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安阳~林州 同游洪谷山~独步金灯寺

作者:遨游神州 显示图片

       和好友相约,前往林州休闲放松过周末,周六下午赶到千瀑沟内,一个未开发的去处,市区到千瀑沟约70公里,1小时略多的时间。住在了一处不错的农家,山谷内,溪流旁,绿荫下,晚上吃肉喝酒,大快朵颐。不过,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周日同游林州洪谷山景区,因为我们几人都购买了全国旅游年卡,该景区属于免门票范围,也算观景,也算爬山锻炼身体。千瀑沟农家离洪谷山约20公里,周日在农家吃过早饭就驱车前往。而洪谷山离市区也就70公里的路程,都很近。
       为什么起了这么个游记名称,主要是同行的哥们儿平时锻炼太少,转了转洪谷山,就没有再攀爬金灯寺的体力和耐心,而我之前来过洪谷山两次,但都没有去攀爬洪谷山之上,林虑山之巅,地处山西省平顺县境内的金灯寺。我们同游了洪谷山景区,剩下的金灯寺再三犹豫下一个人完成了攀爬,为什么犹豫,原因如下:一是一个人爬山觉得没什么意思;二是攀爬需要时间不愿让几个哥们等我一人;三是出洪谷山的景区后山路就是土石小路,而自己又没有带登山杖;而最主要的还是不爬上去自己心有不甘,在哥们儿的不介意下,为了不留遗憾,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独步攀爬并成功到达了金灯寺。

洪谷山位于林州市区西南13公里处,是南太行林虑山中一座名山。近年来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渐渐开发成一处不错的景区,该景区距安阳市区约70公里,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丰厚。洪谷山自然景色秀丽,山环水绕,群峰壁立,绿茵如盖。中间一道深谷,长年溪流不断。谷底有三级瀑布,山水断跌而下,犹如一卷长纱。春季满山黄华,流金溢彩;秋季霜打枫叶,一片火红。 洪谷山历史悠久,古迹较多。


景区大门,这座大门也是近一两年才修建好的,上次去还没有。一进景区大门右手边有一片较大的停车场,我们没有停留而是选择了继续往里走,大概在洪谷池和谢公祠附近的停车场停车,这个停车场略有点小。如果停在进门第一处停车场,可以沿右(北)面的山间小路可以游览大缘禅师摩崖石塔、千佛洞窟、五松亭遗址、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碑等,沿着游览路线走从这里到谢公祠还有大约半小时的步行路程。


停好车,唐代砖塔,谢公祠以及筑起坝的洪谷池尽收眼前。




谢公祠位于合涧镇南庵沟洪谷山风景区内。始建于清乾隆50年(1785 ),系当地群众为明万历年间林县知县谢思聪所修。至今(2008年)220余年。


谢思聪,为解决县城西南部40余村吃水问题,他主持修建了一条深约3尺宽约2尺的石砌水渠,因此渠原自太行、林虑两山交会处的山谷之中,故取名“共山渠”。在林县县城,人们还将谢思聪入祀“名宦祠”内,是明代64任林县知县中,政绩突出的12人之一。《重修林县志》宦绩传内,明代仅选5人,谢为其中之一。


谢公祠里面的牡丹,我是不懂,不知道是不是牡丹,听祠堂工作人员说是,就当是吧,这个季节也确实是牡丹盛开的季节,已经略显凋谢的味道了。


洪谷山的局部游览图,也是很多景点的罗列,景点还是挺多的






观音阁,远观了一下,没有上去


明代知县谢思聪在此开渠引水,创建林州最早水利工程——谢公渠。受益村百姓感其恩德,于清乾隆50年(1785),在渠首洪谷山中,自愿集资建起了一座“谢公祠”,将其功绩镌于碑碣之上,并把渠名改为“谢公渠”,以示永久怀念。




