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外,寻味汕头老城(两天一夜如何在汕头吃十二顿实用攻略)

作者:鱼摆摆 显示图片


谢谢蚂蜂窝把我的游记评选为宝藏!也感谢大家的支持! mua~~~~

2015年很忙,写论文、毕业、工作,换了一个新环境,心有点静不下来,整整一年竟没有一篇游记出炉。虽然这一年,也并没有大于3天的旅行时间,但总也算去了几个小目的地,欠下了几篇未写的游记。有些网友还会在以往游记下面评论,说为什么没有更新了,等着看我的新游记,实在惭愧。今年开年,我不断鞭策自己,誓要逐步把欠下的游记一篇篇补回来。汕头是第一篇,大家久等了。

微信公众号 【Sarah小晨】 (搜索sarahxc)分享游记、美食攻略等等,欢迎关注。

新浪微博@Sarah小晨 @***1837755197

~~~~~~~~~~~~~~~~~~~~先上照片预告~~~~~~~~~~~~~~~~~~~~~~~

汕头这个城市,个人觉得主要是吃美食,看建筑。潮汕美食自然名不虚传,而汕头老城,也别有一番风味。









(我同学S君)





人们常常说要在旅行中感受城市的体温,在我看来,没有比在街边食肆来一份地道美食更实在的了。这不仅是在感受城市的体温,更是在被城市喂养。

说到潮汕地区的印象,除了 “善经商”,恐怕就是品种丰富的美食了。潮汕人聪明、勤奋,走遍天下的同时,也把家乡美食带到四方。作为粤菜的重要一支,潮州菜以“新鲜美味、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郁而不腻”著称。汕头,作为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中心,更是聚集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美食。

所以,常常有人专为觅食而去汕头。祖籍潮汕的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还曾率节目组穿梭于汕头的大街小巷,寻找地道的潮汕菜和传统小吃。高铁通车后,深广往返潮汕越来越便利,于是,潮汕美食周末游成为一件唾手可得的事。

五年前我也曾埋头在潮汕的路边摊吃过粿条、肠粉,可惜大量照片后来因故丢失,所以一直想补回来。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想再一次敞开肚子大吃N顿。

PS:鮀城是汕头别称,鮀本义是一种鱼。

【交通】
高铁:广州——潮汕,周六上午去,周日傍晚回,¥163
市区交通:公车、出租车应该都还算方便,我们因为有同学开车带着玩,所以没有具体的行车路线。食肆地址我能写出来的就都写出来~

【住宿】
汕头酒店都比较便宜,根据自己行程选择即可。我们住在离我同学单位宿舍不远的七天连锁酒店。

第一次到汕头的记忆,虽然只时隔五年,竟然也有点模糊了。那一次还大二,跟几个同学一起,背个背包,带着小DC就上路了。


(2010年的我是这样的,拍摄于陈慈黉故居)

犹记得老城区带给我的第一眼惊艳。那是一个晚上,吃罢福合埕牛肉火锅,一团热气正腾腾地旺在肚中。吃了几粒街边的甘草水果,一阵酸爽,舌头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一行少年,初来乍到,新鲜得很。有一位本地朋友招呼,三五成群压马路,简直要当做自己的城市。

