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人在家,正值清明临近,正要返昌扫墓,便开始了一个人的自驾旅游念头和经历,三天行程970公里,游玩了安徽歙县和江西婺源县的六个景点,有的是在计划中的,有的是路途偶遇发现的.有惊喜,也有失望,但更多的是快乐。
一、行程(970公里):
第一天(3月27日):上海至安徽歙县阳产村,住阳产土楼;
第二天(28日):阳产村至昌溪村;
昌溪村至江西婺源菊径村;
菊径村至石城;
石城至理坑村,住理坑村;
第三天(29日):理坑村至严田村;
严田村至南昌市。.
二、住宿(110元):
阳产村一晚,30元/人;(阳产村内的土楼,双胞台农庄,江女士,电话:13858062907)
理坑村农家一晚,80元/房间;
三、门票(0元):
阳产村不要门票;昌溪村(45元),8时前进村,未收门票; 菊径村不要门票; 石城村不在旅游季没有门票; 理坑村(60元),被房东带进村未收门票;
严田村(20元),从村庄小道进村未收门票。
四、交通:雪佛兰自排档乐风自驾。
五、导航:手机百度导航,比高德导航好用。
全部费用:941元(其中油费300元,高速收费335元,住宿110元,吃饭136元,购物60元。)
通过自驾,走高速,行公路,爬山路,锻练了胆量,提高了车技,考验了轿车。
在阳产村
没有气派的徽派建筑.
没有灿烂的徽州文化,
没有历史的名人故居,
没有耀祖的家族祠堂,
只有用山土夯实而建的(干打垒)土楼。
阳产村位于安徽歙县深渡镇的高山上,据说是在400多年前,村民为躲避战乱从河南郑州迁移至此并发展成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阳产村依山坐东朝西而建,村民因地制宜,在山坡上,以青石建基,用红泥土夯实建房,一座座,一排排,一层层,一叠叠,密密麻麻,沿袭了几百年,逐渐形成现在的土楼群特色。无论是单栋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阳产村现仍居住着郑姓村民,保持着原生态风貌。
小型汽车可以直接开到村口,但道路越离村庄越近,道路就越窄、越陡,越弯曲,最后的几公里的山路,小车交会只能勉强通过,仅在节假日才有交警指挥实行单向行车,如果是新手或驾驶水平一般的最好还是不要开车上山。一般游客有小型面包接送上下山。
山村住宿价格比较便宜,一般都是按人头计算,30元/人/晚,住宿条件简陋,公共卫浴,有二人一间和多人一间的,房间内只有床,没有电视、空调等其他设施。
通往阳产村崎岖、陡险、狭窄的盘山公路。
虽然辛苦,但一进村庄就可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土楼,紧张的心情立即感到释然。
夕阳下的土楼显出它的生气。
土楼由上而下,层层叠叠。
村庄就是通过这样的青石板石阶走家串户。
守望。
这就是我所居住的双胞胎农庄,楼上有个观景台,可以观看全村,也可以观看夕阳落山。
日落西山,可惜天气不给力。
清晨的阳产村口
清晨,一丝丝饮烟从村庄升起。
告别阳产村。
昌溪村位于安徽歙县,是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名村,为昌溪乡政府驻地。据说是把原红旗、红心、昌源、密川四个行政村合并后定名为昌溪村,昌溪古村被称为“歙南第一村”,村落依山傍水,昌源河从村前流过,当山上的油菜花及各种山花开放时,其景色如画。因历史的延续,造成了现今村内新旧建筑的混杂,虽然村内还保留有不少老建筑,但从外观已看不出古村的味道了。
父子进士牌坊
山清水秀好风光。
古长廊
周氏宗祠。
员公支祠。
建于南北朝时期的三眼井。
宋代的茶肆酒楼。
洋坑古木桥。
昌溪村河对面的山上有一个观景亭,可以登高远视全景。
观看菊径村不在计划之内,是在去石城的路上发现的,可以说给我了一个惊喜,看到了这么漂亮的一个被称为“中国最圆的村庄”。
菊径村始建于宋代,被一条溪河环绕,一条公路环溪绕过村庄,几座独木桥、廊桥从公路通往村庄,如果不是公路修到此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那绝对是一个世外桃源。