谢公渠旁,带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时的县委书记杨贵同志的题词,“功昭后世”。



真的很像中国地图哦



双龟望日





蘑菇石,很像蘑菇的一块大石头


荆浩隐居处,坐北面南,南临洪谷河,北依龙须寨,崇山峻岭,溪流迂回,丛林茂密,奇秀诱人,环境幽静,如同仙境。巨石上有“一代画师”、“开宗巨匠”等摩崖石刻。荆浩,是五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博通经史,善于诗文和绘山水树石画。为避政治纷扰,隐居洪谷,躬耕而食,就地作画,自号洪谷子。洪谷风光的客观景物,在他的画笔下得到了艺术的真实再现。他创作了《荆浩笔记法》专著,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为内容的六要,发展了谢赫的“六法”,并与其弟子关仝等创立了墨笔勾皴法“全境”山水画派,为北方山水画派始祖。荆浩画作“数万本”,传世作品有《匡庐图》、《雪山行旅图》、《桃源》、《太行山洪谷图》、《天台》 等。《雪山行旅图》,就是在荆浩隐居处河南岸坐南面北画的龙须寨雪景图。


天然形成的一处山洞


沿前面的石阶山路可以走出洪谷山景区,前往金灯寺


景区修建的滑道


滑道入口的亭子和登山的道路




不知道是那个是黄龙潭瀑布,哪个是乌龙潭瀑布,一是看着水小,二是为了攀爬金灯寺,所以放弃了近观瀑布,没有前往,所以一不清楚是那个,再有机会去跟前儿瞅瞅,再来介绍给大家


巍巍太行山,真的是北雄的体现。




从进入洪谷山景区游游玩玩2个小时,顺着这陡峭的石阶路就走出了洪谷山景区范围的山上出口


高处的山巅有房子和亭子,那就是金灯寺的所在之处,可惜太远,看不清楚。


出了洪谷山景区,前往金灯寺的路变成了土石小路。据说刚出洪谷山景区范围,其实从开始进入洪谷山到金灯寺的行程也就是一半的路程。


遍野白花映翠绿



走过土石山路,即将进入开阔云中草原


未醒野草山坡黄,回望大地眼界宽


疾风知劲草的感觉




只能上不能下的路,陡峭且土质疏松,下山的话极易滑倒,由于路程近上山还可以,下山从边上的一条略微远一些路走了下来,如果下雨恐难登攀啊




走过较长一段慢坡土路,再走一段山石路就可以到金灯寺了


爬过了漫山坡,仔细看可以看到走过的路,相信夏秋季节的慢坡草原一定很美。



拉进镜头看一下一汪碧水的洪谷池及附近的停车场


洪谷池,停车场,进洪谷山的路,透过山峰中间望去尽收眼底



金灯寺及寺庙附近的亭子越来越近了


还需要攀爬一处相当陡峭的山路,如果没人修如何上的去啊


越来越高,渐行渐远


金灯寺旁的亭子越来越清晰



陡峭的道路,狭窄的山缝,美景依然有啊


出洪谷山景区,耗时80分钟,爬上了林虑山山巅,来到了山西省,又是一片天地


金灯寺林北行数百米便是石塔林,那大大小小的舍利塔有46座。其中最大的是千佛塔。千佛塔为首石雕造塔基呈正六边形高8.8米,中心有石室,内2.25米,镶有石门。门柜均侧刻有字,隐约可辨“坐莲从西至,拽虎自东来”的字样。塔身雕刻着神态各异的佛像一千尊,相传这千佛塔是金灯寺创始人芋禅师的安葬处。芋神师法名静真,是河南安阳人,曾拜名僧清果膝下为徒,先在著名的悬山寺修行,后又到陕西两当山庵中苦炼,后来他云游四方,夜眠虎穴,以虎为伴,每天拽虎携钵沿途募化。最后登上风景独特的林滤山,心中不胜欢喜便在这里落脚,创建了金灯寺。



金灯寺坐落在林滤山东面游云缭绕的陡崖之上。寺顶有巨崖当空,寺下俯万丈深渊,座北面南,由东往山形成了藏奇纳胜的一进七院格局。现存殿堂多具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由于北依陡崖,南临深谷,为山势所限,建成由东而西七个院落,各院均有殿堂,自成一体,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佛殿、关帝殿、聚仙楼、地藏阁等,山腰北崖凿有大小十四个洞窟


