险,他们居然为了合影堵塞道路,不让前后两个方向的游客通行。合影时还用高丽语言大声叫嚷,总之给他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我在栈道边上往峡谷深处照相时,突然间肩膀被拍了一下,吓了一大跳。回头一看,是个韩国大妈,挥手要我让开,然而手势迅猛,态度无礼,似乎在驱鸡赶鸭一样。我不禁纳闷,这里明明是中国领土啊,我没有梦游吧?韩国大妈把这里当朝鲜半岛南半部了?怎么敢如此嚣张。

按照一般自助游攻略的推荐,一环往右半环走。这段路为700米,行走时间为14:28-14:42。

    在一环上路口回头一看,韩国团不懂往右半边走,全往左半环去了,心中不禁大喜。

从一环的右半边下,朝着西偏向方向,在下午时分,正好是逆光状态:


各种逆光,各种暗。松石倒是不错:


     一环右半圈,赶起初是径直往西走,到达山峰背面后转个大弯,转向东南方向行进。后面这一段,可以看到峡谷深处的地轨:


一环右半边的景色是奇石多,比如下面这一批:


各种石墙、石柱、石笋等全都出现了:



下图这一批石柱姿态各异,皆传神写照。虽然不知道名字,却无害于观赏。


    名字都是人为地加上去的,这些峰石在此屹立了不知千百万年的时光,从来不需要名字。


身后西北方向的一批峰柱:


峡谷下方深处的怪石:


东南方向的峡谷对面:


   在一环下路口回身向上望,下图便是一环的左半圈,我们没有走的那一部分:


  一环并不是围着一座山峰绕一圈,而是由一面大山壁往下,往左往右各半圈,最后在下方会合。

一环下路口的示意图:



       一环下路口到二环上路口有300米,行走时间为14:46-15:00。这一段修在一条向南倾斜下坡的山脊上。

   右边的山峰:


前方又看到了地轨:


此处也能看到飞来石与群峰顶:


飞来石与群峰顶下的石壁都是齐切切的,而且很深:


本来朝这方向望是顺光,然而云层较厚,光线不足:



东边的各种笋状山峰:


峡谷下方的骆驼石:


如果用自动测光,西南方向峡谷的出口处是这种景象:


    这样天空的云彩可以出来,却导致近处山体过于阴暗。然而这批阴云本身并不好看,不能为了阴云而舍弃近山。

没奈何,只得手动提高曝光量了:


     增大曝光量后,山体明亮了些,天空就有些曝光过度了。既然天空都是阴云,那就顾不上它了,过曝就过曝吧:



峡谷深深:


近处的石墙:


舍弃天空后,石墙明亮了很多。

各类巧石:



   现在已经走到了这批石柱的下方,由于它们在西边逆光的位置,只增大一点曝光量,还是显得较暗:


很快便到达了二环上路口:


      这一段路依然很险,韩国团如阴魂不散地跟在旁边,其余中国游客对他们占道合影且又高声暄晔的行为不无微词。后来他们为了拍照,多次挡住一位背着两岁幼儿的年轻父亲的去路,终于犯了众怒。虽然这伙人看起来不懂汉语,我等用英语斥责几句似乎也无反应,但更多的中国游客运用世界通行的肢体语言表达了众人的不满,韩国大叔大妈终于收敛了一点。
      记得当年在武陵源风景区的袁家界,似乎是在接近天下第一桥的路段,有一座悬空吊桥,一批韩国游人肆意在桥上跳跃摇晃,吓唬往来的人,也犯了众怒。看来,素质不高的游客并不是中国独有,韩国人就很不怎么样。记得蚂蜂窝有一篇黄山游记,也批评了韩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韩国近些年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自古以来在东亚长期处于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状态,一时间要提高素质是很难的。

这段路为500米,行走时间为15:04-15:21。二环左半圈的特点是壮观。

越走越往下,前方的石墙已经高于自己所处的位置了:


地轨也更近了:


下图中的山洞本是徒步穿行大峡谷的必经路线,从轨道下方穿过,可继续向步仙桥方向进发。


这棵松树挺有风骨:


