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随行--游黑山杜米托尔国家公园、观塔拉峡谷大桥

作者:黄河之水 显示图片

      离开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向黑山共和国进发。      
           

DAY1    A:萨拉热窝--B:山区客栈--C:住地扎布利亚克
DAY2    扎布利亚克--塔拉大桥--塔拉大峡谷


      黑山共和国(塞尔维亚语,即“黑色的山”),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上的一个多山小国,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其东北为塞尔维亚,东为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东南为阿尔巴尼亚,西北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及克罗地亚,西南则为地中海的一部分—亚得里亚海。      
      黑山原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南斯拉夫的四个加盟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独立后,黑山和塞尔维亚成为了南斯拉夫仅存的两个加盟共和国。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决定放弃“南斯拉夫”的国名,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公民投票,独立派以55.50%的得票比例在投票中险胜;同年6月3日,黑山国会正式宣布独立,恢复了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独立地位,同时成为世界第193个已获承认的独立国家。


手机显示地名 Pluzine
路边咖啡馆 ,这里还在波黑境内,但距边境已不远。
这家店(餐厅、咖啡馆、兼而有之)扼守着通往两国边境的公路。
 


      虽然地处偏远,环境依然很好。门前花草点缀,屋后果树满坡。


     店内色调柔和,温馨典雅。


      这是挂在墙上的一幅风景照,该是当地的景色,山川秀丽,草木丰茂,羊群肥美。


      公路对面的民居,零星分布的房屋相隔很远,绝无相互之干扰,山野生活多潇洒。


      屋后的苹果树枝头挂满红艳艳的硕果,引得我们兴致大发,征得主人同意,爬上屋后的陡坡,摘几个红红红的苹果,好不开心。      
      老板娘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几个“老外”摘苹果。


      过境检查,波黑这边还挺认真,逐人核对护照。进入黑山境内,黑山边检很快,看一眼就放行了。
      黑山西南部主要为喀斯特地貌,荒山秃岭寸草不生,也有一些可耕地,如前首都采蒂涅和泽塔谷地。位于中北部的博博托夫库克山为境内第一高峰,海拔2522米,附近的塔拉河有深达1300米的峡谷,该地已列为世界遗产。东部地区比较富饶,有大片深林和草地。只有沿海地区为狭长的平原地区。


      山道盘旋,正在修路,路况不佳。但大山深处景色很美,蓝天白云,满目青翠,空气清新。


      黑山旅游业较发达,夏季为旅游旺季,游客多数来自欧洲。
      森林和水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54万公顷,约占黑山总面积39.43%。
      流淌的河水欢畅,山坡坐落着度假村,这边可以玩漂流和远足。



      黑山人口62万(2011年),相当中国一个中等规模的县。黑山族占44.98%、塞尔维亚族28.73%,波什尼亚克族占8.65%,阿尔巴尼亚占4.91%。官方语言为黑山语。主要宗教是东正教。
     2008年底,黑山正式申请加入欧盟。2009年底,欧盟免除黑山公民申根签证。2010年12月,获欧盟候选国地位。2012年6月,正式启动入盟谈判。全国通用欧元。


      车在峡谷间的公路上行进,路面还说的过去,只是弯道极多。黑山人开车速度很快,交通事故较多。一位网友在游记中写:“本来要自驾,面对克罗地亚和黑山的山路,果断退缩了……”

  


      骑车旅行者,还是独行侠。


      开始连续经过隧道。许老师让我们记住经过的隧道数量。    
      在颠簸晃动的车上所摄,实属不易。


      团友拍了一段录像,截取一小段。

       不久公路开始沿皮瓦河前行,最初一段路,河道不宽,经过一座水坝后,俨然就是深长幽远的湖区,也像一条峡湾,水面宽阔,颜色漂亮得出奇,淡淡的绿中带蓝、蓝中有绿的色调,询问许老师何种颜色称谓贴切,答曰:翡翠蓝。


      颜色很象加拿大的路易斯湖。来一段录像。

      极想停车观赏这绝美的风景,但山路弯曲狭窄,不敢随意停车。
      终于有了合适的停车之地。这个角度看,水面呈宝石蓝色。


      手机显示地点:扎布利亚克 (距扎布利亚克城还很远)


