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4日至7日,我去了山东西部展开一山一水一圣人之旅,依次游览了曲阜、泰安、济南三个城市,本来是准备2月1日出发的,但是一月最后两天合肥下了大雪,于是改为立春出发,除夕返回。我已经是第三次去山东了,如果算上去北京的时候坐高铁路过,实际上已经进入山东的土地5次,只是前两次到山东都是去青岛,这次到的这三个城市一共3天半,不及在青岛时间的十分之一,所以都是浅尝辄止。三天半总共花费2000元左右。
出发当天为了赶路,我6点就起床了,早上乘坐8:44开的高铁,10点44分到达曲阜。
简要介绍下曲阜。
曲阜位于山东西南部,泰山山脉南面。曲阜附近的平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出生于曲阜寿丘,炎帝神农氏曾经从陈地迁徙到曲阜居住,五帝之一的少昊曾经在曲阜建都,舜曾经在曲阜发明了十种器物。传说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经在曲阜活动,三人在曲阜建都,虽然这些传说没有经过后人确凿考证,但是曲阜境内发现了西夏侯、大魏庄等30多处5000多年前大汶口和龙山文化的遗址。
公元前16世纪到11世纪,曲阜是奄国的土地,奄是商朝在东方的重要属国,商代第18位王南庚曾经建都于奄,直到20代王盘庚迁都于殷(安阳附近)到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建立以后,周朝通过东征控制了山东,周武王封自己的四弟周公姬旦为鲁侯,周公因为留在朝廷辅政。所以他的嫡长子伯禽到鲁国就藩,以曲阜为国都。伯禽到鲁就藩的时候,除了带去家族、侍从、军队以外,还带去大量文化典籍和史官、乐师等知识分子、大量商遗民中的能工巧匠。鲁国一直严守周礼,并在诸侯中以周礼文化的正统传承人自居。西周时期的鲁国国都曲阜是当时除了西周首都镐京以外,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20世纪发掘的鲁都曲阜故城周长11.9公里,城垣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城的四周围有城壕;东、西、北三面各辟城门3座,南面辟城门2座,门道宽7~15米。今日的曲阜市位于鲁国故城的西南角,面积仅占故城面积的七分之一。内城在故城的西南角,约占大城的四分之一。内城的中心有一片高地,是宫殿区和太庙的所在地,宋代在高地建立的周公庙,保存至今。高地的四周分布着衙署、商业区和住宅区。故城的北部和西部是冶铜、冶铁、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排列十分密集。西部还有墓葬区,现已发掘了100余座周代的墓葬,出土了许多的青铜、陶、骨、蚌等器物,这些随葬品带有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共同特征,这证明了周代鲁文化是综合了商文化和周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当时鲁国的手工业大都是官营,生产者主要是无偿为国家提供产品的奴隶和自由民,生产也以满足贵族的需要为主。以纺织、制陶等轻工业为主,手工业区较齐国小很多,没有发现铸钱的作坊,考古发现说明当时鲁国都城曲阜相比齐国都城临淄工商业不发达,并且城市规模完全不能与临淄相比。西周末年开始,原先土地王有的井田制度开始瓦解,私人占有的土地开始出现。政府掌握的田地比例越来越少,国家公元前594年。鲁国发布了
初税亩制度,在各诸侯国中首先对私有土地和公田一同征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并且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税制度。
前551年,孔子出生在曲阜尼山,孔子在曲阜开创了世界上私人讲学的传统。有弟子3000多人,弟子中有贤者72人,孔子在曲阜整理完成周代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等,并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春秋》,开创了儒家学派,孔子与弟子的语录集《论语》也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春秋时期的鲁国政治体制因为坚持周礼而日趋保守落后,军事上和经济上都丧失了太多变革机会,鲁国国君受制于三个大夫家族“三桓家族”,三桓家族又受制于其家臣。春秋时代的鲁国内斗不止,经济不发达,军事力量不强,日趋衰落。从春秋中期开始,鲁国不断依附于大的诸侯国。从春秋晚期开始,鲁国疆土日益缩小。到了前249年,楚国最终消灭了鲁国。
秦朝统一天下以后,在鲁国故地设置薛郡,以曲阜(当时叫鲁县)为郡治。秦末,楚怀王曾经封项羽为鲁公。汉代建立以后,把薛郡改为鲁郡汉高祖刘邦曾经亲自到曲阜祭孔。到了隋朝开皇16年,596年,定县名为曲阜。宋真宗时期又改为仙源县,宋仁宗时期封孔子后代为衍圣公,建立了孔府,孔府在此后的900多年里一直显贵。金代又恢复曲阜县名。1986年曲阜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鲁国灭亡后历史就这样略写了)
曲阜在中国应该是文化圣地。周代以后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都受到周礼和儒教文化的熏陶影响。曲阜诞生了中国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的观念,文化的气质无一不受到儒家文化深刻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传统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儒家思想文化。所以说曲阜其实是中国文化的圣地。
曲阜的孔府菜是鲁菜三大菜系之一,有很多名菜。比如诗礼银杏、带子上朝、神仙鸭子、花揽桂鱼、孔门熏豆腐、孔门干肉。彭肉干饭也是济宁一大特色,相当于青岛排骨米饭一样的小吃(我识字少,姑且写半边)曲阜的特产有楷木雕刻、尼山砚、曲阜香稻、纪庄青梨、大胡果旦杏、北山大枣、孔庙碑帖、孔子纪念品等。曲阜的名人最主要的就是孔子这个中国第一圣人,一人顶一百个人。其他的大部分是孔子的弟子或者子孙,古代鲁国的人也就孔子最有名。
2月4日10点44分到的曲阜东站,感谢蚂蜂窝攻略,我之前就了解到K1路公交可到孔府孔庙,在向高铁站工作的保安叔叔确认和指引之后,很快跟着当地人的大队伍找到公交站,上了K1路公交。曲阜东站在曲阜郊区,到孔府孔庙车程较长。路上看到河流,后来搜索网上,觉得应该是大沂河和小沂河。之前没有在这个时候去过这么北的地方,第一次亲眼看到河流结冰。
以下有些景点就是凑数的
济南 :趵 突泉 、大明湖、千 佛山 、灵岩寺、 山东 博物馆、四门塔和千佛崖、大峰山齐长城、郭氏墓石祠、黑虎泉、百脉泉、洪家楼天主教堂、泉城广场、朱家峪古村、五龙潭、珍珠泉、 九如 山、 曲水 亭街、漱玉泉、王府池子、辛弃疾纪念馆、 济南 方特、华不注山、 济南 植物园、 山东 科技馆、 济南 博物馆
青岛 :崂山(太清、流清、仰口、北九水、棋盘石、华楼)、 德国 总督楼、 中山 路一带( 德国 建筑群和栈桥等)、八 大关 和第二海水浴场、第一海水浴场、石老人海滩、 黄岛 金沙滩、银沙滩、 青岛 博物馆、海军博物馆、 青岛 啤酒博物馆、 青岛 极地海洋世界、 青岛 海底世界和鲁迅公园、大小珠山、琅琊台、 平度 大泽山、 胶州 少海景区、 城阳 方特乐园、 即墨 古城、 即墨 温泉、 即墨 田横岛、五四广场、奥帆中心、 青岛 山、 青岛 太 平山 和 青岛 植物园 青岛 中山 公园、浮山、信号山、小鱼山、小 青岛 、小麦岛、 黄岛 东方影都、琴岛之眼摩天轮、森林野生动物世界、老舍故居
烟台 : 蓬莱 阁和戚继光故里景区、 长岛 景区、 烟台 山、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烟台 金沙滩、养马岛、牟氏庄园、八仙过海、三仙山、南山、 北极 星钟表馆、 蓬莱 极地海洋世界、海昌海洋公园、欧乐堡、 文成 城堡、 烟台 第一海水浴场、芝罘岛
威海 :刘公岛、成山头、烟墩角、鸡鸣岛、那香海、环翠公园、海驴岛、华夏城、 威海 公园
泰安 :泰山景区、岱庙、徂徕山、大汶口遗址、 新泰 新甫山
日照 :万平口、海滨森林公园、 五莲 山
潍坊 : 青州 古城、云门山、仰天山、十笏园、风筝博物馆
淄博 :临淄(古车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等等博物馆群、姜太公祠、管仲纪念馆、晏婴墓)、周村古镇、蒲松龄故里、潭溪山、 鲁山
滨州 :孙子故里、魏氏庄园
东营 :黄河入 海口 景区
德州 :浡泥国王墓
聊城 :光岳楼和山陕会馆
菏泽 :曹州牡丹园、水浒好汉城、孙膑旅游城,其次是 郓城 观音寺塔和 单县 百狮坊等
临沂 :沂蒙山(云蒙、龟蒙、天蒙)、天上王陵(纪王崮)、银雀山汉墓博物馆、 沂南 诸葛亮文化旅游区、王羲之纪念馆、孟良崮
枣庄 : 台儿庄 古镇、 滕州 墨子和鲁班纪念馆、铁道游击队旅游区、抱犊崮
济宁 : 曲阜 孔庙、孔府、孔林、尼山(包括尼山孔庙和尼山书院)、颜庙、周公庙、寿丘少昊陵、梁公林, 邹城 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峄山、明鲁王墓、汉鲁王墓、 嘉祥 武氏祠、曾庙和曾子墓、水泊梁山景区、 微山 湖
以上的景点中有些是凑数的。