右后方的山峰:


回望来时的路:


仰望如弹丸的飞来石:


这时已经绕到了石墙的侧面,实际上薄得很:


这棵小松树饶有趣味:


终于到了二环下路口:


 这段路为500米,行走时间为15:23-15:55。

回望来时的路,就是从这样的山壁上走下来的:


东面的尖峰:




前方的另一块飞来之石:


峡谷出口处的远山:


回望走过的路,阴天+逆光很讨厌:


增大曝光量后:


二环左侧的一段:


上图这座山峰叫通天塔。


徒步路线的谷底,隧道已经被封住了:


    封路的原因,首先当然是让众人去坐缆车,以尽快收回地轨的成本。然而,从大峡谷管理房到步仙桥的绝壁栈道也是耗巨资建成的,难道就可以浪费闲置?何必厚此薄彼?从景区的角度而言,估计是两害取其轻。

前方是乘缆车的谷底:



       我们在厘米客栈提前付款买了缆车票,原价100元每人,厘米可优惠5元,之后给了一张收据,并发了一个圆形的胸卡。在排云溪站外 ,有几个工作人员在等着佩戴胸卡的人,只要亮出胸卡,他们就会将提前打印好的票送过来,这样不仅省5元,更重要的是节省了排队购票的时间。售票窗口此时正排了一条不长不短的队,估计要花10分钟左右。而站外约200多米处立了一块排子,是在黄金周时使用的,大意是,如果购票的队伍排到这块牌子处,意味着还得等待40分钟左右。黄金周的恐怖,可见一斑。
       地轨缆车只有一个车厢,容量为100人。工作人员根据车厢运行的时间,每隔一段时间放100人进候车大厅,车厢进站下完客后,使可上车,整个秩序保持正常。

缆车运行时间在8分钟左右,又跟韩国团的部分成员共乘。


  这段路程500米,行走时间为16:14-16:32。由于已经走了一天,这段路走得有点慢。

   出了上站站房,在旁边的平台回望峡谷,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九龙峰,此时已经是阴云密布:


      韩国团在上站门口集合完毕,扯起一面横幅合影,同时高声呦喝一句在体育赛场常听得到的、韩国球迷大喊的口号,声音响彻山谷,之后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

    道路左边是光明顶西侧山体的石壁:


前方隐约可见莲花峰,然而天色也迅速变暗了:


转个弯后,白云宾馆历历在目,近处是1号楼,远处是2号楼,莲花峰则更像莲花了:


从这个角度看,莲花北峰与主峰是明显分割开的:


随着角度与距离的变化,莲花峰的形状在不断改变,这个角度确实很像莲花:


      在白云宾馆休息半小时,吃了两片面包,正好五点左右,赶紧再上光明顶,看看夕阳与晚霞,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日落。
      在白云宾馆门口出发时看到右前方的莲花峰是这样的:


    15分钟过后,再度登上光明顶,不料起了大雾,南方的远处一片灰茫茫,莲花峰与天都峰隐没有云中,半点都看不见,眼前的景象与1999年那次极为近似。
     走到光明顶东部的观日出平台,正东与东北方向依然被云雾吞没,还时不时有一丝丝云气从山谷中漫上来。
      只好拍一拍近前的松鼠:


    走到光明顶北边,沿着通往大王松的道路往下走了几十米,此处的视野稍为开阔一些:


至少看得到西海水库:


十分钟后更清晰了,隐隐看得到丹霞峰:


甚至一度还能看到飞来石与远处的九龙峰:


     黄山山顶各宾馆的接待能力挺强的,聚在光明顶看日落的人不少,从我身边擦肩而过往北海方向去的人也络绎不绝,时不时还有导游招呼一众人马往北海方向进发。这些游客估计都是住白鹅山庄、北海饭店、狮林大酒店的。

      在光明顶呆到六点左右,雾还是很浓,莲花峰与天都峰依然是不见踪影,看来观日落基本没希望了。夫人还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不能长时间把她抛下,于是下峰返回白云宾馆。刚回到宾馆门口,看到的鳌鱼峰是这个样子的:


    正当我拍摄鳌鱼峰之际,宾馆的一位保安好心地提醒我看旁边,一转头,原来莲花峰蒙着一层轻纱,“犹抱琵琶半遮面”式地出场了:


这种景象可遇而不可求:


    此刻在光明顶上的人肯定也能看到这般美景,而且视界更开阔。老天总是戏弄我,当我上光明顶的时候,天气就变差;而一旦我下来,天气便好转了。然而这一次黄山之行,总的来说,天气非常不错。此刻老天跟我开个小小的玩笑,就当是支小插曲,完全可以接受。

跟夫人会合后,走到白云宾馆后面的篮球场,此处向西观看的视域比较开阔。先回头看东边的莲花峰:


西边钓桥庵方向的山口聚集了大团浓云,幻化出五花八门、惟妙惟肖的形象:


北边光明顶西侧的平天矼:


   云彩编织出一条腾空的巨龙:


光明顶与鳌鱼峰前仍有薄雾:



        巨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飞毯:


又来了一头狮子:



白云宾馆的工作人员也纷纷拍了起来:


    云层太厚,看不了日落,只能看晚霞,光明顶上的人恐怕会有些失望。

    跑回白云宾馆门前看晚霞润饰的莲花峰与鳌鱼峰:




红霞渐渐褪去,莲花峰也恢复了清雅的面貌:



       看完晚霞已经是七点多了,白云宾馆的晚餐价格昂贵,自助餐为128元一位。据餐厅工作人员介绍,点菜的份量较少,性价比更低,而且上菜较慢。两人用餐,更适合自助餐。我虽然在五点钟时吃了两片面包,但往光明顶爬上爬下,又在白云宾馆门口与篮球场之间跑了几个来回,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连忙付了两份自助餐的钱,抄起盘子便大吃起来。虽然在海拔1690米的高山上,菜品里居然有大虾,鸡鸭鱼肉等补充热量的食物一样不少,饱餐一顿,以利明日再战。

距离2500米,去程时间7:05-8:25,共1小时20分钟(其中拍摄花了不少时间)。回程时间8:43-9:30,共47分钟。

      住白云宾馆的标准间,宾馆提供免费自助早餐,从6:30 开始。我们6:20便在餐厅外排队,虽然不是最早的,但总算较早地占了一个席位,开吃起来。当我们吃得正欢的时候,蓦然发现门口的长队已经弯弯曲曲地绕了好几道,。回头一看,餐厅的所有座位都已爆满,有不少刚刚选好食物的同胞们只能站在桌边等待酒足饭饱者腾出空间。按理说,白云宾馆的大通铺是不提供免费早餐的,难道双人间与三人间可以住下这么多人?即使它有一、二、三号楼,前来就餐的人数之多,依然令我咋舌。后来才反应过来,有些没有免费餐券的客人总归也是要吃早饭的,正如昨晚我们吃自助餐一样,再贵也得吃,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从山下背食物上来。大家都起得早,谁也不是到黄山来睡觉的,所以才会出现堵车现象。另外,一批看完日出的人正好回来吃早饭,不禁庆幸自己已捷足先登了。

    吃完早餐,先看看晨光中的莲花峰与鳌鱼峰:




    早晨的天色不错,今天早起的人应该可以看到日出。本人一般不看日出,按正常时间作息,保证第二天有充足的体力走漫长崎岖的山路。
    黄山各宾馆都播报黄山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以及日出日落时间。


     白云宾馆到步仙桥距离2500米,去程为下行,时间7:05-8:25,共1小时20分钟。回程为上行,时间8:43-9:30,共47分钟。下行因为拍照用时较多,反而比上行要慢。这一段路人很少,特别是在清晨时分。此段的看点是沿路向北俯眺西海大峡谷,视野开阔,尽显花岗岩峰林的雄浑之美,景色一流,超出了一环与二环。特别是“卧石披云”处,有一个观景台,可以从容俯瞰西海大峡谷。另外,这条路的南面是容成峰与云际峰,雄峰屹立;正前方是大峡谷的开口,黄山西大门方向,视线所及,有层层叠叠的远山,包括九华山在内,层次分明,清晨时分又处于顺光,视觉感受十分愉悦。
        这段路手绘地图标注为2.5公里,大概差不多。但手绘地图也有一点小失误:它说白云宾馆到“卧石披云”1公里,如此算来,“卧石披云”到步仙桥1.5公里。实际上恰恰相反,白云宾馆到“卧石披云”有1.5公里左右,而“卧石披云”到步仙桥较近,约1公里。

     在篮球场看到前方远处有两座石柱形山峰,不知哪一座是石柱峰?