金灯寺前俯瞰河南大地,真的是平原哦


金灯寺石窟在山西平顺县城东北65公里与河南林县交界(平顺县杏城镇背泉村东)的林虑山巅。四面群山起伏,山坡树稀草薄。全年有三个季节在云雾之中,初名宝岩寺,后因萤光夜飞入寺,改称今名。石窟始凿于北周(557——581年),明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年间(1506——1620年)扩建。




最大最著名的是水陆殿。又名水罗殿,面积约125平方米,上置平顶,下面池沼晶莹,泉水从西北石隙中涌出,清澈见底。沼上凿有田字石堤桥,游人可沿桥观赏。摩崖上雕有规格大小相等的千佛。窟的外檐就山崖凿作,建成殿堂,中心辟门,方形檐柱上横施“额枋”,布局错落有致,雕刻十分优美。寺内有明代石碑多通,说明石窟是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先后开凿。明间扇面墙前后均有高出水面约50厘米的长方形佛台,正面并坐三佛像,背面倒坐三大士像。后面佛台上亦并坐三佛。前槽为八角形金柱,宝装莲瓣柱础。窟顶有精美的佛龛和主形藻井,藻井四周雕造佛像。四壁浮雕水陆画,上部周围亦雕佛、菩萨、罗汉等像,仪态灵活多样。第五进院中第十二窟规模较小,浮雕文殊菩萨故事。其余洞窟凿弥勒、伽蓝、千佛、观音、罗汉、太山神等,神态各异,别具风格。
由于寺庙圣地,未敢多拍照,查看寺庙建筑佛像等请百度


水陆殿于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凿造,坐北向南,外檐雕凿方形檐柱,中辟长方形窟门。殿前立有几通石碑,因字迹风化,难以辨认。拾级而上进入洞窟,可以看出它的面积约有亚20余平方米,上置平顶天花,雕方形藻井,下为清莹的池水,殿内何来水的源头。原来是清澈的泉水常年从西北角石隙中涌出汇集而成。池上凿有田字形石桥,连接左右壁、窟门及扇面墙前后约50厘米宽的台阶,我们可以沿着这座石桥到殿内各处参观。


一直可以看到的金灯寺旁的亭子,虽然近在迟尺但需要绕一段路才可以到,因为赶路未前往


精美的石窟艺术与佛学的融合


10元一桶,午餐解决了




历代屡遭兵变之毁,现存殿宇30余间。由于该寺院地处僻壤,交通不便,并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建筑比较简陋,甚至可以说是粗糙。它的建筑材料多就地采掘,安装也不十分规范,同那些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的建筑相比,它更显几分古老与凝重。金灯寺建筑突出了石窟的开凿,现存大小25个洞窟,依山开凿,多为南向,明嘉靖、万历年间开凿数量较多。窟之外沿就山崖凿作,建成的殿堂中心辟门,方形檐柱上横施额枋。金灯寺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尾声。寺内殿堂石窟、摩崖造像、碑碣、石塔应有尽有,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灯寺逗留了大概40分钟,返程下山坡



下山的速度明显的快,40分钟回到了洪谷山景区山上入口


朋友等太久了,也有点小累,奢侈一回吧,还好人不多,经营滑道的老板给了优惠价,快多了




忘归,真不想回去了,喜欢爬山的这种感觉


又回到蘑菇石



洪谷池仰望山上的金灯寺,那么遥远,那么渺小。算了一下时间,从进景区到山上出景区用了2个小时,再出景区范围到金灯寺用了近1小时20分钟,金灯寺逗留约40分钟,返回时从金灯寺到景区山上入口40分钟,再到洪谷池停车场1个小时,中间坐了一下滑道,估计能节约10~20分钟,我算脚力快的,早10点入景区,16时出景区,来回6个小时,正常人脚力我认为8个小时差不多。我没有去看瀑布,如果转下整个景区,应该5个小时差不多,加上攀爬金灯寺估计得9个小时。

有朋友在车上已经睡了一觉,呵呵,返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