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吴昌硕,纳凉无蚊村,安吉彰吴镇两日大饱眼福

作者:翁淳焦 显示图片

第一天,吴昌硕故居
夜宿鱼池乡间

第二天无蚊村

美丽乡村安吉障吴村,十分质朴自然,镇口立有一座石坊,刻着“里仁为美”四个大字,吴昌硕故居位于石坊西侧不远处。走近看,一座青砖砌筑的古旧院落立于路边。门前有座建于明代的带栏杆三孔石拱桥,横跨半月形莲池上,它造型别致,古朴隽秀,砌筑精致美观。桥下是个半月形水池,桥面比路面略低。明嘉靖年间,吴氏一门父子、兄弟四人相继进士及第,故名状元桥。


大师出身在诗书礼仪大家,故居是座四合院式的深宅大院,原有主楼、东、西侧厅、倒厅和“状元桥”、半月池等建筑,因战争之故,大部分建筑毁于一旦,仅留存下了东侧厅。现由政府拨款挖掘和恢复了“状元桥”、半月池及其门楼、其宏伟的气势、奇特的样式、精巧的工艺无不显示出昔日诗礼之家的丰采。




故居老屋是东侧厅一幢砖木结构的两进三间二层楼屋。东边一座院门的门楣上刻着“其乐融融”四个字,墙上挂着一块“昌硕画苑”的小牌子,走进院门是个狭长的天井,天井后面是前厅。走出前厅,后面是大院,迎面是一道青砖影壁。有介绍说,此为明代影壁。影壁俗称照壁,此壁是大院中仅存的明代地面建筑,上面以仿木砖斗拱盖顶,中间以水磨方砖墁壁,四周饰以石雕,端庄秀美。




主楼是三间楼房,入内参观了堂屋和大师出生的卧室,中间的堂屋是典型的中国式客厅,厅上摆放着两付清式靠椅、茶几,壁上挂着一幅《苍松古贤图》,旁边配一付对联“三径苔纹新点缀;一池墨浪旧生涯”,讲的是清贫安逸的读书人生活。侧墙上挂着《吴昌硕年谱》,卧室内的床、柜、梳妆台是旧物,不是原物。
登上二楼,东头便是吴昌硕的书斋,窄小的窗户、古朴的书桌和自制的刻刀和笔架等陈设说明了这是这位艺术巨人艺海泛舟的起锚地!二楼西头的“图片室”,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展示了吴氏家族的繁荣和吴昌硕一生的生活轨迹。



大院一角建有一条双回廊仿古建筑碑廊,廊壁镶有十几块吴昌硕书画作品的石雕,其落笔之流畅,写意之深刻,令人惊叹。



无蚊村即泸溪河东岸仙水岩景区的许家村,共有50来户人家200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历来靠打鱼、种田为生,村中人多长寿,所以又有长寿村之称。
  村子面积不大,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出入主要靠船筏。该村依山傍水,村内峰峦秀丽,树木葱茏。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该村为何没有蚊子?至今仍是个谜。一说该村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二说该村周围种满了桉树有驱蚊功能;三说距村庄不远处有一山洞,洞内有成千上万只蝙蝠,一到夜晚便进村捕食蚊虫;四说和这里流传的“张天师驱蚊孝母”有关。





特别私密

特别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