合肥 : 三河 古镇、中庙姥山岛景区、紫微洞景区、三国遗址公园、长临河景区(长临河古镇、六家畈、红石咀公园、黑石咀、四顶山等)、半汤景区(温泉、老街、三瓜公社、郁金香高地)、滨湖湿地森林公园、 庐江 汤池景区(汤池镇境内的所有景点,如汤池温泉、三冲巢湖源、白马岭)、 安徽 省博物馆新馆、银 屏山 、包公镇(包公故里文化园、几座古祠堂)、石塘镇景点(浮槎山和古几座祠堂)、黄麓镇景点(洪家疃、 芦溪 湿地等)、烔炀镇景点(烔炀古镇、李克农故居等)、矾山镇景点(矾山老街、洪氏宗祠、姚氏围楼、古矾矿遗址等)、阳家墩景区, 肥西 刘铭传故居、刘园、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其次是看点不高但比较有名的天鹅湖、包公园、李鸿章故居、逍遥津、明珠广场,还有源泉徽文化博物馆、渡江战役纪念馆、 安徽 名人馆、 安徽 创新馆、 肥东 博物馆、巢湖博物馆( 合肥 景点主要在远郊区和乡镇,四区五县范围内有普通公园等级以上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500多处(一座山和一个古镇、古村算一处),每个乡镇游景点少则2、3处。多则10多处, 比如 三河 古镇景区算一处景点,但内部的可以深入参观景点有十几处。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合肥 在网上的最全面攻略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合肥 在网上的最全面攻略
黄山 : 黄山 、西递、宏村、 徽州 古城(徽商大宅院、 徽州 历史博物馆、 徽州 府衙、斗山街和打箍井街、渔梁坝、许国石坊强烈推荐)、齐云山、呈坎、 唐模 、许村、雄村、 祁门 牯牛降、 黟县 南屏、翡翠谷、阳产土楼、历溪、古城岩、 潜口 民宅、屯溪老街、花山谜窟、西溪南、 徽州 文化博物馆、 屏山 、关麓、卢村、 塔川 、昌溪、碧山( 黄山 是 安徽 优质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也是每个乡镇都有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
@https://www.mafengwo.cn/i/3012788.html 这篇涵盖 徽州 和 黄山 大多数主要景点,包括 黄山 、西递、宏村、 徽州 古城、齐云山、牯牛降、各主要古村落等在内
@https://www.mafengwo.cn/i/18596245.html 歙县 的最知名景点建议看这篇,还有更多 歙县 景区如阳产土楼鲍家庄等等可以关注我的其他 歙县 游记
亳州 :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华祖庵、北关街、曹氏家族墓
@https://www.mafengwo.cn/i/23511991.html 亳州 景点见这篇
阜阳 :八里河、尤家花园、明 清苑 、程文炳故居、颍州西湖
@https://www.mafengwo.cn/i/23509445.html 阜阳 景点见这篇
宿州 :皇藏峪
淮北 :临涣古镇、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淮北 汉画像石博物馆
蚌埠 :汤和墓、湖上升明月博览园
淮南 : 寿县 古城(楚文化博物馆和古城墙必须要去)、茅仙洞、八公山、焦岗湖、安丰塘
@https://www.mafengwo.cn/i/21502813.html 淮南 最主要的景点 寿县 古城的游记见这里(还有其他 淮南 游记)
滁州 :琅琊山、 凤阳 明皇陵、韭仙洞、狼巷迷谷、明中都鼓楼、 凤阳 博物馆、 全椒 吴敬梓故居
@https://www.mafengwo.cn/i/6765317.html 滁州 和 全椒 县景点
@https://www.mafengwo.cn/i/12314182.html 凤阳 县景点
六安 :天堂寨、万佛湖、皖西大裂谷、马鬃岭、大别山石窟、东石笋、燕子河大峡谷、毛坦厂古镇、 六安 市区的南北二塔和皋陶墓、李家圩地主庄园、霍山文庙、铜锣寨、梅山水库
@https://www.mafengwo.cn/i/6724751.html 六安 5A景区之一的 舒城 县万佛湖的介绍
安庆 : 天柱 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石牌古镇、孔城老街、三祖寺、迎江寺振风塔、世太史第、 桐城 文庙、龙眠山、五千年文博园、花亭湖、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小孤山、鹞落坪、大别山彩虹瀑布、司空山、妙道山、巨石山
@https://www.mafengwo.cn/i/17083693.html 安庆 城区景点
@https://www.mafengwo.cn/i/17072668.html 天柱 山所在地 潜山 的景点
芜湖 :方特欢乐世界、 芜湖 古城(很小,景点很少)、鸠兹古镇(完全 新建 )、 芜湖 天主教堂、 芜湖 海关大楼、西河古镇、丫山、马仁奇峰、 无为 泊山洞、 无为 开城古镇、 无为 黄雒古镇
@https://www.mafengwo.cn/i/22991755.html 芜湖 景点见这篇
马鞍山 :采石矶、 当涂 两座古塔、李白墓、朱然墓、 和县 (陋室、镇淮楼、两座古塔、 和县 文庙)、 和县 霸王祠、香泉、鸡笼山、 含山 运漕古镇、凌家滩遗址、古昭关、褒禅山华阳洞
@https://www.mafengwo.cn/i/9517877.html 马鞍山 市区、 当涂 县、 和县 景点
铜陵 : 枞阳 浮山、大通古镇
池州 :九华山、 石台 牯牛降、大王洞、杏花村、 蓬莱 仙洞、东流古镇、南溪古寨
宣城 :敬亭山、广教寺双塔、 绩溪 龙川 、上庄、太极湖村、鄣山大峡谷、孔灵浧坡庄园、紫园、 绩溪 三雕博物馆、新四军军部旧址、 查济 村、黄田、章渡镇、桃花潭、江村、太极洞
@https://www.mafengwo.cn/i/7964595.html 绩溪 县最知名景点
合肥 也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很有特色。 合肥 市中心的景点都不是 合肥 最好的景点, 合肥 主要的风景在 巢湖 岸 边和 广大乡村和远郊区,而不是像 南京 等一些城市好的景点主要在城内,来 合肥 推荐去三国遗址公园、滨湖湿地森林公园、 安徽 博物院、中庙姥山岛(包括中庙寺、姥山岛,文峰塔。淮军昭忠祠、李公祠)、龟山湿地森林公园和紫薇洞(最主要看奇石)游览,然后从 合肥 区到 巢湖 市银 屏山 沿途还有几十个次要的或者小景点。 比如 渡江战役纪念馆、 安徽 名人馆、长临河古镇、吴家花园、振湖塔、红石咀公园, 芦溪 湿地、张治中故居、李克农故居、烔炀古镇、月亮湾湿地、柘皋古镇、冯玉祥旧居、半汤温泉和郁金香高地、三瓜公社、范增故里鼓山、 巢湖 博物馆、东庵森林公园、银 屏山 (主要是4-5月去看千年白牡丹,还有仙人洞),然后还可以到槐林马尾河湿地、 庐江 巢湖 沿岸的湿地、 中国 稻米博物馆、 三河 古镇 、牛角 大圩 、万达乐园回到 合肥 。 合肥 城内还有包公园,李鸿章故居, 安徽 博物院,明教寺,城隍庙街区,近郊有刘园,源泉徽文化博物馆,瑶岗村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李鸿章享堂,蜀山湖和科学岛,此外还有刘铭传故居, 肥东 古祠堂适合春秋两季游览。然后 合肥 除了庐州烤鸭店的鸭油烧饼和桂花赤豆糊还有老乡鸡的鸡汤,美食很多。同庆楼之外,梦都,不倒翁,徽宴楼,庐州太太也不错,土菜馆都能做很好吃的菜。蒸小皖,徽乡鸡能做不错的快餐,刘鸿盛的面点 比如 冬菇鸡饺为代表的各种馄饨、小笼包、包子和炒饭很好吃,王仁和米线有很多种米线。早安庐粥有几十种粥和米饺、蒸饺。然后肥叔锅贴的锅贴饺很好吃。禾谷炒饭和炒饭王者能做十几种炒饭,。合肥 也不是编地理教科书的史盲和不懂历史的网络编辑说的小县城发展而来,没历史文化底蕴,他们不懂附郭县制度和历史。 合肥 有3000年历史,是司马迁史记里记载的全国18个 大城 市之一,南宋 淮南 西路首府和宋代排名前列的江淮地区第一 大城 市,自公元200年以来数为州郡府治所,隋至清为庐州和庐州府治所。 合肥 是五代十国到明末 安徽 第一 大城 市,老城面积5.6平方公里,面积大于明清 广州 、 扬州 、 济南 、 重庆 、 福州 、 昆明 、 保定 、 桂林 、 贵阳 、 兰州 、 沈阳 、 淮安 、 洛阳 、 大同 、 安庆 、 芜湖 、 徽州 、 上海 等城市的城墙内空间。合肥每个乡镇都有少则2-3个,多则十几处的古建筑和自然风光(一个古镇和一个古村落算一处)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这两篇 合肥 精华游记里有景区官网,景点电话,景点地址和其他网友写的游记链接可以当证据验证真假,目前只有马蜂窝APP小程序能点开外部链接,碰到被屏蔽的星号,可以搜索景点名,点开官网。这两个大游记里有我写的其他景点小游记的链接。 合肥 还有庐剧和 巢湖 民歌,我写的 合肥 目的地的游记里还有几十首 合肥 有关的乐曲和民歌。
坐K1路到了孔庙南门,然后我找到一辆人力车,问司机师傅这附近哪家家常菜馆最好吃,3元钱,师傅把我带到一家叫“孔府家常菜”的菜馆。是几位阿姨开的,进店以后问服务员,有什么特色菜,推荐了孔府熏豆腐。再要了一碗米饭,一共41元。熏豆腐是曲阜的特色菜,这道菜其实应该叫五花肉炖熏豆腐火锅。熏豆腐既有豆腐味,又有一种烟熏肉的味道,比较老却很嫩。曲阜做菜只有咸味,但是汤和火候都恰到好处。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历代衍圣公的饮食排场比起老祖先来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孔府菜就是被无数讲究的达官贵人吃出来的。安徽沿江菜系和皖南菜系用酱油和酱来使菜肴富有味道,而孔府菜等鲁菜系更喜欢在制汤和材料加工上坐功夫,在丰富人味蕾的同时注意保存菜的本味,相比之下青岛的胶东菜比较清淡,善于烹调海鲜。鲁西离海远,孔府菜主要是加工畜禽。孔府熏豆腐的味道不错。不过经常吃的话我估计我不会像热爱徽菜那样爱吃。鲁菜和徽菜都是咸为主,但是差别还是有很多的。
