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简称“甬”,是浙江东部的重要城市。2014年中秋节,给自己一天的假期,从杭州去宁波走一圈。
是的,就是宁波!同时这也是【在浙里】第一篇。画册曾经制作过一个精华系列。
今天这篇,全面扩容十倍,选取当时各个景点的经典景色和大家一同分享!
本篇游记大图较多,约150张,请注意流量哦~
一天,(当然由于过于散漫,出发时的列车错过改签了)正好9点到达,21点返回。
杭甬高铁班次非常多,从杭州东去往宁波基本是趟趟连发,动车票价41元,高铁71元,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到达。
由于当时宁波刚刚开通地铁一号线,也是很想收集一下地铁票了~
整个的路线如下:
0宁波站→BUS→1月湖公园→2天一阁→BUS→3天宁寺西塔→4鼓楼·永丰库遗址→5中山公园→
BUS→6宁波博物馆→BUS→7三江口·江厦桥东→METRO→8天一广场→9城隍庙·天封塔→
BUS→10老外滩→BUS→0宁波站
一般旅行前我都会规划一张图,或者标记好自己要去的点。
原来的图太过简略,所以重制,现在地铁2号线开通了,就方便一些了。
这里要说明的是:6 宁波博物馆 位于鄞(yin,二声)州区,在浙里缩略表达一下。
同时,由于时间安排,以及一些忽略的因素,南塘老街没有走到,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去一探究竟。
因为是来去同日,花费并不多。
又基本都是文化类的,不冷不热的地方~so~还好。
宁波站,建于1959年9月,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为萧甬铁路、杭甬客运专线的终点站和甬台温铁路的起点站。隶属上海铁路局宁波车务段管辖,现为一等站。
宁波,古称“明州”。
除了得名于四明山,还有城内的日湖与月湖遥相辉映。
如今,日湖已经不再,仅剩下了月湖。
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
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迁至三江口(今海曙区),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
明朱元璋吴元年(公元1367年),中国沿海地区海禁,唯独明州对外开放。
直到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为避国号讳,朱元璋采纳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府改称宁波府。
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月湖开凿于唐贞观年间(636年),宋元佑年间建成月湖十洲。
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这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此外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
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
去了宁波,不逛天一阁,等于没去。
这是很多旅游攻略里面讲到宁波必写的一句话。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天一阁还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
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这里是现在藏书的地方,不过不让进哟~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 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
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除了藏书丰富,天一阁在防火、通风、防潮面也独具特色。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坐落在中国浙江省宁波海曙的天一阁景区内,陈列展览区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它以麻将的发展史为线索,考证了陈鱼门先生的生平、中国博戏的发展史、麻将的产生演变史,并从宁波的方言、航海术语等方面佐证了麻将与宁波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中国首家以麻将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院子当中还有大骰子,麻将牌,值得一看~蛮有趣的。
从天一阁出来,乘坐公交车前往天宁寺塔方向。天宁寺塔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其实离鼓楼已经很近啦~
天宁寺始建于唐太中五年(851年),原名国宁寺,宋宗宁二年(1106年)改名为崇宁万寿寺,改和元年(1111年)更改名为大宁万寿寺,建炎年间,毁于战火,不久重建。元至大二年(1309年)为倭寇所毁,后又重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天宁禅寺。民国初年,改称“天宁寺”。
天宁寺早已不存在,仅剩下这一座塔。
天宁寺塔是浙江省现存年代最久的唯一的一座唐砖塔,也是我国仅存的唐代寺前双塔实例,对于研究唐时的宗教文化和佛教建筑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西塔已按原貌修复。
一路向东就来到了鼓楼。这是一座颇具特色的鼓楼哦~
宁波鼓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宁波鼓楼是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古建筑之一。游人登楼,便可一览宁波城之全貌。在那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摊点,因此吸引了许多外地洋人游客前来参观这片名胜古迹。
《宁波旧影》的展览,带你一下回到宁波开埠的那段日子。非常值得观看一下~
从鼓楼上往东北方向望去,就可以看到一个“碎石空场”,就是它。永丰库遗址。
永丰库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是一座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
永丰库前生为南宋“常平仓”(官府粮库),元朝(此时永丰库作“收纳各项断没赃罚钞及诸色课程”)之后为明朝宏济库(由平准、永丰二库并为一库)。永丰库遗址的发现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古代大型仓库,是中国宋元考古的一次突破。永丰库遗址也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密切联系。
2001年9月和2002年3月,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永丰库遗址规模较大,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0米,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遗址以两处单体建筑基址为核心,遗存有与之相关的砖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沟、水井、河道等众多遗迹,出土可复原各类文物800余件,是宁波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成果最丰硕的一次城市考古发掘,为确认宁波为我国元代第二大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在考古学上提供了重要实据,也是中国宋元考古的一次突破。
该遗址于2003年4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鼓楼及附近的公园路一带已成为宁波主要文化活动的聚散地,整个地区的建筑充分体现出宁波江南水乡的特色。两旁是仿宁波传统建筑风格的商店,小青瓦双坡屋面,风火马头墙,还有各种精细的外墙木装饰,既具有宁波传统商业街的风貌,又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质感。
鼓楼步行街熔文化商贸于一炉,集购物休闲于一体,已成为宁波市内的游乐胜地之一。
宁波市典型的民国时代仿西洋门楼建筑,始建于民国十六年年(l927年)夏,门楼高大雄伟,“中山公园”四个大字高悬在门额上,为当时宁波名流、清末会元何赐冕所题(现门楼经过整修,估计“中山公园”四字已非当年原迹了),是原中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现门楼已修葺一新,成为一处重要景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公园的历史久远,其所在地自从唐长庆元年(821年)宁波建城以来,一直是衙署所在地。
1927年,地方政府拆毁旧衙署,在其址上历时两年兴建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门楼为民国时期的西洋风格建筑。园内的景行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七年,上书的‘远瞩林园胜妙殊绝,越诸尘累身心了然’的对联为沙孟海的老师、清光绪年间宁波名儒张原炜所书。其中逸仙楼也为清朝建筑,是原鄞县孔庙内的尊经阁迁建于此。
在九曲回廊中间是总理遗嘱亭,其中遗嘱碑为沙孟海所书。
在公园东首是及原工商联小花厅、“同乐亭”和张苍水的故居。
这是一座很有名的建筑,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一样,出自同一人之手。
奇特的设计,透露着神秘与大气,也散发着宁波的气息。成为宁波新地标。
先看建筑!