回头一说起,哎,汕头老城该去看看,明早就启程去澄海,去南澳,再去潮州,不回来了。于是风风火火坐了公车,下车游荡。此时夜色已浓得化不开,怕是有十点了。下了车,直面一排排鳞次栉比的骑楼走廊,夜灯泛着腥红,映着粗粝斑驳的楼廊壁柱,像极了那些老电影里的场景。又仿佛一位龙钟却威严的老人,在夜幕和时光深处伫立。心下一动,这种地方还真存在。霎时,我便后悔了这次交由他人做行程,没有安排给它多点时间。我是见了老旧而有味道的东西,便不肯移步的,要与之促膝对谈。奈何深夜沉沉,老城面目只零星得见。用一只奥林巴斯卡片机,拍下了一张布满噪点的照片。

那一晚匆匆一瞥,从此埋下怀念。

于是,在刚刚毕业的这个夏天,我和两个大学同学抽了周末两天时间,再去与老城、美食会面。

如今也不用八小时哐啷哐啷火车,三小时不到的高铁,可以实现两日来回的小旅行。却开始怀念起当年那硬座的八小时,聊天桌游,欢声笑语,同学少年意气。看来,汕头这老城,是我要一路怀念着去的。

从高铁站出来,搭乘专线巴士到市区,我的大学同学已在等候。很幸运,这一次有两位汕头本地的大学同学带着游玩,方便了很多。好久不见,仿佛又回到了在一起读书的时候。


当又再一次走在汕头街头时,觉得这城市,似乎不会改变。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汕头似乎兴起得太早,到如今却后劲不足,有点落在潮流后头的意思。高楼拔起的新城,新崭崭明晃晃的电梯公寓,与任何一座城市一样。回到市井气息浓郁的城区,那才是日常的汕头,楼房不高,店铺紧凑,马路喧闹,拐进小街小巷,头顶是交错穿行的电线,破旧的雨篷,行人往来,说着听不懂的潮汕方言,车铃声喇叭声,太阳不软不硬地照着,食肆的招牌都要伸到路上。这里的时间好像不会变,说不清是十几年,还是几十年,一直是这样。


故地新游,精神爽利,一副磨刀霍霍向美食的架势。

【海记牛肉火锅】

首站当然要去我心心念念的牛肉丸火锅。潮汕地区制作牛肉丸有特别的手艺——手打。经过人工巧力,用新鲜黄牛肉打制的肉丸可以颗颗弹牙,嚼劲十足。牛肉也十分新鲜,用早上鲜杀的牛,不同部位切割下来,供食客选点。据说,一些特别部位的鲜肉,在一大早就被本地食客包揽了。

第一站,先去海记牛肉火锅。汕头有好多家牛肉火锅,像福合埕、海记都是比较知名的。上一次我吃的是福合埕,这一次就吃海记了。这家海记在中山路附近,从小巷子里进去的。


任由大学同学点菜,相信她。


牛肉火锅都是清汤底,先放入萝卜煮,水滚了之后下牛肉丸、牛筋丸。


同学说,烫牛肉,一般遵循七秒的原则,用漏勺兜住,下锅之后数七秒捞起,蘸着沙茶酱,鲜香诱人。终于再次吃到地道的牛肉丸,咬下去,那种肉与牙齿摩擦的感觉,无法言表。每一颗牛肉丸就像一个小宇宙,是味觉和质感的大爆炸,汤汁、肉汁、酱汁和筋道的肉丸,一起狂欢。作为一个常年吃麻辣火锅的四川人,我竟也很爱这样清汤寡水却回味十足的牛肉丸火锅。



红红火火的切牛肉特写。


吃罢海记牛肉火锅,对着那长长的牛肉案板拍照,穿红衣服的切肉小哥腼腆地笑了,说,我技术不够好。这种食店的小伙计们,都有一种奔放又害羞的气质。

吃完就慢慢散着步去中山路,准备吃亚强果汁冰。


街上的药铺,切草药的铡刀。


【亚强果汁冰】

非常推荐!亚强果汁冰在中山路上,原来只是和其他果汁冰一样,是个小摊位,但后来发展壮大,盘下两间店铺经营。火到什么程度?每天下午2点30才开门营业,但2点过一点就有人排队等候了。除了我们几个外地游客,其他基本是本地人,骑着电瓶车的,妈妈带着小孩的。


薄荷绿的门面好小清新~~~我们记错开门时间,2点就过去了,只好在门口等。


还有LED屏哦!