随后在曲阜孔府门口的售票处买了三孔学生票75元,全票是150元。其实曲阜专门有个论语背诵厅,中国游客如果到那里对着老师完整背诵论语原文30则并且正确解释其中5则就可得到三孔的免费参观票,外国人则只需用汉语背诵5条就行。我本来有这个想法的,为此专门翻了下《论语》,但是我发现《论语》里对今天最有价值的也就是语文课本里那十则。并没有30条有用的语录,加之我行程计划晚上赶往泰安,不想冒着参观不全的风险,排队背诵耽误时间(我要是挑战的话估计可以通过),所以就买了票。到了孔府门口得知那里只能进入,不准出,进去以后行程不顺路,于是按照指点从孔庙南门开始参观。坐人力三轮车5元到孔府孔庙的导游费都是80元,导游处的人看到我是学生就优惠到50元一个景点,我付了100元作为参观孔府孔庙的导游费。其实不叫导游的确看不懂,但是这个价叫了导游之后,导游也是只带你去主要景点,漏掉了许多次要的建筑,这个我是在到曲阜火车站候车时翻阅我买的书之后才发现的。导游是位45-50岁左右的大妈。
有句古话叫“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与孔子是分不开的。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从汉武帝开始到民国时期的五四运动一直是中国的正统文化,并且深刻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文化,影响到了全世界。可以说离开了儒家学说,东亚文化就没有了最大的一块基石。而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已成为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家文化的圣地,因为三孔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宏大的古建筑群和传统文化艺术,也因为他在中国历史和东方文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曲阜也因此和耶路撒冷和麦加一样并称中国三大圣城之一。
孔庙位于曲阜明故城的中心,南面是明朝留下的曲阜南城门,是一处宏大的建筑群,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处孔庙。它始创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但最早的孔庙规模很小并且简陋。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的故居,三间土墙草房改为最早的孔庙,内设孔子的衣冠和礼器,派人定时祭祀。刘邦建立西汉以后,有一次路过曲阜,专门去拜祭孔子,并且给孔子后人低级的爵位,安排了几户人家免除他们的赋税劳役,专门负责孔子的祭祀和为孔子守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官方意识形态,孔子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于是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孔庙进行了多达几十次的扩建,才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现存的孔庙是经过了明清两代重建和扩建形成的前后共九进院落,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
曲阜的南城门上正面刻有万仞宫墙四字匾额。那里是孔庙的正门。那四个字是乾隆御笔题写的。过去,隋朝到宋朝的曲阜城并不在这个位置,明朝正德年间,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军路过曲阜,在孔庙里养马驻兵。这让明朝君臣感到不安和耻辱,于是1513年,正德皇帝朱厚照下令迁移曲阜城,以孔庙为中心重新修建曲阜城,用高大的城墙保卫这一圣地。关于万仞宫墙这四个字有个典故,有人曾经称赞孔子的学生子贡学问高深,而子贡说“如果一个人的学问只有一堵墙那么高,那么所有人都能看见他的学问,而我老师孔夫子的学问有几堵墙那么高,所以一般人只有进入门内才知道他老人家学问的高深”所以打了明朝的时候大书法家,天水人胡缵宗为孔庙题写了“万仞宫墙”的匾额。到了乾隆的时候,乾隆来到曲阜,为了显示自己对孔子的崇拜,命令人将胡缵宗写的匾取下,换上自己题写的万仞宫墙。
进入万仞宫墙,就来到孔庙的第一道牌坊,金声玉振坊。古代演奏雅乐,每个音符以青铜编钟声开始,以玉石编磬声结束。孟子曾经说孔子的思想集千古思想的大成,就如同奏乐,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一样,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明代嘉靖年间大书法家胡缵宗因此题写了这个匾额“金声玉振”。坊上四根石柱下有抱鼓石吗,柱头上有莲花座,莲花座上有四只辟邪,又叫“朝天吼”这是古代王一级的人的府邸才可以使用的规制。
南城门的城墙和城楼依然是明朝留下的原样。
在孔庙的泮水桥之后是棂星门。古代传说棂星就是天上的文曲星。古代皇帝祭天时,一般都先祭祀棂星。棂星门设在孔庙里就寓意着孔庙的祭祀规格与祭天一样。棂星门三个字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
棂星门牌坊后室太和元气坊。汉白玉雕刻,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1544年,是当时的山东巡抚曾铣题写。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孔子的思想像太和元气一样,能哺育滋养万物。
圣时门,是孔庙第二座大门。建于明代。门的名字是雍正皇帝起的,寓意是说,孔子是圣人之中最识时务的人。(这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美化,孔子主张恢复的是在他生活的春秋就已破坏和瓦解的西周旧制度,孔子一直不是一个有创新思想的改革家。相比之下,诸子百家中最有创新变革精神的是法家思想,其次是兵家和纵横家,所以脱离古代人的圣人观念局限在儒家这个小圈子里,中国古代识时务的圣人应该是孙子、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鬼谷子这些人)
圣时门平时是不轻易开启的,只有皇帝到来,举行过三跪九叩祭拜礼之后才可开启供皇帝通过,或者历代衍圣公出生时亦可开启。一般人们都是从圣时门左右两边的快睹门和仰高门进入孔庙。
过了圣时门,是明代所建的壁水桥。一共有三座桥梁
过桥,是孔庙的第三道大门,弘道门。始建于明洪武10年,1377年弘道的意思是指孔子总结了先贤的经验,弘扬了圣人之道。寓意是如果人想在学问上有所建树,就得踏入弘道之门,学习孔子的思想。
大中门是宋代的孔庙大门,始建于北宋真宗时期。现在是孔庙的第四道大门,也叫中和门,取孔子的知识是集人类知识之大成之意,中的意思就是中庸之道。
这块大石碑是明朝成化皇帝朱见深所立,,立于1468年。是成化皇帝亲自撰文、亲笔题写的。这块碑有三大特殊之处:一是碑文都是楷书,字体端庄,结构如神,技法精湛,在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二是碑文用论辩式文体写成,是历代皇帝对孔子评价最高的。明宪宗朱见深把孔子思想比作穿衣、吃饭、花钱,一天都离不开,有了孔子的理论就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有了孔子之道就有天下,没有孔子之道就失天下。三是此碑下面的动物不是龟趺耳室赑屃。传说他是龙的十个儿子之一,特别能负重,所以用它来驮碑。当地民间有摸摸赑屃头,一辈子不犯愁,摸摸赑屃腚,一辈子不生病之说。
明太祖朱元璋为孔庙立的碑 。 立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是朱元璋“为祀岳、镇、海、渎,免祀杂神,专崇孔子”之御碑。碑文道:“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以正,永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又说:“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在碑文中朱元璋借助尊崇孔子,来说明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包含着深刻的政治用意。这是文X中少数几块没有被红X兵破坏的石碑。当年红X兵来曲阜孔庙破5-1旧时,红X兵头目谭厚兰认为朱元璋也是劳苦大众出生,所以特意用红漆在碑上写了个“留”字。至今碑上还能看到红漆留下的痕迹。
奎文阁。它建于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原先叫藏书楼,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改为奎文阁。奎星是28宿之一,古人认为奎星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所以古代帝王把孔子比作奎星,在孔庙修建奎文阁。
