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攻略第241篇,巴蜀攻略第10篇,其他攻略请点击底下中国文化攻略链接或我的头像~
公元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清朝居住在满城的只有满蒙八旗,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大量收购旗人家产。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
辛亥革命以后,清朝总督赵尔丰随后交出政权,拆除了少城的城墙,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民宅,于右任,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刘文辉等先后定居在这里,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将房子分配给了附近的国营单位用来安置职工,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自由的房产买卖使得宽窄巷子的居民更加多元化。历经了300余年的风风雨雨,当年修建的42条兵丁胡同如今只剩下宽、窄、井这三条巷子苦苦相依。
宽窄巷子是成都惟一遗留下来的清朝古街道,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有北方满蒙文化的内涵,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成了北方胡同文化在成都以及在中国南方的“孤本”。作为一个城市最后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它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重要物证,见证了成都的历史和变迁。
info: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中国文化攻略(不断更新,400篇以上文化攻略连载中)
@http://www.mafengwo.cn/i/2936936.html 北京攻略集合请见(5楼景点全集)
@http://www.mafengwo.cn/i/2872129.html
喜欢旅行的朋友们加入小组吧
@http://www.mafengwo.cn/g/479427.html
目前241篇:
北京文化攻略:52篇
西安文化攻略:21篇
姑苏文化攻略:20篇
杭州文化攻略:21篇
三晋文化攻略:20篇
中原文化攻略:15篇
金陵文化攻略:11篇
淮扬文化攻略:8篇
燕赵文化攻略:8篇
巴蜀文化攻略:10篇
吴越文化攻略:13篇
古镇文化攻略:9篇
齐鲁文化攻略:5篇
徽州文化攻略:6篇
八闽文化攻略:10篇
丝路文化攻略:2篇
荆襄文化攻略:1篇
岭南文化攻略:1篇
南诏文化攻略:2篇
上海文化攻略:5篇
关东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其他文化攻略:1篇
★宽巷子★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叫做“兴仁胡同”。胡同是蒙语的音译,是指蒙古人在草原上扎起的蒙古包之间的通道。据说这里所驻的是镶红旗中官衔较高的军官出入都是用马车,所以路面宽度有7到8米。而到了民国年间,在中国一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气下,改名为“宽巷子”。
如今的宽巷子集中了整个街区最多最完整的老建筑,共有20多家特色院落,多数都留下保存完好的旧时门脸,充满怀旧气息,是街区人气最旺的地方。
因此在外观上明显比其他两条巷子拥有最为怀旧的样式。
在这里再现了成都休闲生活样本。品盖碗茶,吃正宗川菜,体验老成都的风土人情。
宽巷子3号“很成都”
不仅是整条宽巷子老街的点睛代表,更是定制式私房中餐的典型代表。步入宽巷子三号,独坐回廊清雅的一角,让思绪随着淡雅的茗香飘过,幽幽的酒香漫无目地地游历在空中,让人情不自禁忘记一切世俗风云,让人沉浸在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静谧氛围中,在这里,有定制独享的、个性化、具有珍藏价值的艺术家居品、服装形象造型设计以及个性化的设计等等增值服务;这不仅是宽巷子三号尊贵客人所尊享的独到延伸服务,更是作为一个艺术餐饮区别于其他餐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因为宽巷子三号汇聚了川内乃至全国著名的四位文化艺术家,在喧闹的都市中,在美食云集的老成都,独创旗帜,老院新意,承袭川菜的尊崇,穿越时间,演绎不朽“现代饮食文化的艺术境界”。
宽巷子11号
恺庐
现在的“恺庐”,是宽巷子里惟一的八旗子弟,拉木尔羊角先生的居住地,他是蒙古族人,在四川音乐学院任副教授。从他的曾祖父开始就世世代代居住在少城之中,他的曾祖父在清朝中担任的是信使的职务,家中还世代传承着一块清朝政府发给他曾祖父的御赐养老牌,至今,还家藏前清翰林所书字卷,纸张已经泛黄变脆而龟裂。像这种能逃过岁月劫难得以幸存的实物,在少城满蒙族后裔中,已属绝无仅有的。羊角家居住着老宅右侧次间和后面小半花园,再加一个后厢房。后厢房权作画室,除一张画案外,到处摆满了根雕、泥俑、古玩、纸张。
