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是一块神奇诱人的土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地理人文风物独具特色。“牡丹故乡、避暑天堂、五教汇聚、地质奇观”构成彭州四大主体特色旅游资源,同时拥有五大国家级旅游品牌:“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湔江国家湿地公园”。白鹿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彭州市的龙门山,白鹿河上游,距彭州市区36公里,东部与什邡市接壤,距离成都市区60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说起彭州,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对它完全陌生,唯一的印象是很特别的,因为彭州要建一个化工厂。
有老有小大太阳爬起恼火,半山脚停车场休息排队1个多小时,终于开车到达山门,停车费10元每车,门票10元每人。到处都在修,还在开发中,不太推荐带老人小孩去。
景区门口的停车场太小,要上去的话就得排队等上边的车下来,大部分车都停在山脚下从这爮上去的。
景点看起挺多,但都因为地震后还没有复建好导致没啥看头。深度游的可以考虑花半天时间逛逛,爬爬山有氧运动一下。
山里的茶花很多
但除了山就是树,就不费大家眼神了,有兴趣的可以去吸下氧还是不错的。
白鹿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宗教人文资源。白鹿场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是成都市的十大古镇之一。1860年,法国传教士洪广化带着圣经和他法式浪漫来到了白鹿镇,依山傍水选址建造了领报修院,其上书院是培养高级神哲人员的高级修院。
历经“5.12”地震的洗礼,小镇重建,色彩斑斓的法式小屋点缀于这青山绿水之间,显得风情万种。
你可以在白鹿河沿岸、白鹿桥亲水体验区拍摄蜿蜒曲折、芳草萋萋的白鹿河,也可以到香槟小镇拍摄厚重的城墙,彩色的尖屋顶,童话般的小屋,精致繁复的装饰花纹,鲜花、小品等原汁原味的法式风,还可以到2号公园拍摄最牛教学楼、下书院百年残墙、中法友谊桥,再往上到白鹿上书院拍摄百年沧桑的精美教堂;你可以游览卢瓦尔城堡、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民居,体验灯光点缀下的别味乡村小镇风情;将城市的世俗与喧嚣都荡涤干净;夜间在乡村酒店休憩,在安静质朴的环境中消除全身的疲惫倦劳。
远古的白鹿,是一个神话传说;
过往的白鹿,是一块天主圣地;
昨天的白鹿,是一个震中传奇;
今日的白鹿,是一个浪漫故事;
当今的白鹿,是什么?咋样了!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去感受吧!神奇的白鹿欢迎您!
——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3年被评为成都九大古镇之一,
——2014年被批准为AAAA国家旅游景区。
领报修院
领报修院又称上书院,位于彭州市白鹿镇以北2.5公里回水村,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有着100年的历史。据《白鹿乡志》和《彭县志》记载,1860年,成都天主教洪主教(洪传广,一说洪广化)来白鹿时结识了咸丰初年由广汉迁至白鹿的朱元璋后裔朱益淳(也叫朱应纯),并洽谈把白鹿作为传教基地。1865年,购朱建虎的院宅修建天主堂(现白鹿街区银杏广场上),后在白鹿河对岸今白鹿中心学校中学部修建“备修院”(俗称“下书院”);光绪九年(1884年),成都主教杜昂派谷布兰到白鹿重修备修院,落成后定名“无玷书院”。随后,1895年在白鹿镇以北的回水村地界,开始动工兴建“中修院”,1908年修院竣工,历时13年,初定名为“圣母领报修院”,简称领报修院,俗称上书院,民国21年(1932年),改名为神哲学院。自此,彭州白鹿镇领报修院就成为西南地区培养高级神职人员的重要场所——传教士大学。当时的高级神职人员需要学习:拉丁语的语文、作文、地理、历史、罗马战争史、波斯战争史、哲学、逻辑学、本体学、形而上学、宇宙学、心理学以及伦理神学、论理神学、圣经和教会的法典、礼仪、历史等。比研究生还要学习的多。
当时的“领报修院”与西方的教堂相似,主建筑高大挺拔,共有三层,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法式的穹顶、过厅和雕花外饰,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整个书院坐西向东,修建在半山腰的山坳里。四周九座山峰呈弧形排列,老百姓称为“九龙归位”。前有白鹿河蜿蜒而过,青山绿水,风水极佳。远观,青山环抱之中,白色的立柱和灰黑色的屋瓦,显示书院别具一格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既有典型欧洲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的特征,又兼有中国四合院落的结构。