奎文阁是孔庙的藏书楼,历代皇帝御赐的书籍和诏书都存放在这里。这座楼阁采用的是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连接,很符合力学的原理,设计十分巧妙,建筑十分坚固。在清朝康熙年间的1669年,山东曾经发生一次8.0级的大地震,曲阜民房倒塌十分之九,距震中山东郯城千里之外的庐州府(合肥)城墙倒塌毁坏百余丈,房屋倒塌千余间,而奎文阁岿然不动。
在明清时代,曾经设置七品的奎文阁典籍官管理这里,但后来历经战乱以后,藏书大部分已经失散,目前阁内的藏书都移入孔府档案馆管理保存,现在阁楼内展示的是孔子圣迹图。
曲阜尼山出产的石头是刻章和制作砚台的好材料。
奎文阁楼前走廊下有明代礼部尚书,大学士李东阳撰写的奎文阁赋。记载了当时奎文阁购书、藏书的情况。李东阳是明朝一位很有作为的人物。李东阳和孔府是亲家的关系,他的女儿嫁给了孔府的衍圣公。
奎文阁后有十三座碑亭,这些碑亭都是为保护历代帝王所立的御碑而建。最早的有唐高宗时期,668年所题写的,其次是北宋太宗时期的983年题写的,还有金代、元代的石碑。
这颗古柏有1000多年树龄,因为柏树上有类似龙形状的纹理,所以又叫龙纹柏。
大成门,是孔庙的第七道也是最后一道大门,始建于宋代,明代重修。它前面的十三座碑亭可以说是进入孔庙的引导部分。大成门后面的孔庙建筑就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边是承圣门,原为孔子故居,有孔子后代为躲避秦始皇焚书坑儒,曾经密藏儒家著作的鲁壁,并且供奉孔子的五位父系祖先。西边是启圣殿,供奉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大成门的含义源自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就是说孔子已经到了集先贤大成的最高境界。大成门三字是由雍正皇帝亲笔题写。大成门两边有清朝所建两根刻有五爪龙形象的石柱,过去五爪龙是皇帝才能使用的图案。过去孔府在皇帝来祭孔的时候都要用红布罩住孔庙里的龙柱,以免皇帝降罪责怪。
到这里,我就简要介绍下孔子的生平吧。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夏邑。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原姓子),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另一说法为孟皮小时候爬树摔下来)。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娶了年轻女子颜徵在。这桩婚姻在当时因为年龄差距过大(有种说法说叔梁纥与颜徵在结婚的时候,叔梁纥70岁,颜徵在16岁)和门不当户不对(叔梁纥是低级贵族士阶层而颜徵在是平民家庭出身)而被认为是不合礼法的,所以《史记》说叔梁纥“野合”颜徵在而生孔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母亲颜徵在曲阜防山埋葬了叔梁纥,没有告诉孔子埋葬的地点,单独抚养孔子长大。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孔子早年的生活十分穷困和艰辛,他曾经回忆说,自己小时候什么粗活累活都能做。孔子17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孔子从此就成了孤儿。(真可怜)年轻的孔子在母亲去世的时候做了一个决定,一定要找到自己父亲的埋葬地点,然后把母亲与父亲合葬。这之后又过了很多年,孔子从一位认识孔子母亲的好心的老婆婆那里得知了父亲的埋葬地,就正式为母亲出殡,把母亲与父亲合葬在一起。孔子19岁的时候与亓官氏结婚,21岁时生下长子孔鲤。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他23岁的时候就开始招收弟子讲学,并且无论什么家庭阶级出生,都能得到教育。在世界上开创了私人办学和平民教育的先河。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检法司最高长官);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
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于是孔子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经》、《尚书》,定《礼记》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在大成门后的甬道正中是杏坛。传说当年孔子就是在这里的一颗大杏树下给弟子们讲学的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的45孙孔道辅在监修孔庙的时候,把正殿后移,在这里建立了杏坛,周围种上杏树环绕,以纪念孔子在这里办学设教。当时的著名大学问家当槐荫题写了杏坛的匾额。但现在悬挂的杏坛二字出自乾隆皇帝之手。杏坛前面的香炉是金代的遗物。传说当年孔子为众弟子讲学,一堂课点就以点一炷香,一炷香烧完就结束,时间也就是今天的40多分钟。但是这肯定是不真实的,因为,制作香的香料是在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后才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清朝的康熙和乾隆都曾多次到曲阜孔庙祭祀孔子,在他们祭祀典礼完毕以后,就坐在杏坛里,让孔家的后人做教师,听他们讲解四书五经。
金代大学者党怀英题写的杏坛二字。
杏坛里有乾隆帝题写的歌颂杏坛诗文的御碑。
位于杏坛之北的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正殿。他与故宫太和殿、泰安天贶殿并称中国三大殿。大成殿唐代时叫文宣王殿、宣圣殿,五开间。到宋代的时候,宋徽宗因为孔子思想”集天地之大成“而改名大成殿,扩建为七开间。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被雷所毁。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雍正二年,1724年又两次毁于雷火。两次重修以后就形成了今天九开间。重檐庑殿顶、须弥莲花宝座、朱红墙壁门,覆盖黄琉璃瓦的建筑。这是古代建筑的最高等级。大成殿建在2米多高的双层须弥座台基上,占地1836平方米,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米,雕梁画栋,藻井装饰金龙和和玺彩画。正中有雍正亲笔题写的大成殿三字匾额。雍正年间重建大成殿时,就耗费了6年十年,动用工匠三万多人,耗金15余万两。(当时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400元人民币左右)
金碧辉煌的大成殿,所有枋檩都饰以云龙图案,金箔贴裹大殿四周还有28根用整块石头雕刻的石柱。其中大殿正面的十根深浮雕滚龙石柱,堪称国宝,每根石柱都雕刻两条相对飞翔的五爪龙,升腾盘绕在彩云之中,两龙之间又有一宝珠为伴,所以又叫二龙戏珠石柱。云烟缭绕之中,柱脚又衬以山石和清波,这些石柱上的飞龙各具神韵,无一雷同,栩栩如生。他们都是安徽徽州石刻工匠的杰作。另外三面的石柱则是18根云龙石柱,八棱体的十八根石柱,共分九层,每个楞面上都雕刻9条团龙,每根柱子上就有72条飞龙。这些龙也是绝无雷同。这18根柱子一共1296条龙,大成殿28根柱子一共刻有1316条龙。
孔庙大殿外正中挂着雍正题写的“生民未有”匾额
大成殿的正中供奉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圣象和神位。神龛上方,万世师表的匾额是康熙皇帝题写,寓意孔子是千秋万代老师的典范。下方是乾隆题写的斯文在兹匾额。神龛左边是嘉庆皇帝题写的圣集大成匾额,右边是咸丰题写的德齐帱载匾额。
现在的孔子神像是1982年重塑的。在孔子神像两旁还有四配十二哲神像。(具体请百度)
过去康熙、乾隆来孔庙祭祀的时候都要先沐浴斋戒熏香,清晨在孔庙外下马,步行来到大成殿,然后对着大成殿里的孔子像,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亲手把祭祀孔子的100多道祭品按规定的次序摆放到孔子神龛前的供桌上,然后在典礼结束时面朝孔子像,背对着大门退到殿外。文武官员随从则随着祭孔乐曲在殿外跪拜。随后到杏坛听孔子后人讲授四书五经。整个仪式结束后赏赐孔家后人和随从官员。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每年的这一天,孔庙都要举办祭孔大典。在祭孔大典上,主持祭祀的一般是山东省主持祭祀的。
每年的9月28日,祭孔大典上,主祭会朗读祭文,并在大成殿门口演出祭孔乐舞,祭孔乐舞按照祭祀仪式程序配制乐章,其演奏成数固定为六章六奏:
迎神 奏《昭平》之章
初献 奏《宣平》之章(有舞配之)
亚献 奏《秋平》之章(有舞配之)
终献 奏《叙平》之章
撤馔 奏《懿平》之章
送神 奏《德平》之章。
舞则是由64名舞者演出的八佾舞。
孔庙的参观到此就结束了,导游大妈把我带出孔庙,去孔府参观。后来我才发现,很多地方都没逛。
随后来到孔府参观,从孔庙到孔府的路上,导游大妈告诉我现在国家有新规定,持有导游证的人不需要再付年审费、挂靠费、体检费等费用,我算了下按照安徽的价格可以省去700多元,但是也许这只是山东的规定,一向落后的安徽不知道跟得上革除弊政的步伐吗?还是要延续陈规陋习?