其实它的技术并不复杂,不过是新鲜水果,冰块,白糖,加搅拌机。果汁冰在于果肉的浓郁和顺滑,比一般果汁浓稠很多,也更加有风味。再加上搅碎的冰,炎炎夏日,这一杯鲜甜冰爽就是我的全部愿望。

这里水果很多,苹果、梨、橙子、木瓜、芒果、椰子、西瓜、杨桃、葡萄、火龙果、番茄、桃子、牛油果······个人觉得芒果的最好喝,热带嘛,果味很浓郁。可以两种果味混合,加椰肉或者番石榴,就会有果肉碎末,有嚼头。还有加苦瓜的,就会微苦。

【香园】

跟另外一个同学会和之后,她开车带我们来到这个地方。



从两栋并无特色、线条平直的楼房中进入,惊喜地出现一栋姿色华丽的洋楼,一座旧楼。香园建于1930年代,设计精致典雅,原主人是抽纱业的龙头老大之一,与许多侨乡故事一样,在海外发迹后衣锦还乡,带回图纸与材料,修建了这座园林。后来时局动荡,主人弃楼离乡,也曾归公用,也曾一度空置,空留楼外藤蔓缠绕。


一共两层楼,巴洛克式建筑,长廊均有立柱与拱门式样,高贵典雅。近百年风雨,外墙都已斑驳,长长的走廊,一面红砖砌墙,一面木窗彩玻,细细的草帘卷起束好,阳光斜溢进来,落了满地,映出窗棂条条。



窗外的爬山虎,蜿蜿覆在墙上。门厅外,连着几扇玻璃大窗,拱形环抱,通光透气。楼梯均是木质,曲折转弯,尽有气质。





我爱这旧时光里絮絮叨叨绵绵长长的叹惋。




闲人三三两两,散坐于各房各厅,喝茶聊天。原主人怕是也想不到,当年千金堆砌的小楼,如今也迎来各方客人闲坐。这里的点心意外地好吃,四周近有桌布干花,远有画架静立,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下午茶之地。




我没想到在香园的一顿下午茶颇为让人惊喜。本来以为这小城市,西式的下午茶糕点不一定能做得好。但栋古旧的小洋楼首先就让人一见倾心,本来不抱什么期望的下午茶糕点,竟然很好吃,大约是这里经营得小而精,食物也用心些。

水果茶一般,但这三款糕点都挺美味的。

和许久未见的老同学聊天,在这个充满古味的小楼里逛逛,非常惬意的下午时光。



不同的窗口,不同的角落,有不同的味道。









这里好适合拍照,很多角落都很有味道。年代感带给人的,是复古,也是新鲜。

于是,我也在这里给我的同学拍了些照片。(以下都是楼主同学哈,楼主只在合影里有出镜~)


阳光被草帘分割成细细的一条条,映在发丝上。










五人行~~~


还有慵懒的小猫在睡觉。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吃了三家店了,需要好好消化一下,储备战斗力来对付接下来的美食。


驱车几十分钟,同学带我们来到北山湾。这里已经有一些度假设施,但是还未圈起来收费,海水水质也比较好,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前来。


天空澄澈,飞机飞过时拖着长长的尾迹,划过天空。


我们光着脚在沙滩上玩了一阵。


沙滩上全都是人。海水映着蓝天,还是挺美的。



这边环境的确不错,不过近岸的水还是很多泥沙,还有少许杂物。旁边有烧烤台,还可以跟家人朋友在这里烧烤。

【海鲜大排档】

终于感觉自己的胃空了一些,回市区之后就直奔同学常去的海鲜大排档。

汕头海鲜大排档很多,一般来说味道都不会太差,主要食材好就很占优势了。这一家是同学带去的,我也没记住名字,有点像农家乐那种个,有一个大水塘,很多圆桌就摆在水塘周围。同学去挑选海鲜,鱼虾蟹都十分新鲜,还看到小工现从螺里剔肉出来。


挑选好海鲜,便坐在水塘边吹着晚风等上菜。薄壳、鱿鱼、烤生蚝、濑尿虾,再配一碟蒜蓉空心菜,样样都是时鲜,心满意足。靠海就是好啊,鱼虾蟹新鲜齐整,任挑任选,反正你都知道早上它是从哪片海捞上来的。


白灼鱿鱼,非常简单的做法,水里焯一下即可,配酱油,还有芥末。肉质很嫩,我从没吃到过这么嫩的鱿鱼肉,餐厅里点烤鱿鱼、炒鱿鱼,以及吃过几次街边的铁板鱿鱼,都不怎么样,有些甚至还不好嚼。但这个鱿鱼吃起来像吃虾肉一样,细滑爽嫩。最简单的做法加上最新鲜的食材,就是一道美味了。


烤生蚝,个头不小,肉多,还便宜,6块钱一只。

这一天并未就此结束。海鲜大排档仅仅是晚餐而已,今夜还有一顿。

【富苑饮食】(《舌尖上的新年》拍摄地)

地址:龙湖区金砂路朝阳庄北区12栋(商检局旁)
我们最终还是来到富苑壮观的宵夜摊位前。刚看到门口的摊档,被震惊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品种太丰富了,简直是一场生气勃勃的潮汕美食文化展,每晚准时开场的那种。




豪气吧!

