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外的松光电影院
张 包 铺
始建于1902年的张包铺可真是老字号了,老道外的这家外墙用灰砖筑成,风格颇有古旧的感觉。店内墙上贴着他们的“三宝”,一是他们的包子:新鲜的食材,传统的工艺,独家秘方,现点现包;二是他们的熏酱,说是百年老汤;三十他们的传统鲁菜,浓香不腻,久吃不厌。一百年风雨中屹立不倒也足以说明张记菜品的魅力,然而使我们更直观地体验到这里包子的魅力的便是这里长长长长长的等位队伍。▼
一推开店门,大家吃包子的吧唧声喝粥的呼噜声以及侃大山的叽里呱啦声扑面而来,再就是每张桌子上都醒目地摆着好几笼包子,每一笼都是水汽氤氲香气四溢好不诱人。虽然在我们前面仍有十几桌在排队,看到此情此景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等位大军。▼
等位的时候四周晃荡了几圈,发现厨房是开放式的,果然是现点现包,只不过已经加入了很多高科技的产品来提高工作效率。厨房的角落里有一柜子的新鲜包子,诱人啊。▼
所幸等位时间并不长,半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吃上了热腾腾香喷喷的大包。揭开笼子看到水汽溢出来的那一刻简直幸福感爆棚呀。▼
(这么大的包子!)
没敢要太多,于是招牌的排骨包(5元一个)、三鲜包(3元一个)、鲜虾包(4元一个)各来了两个。
排骨包长得像一个超大型的饺子,馅真的很好吃。沾一点醋后放进嘴里,一口咬下去里面的肉汁就流了出来,不小心的话舌头还会被这热气腾腾的肉汁儿烫着。更没想到的是,里面有整块味道鲜香的大排骨,一不留神嘴张太大可能还会被整块骨头硌到牙齿!▼
三鲜包咬开后就是一个鲜字,汤特别鲜特别多,咬开之后顺着手臂往下流让我吃得比较狼狈。不过美食面前嘛,这些都无所谓啦!还有就是三鲜包里面的肉馅很嫩,粉粉的好像宝宝的皮肤。▼
包子的头上有两点红色的就是鲜虾包啦。鲜虾包还行,里面很厚道地在肉馅里嵌了好几整只新鲜爽滑的大虾仁儿。▼
张包铺的面真的发得很好,据说是真正面碱发面。北方的面不同于南方,南方的包子更多的是白白松松软软的,嚼了一会儿后有微微的甜味;北方的面则粗旷得多,表面看上去有点泛黄,内里结结实实嚼劲儿十足,包子的个头也大了许多。因此我们战斗了五个包子以后就实在吃不动了默默地放下了筷子,然而我们扭过头发现隔壁桌的四个本地女生正在有说有笑轻轻松松地吃着她们的第四笼包子。此情此景让我俩不禁自惭形秽。
对了,张包铺的拉皮儿也特别好吃。拉皮儿长得白净透亮,像泥鳅一样滑溜溜地根本夹不起来。除此之外上面厚厚地沾满了香不啦叽的麻酱,吸溜一下吸进嘴里轻轻松松糊满嘴麻酱。除了麻酱的香味,还有一点点醋酸以及辣椒油的麻辣。顶端儿还有一坨炸过的肉丝儿,硬硬的香香的很好吃。18元一大碟。▼
老 鼎 丰
(少女心的樱花粉!)
沿着道儿一直走,就会见到哈尔滨老字号糕点铺老鼎丰。创始于1911年的老鼎丰曾是一家普通的糕点铺,一次机缘巧合被乾隆皇帝吃到了遂被赐了这名,这名声也在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下越来越响,到如今已经成长为哈尔滨的代表性糕点铺,同时还开发了很多新产品,卖糕点的同时也在卖酸奶卖雪糕卖红肠。▼
(各式雪糕)
(各式点心)
店里人声鼎沸,选糕点靠和柜台人员大声吆喝,买糕点得排队交钱;看得出本地人对老鼎丰爱得深沉,都是一大袋子一大袋子地买,一买买好几斤。
长白糕,一条大概是两三元的样子。长白糕形似不加肠的热狗,实为两片椭圆形的鸡蛋糕,上面密密麻麻地撒满了粒粒的白糖,咬下去甚至会听见咔嚓咔嚓的牙齿碾压糖粒的声音。一入口浓浓的鸡蛋香充满口腔,同时脆脆的白糖和软软的鸡蛋糕碰撞出一种很有趣的口感。▼
闲逛的同时忍不住买了一个三角冰点尝尝,好像也是两三元。外形呈三角形,侧面看有三层,上下是白色,中间是咖啡色,像三文治。后来吃了才知道这竟然还是混合口味,白色的是香草,咖啡色的是巧克力,味道浓,但是感觉香精味有点儿重。口感很好玩儿,像往嘴里塞了一大坨香草味和巧克力味的冰渣,嘎嘣脆,只不过像我这种牙口不好的人咬下去会牙根发酸。▼
(俯视图)
(横截面,这图看得我好冷!)
