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百媚千红 我爱的就是你的那种——廿里杜鹃六春湖穿越

作者:explorer 显示图片








       我在阳台向西凝望,凝望着远方的你……
       那块万亩杜鹃群花竞放、映红天际的山脊,那块绿草如茵且散发出青草淡香的圣地,你还是美艳如故吗?六春湖——这片我曾经驴行过的土地、这个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在阔别一年之后,我们终于又可以如约相见了。
       有许多个不去六春湖的理由,毕竟那是去年刚去过的地方;再就是山高路远,不是一般的体力所能够承受;最重要的就是今年淫雨连绵,下雨、下雨、还是下雨,这超强厄尔尼诺带来的鬼天气,多少影响着人们出行的愿望。半个月报名之前查询5月7日天气预报,那还是多云转小雨的天气,距出发前5天,预报却已变为大雨转中雨的状况了,很多的驴友都知难而退,剩下的不到80人,只是去年的一半而已。
       南方的雨,西边的你,还有思念的我。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我那天见你,因为这是我们的约定。我已经想象出大雨滂沱的那一天,山路水流四溅,全身湿透的我站在高山之巅,威武而不屈的模样,那不也别有一番情调吗?犹忆去年武功山之行,大雨倾盆,山上水流不断冲刷下来,那山间小路大部分浸泡在水里,人在悬崖边行走的那种悲壮,那是驴友的高考,我没有不通过的理由。
       六春湖非“湖”,而是一座山,其位于龙游县庙下乡、衢江区大洲镇和遂昌县高坪乡三地交界处,因三地的管辖风景点及叫法不同,故有三个名字:六春湖、绿葱湖、桃源尖。绿葱湖海拔1390.5米,顶峰上有“三衢在望”石碑,类似武功山连绵的高山草甸及火山口龙井泉,方圆面积7平方公里,山势雄伟壮观,周围峰峦叠嶂,终年绿草如茵,风光旖旎,赞其曰:“满地绿葱供我采,一湖碧水任人看”。古时候视绿葱湖为藏龙卧虎之地,大旱之年,村民结队前往祈求“龙水”,同时又习惯以绿葱湖顶峰云层变换卜晴雨,若山上乌云笼罩,必雨,甚灵验。清邑人姜美琼曾写有《游绿葱湖》绝句:“闻说潜龙有边天,同济来访绿葱湖,山如壁立缘藤上,人似禽飞籍翼扶。万里遥看皆豁渺,片时少坐尽欢娱,名山夙慕游偏晚,今日方欣到此区。”
       从地理看,桃源尖、茅山尖、绿春湖是一条由南向北的山脉,为仙霞山脉延伸余脉。南边桃源尖海拔1438米,可南眺石姆岩;北边为绿葱湖;茅山尖为龙游最高峰,海拔1442米,亦为三座山的最高峰。
        5月7日早上6点,不惧风雨的两车驴友还是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金华到六春湖,可以走45省道,而我们走沪昆高速,在衢州东下高速,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也不容易迷路。出衢州市区转向大洲镇方向,然后再往县道大杨线。一路风光依旧,似曾相识,过了大洲的村头村,就是山路了,山路狭窄,但不是高高低低的那种。山道弯弯,碧水为邻,经过一个小水库,宛如镶嵌在绿谷中的蓝宝石,那里离渔仓村只剩15公里了,路边的高山云雾缭绕、村庄错落有致,农人在田间悠闲地劳作,山边的毛竹早已褪去了黄叶,低垂着头,似乎在欢迎远方的客人。
       9点,我们到了渔仓村,这是我们登山的起点,下山还是板固村,其实我们在前面不远处已路过板固的,渔仓村下车的右边是机耕路,我们沿着机耕路上山,这条线路是驴友们常常采用的。其实六春湖有很多条线路,可以从三县的每个地方上下,所以被驴友们总结出八条上山线路(见下图)。提醒一下,如果在龙游境内上,则需要在龙丽高速溪口镇出口下高速。 
       1、衢州大洲镇渔仓枫树坑(岭)——桃源尖——茅山坑(尖)——绿春湖
       2、遂昌高坪乡桃源村——桃源尖——茅山坑(尖)——绿春湖
       3、衢州渔仓——茅山坑——桃源尖
       4、衢州板固村——麻洋坑——绿春湖或——茅山尖——桃源尖
       5、衢州板固村李家门——姐妹瀑布——绿春湖——茅山尖——桃源尖
       6、衢州大路畲族文化旅游村——绿春湖——茅山尖——桃源尖
       7、龙游浙源里——绿春湖——茅山尖——桃源尖(浙源里村上山两条的其中一条)
       8、龙游毛连里——绿春湖或——茅山尖——桃源尖(毛连里村上山两条的其中一条)
       渔仓村的机耕路起点处停放着各种皮卡、SUV,如果不是驴友,可以搭乘这里的车子,如此则省去大量的体力,车子可以直接把你送到桃源凹停车场,这段路约5.5公里。如果选择行走,也会有收获,可以看见路边各种各样的野花,也有飞流直下的小瀑布,幸运的是,那天我居然看见了两只杜鹃鸟,这种鸟成双成对,好像鸳鸯似的,长长的尾巴,一刹那即飞入旁边的树林,好恩爱的一对。路边有两处农家乐,其中有一家为杜鹃花农家乐,可以补给。在农家乐,老板娘告诉我们,由于去年天气极寒,今年杜鹃花没有去年旺盛,心里未免有点惆怅。