再看内部的展览!
散发着浓浓宁波气息的展览。
这里有更详尽的宁波博物馆建筑介绍~王澍,宁波历史博物馆 / Ningbo Historic Museum @***
宁波博物馆官网:@***
三江口是宁波最早的“宁波港”港埠,就是从灵桥脚下到江北的下白沙一带,到了上世纪70年代,宁波已经建有港务客运码头,但这一带仍然百舟靠泊,非常繁荣。
了解宁波历史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明州(宁波)始终是一个极其优良的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港口,特别是到唐朝,“海外杂国、贾船交至”,宁波成为全国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并与扬州、广州一起列为中国对外开埠的三大港口;宋代,又与广州、泉州并列为我国三大主要贸易港;鸦片战争以后,宁波被定为“五口通商”口岸的其中之一。
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宁波三江口桅樯林立,千帆待发,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港。
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条江水汇聚在宁波,三江交汇的地方就形成了三江口,那里的景色十分美丽。宁波域区的三个行政区就是按三江口江岸而分,东面是江东区,西南面是海曙区,北面是江北区。
从宁波博物馆回到市区已经到了下午五点时分,庆安会馆已经关门了。正好来到三江口,就在门口看看~
庆安会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区三江口东岸。
为甬埠行驶北洋的舶商所建,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落成于咸丰三年(1853年),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舶商航工娱乐聚会的场所。是中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又是江南现存仅存二处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之一。
2001年6月,庆安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改建为全国首家海事民俗博物馆。建筑装饰采用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宁波传统工艺,堪称宁波近代地方工艺之杰作,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是的,这里就是宁波地铁!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工期为5年。2009年06月26日开工,2014年05月30日开通试运营。
正值当年9月,冲着浙江省第二条地铁去的。
宁波地铁标志用一个动感的“甬”字,直观的表明宁波轨道交通的地域性特点,区别于国内外其他任何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标识。
标志将轨道、列车头和“甬”字有机的融入标志中,凸显出轨道交通的特点;各轨道相互交错,无限联通,寓意宁波的轨道交通四通八达、快速高效;也寓意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宁波会越来越精彩,活力无限。
标志色彩选用强烈的“海洋蓝”,进一步表达出宁波海港城市的特点。整个标志醒目、动感、时尚和现代,易记易传播。
宁波的市中心就在这里,很现代都市的天一广场!
宁波天一广场东起车轿街,西至开明街,北沿中山东路,南临药行街,总占地面积19.6公顷。宁波天一广场还曾经在2004年得到过中国建筑艺术奖。号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站式”购物休闲广场。
天一广场站的地铁艺术墙设计的很巧妙,还专门设置了最佳拍照点。值得一看~
天一广场可谓天生"姿色出众",22幢3-4层群体性建筑,围绕3.5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间以1万平方米的景观水体和3万平方米的绿化,组成了一个生态型的商业建筑群。广场内拥有气势恢宏的中央音乐喷泉,别具特色的水幕电影,外来名贵的加拿列海枣树,水街长廊,文保建筑药皇殿,天主教堂等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景观。
由主入口进入后,就是3.5万平方米的演绎中心广场,广场宽阔、壮丽。往南可以望见歌德式教堂的高耸屋顶。这座教堂是根据1702年法国传教士郭中传在灵桥门内建筑的药行街天主教堂,在1997年扩建2000年竣工,大厅脊高31米,钟楼高66米采用顶尖造型和色彩窗玻璃,是一座典型的歌德式建筑。
缸鸭狗创建于1926年,是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宁波老字号。
以小吃闻名。那里的汤团颗颗饱满,芝麻馅甜而不腻,入口爽滑,口感甚好。
尤其是洒在面上的那层桂花,清香扑鼻,混合着糯米的香味,刺激着人的感官,绝对会令你胃口大开。
自1926年缸鸭狗创立以来,宁波汤圆就一直是店里的金字招牌。其汤圆外表洁白圆润,口味香甜软糯,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经过时间的洗礼,宁波汤圆已经不仅仅是一碗小吃,它更是宁波文化的一种象征,记录着宁波老一辈人的足迹。
上世纪20年代,有个名叫江定法的宁波人,开始在老城隍庙设摊卖汤团。因为口味好,几年下来生意红火。
之后入驻开明街,开设店面,取名缸鸭狗。据说名字的由来,是因老板小名叫“江阿狗”,在宁波话里它们是同音词。
招牌也蛮有新意,一只水缸,一只鸭子和一条狗。
没办法,自己一个人解决晚餐~就点个汤圆和甜品吧!