孔府号称“天下第一家”。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豪华的封建贵族府邸。而孔府档案是当今世界上持续年代最久,保存最为完整的私家档案。孔府位于孔庙东面,本名衍圣公府,历经各代不断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它既是历代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也是一处官衙与府第合一的典型封建贵族庄园。从汉朝开始,历代朝廷都十分尊崇孔子,不断授予控制后人封号。汉高祖刘邦封孔子后裔为“奉圣君”、魏晋南北朝奉为“宗圣侯”“崇圣大夫”唐代封为“文宣公”到了北宋仁宗致和二年,1055年,孔子第46孙孔宗愿被封为“衍圣公”。宋代的衍圣公是五品文官,元代升为三品,明代又成为一品官。到了清朝的时候,衍圣公的地位在群臣之上,还特许其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御道上行车。1935年国民政府将末代衍圣公孔子77代孙孔德成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在1948年带领孔家后人离开孔府前往台湾,现在的台湾,还有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现任此职的是孔子79代孙,孔德成的孙子孔垂长。
今天的孔府,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1503年和1838年两次扩建。1883年,一场大火烧毁孔府部分建筑以后,1885年最后一次对孔府进行大规模修建。1911年一些西洋式建筑开始出现在孔府,直到1936年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结婚时,才对孔府做了最后一次全面整修。
现在的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布局,九进院落。据说是中国除了明清帝王宫殿以外的最大府第。
孔府大门。始建于明代中叶,坐北朝南,门前有两只威武的石狮,门上正中悬挂圣府匾额。门两边悬挂着纪晓岚为孔府题写的对联“与国咸休安享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的富字少一点,而下联的章字下面一竖直通到顶上的“立”字。这是说衍圣公官至一品,家财万贯,富贵没有顶,而孔子及其学说“通贯古今”,文章自然也就通天。
当年孔府的下马石。好像明清时代的北方人还是比较习惯骑马的,而南方人似乎都不会骑马。清末李鸿章在合肥一带招的淮军将士,一开始都不会骑马。为了剿灭捻军,淮军将领都费了很大劲才勉强训练出淮军的骑兵。
孔府的第二道大门。上面有明朝大学士李东阳题写的“圣人之门”匾额。李东阳的女儿曾经嫁给衍圣公,为此他自己还亲自设计了孔府的后花园,来消解女儿的思乡之情。
在二道门的后面有个很有特色的屏门,重光门。门额上有明朝嘉靖皇帝题写的“恩赐重光”匾额。四根抱鼓石夹抱的柱子上有彩绘的屋顶,屋顶覆盖灰瓦,前后各有四个垂下的花蕾,所以又叫垂花门。过去正中的这道大门只有孔府有大典、皇帝到来、迎接圣旨时,在鸣放13声礼炮过后,才会打开。在当时,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允许修建此门的,只有封了爵位的封君才有这项殊荣。
在垂花门两侧的东西廊房门口,各挂有一个牌子,这就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置得六厅。六厅是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各厅长官均有正七品或正六品官担任。这六厅既是孔府的管理核心,也是统治孔府所有的依附民,管理孔府财产的工具。
管勾厅设置于1317年,掌管孔府地租钱粮,筹办祭品的事务,下辖四级职位,是孔府最高财政机构,也是孔府的民政机构。如果孔府内部的家族成员、奴仆、佃户、孔府自由民身份的侍从之间发生纠纷(这些人以下简称孔府人),或者孔府人与孔府以外的百姓发生纠纷,寿县得通过管勾厅下设的管勾衙门审理,而且这个管勾衙门还设有公堂,有枷、板、杖等刑具,可以自己审判这些案件,并且对涉案人员可自由判决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他们可以对与孔府有关,认为有罪的百姓,用笞(用小木棍打)、杖(用大木杖打)、徒(有期徒刑)、枷号(带枷示众)、罚金、赔偿、拘役(罚强制劳动)来处罚,而无需得到政府认可。在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曾经发生过孔府衙门审案时用杖打死无辜百姓,而百姓告状的事件,但康熙和雍正并没有按一些大臣的建议削去衍圣公的爵位或改革孔府体制,只是让孔府用很少的钱去赔偿了事而已。
典籍厅,又称奎文阁典籍,设置于1309年。是孔府内专管典章制度,保存历代帝王赐书典籍、出卖官爵、管理训练孔庙、孔林礼生的机构(关于孔府这些依职业分工划分的繁多的依附民,等下再谈)。是孔府内的神职机关。
知印厅,是掌管孔府的各种文书、印信和签押公文的事务,相当于办公厅,1369年设置。
掌书厅,1296年设置,专门负责孔府的文件书写,管理衍圣公的各种奏章、表、笺,并负责管理一切档案,处理往来文牍、布告、法令、信票、执照。咨文等事宜。
百户厅,设置于1525年,下有百户衙门,属员有健丁、卫丁、户头。具体负责巡防,护卫孔林孔庙,征收丁银、办理祭祀典礼,管束工役,编审孔府家谱和孔府户籍,为孔府服务的各类劳役和奴户都归百户厅管理,并且百户厅还负责训练家丁,购置武器,保卫孔府。
司乐厅设立于1320年,是孔府主管祭孔乐章、舞蹈,保管乐器、培养乐舞生的机构。祭孔是孔府的主要职责,从祭人员有162人,乐舞生120人,礼生80人。孔府最初祭孔是每年秋季举行一次,后来增加为春秋两次。祭祀分为国祭和家祭两种,再以后,孔府把每年孔子诞辰日(农历8月27日),定为大祭。
孔府大堂在孔府重光门后。五开间。这里是当年衍圣公接圣旨,宣布诏旨。接见官员大臣,审理重大案件及举行节日盛典的地方。在明清时代,曲阜知县是由历代衍圣公世袭的。
这里陈列的是衍圣公出行的仪仗,这些红底金字的牌子是封爵和特权的象征,历代衍圣公持着这些牌子进京,都会畅行无阻,没人敢拦。明朝的一位衍圣公经常借着进京朝见的机会,带上成百的车船,把孔府收到和制作的各种商品沿途贩卖,据说获利很丰厚,这上千号人吃住都要地方官府接待。明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持朝政以后曾经下令约束这位衍圣公的接待,让驿站只接待衍圣公本人及家族,使得衍圣公一行带的货物被大雨浇得霉烂。
这是二堂左右两边的房间
这是慈禧太后手绘的云松图碑
这是慈禧亲笔题写的寿字碑。这些字画都是孔子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奉母亲之命进京,为慈禧祝寿,慈禧太后赏赐的,慈禧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不错,堪称才女。
这是咸丰皇帝赏赐孔府的诗作碑。
在二堂和三堂之间有块很大的太湖石,这是皇帝赐予的。
三堂,正中悬挂乾隆皇帝题写的“六代含贻”匾额。当年孔府是六代同堂,这四个字寓意六代人和睦相处,幸福美满。
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明清时期孔府族人和佃户、仆役犯案,孔府可自行审讯、行刑、断案,只有对于流放与死刑的判处要请示官府批准。
正中悬挂着孔子像,当年孔子他老人家过的是小时候什么粗活累活都,粗茶淡饭,穿着很破,后来自办学校,有一身本事和学问,却无人赏识。周游列国,得不到重用,往往风餐露宿,在陈蔡之间被围困,曾有好几天没吃饭的日子。生前落魄,死后尊荣。而他的子孙们在这里过着奢侈和优越的生活。我不知道历代衍圣公怎么看待孔子的生活,然而如果孔子看到自己的后代做的有些事情,应该会很生气的教训他们。
三堂后面就是孔府的内宅了,过去成年男人未经许可是不能进入这里的,过去内宅门口有家丁拿着棍棒守护,如果一旦发现有人擅闯,可以打死勿论。如果是想内宅传话的话,门房两边轮流有十几个人轮流值班,随时负责向内外传话。解放前的孔府一直没有自来水和水井,内宅门的西侧有一个露出墙外的特制水槽叫石流,过去连挑水挑夫也不能进入内宅,内宅用水全靠挑夫把水倒进这个石流,淌入内宅。
这是1936年末代衍圣公孔德成与孙琪芳结婚时的照片。
