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山”坐落于栖霞市苏家店镇,海拔493 米,面积5平方公里。它西临招远市,北临龙口市,东北与蓬莱市接壤,是一座突兀隆起巍峨雄壮的死火山,陡峭的主峰犹如一只昂首挺立巨蚕,因而被人们称为“蚕山”(当地人形象的称之为“奶头山”)。仰望蚕山,奇峰突起峻险笔挺,鬼斧神工气势恢宏。即使在招远市区、在龙口的黄城,也能清晰可见,好似擎天巨柱,峰巅云雾缭绕,景致非常壮观。
蚕山是胶东名山,是栖霞六大名山之中惟一没有被开发的,完美保持了它的原生态。蚕山是座死火山,蚕山顶部的大石硼就是当年玄武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堆积而成,是一种完美的火山锥。由于蚕山是未经开发的天然“野山”,只能按照“野路”登山,而且山顶有几乎垂直的“火山锥”,所以登顶特别困难,也充满危险。
【穿戴】登山鞋、登山裤、速干衣、长袖皮肤衣、遮阳帽、遮阳镜、手套、雪套,必要时携带护膝。
【装备】40L以下登山包、10m登山绳2套、登山杖,必要时携带开山斧/刀具。
【食物】矿泉水4瓶/ 人、压缩饼干、功能性饮料。
四天前第二次爬了一次烟台栖霞天崮山插旗顶并在上面露营,感受了一次雷雨交加的夜晚,第二天由于雨后山石较滑,不慎脚底打滑,差点跌落山崖,关键时刻用胳膊架在了石头上,支撑住身体,才幸免于难。保住了性命,右侧肩膀因此脱臼并轻微骨裂。(天崮山也是非常漂亮)
辗转3家推拿老店,整骨无效后,去医院打麻醉,才将错骨复位。医生千叮万嘱在家休养半个月,可是内心怎内得住如此无聊,所以在右手臂稍微好转之际,约上好友,准备攀登蚕山。
远观蚕山,山顶陡峭,由于身体带伤,还没开始爬,心理就开始犯嘀咕。
开车导航到栖霞梁家庄村,沿着通往果园的山间崎岖小路,艰难的开车前进,其中车刮底盘刮了4次,建议将车放在村里,步行过去。
将车停到此处,11:30左右,穿戴好遮阳衣物,满副武装,准备爬山。
一起出行的好友-春雨,春雨身材非常匀称,身体素质也非常好。喜欢户外,喜欢徒步,更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较强的身心素质,所以一般的户外活动,我们都是结伴同行,每次也可以说走就走。不管走到哪里,一路上,他都是我的好帮手,好搭档。
由于蚕山完全是做“处女山”,丝毫未经开发,所以山间景色更为自然,登山的路途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野花和野生动物。
因为我们行走的都是“野路“,所以行走起来特别吃力,加上身上伤势未痊愈,所以行至20分钟左右,我已不得不坐下来休息片刻,补充水分。
休息片刻,继续寻寻觅觅、摸摸索索的前进。
奔着高耸的山锥,行走在荒野中。
这一阶段,虽然山坡较缓,但不知不觉,已经可以俯视周边景色。
由于春雨身体素质较好,不一会儿,他就已经走在我的前面,我在后面吃力的紧跟着。
继续吃力的在后面紧跟着
到达此处,已经基本到了山体的三分之二处,到目前耗时大约40分钟,虽然我身体带伤,由于经常爬山,我们的速度应该还是相对比较快的。
坐在石头上休息一下,补充水分,看一下山下景色。田野间一片安详,虽然正中午爬山,由于当时阴天,加上山风曦曦,所以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热。
由于我的手机临时拍照坏了,所以一路来都是春雨在拍照。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拿着春雨的手机给他拍照留念。
已经到了山锥底部,望着几乎垂直的山锥,感觉真是无从下手。只能绕着山锥走走看看,能不能找个缓坡爬上去才不枉此行。
沿着山锥,一路寻寻觅觅,寻找“突破口”。
在山锥的东南方位,看着有些大石头上零零乱乱的刻着一些人名,感觉此处应该是个登顶的入口,开始向上爬一下,探索一下道路。
中间抓住石缝中长出来的小树,艰难的向长爬。
走到此处之后,发现无法继续向上攀爬,由于此条线路较为突兀,向上也没有太多的植物可以着力抓住,所以无奈返回,继续寻找突破口。
此处应该重点写一下。刚才的线路无功而返后,我们在刚才的刻字的位置,又向西面大概行走了15米,从此处开始尝试登顶(登顶处没有拍照)。此处登顶位置,在下面的位置比较难爬,沿着山体的裂缝向上爬,上面杂草树木较多,比较好着力。由于我的身高较高,所以在前面探路,一路荆棘,一路惊险,走一步看一步,我们终于沿此线路登顶。
PS:
【1】登顶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登山绳,第一可以给后面的队友方便,更关键的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如果没有登山绳,下山将会非常危险。