      这里有座桥。


      山路险峻,蜿蜒曲折,左拐右转,隧道多,弯道更多,估计得成百上千。比之“跃上葱茏四百旋”的庐山之道更长、更险。车甩过来,摇过去,人在车里左摇右晃,用摇元宵、摇煤球来形容,并不为过。晕车的人肯定是招架不住的。有的地段路极险,一边紧贴山崖,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


      驾驶摩托车这位,看上去也像是行在旅途。


      路牌上都是当地文字。其实就是标注中文,我们当时也分不清东西南北。


      这块指示路牌为英文:杜米托尔山


      经过的隧道,有的洞很长,洞内还有之字形的拐弯,而且洞内无照明灯,如若在洞内会车极其危险。许老师车技娴熟,车速很快,虽然很刺激,但也是提心吊胆,幸亏路上车不多。这段20公里的险峻之路总共经过69个隧洞。


手机全景


      皮瓦河风光,截取里几幅团友录像中画面。


      这座桥是我们停车拍照之地。从高处俯瞰,真是美到极致。可惜无法停车,车子靠外一侧就是令人胆寒的悬崖深渊。


      真乃山清水秀之地!


      用许老师的话说,啥时候不沿皮瓦河行进,就是离的不远了。走过这段险峻壮美的山路后,迎来一片高山草原风光。


      午餐已是14:15,在一山野之中的餐厅(姑且称之为客栈)歇脚,许老师说方圆多少里,也就独此一家,点了羊肉汤、炖牛肉、色拉、啤酒。
     Guest House Ethno Village Milogora   普卢日内


      大山中的一块开阔之地,供客人住宿的尖顶小木屋。


      伸向远方的路


      房屋的顶部都是尖尖的锐角,大概这里冬季积雪较厚。


      纯净的天空,起伏的山丘,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狂野、空旷,南欧山野之美。


      像个纪念碑式的建筑。


      这里最大的一栋建筑,客栈、餐饮、咖啡馆。网上查到这家旅店的介绍照片,多为3-4人的房间。


      陈设古朴


      多为农家生活、生产用具,全是老物件。


      烤炉


      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地,为旅行者提供极大方便。


      大木桶上都是自产自销的土产,都是真材实料,放到国内,全都可以标上“有机”、“天然”、“无污染”名头。在这买了两大瓶蜂蜜。


      放眼四望,这里不知道“污染”一词为何物?


      此地邂逅一法国老人,名皮尔逊,62岁,大学教师,单车骑行。我们车行路上曾见到他骑行的身影,没想到在此会面。更让人意外的是,皮埃尔会汉语,话语中还带出北京话的儿化音。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与之攀谈,合影留念。


     许老师与老皮 一见如故,互留联系方式。


      还得拍照留念。


      老皮推着他的坐骑走向小木屋。老皮同志今晚就住此地,几间显得很旧的小木屋,大三角形屋顶,老皮笑言道:10欧,不贵。话语间眉目充满笑意,一幅极满足的神情,真真潇洒之人,佩服!


      就是这间。我们随老皮入内参观,房子很小,大约5平米,仅有两张床,中间有个小木桌。


      一处木围拦隔出的一片草地,看着有点象牛圈,


      即便不是牛圈,牛也可随意出入。


      老皮这样的骑车旅行者,对环境的适应性、耐受力极强,旅途住宿能避风遮雨,放平睡觉即可。我们此生难以攀比、效仿。


      稍远处,百十米外,有一家更小的客栈,也是尖顶小木屋。那里有一帮驾驶摩托车的老外在休息,进餐。  


      比之脚蹬车,还是省些力,但也非一般人所能亲为。


     镜头拉近看,这辆是雅马哈,携带的各种零碎用品也不少。


     乡间旅行宿营地、小房、多人间。从外面看,与皮埃尔入住的小木屋相似。


      仔细看,立柱之上的2层是间小屋。招牌显示此地已属杜米托尔。


      养精蓄锐后,离开客栈继续行路。“风景在路上”言之凿凿,今天一路都在欣赏路上风景,而且都是美到极致的风景。


      风吹草低现牛羊


      牧羊人、牧羊犬。黑山经济传统上依靠畜牧业,主要是山羊和绵羊。夏季和冬季需要转换草场。


      低头吃草的马儿 ,好大一片领地。
      


      高山草甸,这里已是杜米托尔国家公园(350平方公里)的地盘。


      又见骑行者。


      巾帼不让须眉。


      奋力爬坡。


      前方一座山峰极为秀美,无数条平行、并列的纹理排列有序,划出弧度优美的曲线,老天爷的鬼斧神工,当然要停车拍照。


       我们的目的地是杜米托尔国家森林公园,该公园已于1980年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塔拉河河谷也在杜米托尔国家公园范围内,长80公里,深1300米,是仅次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