内宅门的内壁上绘有一副壁画,画面上有个形似麒麟,眼如铜铃,口大齿锐,又贪态十足的怪兽,四周围绕以彩云。名叫(反犬旁)+贪
他怪诞凶残,生性贪婪,尽管他脚底踩着元宝、摇钱树、灵芝草。珊瑚,四周尽是宝物,连八仙的宝物也据为己有了,还是不满足,竟然还想把太阳吞到口里。可见他贪得无厌到了极点。
孔府把他绘制在这里,是在时刻提醒家里当官的人,引以为戒,切不可贪。
内宅门后室前上房,是孔府主任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1852年8月24日第74代衍圣公的夫人毕氏过生日时,曾在这个院子里设宴464席,前后6天,耗资1387两(一两当时约合今天300多元)。可见当时孔府生活的奢华,然而高档孔府菜也只有上等贵客才有口福。
前上房后面的两进院落就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眷起居的地方。
这是后堂楼,后堂楼是孔府最后一任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处,也是孔德成与孙琪芳结婚时的新房。孔德成是76代衍圣公孔令贻的遗腹子,1920年他出生2个月就被北洋政府的总统徐世昌封为衍圣公,1935年又被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与孙琪芳结婚时正值西安事变。蒋本来准备来参加他的婚礼,却被张学良杨虎城扣在西安,未能成行。抗战时被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返回,1948年解放前夕迁往台湾。
孔府后花园。后花园始建于1503年,是由孔子62代孙孔闻韶的亲家李东阳设计监工建造的,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严嵩把他的孙女,严世蕃的长女嫁给64代衍圣公孔尚贤,又扩建。清代72代衍圣公孔宪培娶大学士于敏的女儿(有传说她是乾隆的女儿,因为满汉不通婚的祖制而认于敏为义父,嫁给孔府),又扩建一次。
这是20世纪初孔府一位仆人学习西洋绘画技法后画的水彩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图中的路都好正对观者。
历代衍圣公都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来继承的,所谓嫡长子就是大老婆生的大儿子优先继承,其他的后代长大后都要搬出孔府居住。衍圣公中有的人很有学术造诣,著书立说。有的人乐善好施,周济穷人。但也有智障的人继承了衍圣公的爵位。
孔府鼎盛时期,衍圣公本人有土地100多万亩,分布在直隶、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五个省。其中60多万亩为皇帝赐予的,只能由历代衍圣公拥有和继承,不能转让和买卖。有家奴佃户30多万人。孔府内为他们服务的仆人在500-700多人。孔府的佣人和当差户可以分为三类,当差户、供纳户和仆役。
当差户是专供孔府徭役的户人。他们的差役包括为孔府耕种土地、看家护院,守卫孔庙孔林和孔府中的日常琐事。
当差户有以下种类:
庙户。专门为孔庙、孔林服务的户。1368年朱元璋安排了115户民间长得俊秀的人来担任孔庙、孔林和孔子出生地尼山的看管、巡守和日常扫洒。他们有统一的制服,身份是自由人,高于其他佃户,而且世袭为孔府服务,孔府不能解除与他们的关系。
乐户。为孔府祭祀和婚丧嫁娶演奏音乐的佃户。他们租种孔府的土地不需纳粮,但绝不能影响孔府婚丧嫁娶和祭祀时的演奏。乐户中又专门有女乐户,挑选身秀貌美的年轻女子为孔府跳舞。明代就有22户女乐户。
推冰户。专门为孔府制冰、运冰块的人
天棚户。为孔府婚丧嫁娶和各种喜事、逢年过节搭棚设帐的人
放炮户。为孔府制作和燃放烟花爆竹的佃户
割草户。为孔林清除杂草的人
浆糊户。为孔府糊窗、糊墙的人
还有一种哭丧户,平时不准他们进入孔府,如果孔府办理丧事,这些人专门来孔府跪灵哭丧。
供纳户是为孔府提供特定产品的佃户。孔府日常所用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
有:
船户:向孔府贡献鱼虾和菱角、莲子的人或者缴纳鱼租的人,这些人所用的船统一编号,漆成红头黑尾,写有”圣公府“的字样。
菜户:每天向孔府贡献新鲜蔬菜
梨户:在规定的季节和节日向孔府缴纳一定数量上等梨子,供孔府食用和向皇帝进贡。
杏户:每年规定的节日向孔府上交一定数量的杏子。据说曲阜所产的杏子品质独特,国厚核小,十分美味。
猪户:提供猪肉的和生猪祭品的
羊户:提供羊肉和生羊祭品的
牛户:提供牛肉和牛祭品的
酒户:为孔府酿酒提供酒水的
此外还有鸭蛋户、萝卜户、核桃户、香米户、豆腐户、豆芽户。都向孔府提供特定的食品,还有为孔府提供扫帚的扫帚户和提供纸钱的纸钱户。
仆役是孔府里专供家务劳动、管理孔府内部事务和守卫的人,少的时候500多人,多的时候700多人,1828年统计为728人,这些仆役中专门用来保卫孔府的武装仆役最多。仆役中地位最高的是男女主人身边的主要近侍。其次是在门房、内房、书房等八个房当差的,其地相当于今天的职员,而负责打扫不同厅堂卫生、马夫、车夫、花匠、水夫、茶炉、剃头的人在孔府则低人一等。地位最低的是孔府买来的奴仆。此外还有铜匠。锡匠、伞匠、绳匠、泥水匠、染匠、毡匠、裁衣匠、铁匠、木匠、刻字匠、画匠、油匠、石匠、皮匠等。这些工匠的身份相对自由,既可以得到孔府发放的工食银,还可免除徭役。
按照孔府的规定,孔子后裔不能在孔府为奴,但孔子后人中也有不少家庭贫寒,因生活所迫只好改名换姓到孔府为奴的,据说这在孔府里比例还不小。可见孔子给后人带来的福泽和荣光,也只是照在一部分后裔身上。
孔府参观结束,与导游大妈告别然后在孔府北门叫了辆三轮车,三轮车的李师傅说把我带到孔林,来回双程10元,我同意了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
扩为3000亩的规模。雍正帝八年(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 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
现在孔子家谱记录的18岁以上孔子男性后裔骨灰还可以葬在孔林里。(但是一定要是有家谱的)曲阜现有人口62万,而孔子后代就有十几万人。不是所有的孔子后裔都可以葬入孔林。有四种情形不准葬在这里:1,未满18岁夭折的。2孔家女儿出嫁以后就不算孔家人,也不能葬在这里。3犯罪、造反的。4做上门女婿入赘的。
孔林正对曲阜北城门,与曲阜城之间有条1266米的神道,神道上有牌坊和碑亭,神道北端就是孔林大门,门前有座大牌坊,上面写着至圣林,始建于1424年。李师傅告诉我进去以后不要请导游,都是骗人的,告诉了我去孔子墓的路线,然后告诉我逛了孔子墓就出来。
从大门进入,然后经过1里多两旁是古柏的路是孔林的二林门,此处原来是鲁国都城的北门所在,现在的二林门建于元代的1331年,1494年和1732年两次重修。
从二林门往西可以看到一座牌坊,牌坊后有一河,即著名的圣水--洙水河。关于这条河的来历有个故事。孔子当初选定了这处风水宝地来作为家族墓地,他的弟子说“这里好是好,只是门前有条河风水就更好了”孔子笑了笑说,我死后自有“勤人”来挖河。意思就是今后会有勤快人来为我家的墓地挖一条河。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焚书坑儒,嬴政巡行到曲阜,知道这里是孔子的家乡,为了破坏孔林的风水,打击儒家学派,就出动大量民工在孔林门口挖了一条河,想挖断孔林的地脉。河很快挖好了,可秦始皇哪里知道,本来是为了破坏风水,但没想到秦人挖了一条河以后孔林的风水反而变得更好了。河上有洙水桥。
孔林内至今还有很多孔子后裔到这里埋葬。
过了洙水桥可以看到三开间的高台大门,门后就是孔子墓的甬道,种满古柏的甬道边有四对宋代和清代石雕。最外侧的是华表,也叫望柱。这是一对八棱石柱,传说这是亡灵进入天门的地标。
第二对神兽是文豹,文豹体型像豹子,长有翅膀,腋下能喷火。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野兽,但这里的文豹却憨态可掬,性情很温顺,这是说孔子的思想感化了豹子。
第三对神兽是甪端,它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怪兽,传说它能日行一万八千里,精通四方语言,可以知道远方异域的事情。传说甪端是喜欢被人摸的动物,游客摸它可以为自己带来好运气。