夏季凉品!超赞!
【木莲冻】
用小勺轻轻搅拌薄荷糖水与木莲冻,吃上一口,甘甜凉薄,入口即化。
将晒好的木莲籽装入布袋中,用清水浸泡,反复搓揉,再把果内的胶汁全部挤出,取出布袋,放半个小时后,汁水就凝成晶莹剔透的木莲冻。
宁波城隍庙坐落于浙江宁波市中心繁华地带,是宁波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梁贞明二年(916),,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风雨仓桑,朝代更迭,宁波城隍庙也历经兴衰。
“天封塔、鼓楼沿,东南西北通走遍”,这句宁波老话耳熟能详。在千余年的岁月流逝中,海曙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天封塔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大沙泥街西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
始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695—696)年间,因建塔年号始末“天”“封”而得名。
建成后塔高18丈,约51米,共14层,分7明7暗(包括地宫),六角形。
天封塔为中国江南特有典型的仿宋阁楼式砖木结构塔,具有宋塔玲珑精巧、古朴庄重之特点;是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运航标,港城重要标志。
唐以来,明州港崛起并成为中国著名的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外国使节、留学生与商旅由明州港入口岸,经浙东运河、京杭大运河直达京都。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升教授在讲到法国人在《中国出口贸易实地考察》中描述到:“中国最美的宁波城……具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名为敕封塔(即天封塔)……在塔壁上发现了法国三帆阿尔克梅纳号上多名海员题画的名字,该船曾于前一年访问过宁波。
”天封塔是历史的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
你要知道它的地位!比上海的外滩要早20年!
中文名称 宁波老外滩
外文名称 Y-Town
由于宁波三江口的三条江形似英文字母“Y”,所以开埠之初如今的老外滩地区就被称之为"Y-Town“,音译过来即为”外滩“。
而后上海外滩则继用了这一名称。
宁波老外滩坐落于宁波市三江口北岸的江北区,宁波老外滩于1844年开埠, 地处宁波市中心,位于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比上海外滩还早20年。
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几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外滩之一。宁波老外滩于1992年后开发,宁波老外滩已经成为长三角大景观之一。
恰逢中秋月圆夜,
听着甬江拍打着岸边的声音,
站在栈道上看着这座城市,
晒着满月的月光……
我在浙里。
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商人蜂拥至宁波,英、法等国采用夺取主权,建立据点,霸占海关、控制海口,垄断航运,推行洋化等一系列手段,把宁波港扭曲成半殖民地性质的港口。
1844年正式开埠。不久,江北岸便发展成为英、法、美三国侨民居留区域。是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历史上也称为“外滩”,其开埠历史比上海外滩还要早上20年,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外滩之一,一直到上海口岸崛起,宁波口岸的地位才被逐渐削弱。
1927年,中国政府收回了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行政管理权江北外滩也在岁月的洗礼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近代宁波的历史变化,体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器物与各类设施集中在这里出现,如宽敞的马路、整洁的街面以及电灯、自鸣钟、脚踏车、洋房、教堂、医院、银行等首先在这里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宁波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成为了浙江省唯一现存能反映港口文化的外滩。
逛完老外滩,坐公交车去宁波站吧!那时候还没地铁~
来看看色彩变化有点诡异的宁波站夜景吧~
早九点到晚九点,宁波城的十二小时进入尾声~
港通古今的城市还在生长~
这次游玩已经过去快两年,也是正在制作的系列【在浙里】的开篇。
耗时四天,整理照片,制作游记,感谢观看!
文中大部分资料源于 百度百科~
做一个城市行者!
【在浙里 · 第二篇】 嘉兴 · 沪杭之间 · 禾城闻粽香 @http://www.mafengwo.cn/i/5498491.html
【在浙里 · 第三篇】 丽水 · 朦胧莲都 · 偶遇一碗瘦肉丸 @http://www.mafengwo.cn/i/5514774.html
【在浙里 · 第四篇】 温州 · 清鲜鹿城 · 冒雨满城觅美食 @http://www.mafengwo.cn/i/5541470.html
【在浙里 · 第五篇】 衢州 · 水墨柯城 · 古城新貌露初容 @http://www.mafengwo.cn/i/554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