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记(二、大同悬空寺、应县木塔)

作者:九月天 显示图片

       今天准备去浑源县的“悬空寺”和“应县木塔”游览。
       方案一:从大同长途客运站乘坐大巴到浑源县,票价30元,90公里路程,车程1个半小时。在浑源县城唯一的交通岗下车,坐8路公交车到达“悬空寺”。从悬空寺花5元乘坐出租去浑源县长途客运站,乘坐去应县的中巴,票价12元,50公里路程,车程1小时。在应县客运站乘坐出租到“应县木塔”。然后再返回应县客运站,乘车返回大同,票价16元,100公里路程,车程1小时40分钟。这个方案虽然省钱,转车太多,时间也不好控制。
       方案二:包车去“悬空寺”和“应县木塔”,然后返回大同,一天的费用大约360元。这个方案虽然费钱,但省心。
       我们选择了第二个方案。经人推荐,我们给大同的出租车司机张师傅打了电话(13934452920),确认了时间和地点,车费也没有费口舌,300元一天。
       在宾馆楼下乘坐出租车,1个小时就到了“悬空寺”的停车场。




       “悬空寺”门票130元,60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可以购半价优惠票,票价为63元。



       通过检票口,一条狭长的峡谷,把坐落于恒山山脉西麓陡崖峭壁上的“悬空寺”,以绝世惊魂的奇妙景观展现于游人的眼前。
       “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距离今天有1400多年的历史。隔着峡谷,远远望去,“悬空寺”木质框架式结构的古建筑,或高低错落,或宽窄不一,或楼阁凌空,或栈道危悬,已然斑驳侵蚀得象饱经风霜的垂垂老者,挣扎扑伏在百米高的直立陡崖上。这建筑,这场景,这画面,这气势,岂有回天绝世之功,也无法仿造翻新如故。














       在峡谷的左岸,有一座六角攒尖顶凉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霞客遗迹”石碑立于亭中。走进峡谷,左边是断水截流的“金龙峡”恒山水库大坝,坝底是“北魏栈道”遗址,谷底是徐霞客感叹为“天下巨观”石刻巨石。走过干涸的峡谷,在“悬空寺”的崖底,一块突兀的巨石上,镌刻着李白题写的“壮观”二字。”






       傍着山崖,登上高高的石台阶,一座垂花石门就算是“悬空寺”的山门吧。






       走进山门,大雄宝殿近在咫尺间,伸手就可触摸到佛龕。寺内的楼道陡窄,爬楼梯,钻楼板,穿角门,登栈道,挤长廊,探宫阙,窥佛祖,走走停停,各处都难于两人并排通过。穿行在雷音殿、千手观间殿和纯阳宫等殿堂禅房之间,感觉建筑的小巧玲珑,层层叠叠的飞檐彩瓦,错落有致的曲廊回旋,半壁佛堂半壁石窟,变幻神奇绝妙。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几十根碗口粗细的木柱,支撑起一些殿堂的基础,游人走在上面,听着吱吱咯咯的楼板声响,让人心惊胆战。









































       “悬空寺”果然是一个“奇、悬、巧”,神助天成的古建筑。
       1 个半小时的钻下攀上,手脚不得施展,感觉却很累。
       离开“悬空寺”,前往应县,走在路上,才想起来4元一碗的浑源县小媳妇凉粉没有品尝,真是遗憾。  

       1个小时后,车停在了应县辽代街的南口。顾名思义,这是一条仿辽代古建筑的步行街,500米长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但购物的人却不多。



       辽代街的北口,是一座清代四柱三楼木结构牌楼,牌楼的横枋上镶嵌着“浮图宝刹”四个大字的牌匾,背面是“千仞玲珑”牌匾。





       牌楼里面是一座“佛宫寺”,寺院里有一座木塔,这就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其它两座奇塔分别是意大利比萨斜塔和巴黎埃菲尔铁塔。“应县木塔”闻名于世,以至于到这里来的游人,只知道“应县木塔”,而不知道“佛宫寺”。    







        “佛宫寺”的门票,也就是“应县木塔”的门票是60元,60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可以购半价优惠票,票价为30元。