最后一对是翁仲。据说秦朝有个立有边功的武将叫阮翁仲,身材魁梧,长得非常威武。秦始皇在他死后让人用铜铸成阮翁仲的铜像立在咸阳司马门外,以壮声威,后来有人又以石头雕刻成一文一武两个石像,立在墓道边,从此以后,墓地的石像生就都叫翁仲。不同于前面三对石像生是北宋雕刻的,这对翁仲雕刻于清朝雍正年间,据说雍正曾经感到孔子墓道边的一对翁仲太小,感觉配不上前面三对,于是重新雕刻了一对移到这里。
墓道尽头就是享殿,是古代祭祀孔子时设置香坛的地方,这五开间的建筑是1494年修建的,1594年和1731年两次重修,1731年改为黄琉璃瓦顶,朱红栏杆柱子,是孔林里最大的建筑,殿前有石雕香炉,殿中现在还有乾隆题写的石碑。记录自己拜谒孔林的事,解放战争的时候,朱玉阶总司令曾经把这里作为指挥部,在这里召开了军事会议。
享殿之后是子贡手植楷亭。亭内石碑上刻有一颗古老得楷树,相传孔子去世后,子贡回来奔丧时,把从南方带来的楷树种植在孔子墓旁。这棵树后来长成了参天大树,但却在康熙年间被雷火击中烧死,于是后人就在原来树所在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亭子,刻下树的枯干形象刻在碑上,以资纪念。
我起先把楷木叫“凯木”,但是我哥哥告诉我其实楷是念Jie(第一声)。楷木虽然不是最珍贵的木料,却也是比较名贵的木材。传统的楷木工艺品主要是做手杖和如意。但是曲阜市场上目前的那些楷木雕刻工艺品其实大多数都是用桃木、梨木、红松等比较便宜的木料来冒充的,也有工艺上造假的。楷木是一种不常见的树种,像那种20厘米左右高的孔子像和如意,价格一两千以下的肯定是假的。楷木的木材比较好,纹理比较直,也不容易变形和腐朽,但曲阜常见的那些雕刻大多用的低级木料。我之前本来有想买个楷木雕孔子像的想法,但是我哥告诉我真的楷木雕要好几千,你还想买不?然后又告诉我市场上的楷木雕大多是假的,我就没买。他告诉我曲阜北门外到孔林路上有几家楷木雕店,卖的是真货。不过我坐在三轮车上没注意观察。
孔子孙子孔伋的墓地,位于孔子墓西南。孔伋字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它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拜孔子学生曾参为师,学习孔子的学说,著有《中庸》一书。后来孔伋的学生又把孔伋的学说传给孟子。他是儒家学说承上启下的人物,被后世封为沂国述圣公。
孔子墓,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农历二月去世后,就葬于此处,但和其他先秦墓葬一样,墓而不坟,地面上没有封土和墓碑,也没有其他建筑,只是在墓前用砖砌了一个长宽各六尺,与地面齐平的祭坛,鲁国国君称孔子为尼父(就是仲尼老先生),每年派人来祭祀。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封孔子为褒尼宣成公。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加封孔子,739年唐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1307年元武宗大德十一年,又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仙师。孔子墓周围用红墙环绕,墙周长一里多,孔子墓高6.2米,周长88米,形似一个隆起的马背,这是一种特殊尊贵的墓葬形式,墓前有石香炉和用泰山封禅石做的石供桌和墓碑。前面的大石碑立于1443年,是明代大书法家黄养正的书丹。而背后刻有宣圣墓三个篆字碑,则立于1244年,因为年代相当于南宋末年,所以叫宋碑。
孔子墓西南紧挨着孔子墓的是孔子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在孔子墓旁为孔子守墓三年,而子贡在这里守了三年,还不愿走,一直守了六年。当时子贡在这里搭了一座草房,按照守丧的礼仪,六年里不吃荤腥,不饮酒,不近女色,不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专门在这里为孔子守墓。后人在子贡结庐的地方建了一栋建筑,来纪念。
孔子墓东南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墓。孔鲤一生没有大的作为,年50岁,先孔子而死,孔子就是悲伤于儿子的去世才选定这处风水宝地作为家族墓地的。孔鲤是第一个葬在孔林里的人。宋徽宗追封他为泗水侯。孔子祖孙三代都葬在这个独立的墓区,三座墓呈品字形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携子抱孙。
孔子墓东南是宋真宗赵桓祭祀孔子时,供他休息的驻跸亭。
这是孔林里祭祀全部祖先集体的祭坛,人们拜祭无人认领的坟墓也是在这里。
孔子墓甬道的大门。
参观完孔林以后,时间还早,我意犹未尽。师傅也希望今天能多赚点钱好过年。于是我就叫师傅把我拉到周公庙和少昊陵。周公庙就在鲁国故城遗址的边上。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内及其外围地区。鲁国故城是周代鲁国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是为鲁公。成王时周公之子伯禽代父就封,在这里建立了都城,自此至鲁顷公亡国止,共历三十四代,建都时间达873年。
西汉的三百余年间,这里继续是鲁国的封地。故城从西周到汉代共经过八次大规模的兴建修葺,后为县治。宋代迁县治于寿丘,城逐渐毁废。1940年日本人曾对故城遗址进行过勘查和小规模的发掘。1977年~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又进行全面勘查和发掘,揭示了故城的概貌。
故城周长11.9公里,城垣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城的四周围有城壕;东、西、北三面各辟城门3座,南面辟城门2座,门道宽7~15米。今日的曲阜市位于鲁国故城的西南角,面积仅占故城面积的七分之一。
内城在故城的西南角,约占大城的四分之一。内城的中心有一片高地,是宫殿区和太庙的所在地,宋代在高地建立的周公庙,保存至今。高地的四周分布着衙署、商业区和住宅区。
故城的北部和西部是冶铜、冶铁、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排列十分密集。西部还有墓葬区,现已发掘了100余座周代的墓葬,出土了许多的青铜、陶、骨、蚌等器物,这些随葬品带有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共同特征,这也证明了周代鲁文化是综合了商文化和周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
鲁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东西最长处3.7公里,南北最宽处2.7公里,周长11.5公里。四周有宽30米左右的城壕,现存城垣自西周晚期延至西汉,经过多次增筑、修补,残存最高处约10米。共有城门11座,东、西、北三面各有 3门,南面有两门,门宽7~15米。南面2座门的外侧有夹门的墩台,当为《左传》记载的雉门及其两观。内城居全城的中部偏北,平面近方形,东西宽约 550米,南北长约500 米,东、西、北三面残存地下的城垣宽10米左右。城内有密集的大型建筑基址,试掘证实为春秋至西汉的鲁王宫城。城内已探出东西和南北的通路各 5条,皆与城门和重要遗址相通。宫城南有宽约15米的道路通向南墙东门,直指城南 1.5公里余的夯筑台基。宫城、南东门、"舞云台"成直线排列。道路北段两侧各有 3处大致对称的建筑基址,形成鲁城内一条由最重要建筑物构成的中轴线。这和《周礼·考工记·匠人》所记的国都规划相类,而与其他东周都城不同,可能反映了西周都城的设计思想。
西周前期的遗址多分布在大城西北部,西周晚期扩大到东北部。东周遗存则遍布全城。其中西、北部有西周制陶、冶铜址,西部有东周制陶作坊址,北部和西部偏东有东周炼铁遗址,西北部有东周制骨遗址。
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器形主要有鬲、甑、盆、豆、罐、瓮、钵、盂、盘、鼎、釜、洗、折腹盘等。春秋时期出现盘、盖豆、鼎、釜;战国时期出现洗和折腹盘。西周、春秋陶器普遍饰绳纹,流行凹弦纹,春秋时出现暗纹。战国时期,绳纹逐渐衰退,暗纹、瓦纹流行。此外发现少量西周的筒瓦、板瓦和大量东周、汉代瓦。汉代瓦当多为卷云纹图瓦当。
1977年,山东考古工作者对曲阜鲁国故城遗址进行了钻探试掘。在两座战国时代的大型墓葬中,各发现了一件痒痒挠。这两件痒痒挠都用象牙雕刻而成,长约40厘米,前部雕成人手形状,拇指竖直,其余四指并拢弯曲。四指指甲平齐,正好用来挠痒。其柄尾端还雕成兽头状,整件痒痒挠做工十分精致,既实用又美观。