书院内,正面主楼南北横列长达120米,径深16米,楼高三层,层高约5米,底层依山坡而建,为储藏室,二层有走廊贯穿主楼。
从主楼正门沿环型石梯拾级而上,大门门额上的字迹清晰可见:“SEMINARIUM ANNUNTIATIONIS ”。SEMINARIUM为拉丁语,直译为“育种田”或“苗圃”,意译为“修道院”,也有译作“神学院”,简称“修院”。
穿越门厅进入四合院天井,天井南北宽约60米,东西长约22米。主建筑礼拜堂高大挺拔,法式的穹顶、过厅和雕花外饰,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礼拜堂两旁的人字型侧屋于1934年被泥石流冲毁。
南北两侧厢房高度与主楼齐平,均为二层建筑,内外两侧皆有走廊。上层共计60余间约十平方米大小的房屋,作为修生单人寝室用。下层则是教室、办公室、厨房、面包房等等,全系木质结构。
地震后,几乎全部损毁,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开始修复,现已基本完成。因为是按照文物修复方式重新恢复,基本重现了上书院当时的原貌。
领报修院整体建筑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结构严谨,风格独特,别具一格,白色巨型建筑在山林间英姿飒爽,令瞻仰者、观赏者无不赞叹其建筑的气派、精美和壮观。
领报修院曾是一座集教学、灵性修养、祈祷、生活于一体的四合院式建筑群,具有独特的罗马式与哥特式混合建筑风格。修院正门的门檐镌刻着一排法文和完工的年份(1908),法文含义是“圣母领报修院”。修院教堂的牌坊独耸于四合院之间,由厚厚的大理石建造。教堂内是木架结构,由十余根圆柱支撑着筒型拱卷顶。教堂上端由祭台、祭房、厢房组成,呈拉丁十字型,高大气派的窗户以彩色玻璃装饰,更显耀眼夺目。门庭、柱沿均为罗马式和哥特式混合建筑风格。四合院分为两层,上层有100余间分为两排的修士单人寝室,中间为走道,下层是教室、办公室、活动房、厨房、面包房,均为木质结构。四周双层木楼吸收中式古建筑技术之精华,建筑内的楼阁、走廊、窗格线条、墙面颜料搭配以及工匠技巧都是现代建筑望尘莫及的。四合院沿广场三方以圣母大教堂为中心,以体现圣母领报之深刻含意。最下层因地势而建作为地下储藏室。特别是楼外巨型的弧形步梯从地面延伸至二楼,更显恢宏气势之特色。
“天心”群雕由四川美术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根据5.12大地震发生时原白鹿九年制义务学校师生为人物原型设计,雕刻由主雕“天心”和群雕“地震逃生”组成,依托学校教学楼而塑,真实再现了地震当天原白鹿九年制义务学校的危急场景。
5.12大地震发生时,白鹿镇九年制义务学校—中心学校周围建筑物几乎都在地震中倒塌,唯独两栋教学楼屹立不倒,该校1000多名师生全部安全撤离。如今“史上最牛的学校”,
最牛教学楼和前面这栋楼,本来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两座教学楼,地震发生后,靠山的教学楼由于断层的相互作用,向上抬升了3米,但楼梯依然稳健,仅轻微受损,白鹿中心小学1046名学生因此得以安全撤离。所以我们称之为史上最牛教学楼。
中法桥,又名金桥,始建于1893年,位于白鹿镇金桥村西北100米。东西走向,砖石结构,双孔拱桥,东起白三公路,西至下书院大门,是当时通往下书院的必经之路。白鹿中心学校就是在下书院遗址基础上修建的,现已改建为地震遗址公园。中法桥全长30.8米,宽4.7米,跨度9.65米,拱高5米,桥栏高1米,桥面用青石板铺成。地震后全桥仅余单孔,成为遗迹。我们可以从周围数十根名木古树依稀看到它昔日的辉煌。
帖子最后,附上中法友谊桥怀念下地震逝世的同胞,也祝大家珍惜生命,安全出行,友谊天长地久!!!
白鹿镇全境属山地和林区,白鹿河如一条白练,由北向南迤逦全境;白鹿山宛若一口古钟,倾覆突兀于群山环抱之间。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1300毫米,气温偏低,雨量丰富。粮食生产以玉米、土豆为主,盛产药材、茶叶、棕片、生漆,林木、矿产资源丰富。白鹿境内有罕见的地质奇观--巨型灰岩冰川漂砾,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世界级地质科学遗产”,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塘坝子集峰丛、溶洞、深谷、峭壁景观于一体,是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白鹿镇森林风景优美,生态环境别致,动植物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全镇共有寺庙宫观遗址17所,均为佛、道两家所建,道教二十四治之漓沅治也位于境内。清代末民初,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此创建教会活动场所多处,以上书院(领报修院)和下书院(无玷书院)最为知名,其中上书院为培养高级神哲人员的高级修院,至今保存完好。
欢迎您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