富苑也是大排档,但因为重新装修过,显得比普通大排档高级点。站在众多食物面前,我想很多人都会跟我们一样,无穷无尽的选择困难症暴发了吧。






富苑主打鱼饭卤水、生腌杂咸。已经很饱,因此小点几碟菜,配了店里有名的白粥。


鹅肝,本来不算喜欢吃的,但这个鹅肝真的很好吃,是卤过的,口感细腻绵密,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非常推荐这里的生腌海鲜。

第一次品尝生腌这种做法,血蛤带着血丝,看着有点恐怖,我也是大着胆子吃了下去,真的很嫩,非常爽口,也没觉得很腥。生腌螃蟹也是极美味的,非常鲜甜,要不是已经吃了晚餐,我感觉我一个人可以吃一盘。

《舌尖上的中国》大电影——《舌尖上的新年》,也到富苑来拍过,详详细细地介绍了生腌血蛤,说明这里的味道真的是一绝。


这个莲藕后悔点了,太甜,刚刚吃了晚餐的我们,吃这个有点厚重了。

这些小菜,搭配着清爽的白粥,刚好。只恨因为之前吃了几餐,吃不下更多了。卤味也是不错的。


【豪华早餐】

潮汕地区的早餐,品种花样真多。我们辗转了四家店,才算完成。肠粉、粿条、粿汁、猪血汤薏米汤,你没看错,我们把早餐分成了四顿,堪称阵容豪华。

第一站,是【潮汕肠粉】。我第一次来潮汕的时候,吃了好几餐肠粉,都没吃厌。记得有一餐是在一个小巷子口,路边摊,夜色中我们围坐在小桌子边,等待老婆婆现做肠粉。她在板上铺好粉浆以后,加了好大一勺的生蚝。所以肠粉吃起来,口感很丰富。肠粉糯软,蚝肉鲜嫩。里面的馅料,各种各样,鸡蛋瘦肉牛肉生蚝虾肉,这些是常见的。


我们早上吃的这一家,是我同学常去的小店,也不记得名字,这种店在汕头很常见。潮汕的肠粉比广州的肠粉用料更加丰富,独特的酱汁也很有滋味。


第二餐,是吃【牛肉粿条汤】。粿是潮汕地区一种特别的食物,是一种米制品,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小吃,粿条、糕点、饼类。牛肉粿条汤是潮汕早餐的代表,白色的粿条配着清汤,再加些牛肉丸或者牛肉,一点蒜头油,素素净净一碗,却又开胃,以这样的早餐开始新的一天,再好不过了。还记得五年前在潮汕玩,我们也时常在路边的面摊吃面条、粿条。别看只是面摊,东西可不少,海鲜一小框一小框摆好,任选。老板会先问你要加哪些料,然后再一大锅热汤里烫好面条或者粿条,再把鲜虾、鱼肉、贝类等烫熟,浇在面上。我一般会再加些沙茶酱,裹着吃。


接下来去的这家,是【广场正宗原汁薏米店】,在人民广场附近,小有名气。我第一次吃这种食物,他们把锅放在店门口,旁边也摆放食材,呈一个方形,食客围着大锅排队,点餐,现煮,煮好端走到桌子上吃。还有很多打包的。大锅里不知熬的什么汤,比较浓稠,热气腾腾,奶白色的一大锅,根据食客需求,点不同的汤,放入不同的食材,猪杂、瘦肉、木耳、益母草、西洋菜等等,非常丰富。我们点了猪杂堂和薏米汤。我之前以为一碗汤就是清汤,最多有点肉,结果上来之后发现里面好多料,薏米汤都类似薏米粥了,一个人当做早餐要吃完都困难。

味道很不错,薏米汤里漂浮着益母草的绿叶,喝下去有股清苦,却也很可口。薏米软硬对我来说刚好,鲜汤、青菜加点肉,清淡。


在旁边一家店还买了一碗粿汁,跟我想象中有点差距,原来是很粘稠的。

这些早餐都经济而实惠,热气腾腾来一碗,快慰人心。

吃完又去海边散散步。



好些市民在游泳。

随后来到小公园,找了地方停车,就开始老城区的漫游了。