山村公路对面的山上,现已修建一座的观景台(没有收费),可以登高观看村庄全景并拍照。拍摄时最好用广角镜头,一般相机不易拍下全景。
村庄对面山上的观景台。
石城村位于婺源西北的古坦乡.与景德镇的浮梁县相邻。此时去石城,其实是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间,功课没有做好,
石城主要是在秋季时节,观赏古枫与乡村混为一体的美丽画卷,是摄影爱好者采风的极佳地方,所以我也只能说是到此一游罢了,所拍照片更缺少美感,请看客谅解。
要到达石城也要翻山越岭,路过陡险、狭窄的盘山公路。
枫叶不红,只有一点点感觉。
此时的观景台、拍摄点空空无人。
理坑村,为区别婺源另一个李坑,当地也有称为大理坑的.其位于江西婺源县沱川乡,原名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以余姓家族为主.村人读书成风,崇尚"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自古以来,理坑村人才辈出,先后出过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 尤其从明代晚期开始,理坑村陆续出了一批很有名望的硕儒、大官,文风文运自此经年不衰。 其中,不仅有工部尚书余懋学、吏部尚书余懋衡等京官,也有广州知府余自怡、台州知州余世儒等地方大员,还有一些县府的父母官。
明清为理坑村鼎盛时期,建筑了许多颇具特色的明清官邸古建筑群,至今保留着明清官宅120余栋,被誉为"中国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
虽然,理坑古村有深厚的徽州文化,名望官员辈出,但因过度商业化造成的开发,整个村庄承现出杂乱无章的感觉,缺少了乡村的韵味。
理坑村门票与其他古村有所不同,其他古村大都是在早8时至17时有村民卡关收门票,而理坑村是实行24小时把关收费,我下午到达,还是在落住的房东带领下混进了村庄。
下午四、五时,村内还是人头涌动。
在房东的带领,来到后山拍到了理坑村的全景,不过景色一般般。房东说早上如果天气好,在太阳初升时,可以拍到村庄上飘浮的一层层雾纱。可惜第二天并没有奇迹出现,虽没下雨,但没有太阳。
夜晚,理坑的村头巷尾恢复了宁静。
清晨,在理坑村的周边走走,还是感觉的到农村的气息。
观音阁,在理坑村后的君娘岭的山坳中。
这时的村头还是安安静静的,摊头也还没有摆出来。
这时正是游村走巷好时光。
司马第 清顺治年间兵部主事余维枢第府。
小姐楼 有100年历史的清末建筑,为典型的徽派商宅。
尚书第 明朝万历年间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府第,已有400年的历史。
大夫第 现为理坑村史馆。
天官上卿 明代万历年间史部尚书余懋衡的府第。
金家井
诒浴堂
崇德堂 清代嘉庆年间建筑,已有190多年。
福寿堂 民居
友松祠 明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家宅,后改祠堂。
严田村位于婺源县赋春镇文公北路边, 于北宋乾德甲子年( 964)建村,村名取自“占得从田之签,以严治家”之意,直到现在,仍然可以看到从严建村治家之风气,家家有家训贴门前,村头巷尾有村戒。
严田村以千年古樟树出名,又被称为严田古樟民俗园。村头的古樟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了,枝叶繁茂,树胸围近14米、树冠幅达3亩,堪称天下第一樟,被村民视为树神。村内以这里的小桥流水古树交相辉映。远望田园村舍,溪水环绕,老树古藤,近看大樟树、小溪流、古石桥、品茗亭、鱼塘人家屋、民俗博物馆等等,突显出浓厚的乡村气息。
村内还保留一些老建筑,不过大多已破旧无人居住了。
鸳鸯池。
这里制作各种樟木制品,并在村里和网上出售,所以它们还自挂村名为严田淘宝村。
手工制作传统的樟木箱。
家家门前有家训。
村头巷尾有村规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