       从桃源凹停车场到桃源凹有1公里的路程,全部上坡,这段路由石板铺成,两边树木葱茏,快到山顶,路边才会有零星的杜鹃花,上了桃源凹,真正的视觉大片开始了,松树林中,那些与你人一样高或比你人高的红艳艳的杜鹃花,他们一簇簇地紧挨着,肆无忌惮地竞相怒放,此时,淅淅沥沥的小雨在桃源凹的天空飘过,只要不是倾盆大雨,我就感到非常庆幸的了,山脊的小路上,到处是南来北往的观花客与行者。
        由桃源凹向桃源尖方向行走,不久雨就停了,越往前走,松树越来越少,而杜鹃则越来越多,直至整片连绵的杜鹃,有些已经谢了,剩下花蒂及绿叶;有些淡红,已绽放数日;最漂亮的是那种鲜红的杜鹃,开得满枝满桠,犹如新娘的装扮,给这红色世界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美,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杜鹃长廊。山风徐来袭人,清香阵阵,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让人赏心悦目,飘然欲仙……。
       民间传说杜鹃花是由一种鸟吐血染成的,故有如此的艳丽与吸引。唐白居易有诗赞曰:“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诗人们之所以喜欢杜鹃,或许是因为杜鹃和杜鹃鸟之间的一种啼血的联系吧?有诗云:“杜鹃花与鸟,怨艳两可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相传周末蜀王望帝,禅位给别人后,升西山而隐,后有失国之悔而死去,其魂化为鸟,即杜鹃,日夜悲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泪尽继之以血,而血落处,又被演绎为杜鹃花。   
       桃源凹到桃源尖的1公里是杜鹃花的密集区,人流如织,弯弯曲曲的山脊小道边,满是欢歌笑语,游人时而摆拍,时而隐没在花海中。桃源尖则是杜鹃花的最旺处,山坡上透出一片片的杜鹃红,山坡下中间则是离离的青草,这里为一小块开阔地,名为草原,驴友及游客一般选择在这里打尖。此时天空放晴,山上繁花似锦、绿草萋萋,山下阳光灿烂,红墙碧瓦也似乎近在咫尺,远山是西边的水门尖、和尚顶、洞岩尖,此时群峰清晰可见。山风吹来,时而雾气弥漫,浓雾在各座山间徘徊,北边绿葱湖一带的雾气则更加浓厚,不时向水门尖方向扑来,六春湖平时多雾,去年就未能见到周围的群山,真是苍天有眼,也许我思念太久,你露出最美的容颜。此时,我站在将近1400米的草原,似乎忘记了自己还在人间,这时最能体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















































       继续往北走,杜鹃花逐渐减少,她们有的夹杂在松树林里,有的在悬崖的灌木中,装点着山脊的小路,依然分外妖娆。到垭口前,有一段较陡的下坡小路,如果在下雨天,这是一段比较难走的泥泞小道,因为小路也是雨水的汇集处,所以一般会惨不忍睹,不过如此美丽的景色,也是需要付出的,值得我们为之而苦,很长的下坡以后就到达垭口,垭口前行是绿葱湖,向东下山可以到马阳岭停车场,然后到达麻阳坑、板固村。
       到垭口的时间已经是下午的3点了,领队说如果上到绿葱湖需要40分钟,不建议我们再上去,并说我们的先头队伍已经上山快1个小时了,于是只能远远眺望,站在垭口,只见通往绿葱湖的山坡上到处是鲜艳欲滴的杜鹃,似乎给整座山岗披上一片大红锦缎;连绵起伏的山峰岭脊,犹如随风飞舞的彩带。不时浓雾飞来,露出残缺不全的山坡,或是整片被茫茫白雾所掩盖。


















       下山的路都是石板路,有2.5公里的路途,茂密的树林遮阴蔽日,路边再也没有杜鹃花的影子,不过偶尔可见开着紫花的野兰花,还有开满粉紫色花的野樱桃,去年垭口下山不远处曾经有果实累累的野樱桃树,今年却罕见,也许与去年的极寒气候有关吧。
       1个小时到达停车场,这里只是小汽车、小中巴可以进入,我们的中巴还在板固村呢,不过这段路都是水泥路,大约4公里,由于下坡比较陡,去年是完全走下来的,今年就搭面包车下来,每人10元,建议此段路以搭车为好。
       就要上车了,我最后凝望着你,忽然想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Explorer
                                                            2016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