因为五年前那一晚,在老城区匆匆一瞥,所以一直想在白天再来拜访一次。

我很喜欢小公园。当我又来到那年深夜经过的骑楼群,只觉时光荏苒。这一带的老骑楼,是最集中和完整的。1860年汕头开埠,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小公园建筑群,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建设,以一座中山纪念亭为中心辐射,八面散开都是中西合璧的骑楼、街市建筑,这些楼,多是潮汕先民飘洋“过番”赚了大钱之后回乡兴建的,融合了欧亚及南洋建筑风格,见证了汕头历史商业的繁华。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老街,扇形放射状分布,呈蜘蛛网型,据说全世界也就巴黎是这种模式。






【老妈宫粽球】

然而没走多久,我们又开始吃了。老妈宫粽球,汕头很有名的老字号。粽球就是粽子,汕头的粽球有这里特别的风味。老妈宫粽球据说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了,一直开在小公园老妈宫附近,后来搬进对面的小巷里。


看到这个招牌走进去就是了。


很老旧的招牌。


我们点了咸水棕、糯米猪肠。粽子里有猪肉、虾米、香菇、蛋黄,甘甜香咸,确实很好吃,米粒香糯绵软,像外婆的怀抱,让人感到温暖。。我本身就是很爱吃粽子的,因此在她们都饱得不行的时候,我还不停地夹来吃,哈哈哈。糯米猪肠,是我上一次来汕头就吃过的一种小吃,类似香肠的做法,只是猪肠里灌的是调味过的糯米,包裹着花生,煮熟之后切片来吃。还未到中午,在吃过四顿早餐之后的我们,竟也吃得下这两盘糯米食品→_→


店内有四个大字——食定正知,潮汕话意思是,只有吃了并且仔细品味以后,才真正知道它的好味道。这是老字号才有的底气啊。

【凉茶铺】



吃完粽球,不要错过这家【凉茶铺】。就在老妈宫旁边,卖各式凉茶,又像一家小药铺。在这里喝点老药桔、老香黄,非常开胃,助消化。这些煮凉茶的材料,说起来算是药,却不苦,甘甜怡人、消暑解渴,一杯3元钱。不过有些凉茶应该就很苦了。蔡澜2007年曾来过这家店,还写了一篇文章,被老板打印成A4字,放在台面上供人阅读。这里也卖老香黄,不同年份价格不一。老香黄是用佛手柑腌制的,黑漆漆像膏一样,用于切片泡水,疗效很多。我蛮喜欢它酸甜的口味。


这是老妈宫附近的店铺,一家老式鞋店,一家挂着新观书店的招牌,看起来确实很老了,有种八九十年代的感觉。可能从那时起,这里就没怎么变过。


拍我同学


爱西饺面店,也有点名气,可是我们太饱了,路过的时候已经没有勇气进去吃。


老城街景。



楼上空空如也,窗棂墙壁仿佛在溃烂。


一家老式照相馆,也不知开了多少年。我想起小时候,我也曾在这样的照相馆里拍过照。那时的人拍张照片,是很郑重的,拍出来总会放在相框、相册里。现在我们拍照倒是非常容易,却不是那种可以拿在手上细细品味的感觉。


行人寥寥。我们到中山纪念亭歇息片刻,附近不知哪家店铺,音响大声放着怀旧舞曲。可能因为是危房,沿街都用蓝色铁皮围住,不让人进入。对面的南生贸易公司,空空落落,杂草丛生,朝街这一面的门窗,破败凋敝,遮不住孤楼残影。一个时代的影子,正在越来越黯淡。椭圆形窗户和铁网阳台栏杆,可以想见当年的歌舞升平,流光溢彩。




