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用这些随街可见的老爷车来形容古巴的经济现状会比较合适:缓慢、陈旧、消耗能源大;还有,机件故障,年久失修,容易受损。
在古巴旅游的最大困惑,莫过于她那“一国两制”的货币政策。老实说,这两套货币体系令我一开始就一头雾水,直到离开,也依然没有弄明白。
一般到一个国家甫一入境,便会遇到货币兑换的问题——你得把身上的异国银两,兑换成在当地可消费的银两。在古巴机场兑换时,我便像被突然打了一头闷棍,好久没有回过神来。当即有两大发现:
一, 古巴有两套货币体系,即当地人俗称的“红比”(CUC)和“土比”(CUP),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是1:24。从攻略上可知,“红比”有点相当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外汇券”,一般是外国人使用的;而“土比”是当地人使用的。但当我们要求兑换部分红比和土比时,被工作人员当场拒绝,她的理由是:土比对于你们外国人来说,is nothing(毫无用处)。
二,古巴的货币CUC兑换对美元格外苛刻,虽然国际上标准汇率是1:1,但实际上一美元只能兑换0.9CUC,再加上政府强收10%的税,实现上$1=0.9*0.9=0.81CUC。而加拿大元、欧元、英镑不但在兑换率上远远比国际上标准的与美元的汇率要高,而且还不用加收任何手续费!
结果,当我们发现加元在古巴远比美元实际汇率更高时,真的气不打一处来。早知如此,我就应该来之前把所有货币换成加元啊!
不是美国人,却白白因为古巴与美国的关系而被收了税,你说冤不冤!而这种汇率的直接结果就是,古巴的物价远比我想像的要高,甚至比美国的物价还高。
即使我不是从事金融银行业的人,也很容易看出,这样的兑换汇率是漏洞很大的,只是在不同货币间倒几手,就可以赚取巨额的汇率差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将会受到怎么样的影响啊。
可是,政治就是政治。这样的兑换政策,只能够反映了一种令人目瞪口呆的“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再说红比与土比的巨大差异。
从古巴的最大城市哈瓦那(Havana)走到南部小城特立尼达(Trinidad),只要是游客所到之处,红比几乎是唯一可以交易的货币(从这一点来说,就跟中国旧时的“外汇券”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古巴的物价水平呢?可以从下面几种常用商品来看:(如果你是用美元兑换的,那么换算成人民币的话,1CUC约=10元RMB)
Pizza,大概3-5CUC
一个菜单(如炒饭、鸡翅套餐等)大概5-7CUC
矿泉水300ml 1CUC
甜点面包 0.25-2CUC一个
雪茄 1CUC一根(古巴人自己抽的) 10-50CUC一盒(10支,旅游商店买的三大名牌)
烟 1.2-2CUC一包
出租车3CUC起价
住宿于家庭旅馆15-30CUC
纪念品商品都是用CUC标价
那么,土比在什么场合下用呢?请看哈瓦那一市场,用土比CUP支付的物价:
香蕉 1CUP 一根
西瓜 3CUP 一块
西红柿2-3CUP一个
市场塑料袋 1CUP一个
冰激凌 1-3CUP一支
汉堡三明治3-10CUP一个(很差很小,说实话难吃)
饮料 1CUP一杯(非酒精饮料)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以上需要用土比购买的物资奇缺,常常排长队,而且卖相很差。
而古巴人的工资呢?正常的是350CUP!!!CUP!!!约16CUC一个月。
除了定量供应的食物外,他们的所有收入几乎都用于购买食物。而他们买一些食品如鸡肉、鱼等等都需要用到CUC!!! 而生活用品像T恤、鞋子、等,都无法用土比支付。买一条普通的牛仔裤要20CUC呢,那是相当于一个多月的工资!
大部分古巴人都是领“土比”CUP作为工资,只有从事旅游业的人才能领到CUC。所以,古巴人当中,从事旅游业的收入是比较高的,何况他们还常常可以收到游客给的CUC的小费收入。长此以往,使得从事旅游业的人成为古巴平民阶层中的“新贵”。
相信从以上的举例,各位看官可以大体了解古巴的物价水平和生活状况。由于两套不同的货币体系,游客和当地居民在同一个天空下却在两个不同的轨道中生活和消费。游客的物价并不便宜,近似中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而当地人的物价虽然看上去很便宜,却依然生活非常拮据。
这是在哈瓦那古城内难道见到的几间可以使用CUP进行消费的店铺之一。但是,这样的店铺不但少,而且货架常常空空而已,物资奇缺,总是看到排队购物的长龙。
这样一支大约300毫升的矿泉水,全国统一的零售价是1CUC。按照我当时用美元的兑换率再加上当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这支水相当于大约10元人民币。
尽管生活在收入低、物资缺乏的环境中,但丝毫不影响许多古巴人追求美和优雅的生活。这是小巷里的鲜花摊子。
在古巴,教育完全由国家负担,全民受教育水平相当高。而且,古巴人在文艺方面有很高的天赋。这是街头的画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