临走前买了杯酸奶,10元一杯。好喝,口感醇厚顺滑,奶味浓,感觉没加糖,就是纯天然的酸。▼
张 飞 扒 肉
张飞扒肉其实是哈尔滨很著名的连锁店了,扒肉尤其出名,所选猪肉皆为绿色养殖基地配送以保证用料精良,配方也很独特,在当地甚至有“开着奔驰来吃扒肉”的说法。最后在柜台结帐的时候我还真听到有人跟老板说八九十岁的老父亲今儿嘴馋张飞扒肉,但已经走不动路啦所以只好差儿子来买那么点回去解馋。▼
10元一大块。好像说做法是先炸再用秘制配方焖至酥烂。其实就是一块巨大的五花肉,肥瘦相间,千万别嫌弃那一点点的肥肉,那可是满满的胶原蛋白啊!另外一定要肥瘦一起吃,因为如果单吃瘦肉的话会太干,单吃肥肉的话会太油,肥瘦一起咬不肥不腻刚刚好,连平时不吃肥肉的我也把所有肥肉吃干净了。味道也很好,咸香咸香的。▼
肉质也很松软有弹性,用筷子轻轻压一压还能自己弹回来,对了压的时候里面的肉汁也会一起流出来!
▼
秋 林 公 司
没来哈尔滨前就已经听说过秋林公司的大名了。秋林这名字来源于创建它的俄国人,因此也自然而然地带上了异域风情。它位于哈尔滨繁华的东大直街上,四面八方都是可以血拼一番的mall,甚至还可以看到远方的各大教堂。
秋林公司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mall,里面很多卖衣服的化妆品的日用品的,当然我们的重点不是这些,而是位于地下一层的食物零售专柜!所有的哈尔滨特产都能在这里找到,像红肠啊大列巴啊格瓦斯啊都有,所以来哈尔滨买特产的话秋林公司大概是一个好选择!
但是以上列举的这些我们都没有买,因为我们看到糕点柜台就走不动路了。。。▼
这是大众点评里最多人推荐的果酱面包。面包里面夹了蓝莓酱,面包略干,吃起来就那样,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会排在推荐榜上第一名呢?▼
(咬开后长这样,酱好少!)
惊喜在于这个酸奶蛋糕。一大盘摆在收银台旁边,我给钱的时候被它白胖白胖的外表吸引,加上名字里面我最喜欢的“酸奶”二字激发了我的无限遐想,所以思考了一会儿买了一块。▼
后来等位吃饭的时候忍不住咬了一口简直被惊艳哭了,蛋糕的口感像海绵一样扎扎实实湿湿润润。中间那一层淡黄色的是淡淡的奶油,出乎意料的不腻。蛋糕还有很浓很浓的鸡蛋香味,里面还嵌了特别多的葡萄干,几乎每一口咬下去都能吃到好几粒饱满的葡萄干。虽说酸奶味没有吃出来,但是真的特别好吃。所以说有时候不能盲目相信大众点评的推荐榜,还是要跟着感觉走!▼
(一个一个小孔,看上去就软软的特别可爱!)
(看到黄色奶油以及葡萄干了吗~)
吴 记 酱 骨
终于说到了在哈尔滨的最后一餐吴记酱骨啦。来东北,走之前怎么能不试试正宗酱骨头呢?
酱骨头是东北名菜,有酱脊骨、酱棒骨、还有酱排骨,大概每个部位啃起来都会有不一样的趣味吧哈哈哈。酱骨头要做得好,卤汁很重要,当然卤的时间也很重要,要让卤汁的味道渗到肉里面。
吴记餐厅在当地也很有名气,进去吃的时候也等了二十多分钟。餐厅布置得很不错,并不像一间爽快吃肉的餐厅,而且服务特别贴心,为每一位客人送上了抓骨头的手套以及吸骨髓的吸管。▼
吴记的酱骨头一端上来让我们两人口水直流,一盘有五大块骨头,肉呈略红色,灯光下泛着油光。肉质酥烂,牙齿几乎不用费力就能让肉与骨头分离。卤汁的味道深入肉里面,咸淡适宜,肉香扑鼻。▼
另外还有这厚厚的胶原蛋白,咬下去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不过我第一次啃的时候没啃干净就放在了回收骨头的碟子里,后来服务员看了一眼小小声地说了一句“这不吃白瞎了。”后来咨询了东北同学,才发现服务员的意思是我浪费了一块特别好的肉,特别可惜!▼
对了,除了肉和胶原蛋白,骨头里面还有骨髓哦。这时候就得用上餐厅提供的吸管啦,对准骨髓一顿猛吸,这舒爽,一点也不腥,只有卤汁的味道还有猪肉的香味。▼
另外吴记酱骨用它的出品生动诠释了大东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特色,一个酱骨头得两只手抓着才能成功地往嘴里送,所以说酱骨头这东西不太适合和喜欢的人一起吃,毕竟吃相全无,吃完可能再无形象可言。不过啃酱骨头真的很享受,大概这个过程也是吃它的乐趣之一!
除了招牌的酱骨头,我们还点了土豆泥。
印象中吃过的土豆泥,都是小小份的娇滴滴的特别可爱,吴记的土豆泥刷新了我的认识。
它是用一个盆那么大的碗装上来的!!▼
真的!我们两个人拼死拼活才吃了三分之一!东北菜真是好吃又大碗,性价比高出天际。
很好吃。口感很细腻,不会沙沙的,味道也很不错,一点点儿咸,很开胃。▼
(我们尽力了!但仍然没吃完。。)
街 边 小 吃
老道外以各式各样的精致巴洛克式建筑而出名,同时也以它多种多样的小吃出名,于是在老道外形成了这样的奇观:卖小吃的小铺儿竟藏在外墙上雕着花的考究古楼里!各式小铺顺着路一直排开店主沿街叫卖,而他们头顶上的老楼却安静得很只有窗户在风中摇摇欲坠嘎吱作响,这样的反差真的特别有意思。
所以最后放几张在老道外闲逛时看到的各色特色小吃,看上去都特别诱人可惜时间不够没有能够一一品尝,如果有同学去的话希望能帮我们尝尝哦嘻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