一楼只有少数铺面,还维持着经营多年的生意。成片区域,人去楼空。像被丢弃在这里,永远不回来。墙上的藤蔓,疯狂生长攀爬,顺着电线,连到对面马路的楼上。


站在这里,只会叹息。那么华丽精致的柱头、拱券、浮雕与窗饰,那些布洛克、洛可可和中国古典风格,成堆成栋地被弃置和荒废。依稀可以辨识出原来的色彩,草绿、褚红、靛蓝,它们曾骄傲地涂抹在窗框与浮雕上。每一扇窗子后面只有经年尘埃,呼呼风声。它们腐蚀溃烂,摇摇欲坠,每一座楼,都像要不久于人世。风卷残云,烛光微稀。可谓繁华落尽,满目苍凉。


我很喜欢这个椭圆形的窗户,有种优雅的古典美。

所以我把这个图案抠出来,做成了照片水印。






又见到飞机云,天空中一条白色的线,这一头,是现代科技,而那一头,是被抛弃的回忆。


烈日当空,走街串巷走了大半天,我们还是停下来,在八角亭休息了一会儿,在这个被废城包围的中心。



忍不住给漂亮的同学多拍了几张照。温柔的潮汕姑娘。


五个女生自拍了一阵,又继续在老城区游荡······


本人也来一张。热得满头大汗了。


少数店铺,撑着薄薄篷布,卖些廉价日用品。我们好像漫步在一个废城,记忆都在,只留空壳。电线错综复杂,生锈的招牌悬挂着,藤蔓和草木肆意生长,替代掉原属于人的生机。那些模糊的字迹,永平商场、佳乐糖烟酒商店、居平冰室、阿水鞋行、*原旅社,像从旧电影走出,把人拉回几十年前……

昨天从小公园经过,开车上礐石大桥。前方是内海湾,大桥笔直地架在两岸,光鲜亮洁,有着新世纪的现代风范;回头,最后看一眼老城区,那一大片灰暗破旧的楼房,在倒退,在远离,沉入某个黑洞,孤零零地遗世独立,像某种文明的末路。

那一瞬间被触动了。这一大片颓败又美丽的房屋,是一段被抛弃的时光。



架在街面半空的杆子上,悬挂着一个淡紫色塑料篮,盛装着粉红色的虾。我抬头看,艳阳当空,虾的边缘变成透明的光边,篮子的每一个小孔都透出清亮的阳光,仿佛打捞了一篮子的晶莹水晶。这就是日常生活的可爱吧,不过是一篮虾,换个角度看,看出不一样的感觉。




这里是步行街,好几栋漂亮的高楼。


一栋凋敝的旧楼,一个夏日的行人。

这张照片,调了两个色。各有味道。可惜有镜头畸变,画面边缘变形了。




这些街道,细细看,角角落落都是风景。


左边这棵树好高,仰拍都拍不完。


一家店铺,在门外撑起塑料篷布,一直猫咪立在石墩旁边发呆。老城的午后,懒懒的阳光,静静流淌的时间。

这间店养了好几只猫,仔细看在后面那个石墩后面,还露出另一直猫的一截尾巴。


我逗了一下喵星人,喵转过头看我。


【飘香小食店】

在小公园,有很多老字号的小吃店,可以一边漫步,一边觅食。


飘香小食店颇有名气,小吃种类丰富,客人源源不断。


门口飘着彩色的小旗。这间房子不像一般的小吃店,而是由一座祠堂改建,因此天花板很高,还留有神位,门匾。不过因为人多,店里买也比较杂乱。


一进门便可看到满架子点心,五颜六色,各种形状。粿制品很多,煎的蒸的,潮汕人翻着花样儿,把有限的食材做出无限的创意。


然而大多数油炸物,对于已经吃了好几顿的我来说太油腻,并未打开我的胃口。

我们点了几样小吃,都油腻腻黏糊糊的,味道模糊不清,没什么印象。反倒是那一大钵的虾汤,虽然烫,却清爽。

大概这些油炸物,是我少数爱不起来的潮汕食物。

快要离开小公园,最后再拍了拍这些建筑。





看花纹,应该是巴洛克式,很典雅。但是却那么破败不堪。



用胶片拍这些建筑,应该很有味道。

【杉排福平坊·杏仁茶、芝麻茶】