    起伏不平的草原丘陵上间或有高耸的石山。


      这边最高处将近海拔2000米,这个高度已无树木生长。远处的山顶上还有不化的积雪。


      瞧这盘旋蜿蜒的山路,来回折返,向上延伸。


      又一座形状秀美的奇峰。


      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天高地远,粗犷豪迈。


      山凹处有几间小木屋,许是牧羊人的的停歇处,相距不远,有一片羊群。


      虽然是自由行,也不能总停车。车上抓拍。


      水面不大,色彩纷呈。


      16点半左右到达目的地--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地处黑山共和国西北部,面积350平方公里。包括杜米托尔峰(海拔2252米)和塔拉河峡谷。杜米托尔峰久受冰川雕琢,呈现出奇异的自然美景。峡谷、岩洞等构成一派典型的绚丽的喀斯特风光。这里辟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植物保护区,生物繁多,生长茂盛。塔拉河峡谷的黑松林是欧洲最后几处原始黑松林之一。覆盖山坡的森林中有珍禽异兽出没。


      广阔的山野间散落着一些房屋,酒店、旅馆之类,为夏、冬两季的游客所备。


      Etno selo Sljeme 小屋,几经询问(这里问路找人可不易),找到我们的住宿地,也是大锐角三角形屋顶的小屋。但比老皮的小木屋大很多,档次也高很多。


       住客评价:“位于风景如画的地方,可以看到Durmitor NP山脉,小屋非常舒适,有“高山小屋”的感觉。


      第一感觉是:小木屋非常漂亮,一见倾心。


      门前有躺椅。


      一眼就看见窗外的原野。


      一层是大客厅,木地板,餐桌椅、沙发、电视、冰箱俱全,有带热水能淋浴的卫生间。


      沿螺旋式木楼梯上至2层,南北各有一间卧室,每间2张床,条件相当好。与皮埃尔先生的小木屋相比,天壤之别。


      卧室为大坡顶。


      这么看,窗外就是一幅画。


          周围是高山、草原、旷野,令人心旷神怡之地。


      安顿完毕,17:30分进入公园的一处湖区,名黑湖。这里高山环绕,青山碧水。已是黄昏时分,游客寥寥无几,景色很美,湖边漫步,停留拍照。天色将黑,才恋恋不舍离去。


      路旁森林茂密


      路边有个儿童游乐场。


      湖旁的原始森林,笔直的树干。


      盘根错节。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杜米托尔是一座美丽绝伦的天然公园,它由冰河形成,分地上地下河。沿塔拉河峡谷行走,可以看到欧洲最深的峡谷,在浓密的松林中点缀着清澈的湖水,隐藏着大面积的特色植物。


           公园中心区域有系列冰川湖,其中最大的一个冰川湖叫黑湖,黑湖水面平缓如镜,因其水色深暗而得名,其周围由茂密的森林所环绕,景色静寂迷人。


      黑湖位于黑山国北部扎布利亚克镇以西约3公里,长1.2公里,面积0.51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416米,最大水深49.1米,是热门的旅游地点。


      在杜米托尔,人们把湖泊称作”山林之眼“,“黑湖”戏称是欧洲的眼泪。
      它背后的博博托夫库克山峰高约2522米,夏日仍是白雪皑皑。


      虽然叫黑湖,湖水清澈无比。


      湖岸边有摩托艇,这个钟点已经收工。


      也有手划船。


      此时湖水颜色分出了层次。


      独立湖畔,定格美景。


      此时湖水名符其实。


      背后高山,終年积雪披挂。


      谁持彩练当空舞?