宽巷子37号
九一堂
如今的宽巷子37号是九一堂。它不仅是成都又一处家宴圣地,更是在功能上体现了当代人对休闲、娱乐、商务、会客等方面的多元化追求。 具有五进院落的古建筑群,以第三进院中央戏台为核心,南北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纵跨宽、窄两巷,面积近1200平方米,共设计了11个包间。 同时它也是宽窄巷子内最有形式感的餐厅,戏剧化的装饰充满老式的华丽感,菜品从品质到形式都相当值得期待。
★窄巷子★
窄巷子在清代名为“太平胡同”。清兵的进驻给了战乱中的成都人希望,胡同的命名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巷内多为清末民初时间建筑,整体上吸收了西洋风格。1856年,法国传教士洪广化以窄巷子为据点向周围各县府开始传教,使天主教很快遍及成都地区。后期的外国商人为了寻求教会的庇佑,也在窄巷子购置房产、改建房屋,使得窄巷子的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西洋特征,同时又不失传统风格,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包容文化。
如今的窄巷子既有清末民初的建筑,也有早期西式洋楼,精致和格调是这里的代名词,最能体现宽窄美学的地方。窄巷子的如今的业态以西餐、咖啡、会所、主题文化商业等为主,形成了以西式饮食文化、艺术休闲、健康生活为主的成都休闲生活品味区。
窄巷子32号
拴马石
此拴马石位于窄巷子32号门头的老墙上,离地约1.2米。已风化斑驳,是宽窄巷子仅存的三个拴马石之一。百年前这里曾是北方满蒙八旗及家属的居住地,有骑马出行的习惯。拴马石是北方文化在川西的符号性表现。
窄巷子8号
里外院
宽窄巷子经过打造,重新梳理了门牌号,曾经的窄巷子14号经过扩容成为了现在的窄巷子8号——里外院。以前这里是川味浓郁的茶馆“宽茶居”,而现在为一个将咖啡、当代艺术陈列、建筑艺术设计工作室融为一体的艺术设计院落——里外院,窄巷子的院落建筑文化在这里延续。
窄巷子27号
小洋楼
如今的小洋楼,是窄巷子生活的一个典范:一个慵懒午后,一段世界顶级法国巧克力带来的西式香浓时光。也正是因为小洋楼被赋予的意义,小洋楼广场便有了甜美的爱情主题,成为宽窄巷子见证爱情的圣地。
窄巷子30号
瓦尔登
成都窄巷子30号,旧时法国传教士的院落,而今为瓦尔登少城店,是美籍华人黎氏兄弟所创办的瓦尔登咖啡西餐连锁机构的又一力作。院落本身看点就很多:大门两侧八字照壁,门旁老墙嵌有红砂石材质拴马石,门头顶部冠之宽窄巷子内唯一歇山屋顶,高大气派;正房廊檐外保留的罗马柱是成都最早的罗马柱建筑之一。1856年,法国传教士洪广化曾住于此。
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树荫婆娑, 恬淡闲适。 浪漫的木制火焰纹窗下,古老的罗马柱之间,有沁心曼妙的音乐, 还有亲切而专业的西餐顾问和靓丽的服务员……从环境到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瓦尔登都匠心独运,无不彰显中西文化的完美融合,让每一个造访者切实地体悟最好的美式西餐。
窄巷子38号
上席
现在的窄巷子38号是商家上席,汇聚中国式的院落梦想,这也是古老的宽窄巷子给人营造的触手可及院落情景。院子里有两棵要两人才能抱拢的泡桐树,春天淡紫色的泡桐花开满树枝。这里也汇集了那些几乎失传的经典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经典川菜传统得以在上席重现魅力。
★井巷子★
井巷子过去名为“如意胡同”,后因巷北有明德坊,又称“明德胡同”。辛亥革命后改名井巷子。据说康熙年间,大批的清军驻扎在少城内,人口的密集使得这条巷子的用水成了一个问题,于是就在巷子西口凿井取水,为驻防清军提供水源,井巷子也因此得名。
据说当年居住在井巷子的满人地位较低,多为仆人、家丁,所以房屋比较破旧,时过境迁,现在井巷子就只有半条街了,因地制宜的打造了这段国内唯一的墙体砖文化博物馆,长约380米,是二维片墙建筑。
如今的宽窄巷子一面为原有街面,一面为历代砖文化墙和民俗留影墙。如果说宽巷子、窄巷子完美阐释了成都人的休闲与安逸,那么井巷子则是典型的民俗成都缩影。除了引人入胜的砖文化墙,也把老成都的市井生活状态还原在了这里。井巷子汇聚了成都特色小吃、民俗玩意儿,展现着地道老成都生活的独有味道。让人们在井巷子的停留变成一种互动的真实生活体验。
井巷子20号附2号
熊猫屋
国宝大熊猫是我们中国的独有的千年活化石,而它那黑白相间,憨态可掬的模样,更是深得世人的喜爱。熊猫屋,它以大熊猫为主题,以“来自熊猫家乡的问候”为内容,是展示和销售大熊猫系列旅游文化商品和四川传统工艺品、民俗产品的国际化旅游文化商品连锁零售平台。它以大熊猫形象产品以及“来自大熊猫故乡-成都”的特色商品、土特产、工艺品等为核心商品群,同时还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原创开发设计的旅游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