       在“佛宫寺”的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为山门、释迦塔和后殿。整个庭院非常简单明了空旷,古建筑不多,整个“佛宫寺”只有释迦塔擎天兀立于寺院中央。
       “佛宫寺”山门是过庭式山门,五开间两进深,朱红暗柱,三道对开朱红格栅门,粉彩斗拱,青筒瓦单飞檐九脊歇山顶,山门内供奉着大肚弥陀佛和四大金刚塑像。







       走出山门,两侧各有一座很小的四方形二层重檐钟鼓亭。在“佛宫寺”庭院的中间,就是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的背后是后殿,“应县木塔”的台基直通自成一院的后殿。后殿也显得很小巧,中轴线上是四柱单门三楼的青砖牌楼式的山门和大雄宝殿,两侧的配殿是地藏殿和观音殿,还有两座四角凉亭。





















       站在“应县木塔”前,木结构的八角形塔身高大宏伟而又略显陈旧。
       “应县木塔”建于960年前的北宋年间。砖石结构塔基,四层明廊勾栏,粉彩斗拱,六重飞檐,八脊攒尖顶,塔顶立铁刹。
       “应县木塔”凭借其雄伟、壮观和神奇的塔身结构和众多的佛祖雕塑,引来帝王官宦、文人雅士和佛门弟子为木塔挥毫泼墨,留下许多牌匾和匾额,悬挂在塔身各层的飞檐下,供后世观赏。
       塔身正南面门楣上是清代的“万古观瞻”牌匾,底层双飞檐间是明代的“天柱地轴”牌匾,双飞檐上是“正直”牌匾,第二层飞檐下是“天宫高耸”牌匾,第三层飞檐下是金代的“释迦塔”颜体匾额,第四层飞檐下是明武宗朱厚照亲笔御题的“天下奇观”牌匾,第五层飞檐下是明永乐朱棣亲笔御题的“峻极神功”牌匾。









       塔身东南面左侧横枋上是“奎光普照”牌匾,第三层飞檐下是“峻极于天”牌匾,第四层飞檐下是“壮观”牌匾。





       塔身正东面第二层飞檐下是清代的“慈光远照”匾额,第三层飞檐下是清代的“天华云锦”牌匾,第四层飞檐下是清代的“万象逢春”牌匾,第五层飞檐下是明代的“玩海”匾额。







       塔身正北面飞檐下是“永镇金城”牌匾,里侧门楣上是“法海慧莲”牌匾,第二层飞檐下是“中立不倚”牌匾,第三层飞檐下是民国的“灵山未散”牌匾,第五层飞檐下是明代的“拱辰”匾额。








       塔身正西面第二层飞檐下是“香云普注”牌匾,第三层飞檐下是“花宫仙梵”匾额,第四层飞檐下是“重新真会”牌匾,第五层飞檐下是“释迦垂迹”牌匾。






       塔身西南面右侧横枋上是“百尺莲开”牌匾。



       “应县木塔”塔身上的23块牌匾和匾额,书法遒劲,寓意精深,镌刻浑厚,都是中华文学书法艺术之瑰宝。
       “应县木塔”年代久远,历经战乱和自然灾害,油漆斑驳,斗拱柱枋多有腐朽破败。木塔底层各有一道南北门,木制楼梯盘旋可上,第二、三、四和五层塔外有回廊扶栏。而今,二层以上已经禁止游人游览,我们只能凭借图片和说明,来了解塔内的构造与供奉,而不能登楼远望。


       “应县木塔”的第一层中央,是一座释迦牟尼坐像,头顶是藻井。二层供奉的是一佛两位菩萨和两位肋待,三层供奉的是四方佛,四层供奉的是一佛和四位菩萨,五层供奉的是一佛和八位菩萨。
       “应县木塔”,真可谓:擎柱上云天,浩瀚千百年,兀立雁门里,八方来谒瞻。







       午后两点,我们离开“应县木塔”,乘坐出租车返回大同。
       在大同火车站附近,选了一家削面馆,要了一碗刀削面。
       山西的刀削面,果然了得,叶片纤细均称,薄如蝉翼,浓郁汁汤,少许葱花,香气扑鼻,极其诱人。餐后微汗一出,旅游的疲惫之感顿消。
       晚上,乘坐22点57分的2463次快车,离开大同前往平遥。
                                                   2016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