       湖边是高山雪峰,茂密的松木林,翠绿的草地。湖水清澈,空气清新。


      环湖骑行者来也。


      我们在湖畔边休息,边赏景。


      手中相机闲不住。


      来张艳丽色彩的。


      告别黑湖,走入森林大道。



      晚餐在扎布利亚克小城(镇)。一扎布利亚克 (Žabljak)是位于黑山北部的一个小城,是巴尔干半岛上海拔最高的城镇,海拔1456米。扎布利亚克是扎布利亚克区的中心城市,全区人口仅有4,204人。根据2003年的人口普查,扎布利亚克市有人口1,937人,其中塞尔维亚人 占50.26% ,黑山人 占43.03%。


      选一家较大餐厅,木结构的房屋很漂亮。对面还有个超市。


     扎布利亚克小镇的夜晚,颇有寒意,坐在明亮、温馨的餐厅里觉得好温暖。


      点餐,肉类按公斤计,点了1公斤牛肉。


      羊肉汤。


      番茄汤,好大量。


      幸未多点,1公斤牛肉也未吃完。


      餐后甜点。



      扎布里亚克以其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而著称,巨大的杜米托尔(Durmitor)国家公园将其环抱。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旅游设施都是围着扎布利亚克而兴建。扎布利亚克是游览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落脚点。 

      回到小木屋酒店20:30,就这么几栋孤零零的小木屋孤悬在莽莽荒原中,附近再没有其它房屋。外面漆黑一团,极其安静,头上繁星点点,真正的世外桃源。周围应该是有野生动物出没的,胆小之人未免紧张。夜间风好大,刮得不知何种物件乱响。睡觉稍感凉意,房间里有暖气设施.,倒不至于打开暖气。

      9月15日,早6点起,6点半外出。


      太阳刚刚升起,高原草甸日出别有韵味,美得出奇。虽然颇感凉意,但兴致勃勃,来回走动,拍照。


      我们居住的小木屋,有点身处童话世界的感觉。


      四周只有草原、密林、高山。昨晚那种漆黑一片的夜晚,绝对不敢出门半步。


      这种传统的牧羊人小屋是用特别坚固的木料制成的,顶部是特别陡峭的A字形。


      当然真正牧羊人的小木屋不会这样大,更不会设施如此齐全。


      除了滑雪胜地扎布利亚克之外,这个区域的村镇非常少,而且相隔很远。公园的大部分都笼罩在厚重的森林之中。山峰之间连接着峡谷或者高原。


      黑山共和国的人口密度只有英国的十分之一,尤其是在北部和波黑交界处的杜米托尔山脉。杜米托尔国家公园是黑山最大的国家公园,其中海拔超过2200米的就有20座。


     这里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公园里的山谷和山峰之间蜿蜒错杂地分布着几百条徒步小道,沿着其中的一条走上三个小时就可以到达黑山的最高峰:波波多夫库克峰,海拔2523米,在山顶上可以一直望到黑山和波斯尼亚的边界。


      相比于壮观的风景,杜米托尔有着更多的南欧山区的特征——狂野、空旷。近些年来,杜米托尔国家公园还在发展漂流项目,主要集中在公园东侧的塔拉河峡谷。


      满天朝霞中的小木屋,颇具梦幻感。


      主人家的大房子二层有个大露台。


      孩子们的乐园。


      登上露台观美景。


      辽阔山野,醉人心脾。


      草原小径,秋草泛黄车辙绿。


      赶早的游客已行进在高山草原的路上。


      通向天边的路。


      我们的小旅店独处一隅。


      8点酒店提供早餐,到相邻的一栋院落,该是主人居住之处。餐厅可放十来张桌子,估计旺季对外经营。原以为这里冬天会歇业,岂料冬天到此地滑雪的游客很多,届时会专请一个厨师,对外营业。


      这里要求客人一同就餐。一大盘风干火腿肉片、香肠、奶酪、鸡蛋、面包,还有桔汁、咖啡、茶,按需端上。


      主人家悠闲自在的狗狗。


      房屋、家具全是原木打造。


      有趣的装饰物。


      男主人正歪在沙发里看电视。


      这里虽然距扎布利亚克小镇有段距离,仍属扎布利亚克。此地是传统的冬季度假胜地,活动包括滑雪及单板滑雪等。   


      夏季,杜米托尔国家公园亦是徒步、骑行、或登山的好地方。       
      扎布利亚克是游览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落脚点。


       这里多为来去匆忙的游客,羊群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羊儿啊,你慢些跑!