羽毛状的鳞片云:


   下图标示,白云宾馆到步仙桥为2800米,而步仙桥处的路牌说这段路是2500米。不过,误差不大,有点差异也很正常。


逐渐靠近了两座石柱峰:


     黄山命过名的山峰有72座,其中36大峰,36小峰,此外还有很多山峰,游人可见,却不在72峰之列。即使是列入72峰之内的山峰,除了莲花、天都、玉屏、光明顶、始信峰等比较著名的景点之外,景区一般没有用指示牌标明。很多时候,只能对照地图,根据方位与距离自行判断。有些容易判明,比如这条路东边的容成峰。但更多的却令我不得要领。比如地图标明,白云宾馆到步仙桥段的路北,东有石床峰,西有石柱峰。然而这里明明有两座石柱形山峰,鬼才知道哪一座叫石柱峰。
      再看黄山官网的说明:石柱峰位于黄山西海,石床峰与云际峰之间,为36大峰之一,海拔1477米、山峰如削,直指天日,如同擎天之柱,故名。峰下有石壁源,附近有“仙人踩高跷”等巧石景观。 
      白云宾馆海拔1690米,步仙桥海拔1560米,而这两座山峰显然都高于步仙桥,比白云宾馆略代,但不会相差200米以上,所以它们不符合1477米的条件。然而它们的位置比较接近地图上石柱峰的位置,却离“仙人踩高跷”还有较远的距离,这就令人无从判断了。所以,没办法认真地去对照,反正名字只是一个符号,眼前看到的实景才是真的。
      因此,我姑且将右边这座称为石柱峰A,左边的称为石柱峰B。

还有一个石床峰也不知具体指哪一座:
    石床峰,海拔1570米。康熙十八年所刊《黄山志定本》记:“上有石床横陈,长丈二,阔五尺,如白玉琢成,其平如砥,行住坐卧皆宜。又有紫石床三、碧玉枕三,相传为容成、浮丘二仙侍帝寝思之所”。峰下有一石窟,深约30米,名观音崖,内有观音打坐石。

      景区对天海缆车站的说明就是“座落于石床峰下”。下图这座山峰不知是不是石床峰?反正天海缆车站就在它的下方。


    过了一号楼后回望莲花峰:


    下图两座山峰看起来是平行的,实际上,右边的石柱峰A比较近,而左边的石柱峰B则在行进路线的更前方。


西南方向的云际峰:


   拉近来看一看:


官网云:云际峰位于黄山风景区西部,石人峰与容成峰之间,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45米。此峰周围常有云雾索绕,峰顶峭拔,直插云际,又乌云降蔽千山时,唯此峰常遥浮于云海边,故名“云际峰”。

前方的远山:


右边最远处的高峰可能是九华山。

大片的鳞甲云:


石柱峰A越来越近:


据北京的“抱一”先生指出,它实际上叫紫玉屏。
西南方更远的云门峰:


    我自己判断它是云际峰,后来北京的“抱一”先生指出这是云门峰。。
    

这时已经能看到西海大峡谷了,石柱右边的云外峰一如既往地傲然挺立:


近处的巨峰:


大峡谷全景:




左前方的远山:


近看石柱峰A:


峡谷峰林:







石柱峰A不能登顶:


是从旁边绕过去的:


感谢天公作美,在早上七点多用光圈优先模式,使用F22拍远山:


云际峰变了样:


前面有一个山寨版的“鲫鱼背”:


更前方是在白云宾馆看到的石柱峰B在这里看,它又像一头雄狮:


换个角度看峰林峡谷:





远处的九龙群峰:


      九龙峰位于黄山西北端,引针峰南,为36大峰之一,海拔1510米。因峰势婉蜒起伏,如九龙相缠,飞向远方,故名。峰下有九龙岩、九龙洞、九龙源、九龙溪诸景。

丹霞峰下的太平索道上站:




对面是群峰顶-飞来石一线的奇石:


东北方向全景:


山峰上有“ 卧石披云”四个大字:


    这块石壁实际上是石柱峰B(又像狮子那一座)的尾部,狮子的头现在被挡住了。


东北方向出现了更多的怪石:


松间西海:


西南方向的云际峰与云门峰:


道路正前方又出现了石柱峰C:


      官网文字:石柱峰位于黄山西海,石床峰与云际峰之间,为36大峰之一,海拔1477米、山峰如削,直指天日,如同擎天之柱,故名。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命名的三座石柱峰都不是正主。眼前这座石柱形的峰C,明显比步仙桥高得多,也高于1477米。

大峡谷方向也涌现了新的奇石:





道路前方的各种巧石:





云门峰:


把云门峰上的一排石柱拉近来看:


据北京的“抱一”先生介绍,这幅图景被称为“西天取景图”,唐僧师徒四人皆在其中。


从上图的道路往右下拐弯,步仙桥已经很近了:

这棵松树比“妙笔生花”如何?




谷底的石笋型山峰:


从夹缝中看峡谷:


逐渐下行,现在改为仰视增强版的“妙笔生花”:




夹缝中看谷口:


步仙桥其实很短:


这是桥旁的观景平台:


此处便是西海大峡谷的南入口,然而已经上了锁,无法穿行了:


把镜头伸到门缝中,前方是这样的:



    所谓落石,可能是个借口。封闭的真下原因是想更多的人乘坐上行的缆车,以更快地收回成本。毕竟从三溪口绕到步仙桥,足足5公里,多走了不少路,打消了不少人徒步走全程的念头。比如说我,就是中招者。后来想想,只要时间充足的话,从三溪口上到白云宾馆并不算很难。



在步仙桥上看北面夹缝中的大峡谷:



南面夹缝中的云际峰的一角:


下图中的夹缝便是西面的三溪口方向:


回望步仙桥:





观景台上看西面的远山:


最远的一道山应该是九华山的南半段,十王峰与天台峰应该不在其中。



“仙人踩高跷”就在下图的中心处,然而当时没有认真观察到,回来后看图才发现的:


仙人踩高跷
     在排云亭前,远瞰正前方,可见有一石,下端极细,似一根根子插在地上,上端若一人直立,身子向前微倾,其状酷似民间游乐节目“踩高跷”。每当云雾缭绕时,则象仙人踩着高跷,在西海峰壑中揽胜,故名“仙人踩高跷”。


松间云际:


云门峰:


回头看,云际峰方向有一个石制大鼎,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制:


回程则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拍照上面,只是对一些重要景点重复拍了几张。



这一段路挺险的,雨天路滑,右侧是心腹大患:


回头则是这个样子:



再看峡谷:



飞来石-群峰顶一带的怪石:


拉近了

拉近了看:




松间峡谷:







然后是一路回望:






又见莲花峰,终于回到了白云宾馆。


    总结起来,传统黄山的山景以雄峰为主,奇石为辅。西海大峡谷则展现了完全不同的风貌,以柱状峰林为主,峰林外围又有雄峰环绕,是对黄山的重要补充。不过,不能将西海大峡谷凌驾于传统黄山之上。冬季西海大峡谷暂停开发之时,仍然无碍人们游赏黄山。

黄山游的相关游记请看:
重回黄山(上):云谷寺缆车→北海→观石亭→光明顶→群峰顶→飞来石@http://www.mafengwo.cn/i/5733635.html
重回黄山(下):白云宾馆—鳌鱼峰观景平台—鏊鱼洞—百步云梯—玉屏峰—迎客松—天都峰—慈光阁@http://www.mafengwo.cn/i/6156314.html
翡翠谷见:@http://www.mafengwo.cn/i/6366983.html。
更多游记请看:
我的中国游——行程与游记目录:@http://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