【2】虽然蚕山属于栖霞的六大名山之一,但是完全还属于“野山”阶段,网络上没有太多关于此山的记录,也没有登山线路,所以攀登蚕山,非常的危险,攀登的人非常少,能够登顶的更是寥寥无几,附近的村民,也没几个能够登顶的。所以本次登山的另一大目的,是在登山沿途标记相关记号,为接下来登山的驴友指明道路,减少浪费时间,以及规避可预见的风险。
现在已经从东南位置登上了东面位置的山顶,但是东面的山顶较西面主峰山顶落差还有5米左右。在此山顶停留片刻,拍照留念,我们决定继续向上攀登。
春雨在后面紧跟着,我们向主峰行走。
在东面山顶和主峰的中间,路过一块石头,在春雨的“激励”下,拍了一张比较“危险”的照片。
在准备开始爬主峰的时候,看到了沿途的“爱的印迹”,心中徒生一种浪漫气息。感觉人间感情与自然如此和谐。
PS:因为本山未经开发,所以沿途有一些文字,我觉得反而比较有人文气息。如果是景区,就不能有此行为了。
爱永恒 YX
此处已经登上了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蚕山的山锥之巅,最高处,海拔493米。
抑制不住兴奋,我们在这里休息+拍照留念。
登上山锥,清风徐来。由于这是一座死火山,有很多岩缝,所以有很多鹰在这里安家。我们两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可能打扰了它们,他们在空中盘旋。鹰、山巅、田园、远处的崮山、艾山、齐心协力一起登顶的两个“好基友”,此情此景,无不动容。
为了给后继驴友指明道路,我们携带了自喷漆,一路做好了相关登山记号。也在山巅处,写下了本就该属于蚕山的符号,海拔493米。这个数字属于蚕山,属于每一位登顶的勇者们。
站在刚刚写下蚕山海拔高度位置的地方,面对苍茫田野,拍照留念,准备返回。
春雨也站在了这个位置,忍不住展开双臂……
我们沿着原路返回,向东面稍低的山峰返回。
行走在山脊之上
面对山下,张开怀抱。
小心翼翼的原路返回,中间不忘摆个POSS,春雨适时的抓拍。
山脊之上行走,也要步步为营,倍加小心。
上山容易下山难。面对陡坡,为了以防万一,我们选择原路返回,我在前面探路,春雨抓着绳子在后面,必要时我们要抓着登山绳下山。
几处陡坡,在向上爬的时候感觉没怎么太吃力,而下山的时候才发觉,如果没有携带登山绳,我们甚至可能困在山上。
险要地方,抓着登山绳下山。
春雨在上面不忘一直在给我拍照抓拍。
中间休息片刻,春雨小心翼翼的把手机递给我,不忘让我给他拍一张照片。
我已经基本下到悬崖下面,叮嘱春雨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如果绳子拽不下来,宁愿弃绳下来,也不要冒险再上去把绳子拽下来。
终于成功的爬下了山锥,我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直至此刻,我们还感叹我们刚才的勇敢;感叹我们两人没有打退堂鼓;更没有半路放弃。看着旁边的山锥,心中满是感慨。
由于对此山缺乏了解,我们本来打算两个小时的登山行程已经超时,现在已经过了两个半小时了。所以我们要加快时间,不能久留,返回山下。
这张图片能看到山锥顶部的老鹰在天空盘旋,仿佛它的一颗心也可以落地,我们并没有伤害它的家园,也无心伤害它。
下山的时候,我在前面,近乎一路小跑,用了十几分钟,就已经抵达山下。
终于走到山下,由于我这几个月来身体胖了十几斤,实在不愿意自拍。在春雨的怂恿下,我极不情愿的再一次出现在了自拍的镜头中。我们手指蚕山之锥,为此次的挑战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句号只是暂时结束,我们约定以后再来。
【1】此次行程,不算路上,从登山到回到原处,总共耗时3小时。其他驴友如果挑战,请合理安排好时间,一定要带登山绳。
【2】生命是一种修行,徒步也是一种修行,我们不断地挑战新的高峰,但我们并没有征服过山峰,不管你是否登顶,甚至是否到来,山峰一只巍峨在那里,寂静淡然。我们每次不断的挑战和重踏征程,都是再一次的征服自己。
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在于追求享受,更在于体验生命,体验未曾体验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人生本应是美好的,我们不应忽略了其最简单的美好,有时候,都会被自己所感动。
PS:虽然去过了很多地方,但从未写过出游游记。由于蚕山在网络上的资料非常少,所以我有责任把蚕山的美境传递给每一个热爱自然的驴友们。
仅以此文,献给”神秘“而”孤傲“的蚕山、热爱生活的驴友以及一路相伴,一路同行的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