这两;痒痒挠雕刻得如此精细,说明痒痒挠决不会是战国时代才发明的。
痒痒挠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发明的,现在已无从可考,因为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玩意儿,文人雅士是不会为它著文立说的。曲阜出土的这两件痒痒挠,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文物,但却使我们了解了古人生活的-个侧面。
来到了周公庙。周公庙面积不大,门票却要50元,学生票25元,看门的大伯看我是外地来的学生,只找我要了10元。我感到很高兴。
曲阜周公庙位于曲阜城东北里许处的周公庙,全称文宪王庙,亦称元圣庙,
是祭祀周公的庙宇。因封建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又得名为元圣庙。曲阜周公庙是全国三大周公庙之一。
周公庙所在的地方是鲁国故城遗址,在周公庙门前立着曲阜鲁国故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种字样的石碑。周公庙所在之地最早是鲁国太庙,鲁国的祖庙。
周公庙经过了宋、元、明、清的先后多次修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四周修建红墙包围,一共三进院落。现存有殿、亭、门、坊共57间,总面积75亩,庙内古树掩映,十分壮观。周公庙西北,有一处隆起的高地,人称望父台,又名伯禽台,传为当年伯禽向西望父祭祀之地。庙内大体上对称式分布,松柏参天,古树庇荫,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
到了门口,一圈矮墙,一条甬路,直通周公庙的大门--一座灰瓦覆盖下的四层斗拱的牌楼式木坊,为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重修,同别处庙门不同的是,大门的四个柱头立着四大天王的塑像。正中上书三个大字:棂星门。
大门两侧红墙环绕,踏门而入是第一进院落,院内东西侧墙中,各有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刻立的外向石坊一座。
东坊额刻经天纬地四字,赞扬周公一天地为法度,经管天下,拨乱反正。
西坊额刻制礼作乐,赞扬周公制定了治理国家的礼乐典章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以德、礼治国奠定了基础。
正中有南北向的甬道直达第二道门:成德门。成德门内为第二进院落, 甬道东侧是碑亭。亭内立清康熙二十六年玄烨祭周公庙的巨碑一幢。雕镂技法严谨精细,盘龙盘旋飞舞,龟驮(又名赑屃Bixi、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昂首怒目,形态生动。御碑亭后面是达孝门。
过了达孝门,是周公庙的第三进院落,也是周公庙的中心院落。
正中大殿为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高11.4米,广5间,深3间,六梁二十四柱,斗拱层叠,顶覆绿瓦,里外门窗透雕,红漆贴金彩绘。殿内正中枋上高悬明德勤施雕龙金字巨匾。殿内明间正中的石雕须弥座上,置雕龙贴金神龛一座,为1984年复原,龛内端坐着红颜白须的周公塑像(1981年复原)一座,旒冕(头戴挂有玉串的王冠)衮服,正襟端坐,手执镇圭,双目炯炯,神态安详。周公像是按帝王规格塑制的。两旁抱柱上悬挂着清乾隆帝手书的楹联:官礼功成宗国馨香传永世,图书象演尼山绕绪本先型。这副楹联道出了这位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制礼作乐的首创精神。
西北墙壁镶嵌有汉代画像刻石一方, 名曰周公负扆(yǐ古代宫殿内门和窗之间的地方)图"。刻石已残破,现只看出一人拱立,左端隶书周公二字。 元圣殿梢间,有鲁国伯禽塑像端坐在石刻须弥座上。白面乌须,冠冕章服,手执桓圭,姿态恭谨。
元圣殿前左右各有配殿和历代碑刻多通。
元圣殿后,原建有"定鼎堂"等建筑,现仅存殿基。
庙内宋、元、明、清碑刻中以清代《金人铭》和宋真宗御书《文宽王赞》最为著名。
少昊陵的门票是50元,优惠票本来也是25元,但看门的阿姨也只找我要了10元,就给了我一张优惠票,这里比周公庙看点多一些。
少昊陵在曲阜县城东八里,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处的高阜上旧县村的东北隅,是中国著名的古陵之一,现为省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座北向南,古柏参天。少昊为史前传说中的五帝之首,在位八十四载,寿百岁而终。少昊陵即少昊的墓葬处。古代帝王的坟墓谓之陵,因少昊为五帝之一,故名少昊陵。现少昊陵总占地37亩,古建筑17间,明清石碑22块、古树390余株,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内存古建筑17间,碑22通,古树391株。由南至北依次是呼昊陵石坊、陵门、享殿和陵墓。陵墓顶供奉石刻少昊像。陵园内有重修陵墓和历代祭祀的纪事碑石刻多座。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状如金字塔,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是北宋时用石块叠砌的。陵占地25亩,桧柏森森,芳草如茵,并建有围墙、享殿、宫门、石坊等。
上图是少昊陵坊。少昊陵坊位于陵院大门及古柏夹抱的神道之间。建于五级石阶上,四楹三间,石质结构。四根八棱石柱为石鼓夹抱,柱上分别雕以华表、宝瓶。石坊枋额正书“少昊陵”三字。此坊为乾隆六年(1751年)十月初一月奉敕重建,曲阜知县孔毓琚监立。
少昊陵享殿是少昊陵前的主体建筑,为奉祀少昊的殿堂。共五大间,绿瓦覆顶,殿顶四脊上,鸱吻、神兽形态各异。格棂门窗及廊下明柱皆朱漆到顶,梁椽彩饰蓝地云龙花纹。殿内有神龛,置“少昊金天氏”木主。龛上部悬乾隆皇帝手书“金德贻祥”匾额。享殿前两侧建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乾隆三年(1738年)建成。
看了少昊陵里的远古历史介绍,我真觉得脑洞大开,虽然我感觉我历史知识很丰富。但是看到这些介绍还是觉得看不大懂。我可以确定的是《史记五帝本纪》里没有少昊和关于三皇五帝出生地、建都地的记载。这些说法几乎全部出自汉代以前的野史。
网上说少昊陵享殿是清朝乾隆时期建的,这里介绍又说是明朝建的,不知那种说法正确。
传说中轩辕黄帝的出生地寿丘。我曾经看到纪录片里研究中国人Y染色体得出的结论是,70%的中国人都是4600年前的2个男人和7000多年前的一个男人的后代。我家姓王,王最早出自姬姓,姬姓是周朝的国姓,也是王姓的最主要来源。而姬姓都是黄帝的后代,黄帝姓姬名轩辕,所以黄帝有可能也是我的祖先。而李姓是皇帝孙子颛顼和黄帝后代舜家族结婚以后的后代,拉三轮车的李师傅说这里是我和他的共同祖先也许是正确的。宋代为寿丘四周砌成了石墙。
寿丘的后面就是五帝之一少昊的陵墓了。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文明起源时代那些神话传说中三皇五帝并不是某个人,而是某个家族或者某个部落联盟的事迹。这些氏族或者部落联盟都是当时有很大影响力的。
游览完少昊陵,师傅把我送到曲阜市中心K1路游客中心车站,一共给了师傅50元。据他说干这行旺季一天可以净赚120-150元,我去旅游的时候这种淡季一天能不能净赚到50元都说不定。
另外我想说明一点,曲阜游客中心东边的地下通道千万别走,虽然上面写了“过街危险,为了您的安全请走地下通道”但是其实地下通道里是个旅游纪念品商场,在里面走要绕个大圈,所以过街走人行斑马线最好。
本来是预定了18点多的票,但是旅游时间比我预想的要短的多,到达车站时也就15点左右,我坐K1到了曲阜高铁东站以后,改签了16:44到泰安的票,那车是开往青岛的,20多分钟就到了泰安。
曲阜的旅游结束了,曲阜给我的感觉虽然经济不富裕,但是人还是比较遵守儒家所提倡的那种传统道德的。曲阜人虽然没有青岛人豪爽大方,但是民风淳朴,忠厚善良,待人也比安徽热情。山东大部分地方还真是热情好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