      虽然有围栏,牛的活动区域也足够大。


      惟见羊群天际来。


       这边的房屋稍微多些,白墙红瓦点缀在山野间,彰显人气兴旺。


      出发,去游览塔拉大峡谷,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峡谷,最主要的是,这里有著名的卡拉大桥。


       塔拉峡谷长80公里,为黑山最长的峡谷,深1300米,是欧洲最深的峡谷。塔拉河在峡谷中穿过,河水清澈,蓝绿相间的颜色,翡翠宝石一般。峡谷周围被茂密的松树林包围,旁边是深邃清澈的湖泊。塔拉峡谷以天然美景而成为著名观光旅游胜地,在溪边钓鳟鱼,在清澈的溪水上泛舟均是深受游客喜爱的项目。

      塔拉河峡谷大桥位于黑山北部,横跨欧洲最深的峡谷--塔拉河大峡谷,全长366米,它初建于1940年。
      它是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故事发生地。


      这部影片描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敌我双方为守桥和炸桥而引发的惊心动魄斗争。游击队派富有作战经验和指挥能力的代号为“老虎”的指挥员负责炸桥任务,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桥的设计者——一位工程师,经过一系列惊险曲折的斗争后,多名游击队员前仆后继地牺牲,最终由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自己也与其同归于尽。  


      电影中的著名插曲——《啊,朋友》, 曲调旋律明快,歌词朗朗上口,富有意境。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虽是电影,却有真实的故事背景,1944年,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3位英雄同心协力,炸毁德军重兵把守的大桥,给敌人以致命打击。但3位英雄也为国捐躯,长眠于此,大桥旁有雕像,分别纪念3位勇士。
     来黑山旅游的中国人多会来此地,重忆当年岁月,凭吊二战反法西斯的英烈们。


      现在这里是旅游景点,桥头提供漂流。可泛舟的峡谷地段需要两三个小时,泛舟也是观赏塔拉峡谷的一种方式,在小小的舟上,抬头观赏高1300米的峡谷,应该是一眼望不到顶吧。相信在这短短的两三个小时里,游客会充分感受到峡谷的壮观、泛舟的刺激与乐趣。


      还能玩越野,分明就是卡车,可以想见路况的艰辛,大概一般的越野车在这里玩不转。


      咖啡馆也必有一席之地。


      没有这座桥,这里就是天堑。长长的大桥横越高深的峡谷,显得那般壮美。


      桥头的一侧,有一座身着戎装的半身雕像,雕像下面是一位母亲写给自己儿子的诗,她为儿子在保卫大桥的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而感到骄傲。诗的中文大意为:你是整个民族的英雄,这座桥、这条河会一直记住你的名字。


      桥头另一侧还有一座小小的纪念碑。1946年大桥重建的时候立了这块纪念碑,用来纪念工程师拉扎波做出的贡献。
      当年游击队就是在工程师的指点下,把炸药放在桥梁最薄弱的位置,也就是跨度最短的桥洞下,才成功把桥炸毁。但事实上工程师并没有像电影中所讲述的那样,在爆炸中牺牲。桥炸毁 两个月后,德国人得知工程师参与了炸桥行动,将他逮捕并带到这里杀害。


      桥的造型很美,从空中看,拐个S形的弯。


     河岸绝壁悬崖。


      我们步行走过大桥,在桥上俯视河谷,水美、山美,因为有英雄的壮举,桥显得更美。


      塔拉河峡谷的黑松林是欧洲最后几处原始黑松林之一。覆盖山坡的森林中有珍禽异兽出没。


    鸟瞰桥下,碧水长流,大桥的倒影也如影随形,横跨大峡谷。


     虽说排名比美国西部大峡谷屈尊后一位,但满山青翠,秀丽多姿,是一种截然不同之风格。


      对岸桥头有人家。


     站在大桥另一侧欣赏大桥, 凌空出世,天堑通途。


      山水美景。


      80公里长的大峡谷雄奇、险峻,我们仅仅看到了一小段,管中规豹而已。


      离开塔拉大桥,继续在峡谷间的公路上行进,仍然是千回百折的山路。

      真正的玩家!沿途有漂流峡谷的出发地。


      勇敢者的游戏,全副武装,有备而来。


      40多分钟后,驶出大峡谷,驶入较为开阔的河川地带。80公里之长的卡拉峡谷,我们仅仅走了小小一段。但按我们的行程 ,也只能如此.。


      我们的目的地是黑山首都。待续。