地址:福平路2号113

这家店以杏仁茶、芝麻茶驰名,据说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到福平路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家老旧的小店招牌都打着福平坊杏仁茶,但是大家注意,那些都不是最老的那家,要往前走一点,在街边一栋楼房的一楼铺面,看到【杉排福平坊】的招牌,那家才是。为什么这家看起来现代一点的店才是老字号呢?因为它是从正始中学搬过来的,因此店面比较新,但手艺却是老手艺。


我们点了杏仁糊和芝麻糊双拼,一碗才3元。烫烫的,喝一口,被惊艳到了!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杏仁糊,好吃到飞起!滚烫的奶白色的糊浆,吹两口再入口,被它温柔的触感折服,质地非常轻盈细腻,杏仁的微苦,又使它很清爽,不腻口。


虽然这一天真的很热,虽然杏仁糊很烫,但我还是一滴不剩地喝干净了。

强烈推荐的一家小吃店~~~
贴心宝宝我附上大众点评地址,认准这家啊!福平路2号113!
@***4044118

【适口餐厅·海鲜砂锅粥】

地址:金平区公信路29号之一(外贸幼儿园)

我们去一家福合埕分店买了真空包装的牛肉丸,准备带回广州继续吃。

一天下来,虽边玩边吃,却也肚儿圆滚滚。数了一数,这两天我们已经吃了十一顿了,也是有点佩服自己,哈哈哈。

傍晚即将离开汕头,我们还不罢休,将在汕头的第十二顿——最后一顿,留给了海鲜砂锅粥。

这家店是朋友推荐来的,叫适口砂锅粥,貌似还有分店。才四点过,店里都没客人,就只有我们。

砂锅粥的品种很丰富,不同的海鲜肉类,虾蟹鱼贝鳝鱼田鸡瘦肉,搭配不同组合。总之你把这些种类再通通排列组合一次就好了。


潮汕砂锅粥,并不似普通的粥讲究软稠,而是粒粒分明,香味四溢。一般都是现点现煲,加以时令海鲜熬煮,起锅时喷香诱人。米粒韧,虾蟹鲜,土地与海洋的味道,萦绕在唇舌之间,实在是美味。

两天的汕头美食车轮战,以砂锅粥完美收官,我们心满意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尝多一些美食呢?中心思想就是:少食多餐。每一样的量,都不要多,如果多人同行,更可以多来点种类。同时还要注意消化,走走停停,才有更多空间让美食下肚。

两天一夜,只恨时间不够,不能再多品尝一番。但这也给我们留下下次再来的念想。汕头美食的丰富内涵,当然无法两天就领略完,若是哪天想吃了,再坐一趟高铁,说不定还会写出下一篇——两天一夜如何在汕头吃二十顿。



汕头老城的味道,在建筑,也在食物。虽然老城已经恍若废城,但食物,却承载了那些远去的记忆。颓美的楼阁带着繁华消逝前的最后一丝优雅,留给我们想象;鲜香的美食给予味蕾满满的拥抱,抚慰我们的心灵。

在汕头,寻找一段旧时光,寻找一次味觉的旅行。即使只有两天,也满足了我五年的念念不忘。


【写在最后】

去年很懒,什么都没写出来,今年会好好努力,一定都补回来。

接下来请期待,黄瑶古镇、澳门,以及还未开始的新旅程。

如果想交流,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号Sarah小晨,搜索sarahxc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